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92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转动钥匙的锁。
背景技术
橱柜,特别是陈列用的橱柜,由于是摆放在公共场所、无人看守的。因此为了保障橱柜的安全,防止橱柜内的物品被盗,除了需要在橱柜上设置用以关住橱柜内部空间的安全装置枛锁外,由于柜门跨度长,因此其所需要的锁必须是具有多点锁紧的,这样就可避免采用单点锁紧时,其余的地方被撬而引起的柜门容易变弯等变形,从而进一步使锁栓被破坏。而对于一些柜门负重且难以实现门的结构限位,必须由锁具来承当门限位和负荷的特殊场合,则更加需要采用这种具有多点锁紧的锁。
现有技术中橱柜所采用的锁,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锁芯、锁体、圆形的薄片状转动件及锁栓组成。锁芯套装于锁体内,锁芯上具有供钥匙插入的孔,圆形转动件的圆心处具有孔,锁芯穿过转动件圆心处的孔后将两者固定,锁栓包括一条状基体,在条状基体的一侧沿上还固定有两个的锁勾,该锁勾平行于条状基体的安装面,两个这样的锁栓铰接于圆形转动件上以圆心为对称点的两侧,同时在锁栓的条状基体上还开设有两个条形孔。该锁还包括与锁体上的锁栓相配合使用的是锁扣,锁扣上开设有四个与锁栓上的锁勾相配合的长方形孔。
安装时,将锁体安装于橱柜壳体的一侧沿的通孔上,锁栓用螺纹连接件通过其上的条形孔固定于壳体的内侧面,同时应保证用螺纹连接件固定后的锁栓仍能相对于该螺纹连接件滑动,锁扣固定于与壳体上锁体相对应一侧的柜门的内侧面。当钥匙转动而带动锁芯转动时,将带动与锁芯固定在一起的圆形转动件转动,从而带动固定于转动件上的锁栓运动,使锁栓上的锁勾与锁扣相分离或扣合,从而实现柜门的开启与关闭。
这种结构形式的锁,为了保证锁栓能够运动自如,锁栓的一端是铰接于圆形转动件上随着锁芯的转动而转动的,同时还必须保证锁栓相对于用于固定锁栓的螺纹连接件是存在间隙的配合,还应保证转动件与锁栓是错位的。因此其在将锁芯的运动传递给锁栓上锁勾运动的过程中,误差很大,有可能造成钥匙转到位,而锁勾不到位,从而造成锁开不开,或者是锁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整个锁栓所受到的作用力仅由锁栓与转动件的铰接点来承担,而铰接点本身又是偏心设置的,因此其需要通过两两对称设置的锁栓来起到平衡,稳定的作用,这样就使锁栓的稳定性降低,同时使锁栓的受力强度也降低,这样就容易使锁勾与锁扣的搭接不牢靠,影响到锁的整体强度。又由于锁栓是铰接于转动件上的,受铰接点的限制,限制锁栓行程和限制转动件转位而保留门锁紧常态的负荷,对锁芯构成了扭矩力,从而削弱锁芯及锁的强度。
发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传动精确、安全可靠的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锁,包括锁体、锁芯、转动件、锁栓及锁扣,锁栓与锁扣通过锁勾相连接,转动件固定于锁芯上,锁栓包括一种条状的基体,其结构要点为所述的转动件为一种盘形凸轮,锁栓的条状基体上固定有与凸轮相配合的推杆,该推杆的受推力方向平行于条状基体的纵长方向。
在锁的结构中引入盘形凸轮机构,即在锁栓上设置推杆,同时将与锁芯固定在一起的转动件设置成一种凸轮。安装时,将锁体安装于橱柜壳体一侧沿的通孔上,锁栓用螺纹连接件固定于壳体的内侧面,此时应保证锁栓相对于螺纹连接件是可滑动的,锁扣则固定于与锁体相应一侧的门的内侧面。当关上柜门,转动锁芯时,由锁芯带动凸轮转动件转动,转动的凸轮则推动与其相接触的推杆做直线运动,由于推杆的受推力方向平行于条状基体的纵长方向,因此固定推杆的条状基体则沿其自身的纵长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将锁栓通过锁扣与固定于柜门内侧的锁扣相扣合,起到锁紧的作用。
这种结构形式的锁,由于凸轮转动件是与推杆直接接触的,而推杆是固定于锁栓的基体上的,因此推杆与锁栓基体实际是一体的,这样转动件与锁栓之间不再要通过第三者即铰链轴来传递动力,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通过间隙配合而又不能紧固的铰链连接给实现转动件与锁栓传动所造成的错动误差,以及传递误差,这样在使用时,就可避免钥匙转到位,而锁勾不到位的情况,使锁的传动精确;另一方面由于锁栓不是向现有技术那样,铰接于转动件上,而是直接支撑于转动件上,从而使锁芯能实现180°转位,提高锁芯通过转动件有效变换转动来推动锁栓行程的跨度,增加锁栓与锁扣的搭扣有效长度,提高锁本身的牢靠度以及强度;同时它还可以使门处于闭合锁紧到位状态时锁栓所受负载力(包括锁紧力、可能门下垂造成负荷、以及门搬动承载冲力等)直接通过锁芯(转动件圆心),而使锁芯常态下避免承受锁栓传递的扭矩,避免锁芯可能受到的破坏,提高锁芯的可靠寿命,另外,在转动传动过程中锁栓对转动件的反作用力,也即作用于锁栓与转动件接触点处的反作用力,距锁芯中心点的距离相对小于,以扩大锁栓行程的现有技术作用于铰接点处的反作用力距离锁芯中心点的距离,从而减小锁栓对转动件反作用力矩,进而使锁芯在转动传动过程中更加省力、提高锁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凸轮转动件为一种等宽凸轮转动件,而固定于锁栓基体上的推杆为一种框形推杆。
