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85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锁芯装置主要包括中空状的锁芯套筒、装置于锁芯套筒中的锁芯转子和分别装置于锁芯套筒、锁芯转子的容置槽中的锁芯弹子或叶片,通过相配的钥匙将锁芯胆子或叶片推离挡阻位置,转动钥匙带动锁芯转子拨动锁舌开锁。上述锁芯装置的缺点在于锁舌由锁芯转子直接带动,只要转动锁芯转子就可开锁,而锁芯转子又很容易利用万能钥匙拨动弹子或叶片使所有的弹子或叶片在瞬间被推离挡阻位置开锁;或利用螺丝刀等专用工具强行转动锁芯转子,以扭断弹子或叶片使得锁芯转子与锁芯固定座分离,进行开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包括管状的锁芯固定座、套装于锁芯固定座中的内锁芯以及弹子或叶片、回位弹簧,内锁芯设有轴向布置的钥匙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固定座与内锁芯之间还套装一圆筒状外锁芯,该外锁芯的下端面固设有拨叉;所述内锁芯设置有多个垂直贯通钥匙插孔的弹子孔或叶片槽,该弹子孔或叶片槽的下方的内锁芯中部设置有带动销孔,带动销孔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贯穿内锁芯,所述锁芯固定座侧壁设置有与带动销孔对应的沿径向延伸的锁销孔,所述带动销孔与锁销孔之间的外锁芯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贯通的锁孔,所述弹子或叶片由回位弹簧顶持置于所述内锁芯的弹子孔或叶片槽中,带动销孔中设置有回位弹簧、带动销,锁销孔中设置有回位弹簧、锁销,带动销与锁销具有一对活动于内锁芯与外锁芯或外锁芯与锁芯固定座切合面之间的常接触面;内锁芯中下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垂直贯通弹子孔或叶片槽以及带动销孔的活动销槽,活动销槽中设置有活动销;活动销的下端为楔状部,带动销上设置有与活动销下端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弹子或叶片的特定位置上设置有对码部,所述活动销上对应设置有与对码部相配合的接合部,对码部与接合部相配合轴向定位对码片;活动销下端的楔状部与带动销的凹槽相配合径向定位带动销与锁销之间的常接触面。
所述内锁芯中设置弹子孔,每个弹子孔中分别设置弹子、回位弹簧,每个弹子的周面特定位置上设置有环槽;所述活动销呈片状,活动销上对应开有可供弹子通过的贯通口,该贯通口具有楔状周沿;所述环槽、贯通口分别形成相配合的对码部、接合部。
所述环槽的横截面呈方形。
所述内锁芯中设置叶片槽,每个叶片槽中分别设置两片大体呈L型的叶片、回位弹簧,两叶片相对置于叶片槽的两侧、且其中后部相对面之间具有间距,两叶片的缺口部相对面下部的特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楔状凹槽,回位弹簧顶持于叶片后端面与叶片槽底面之间;所述活动销活动穿设于两叶片之间的间距中,活动销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的上端具有与楔状凹槽相匹配的楔状部,该楔状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楔状凹槽的深度;所述楔状凹槽、凸台分别形成相配合的对码部、接合部。
所述内锁芯的周面上设置环状的叶片槽,每个叶片槽中分别设置两片呈弧形的叶片、回位弹簧,两叶片相对置于叶片槽的两侧,两叶片的相对面下部的特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楔状凹槽,回位弹簧顶持于两叶片的后端面之间;所述凹槽底部的内锁芯上固设有限位凸部,所述叶片的前端面内侧对应设置有用于接纳限位凸部的凹口;所述活动销活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的上端具有与楔状凹槽相匹配的楔状部,该楔状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楔状凹槽的深度;所述楔状凹槽、凸台分别形成相配合的对码部、接合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锁芯的内锁芯与锁芯固定座之间还套设有筒状的外锁芯,该外锁芯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拨动锁舌的锁栓;内锁芯中设置有与钥匙齿花相配合的弹子或叶片、活动销,弹子或叶片的特定位置上设置有对码部,活动销上对应设置有与对码部相配合的接合部,对码部与接合部相配合轴向定位活动销;活动销下端的楔状部与带动销的凹槽相配合径向定位带动销与锁销之间的常接触面。常态时,带动销与锁销之间的常接触面与内锁芯与外锁芯的切合面相吻合,内锁芯可自由转动;由于弹子或叶片置于内锁芯中,在对码部与接合部没有完全对位之前,所有弹子或叶片均无测试着靠点,无法利用万能钥匙或其他不相配套的钥匙进行测试,以使所有弹子或叶片准确对位;同时可防止用螺丝刀等专用工具强行破坏内锁芯开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沿
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插入钥匙开锁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活动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带动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的锁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沿9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8中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中的活动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插入钥匙开锁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沿
图13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沿
图14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配套使用的钥匙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沿
图17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沿
图18中G-G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
图18中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
图18中的活动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
图18插入钥匙开锁状态示意图。
图23是沿图22中H-H方向的剖视图。
图24是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配套使用的钥匙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动销的另一种结构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
图1、2、3、4、5、6、7。图中可见,内锁芯1可转动地套合于外锁芯2中,外锁芯2套合于锁芯固定座3中;内锁芯1的上端沿设置有外凸缘,组装后,外凸缘遮掩外锁芯2;外锁芯的底面设置有锁栓2a,通过转动锁栓2a可拨动锁舌进行开锁。内锁芯1与外锁芯2的下端通过弹性卡圈9套合在一起;沿外锁芯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一段水平凹槽2b,锁芯固定座3的侧壁对应固设有限位销3a,该限位销3a的内端部伸入水平凹槽2b中,以限制外锁芯2的转动角度。
内锁芯1沿轴向设有钥匙插孔1a、沿径向设有多个的弹子孔1b及一带动销孔1d。弹子孔1b的一端连通钥匙插孔1a、另一端封闭,弹子孔1b中装置有弹子4及用于顶持弹子的回位弹簧5a,弹子4的一端伸入钥匙插孔1a中、另一端顶持弹簧5a。带动销孔1d与弹子孔1b平行布置、且位于弹子孔的下方,其靠近钥匙插孔1a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沿径向贯通内锁芯2,在带动销孔1d中装置有带动销6、回位弹簧5b。弹子4和带动销6均可沿径向活动,在每个弹子4以及带动销6的圆周面特定位置上分别设有横截面成方形的环槽4a、8a。
带动销孔1d后方的锁芯固定座3对应设径向锁销孔3b,该锁销孔3b的直径大于带动销孔1d,外锁芯2对应设有可连通带动销孔1d和锁销孔3b的贯通锁孔2b,该锁孔2b与带动销孔1d同径。锁销孔3b中装置有锁销7、回位弹簧5c,锁销7的一端通过弹簧5c顶持在锁销孔3b中、另一端与带动销6的一端相顶持,带动销6与锁销7之间具有一对常接触面。如图7所示,锁销7的后端设置有与锁销孔相匹配的限位扩大部7a,锁销7的前端部可伸入锁孔2b中、前端面活动于内锁芯1与外锁芯2的切合面与外锁芯2与锁芯固定座3的切合面之间,后端部活动于锁销孔3b中,以避免开锁时锁销7伸入带动销孔1d中限制内锁芯自由转动。
在内锁芯1中设有沿轴向延伸且垂直贯通弹子孔1b与带动销孔1d的活动销槽1c,该活动销槽1c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活动销槽1c中配置有可沿轴向上下滑动的活动销8,该活动销8呈扁平片状,活动销8上开设有与弹子数相同的分别供对应弹子4穿过的贯通口8a,该贯通口8a具有与环槽4a相配合的楔状周沿;通过弹子周面的环槽4a与贯通口8a配合轴向定位活动销8;通过活动销8与带动销环槽6a配合径向定位带动销6,活动销8的下端呈楔状部,靠近回位弹簧5b一侧的楔状部斜端面与带动销环槽6a的对应槽沿保持常接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常态时,所有弹子4的环槽4a均脱离活动销8的贯通口8a,此时,带动销6受到活动销8下端楔状部限制位于带动销孔1d内,在回位弹簧5c的作用下锁销7的前端伸入锁孔2b中,带动销6与锁销7的常接触面与内锁芯1与外锁芯2的切合面相吻合,内锁芯1与外锁芯2分离,内锁芯1可自由转动,外锁芯2受锁销7限制无法转动。