采用这种形式的凸轮转动件与推杆,使得转动件带动锁栓的运动可以实现配合传动状态,保证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可靠性。
等宽凸轮转动件为一种偏心圆转动件。
当采用偏心圆转动件时,就使得转动件带动锁栓的运动相当的平稳,不会使锁栓的运动产生蹿动,从而实现保证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可靠性。
框形推杆可以是直接在锁栓的条状基体上设置的孔,还可以是用现成的框形体与条状基体定位连接而成的。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框形推杆固定于锁栓条状基体的纵长方向,且框形推杆与锁栓条状基体相垂直。
框形推杆上的孔为一种长圆形孔或矩形孔,该长圆形孔的直径或矩形孔的宽与偏心圆转动件的直径相等。
采用这种形式的框形推杆,使偏心圆转动件与锁栓不仅可实现精确配合传动,并且可保证偏心圆转动件在转动传动过程中的横向位移的空间余量,可使偏心圆转动件在其中的运动过程实现可靠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在于为了使偏心圆转动件与框形推杆之间的接触更加的稳定可靠,还可在偏心圆转动件与框形推杆之间设置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两片,限位件的径向尺寸大于偏心圆转动件,其套装于锁芯上,并分别位于偏心圆转动件及框形推杆的两侧,限位件与偏心圆转动件之间用联接件连接。
由于偏心圆转动件的直径与框形推杆的半圆形孔的直径相等,而两片限位件的径向尺寸又大于偏心圆转动件,因此其可将框形推杆始终限位于与偏心圆转动件相接触的位置,并且提供一定的保留润滑油提高润滑条件效果的能力,配合实现减小负荷状态的转动件与框形推杆之间的传动阻碍磨擦力。
限位件为直径比偏心圆转动件直径大的偏心圆。
这样可保证转动件对框形推杆的相互限位效果,从而使转动件与推杆之间的转动传动过程均衡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进一步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在锁栓的条状基体上设置有通孔,锁扣上固定有与锁栓基体上的该通孔相配合的锁勾。
当在锁栓上开设方孔及在锁扣上设置锁勾时,在锁栓安装时应保证壳体上的预留孔与锁栓上除用于固定外的剩余方孔相对应,同时应使锁扣上的锁勾与与壳体上的预留孔相对应。柜门关上时,锁扣上的锁勾通过橱柜上的预留孔,及锁栓上的方孔。此时再转动锁芯,由锁芯带动转动件,从而带动锁栓运动,锁栓运动后,锁栓上的方孔与橱柜上的预留孔之间的重合面将减少,这样就可将锁扣上的锁勾卡住,从而使锁栓上的方孔与锁扣上的锁勾搭接牢靠,从而提高锁的强度。
采用这种结构的锁扣与锁勾,当锁勾与锁扣配合后,通过控制锁栓上的方孔与橱柜壳体上的预留孔之间的重合面,就可将锁勾与锁扣紧密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锁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锁栓条状基体上的通孔或为一种条形孔,或为一种长圆孔。
这样可实现保证通过壳体和锁栓共同限位保护锁勾对门的限位保护作用。并且它克服现有技术因锁勾在锁栓上需要预留行程让位空间造成的局部限位可靠性弱点;并使通孔尺寸最小,提高孔局部抗拉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直接在锁栓上固定推杆,同时将固定于锁芯上的转动件设置成一种凸轮。由于凸轮转动件是与推杆直接接触的,而推杆是固定于锁栓的基体上的,因此推杆与锁栓基体实际是一体的,这样转动件与锁栓之间不再要通过第三者即铰链轴来传递动力,这样在使用时,就可避免钥匙转到位,而锁勾不到位的情况,从而使锁的传动精确;另一方面由于锁栓是直接支撑于转动件上,使锁芯能实现180°转位,提高锁芯通过转动件有效变换转动来推动锁栓行程的跨度,增加锁栓与锁扣的搭扣有效长度,提高锁本身的牢靠度以及强度;同时它还可以使门处于闭合锁紧到位状态时锁栓所受负载力直接通过锁芯,而使锁芯常态下避免承受锁栓传递的扭矩,避免锁芯可能受到的破坏,提高锁芯的可靠寿命;另外,在转动传动过程中锁栓对转动件的反作用力,也即作用于锁栓与转动件接触点处的反作用力,距锁芯中心点的距离相对小于,以扩大锁栓行程的现有技术作用于铰接点处的反作用力距离锁芯中心点的距离,从而减小锁栓对转动件反作用力矩,进而使锁芯在转动传动过程中更加省力、提高锁芯的使用寿命。