开锁时,将具有特定齿花的配套钥匙9插入钥匙插孔1a中,钥匙9的齿花推顶相对应的弹子4,使得每个弹子的环槽4a均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位于活动销贯通口8a处,此时,活动销8、带动销6处于相对自由状态,回位弹簧5b推顶带动销6向锁销7方向滑动,将活动销8沿轴向顶起,贯通口8a下部的楔状周沿上部嵌入环槽4a中,同时在带动销6的推顶下锁销7缩入锁销孔内,带动销6与锁销7的常接触面与外锁芯2与锁芯固定座3的切合面相吻合,转动钥匙9扭动内锁芯1,通过带动销6带动外锁芯2、锁栓2a即可转动锁舌开锁。拔出钥匙9后,回位弹簧5a推顶弹子4复位,使得环槽4a脱离贯通口8a,弹子4向下推动活动销8,带动销6受活动销8推顶沿径向滑动缩入带动销孔1d中,同时锁销7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其前端伸入锁孔2b中,活动销8的下端楔状部嵌入带动销环槽6a中径向定位带动销6,锁销7的前端部穿置于外锁芯2的锁孔2b中锁定外锁芯2,带动销6与锁销7的常接触面复位重新与内锁芯1与外锁芯2的切合面吻合,内锁芯1恢复自由转动状态。
实施例2参照附图8、9、10、11、12、13、14、15、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内锁芯1中设置长方形的叶片槽1e,每个叶片槽1e中分别设置两片大体呈L型的叶片41,两叶片41相对置于叶片槽1e的两侧,叶片的前端凸部相向、其后端缺口部相对面之间具有间距41b,两叶片41的缺口部相对面下部的特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楔状凹槽41a,根据各叶片楔状凹槽41a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密码组合,两叶片41后端面与叶片槽1e底面之间分别设置有回位弹簧5a,每叶片均可沿径向活动。活动销槽1c贯通两叶片之间的间距41b,活动销81活动穿过于两叶片之间的间距活动置于活动销槽1c中。如
图12所示,活动销81的中部为一方柱体,方柱体两侧面对应设置与有楔状凹槽41a相配合的凸台81a,该凸台的上端具有与楔状凹槽相匹配的楔状部81b,楔状部81b的高度略大于所述楔状凹槽41a的深度;凸台81a下端面与下方相临叶片41上端面的距离大于活动销81的轴向滑动距离。如
图16所示,与本实施例相配套使用的钥匙91,其扁平状的钥匙杆前端面刻有两列相互平行的齿花,两列齿花的排列规则分别与相对应叶片41的密码组合相匹配。利用现有的钥匙配制机器,很难对本结构的钥匙进行复制,当对一侧的齿牙、齿槽进行复制时,必然破坏另一侧高出部分的相应齿牙或齿槽,以至无法配制出与原钥匙一样的复制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锁芯的安全性。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常态时,所有叶片41的前端伸入钥匙插孔1a、楔状凹槽41a位于相对应凸台81a的前上方,带动销6受活动销81的限制位于带动销孔1d中,锁销7的前端部穿置于外锁芯2的锁孔2b中锁定外锁芯2;带动销6与锁销7的常接触面与内锁芯1与外锁芯2的切合面相吻合,内锁芯1与外锁芯2分离,内锁芯1可自由转动,外锁芯2受锁销7限制无法转动。开锁时,将具有特定齿花的配套91钥匙插入钥匙插孔1a中,钥匙91的两列齿花分别推顶相对应的叶片41,使得每个叶片的楔状凹槽41a均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位于对应带动销凸台81a的上方,此时,活动销81、带动销6处于相对自由状态,回位弹簧5b推顶带动销6向锁销7方向滑动,将活动销81沿轴向顶起,使得每个楔状部81b的上部分别嵌入对应的楔状凹槽41a中,同时在带动销6的推顶下锁销7缩入锁销孔3b中,带动销6与锁销7的常接触面与外锁芯2与锁芯固定座3的切合面相吻合,转动钥匙91扭动内锁芯1,通过带动销6带动外锁芯2、锁栓2a即可转动锁舌即可开锁。拔出钥匙91后,回位弹簧5a推顶叶片41复位,使得楔状凹槽41a脱离凸台81a,叶片向下推动活动销81,带动销6受活动销81推顶沿径向滑动缩入带动销孔1d中,同时锁销7在回位弹簧5c作用下其前端伸入锁孔2b中,活动销8的下端楔状部嵌入带动销环槽6a中径向定位带动销6,锁销7的前端部穿置于外锁芯2的锁孔22中锁定外锁芯2,带动销6与锁销7的常接触面复位重新与内锁芯1与外锁芯2的切合面吻合,内锁芯1恢复自由转动状态。
实施例3参照附
图17、18、19、20、21、22、23、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在内锁芯1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环状的叶片槽1f,每个叶片槽1f中分别设置两片呈弧形的叶片42,两叶片42的长度之和小于叶片槽1f的周长,两叶片42可沿叶片槽相向滑动,两叶片42相对置于叶片槽1f的两侧,两叶片42的相对面下部的特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楔状凹槽42a,回位弹簧5a顶持于两叶片42的后端面之间。叶片槽1f底部的内锁芯1上固设有限位凸部1g,叶片42的前端面内侧对应设置有用于接纳限位凸部的凹口42b,限位凸部1g位于钥匙插孔1a’的后方。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动销82与实施例2的活动销81的结构大体相似,活动销82的中部为一长方形柱体,柱体两侧同样设置有凸台82a,凸台82a上端同样设置有楔状部82b。如图24所示,与本实施例相配套使用的钥匙92,钥匙杆呈弧形片状,钥匙杆的两弧形面之间的两纵向端面内侧分别刻有分别刻有齿花,两列齿花分别与相对应叶片42的密码组合相匹配。本实施例的配套钥匙同样起到增加防配难度、提高配套锁芯的安全度。如