图1是现有技术锁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图3是现有技术锁的锁扣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锁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图4的B处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锁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F向局部放大图图8是实施例1锁的锁扣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锁的锁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最佳实施例的锁体部分的安装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左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锁的锁扣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左视图图16是图14的仰视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锁的使用状态图图18是图17的D处放大图标号说明1锁体 2锁芯 3转动件 31偏心圆转动件 32等宽凸轮 4锁栓 41框形推杆 42锁栓上的长圆孔 5锁扣 6锁勾 7限位件 8与锁勾相配合的孔 9凹槽 10橱柜的壳体 11橱柜的门 12橱柜壳体上的预留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6、7及8所示的锁,包括锁体1、锁芯2、转动件3、锁栓4及锁扣5。转动件3为一种等宽凸轮32。锁栓4为一种片状基体,在片状基体的中段开设有一个与等宽凸轮32相配合使用的方形孔,该方形孔即为框形推杆41,在锁栓片状基体的一侧沿上还固定有4个的锁勾,该锁勾平行于条状基体的安装面,同时在锁栓的片状基体上还开设有两个用于将锁栓固定于橱柜壳体上的长方形孔。与锁栓配合使用的锁扣上开设有与锁栓上的锁勾相配合的长方形孔8。锁芯2套装于锁体1内,锁芯2的里端外露于锁体1。等宽凸轮32转动件套装于锁芯2的外露端,并用螺纹连接件将其与锁芯2固定。锁栓2上的方形孔配合于凸轮转动件3的外周面。
在安装时,将锁体安装于橱柜壳体的一侧沿的预留孔12上,锁芯2的里端位于橱柜壳体的内侧面,将等宽凸轮32转动件安装于锁芯2的里端,锁栓4则通过其上的方形孔也即框形推杆41固定于等宽凸轮32转动件的外周面,且其还通过锁栓上的长方形孔用螺栓固定于橱柜壳体的内侧面,在用螺栓锁紧锁栓4时,应注意使锁栓4相对固定其的螺栓仍可滑动,后再将锁扣固定于橱柜的一侧门上,安装时,应注意使锁扣上的长方形孔8的位置与锁栓上的锁勾位置相对应。
当转动锁芯2时,锁芯2则带动固定于其上的等宽凸轮32转动件转动,而凸轮转动件的转动将带动与其相配合的框形推杆41运动,从而带动锁栓4的运动,实现锁栓4与锁扣5的分离与扣合。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最佳实施例如图9、10、11、12、13、14、15、16及17所示的锁,包括锁体1、锁芯2、转动件3、锁栓4、锁扣5、限位件7。转动件3为一种偏心圆。锁栓2为一种片状的基体,片状基体上间隔设置有四个长方形的孔8,同时在片状基体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长圆形的孔,在片状基体的一平面上沿片状基体的纵长方向还垂直固定有一梯形的框形推杆41,梯形的框形推杆41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孔,框形推杆41上的半圆形孔的直径与偏心圆转动件31的直径相等。锁扣5为一种“槽”形基体,在锁扣5的底边上间隔设置有与锁栓4基体上的长方形的孔8相配合的锁勾6,且该锁勾6的平面平行于锁扣5的两直立边。限位件7具有两片,其是一种与偏心圆转动件31形状一致的,但是直径大于偏心圆转动件31的两片偏心圆限位件7。锁芯2套装于锁体1内,锁芯2的里端外露于锁体1。两片偏心圆限位件7分别设置于偏心圆转动件31的两侧,该偏心圆转动件31与偏心圆限位件7之间通过一螺纹连接件连接,由于偏心圆限位件7的直径大于偏心圆转动件3,因此其三者连接后在外周面上将形成一凹槽9。再将偏心圆转动件3与偏心圆限位件7套装于锁芯的里端,并用螺栓锁紧。锁栓的框形推杆41中的半圆形孔套装于偏心圆转动件31与偏心圆限位件7之间的凹槽9内,并与偏心圆转动件31配合。
在安装时,将锁体1安装于售卡机壳体10一侧沿的预留孔上,锁芯2的里端位于售卡机壳体10的内侧面,将偏心圆转动件31及偏心圆限位件7依次安装于锁芯2的里端,锁栓4上的框形推杆41则套装于偏心圆转动件31的外周面,并将锁栓4上的长圆孔用螺栓固定于售卡机壳体10的内侧面,在用螺栓锁紧锁栓4时,应保证锁栓4仍可相对于其上的固定螺栓进行滑动,同时应使锁栓4上的长方形孔8与售卡机壳体10上的预留孔12相对应;再将锁扣5安装于与壳体安装锁体1一侧所对应的售卡机的门11上,安装时,应注意使锁扣5上的锁勾6与售卡机壳体10一侧所预留的孔相对应。
当转动锁芯2时,锁芯2则带动固定于其上的偏心圆转动件31转动,而偏心圆转动件31的转动则推动与其连接的框形推杆41,从而带动锁栓4的运动,实现锁栓4与锁扣5的分离与扣合。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1.锁,包括锁体(1)、锁芯(2)、转动件(3)、锁栓(4)及锁扣(5),锁栓(4)与锁扣(5)通过锁勾(6)相连接,转动件(3)固定于锁芯(2)上,锁栓(4)包括一种条状的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件(3)为一种盘形凸轮,锁栓(4)的条状基体上固定有与凸轮相配合的推杆,该推杆的受推力方向平行于条状基体的纵长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凸轮转动件为一种等宽凸轮(32)转动件,固定于锁栓(4)基体上的推杆为一种框形推杆(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等宽凸轮(32)转动件为一种偏心圆转动件(3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框形推杆(41)是用现成的框形体与条状基体定位连接而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框形推杆(41)固定于锁栓(4)条状基体的纵长方向,且框形推杆(41)与锁栓(4)条状基体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框形推杆(41)上的孔或为一种长圆形孔、或为一种矩形孔,该长圆形孔的直径、或矩形孔的宽与偏心圆转动件(31)的直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还包括有两片的限位件(7),限位件(7)的径向尺寸大于偏心圆转动件(31),其套装于锁芯(2)上,并分别位于偏心圆转动件(31)及框形推杆(41)的两侧,限位件(7)与偏心圆转动件(31)之间用联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限位件(7)为直径比偏心圆转动件(31)直径大的偏心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在锁栓(2)的条状基体上设置有通孔,锁扣(5)上则固定有与锁栓(2)基体上的该通孔相配合的锁勾(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锁栓(4)条状基体上的通孔或为一种条形孔,或为一种长圆孔,或者是条形孔与长圆孔的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其包括锁体、锁芯、转动件、锁栓及锁扣。锁栓与锁扣通过锁勾相连接,转动件固定于锁芯上,锁栓包括一种条状的基体。转动件为一种盘形凸轮,锁栓的条状基体上固定有与凸轮相配合的推杆,该推杆的受推力方向平行于条状基体的纵长方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凸轮转动件是与推杆直接接触的,而推杆与锁栓基体实际是一体的,这样转动件与锁栓之间不再要通过第三者即铰链轴来传递动力,这样就可避免钥匙转到位,而锁勾不到位的情况;又由于锁栓是直接支撑于转动件上,从而使锁芯能实现180°转位,提高锁芯通过转动件有效变换转动来推动锁栓行程的跨度,增加锁栓与锁扣的搭扣有效长度,提高锁本身的牢靠度以及强度。
文档编号E05B65/44GK2749992SQ20042015007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7日
发明者俞龙瑞, 高文标 申请人:福建缔邦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