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钥匙插孔1a’的截面呈弧形。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动销的另一种结构方式参照附图25,本带动销61大体呈长方形,在带动销的上部中间位置开有与上述活动销下端楔状部相配合的方形凹槽61a。
权利要求1.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包括管状的锁芯固定座、套装于锁芯固定座中的内锁芯以及弹子或叶片、回位弹簧,内锁芯设有轴向布置的钥匙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固定座与内锁芯之间还套装一圆筒状外锁芯,该外锁芯的下端面固设有拨叉;所述内锁芯设置有多个垂直贯通钥匙插孔的弹子孔或叶片槽,该弹子孔或叶片槽的下方的内锁芯中部设置有带动销孔,带动销孔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贯穿内锁芯,所述锁芯固定座侧壁设置有与带动销孔对应的沿径向延伸的锁销孔,所述带动销孔与锁销孔之间的外锁芯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贯通的锁孔,所述弹子或叶片由回位弹簧顶持置于所述内锁芯的弹子孔或叶片槽中,带动销孔中设置有回位弹簧、带动销,锁销孔中设置有回位弹簧、锁销,带动销与锁销具有一对活动于内锁芯与外锁芯或外锁芯与锁芯固定座切合面之间的常接触面;内锁芯中下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垂直贯通弹子孔或叶片槽以及带动销孔的活动销槽,活动销槽中设置有活动销;活动销的下端为楔状部,带动销上设置有与活动销下端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弹子或叶片的特定位置上设置有对码部,所述活动销上对应设置有与对码部相配合的接合部,对码部与接合部相配合轴向定位活动销;活动销下端的楔状部与带动销的凹槽相配合径向定位带动销与锁销之间的常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芯中设置弹子孔,每个弹子孔中分别设置弹子、回位弹簧,每个弹子的周面特定位置上设置有环槽;所述活动销呈片状,活动销上对应开有可供弹子通过的贯通口,该贯通口具有楔状周沿;所述环槽、贯通口分别形成相配合的对码部、接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横截面呈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芯中设置叶片槽,每个叶片槽中分别设置两片大体呈L型的叶片、回位弹簧,两叶片相对置于叶片槽的两侧、且其中后部相对面之间具有间距,两叶片的缺口部相对面下部的特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楔状凹槽,回位弹簧顶持于叶片后端面与叶片槽底面之间;所述活动销活动穿设于两叶片之间的间距中,活动销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的上端具有与楔状凹槽相匹配的楔状部,该楔状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楔状凹槽的深度;所述楔状凹槽、凸台分别形成相配合的对码部、接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芯的周面上设置环状的叶片槽,每个叶片槽中分别设置两片呈弧形的叶片、回位弹簧,两叶片相对置于叶片槽的两侧,两叶片的相对面下部的特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楔状凹槽,回位弹簧顶持于两叶片的后端面之间;所述凹槽底部的内锁芯上固设有限位凸部,所述叶片的前端面内侧对应设置有用于接纳限位凸部的凹口;所述活动销活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的上端具有与楔状凹槽相匹配的楔状部,该楔状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楔状凹槽的深度;所述楔状凹槽、凸台分别形成相配合的对码部、接合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撬防万能钥匙的锁芯装置,其包括依次套合内锁芯、外锁芯和锁芯固定座,外锁芯的底面设置拨动锁舌的锁栓;内锁芯中设置有弹子或叶片以及活动销,弹子或叶片的特定位置上设置有对码部,活动销上对应设置有与对码部相配合的接合部,对码部与接合部相配合轴向定位活动销,活动销下端的楔状部与带动销的凹槽相配合径向定位带动销与锁销之间的常接触面。本锁芯未插入配套钥匙时,带动销与锁销之间的常接触面与内锁芯与外锁芯的切合面相吻合,内锁芯可自由转动;由于弹子或叶片在对码部与接合部没有完全对位之前无测试着靠点,无法利用万能钥匙进行测试,以使所有弹子或叶片准确对位;同时可防止用螺丝刀等专用工具强行开锁。
文档编号E05B63/00GK2804303SQ200520080480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6日
发明者吴建金 申请人:吴建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