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撬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132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撬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弹子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螺母旋转而自锁的防撬弹子锁。
背景技术
公知,现沿用的弹子锁,特别是通常用得最多的弹子挂锁,防盗功能特别差。这种锁从发明至今已沿用了上百年,但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
现行的弹子锁根据弹子粒的不同来控制锁杆行动来形成锁具。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真要想打开它,实在太容易。如用硬物(铁锹,硬石头)和金属铁条强行将锁体向下(图1中的箭头所示)压,锁头的锁槽受不住强力作用会自然脱离锁体而位移,锁就被打开了……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弹子锁因强力产生的破坏,使弹子锁失去锁的功能。本发明提供一种弹子锁,利用螺纹能自锁的机械原理,在锁体的左半边设有空间,安装一个能旋转的旋转轮螺母,用来旋进锁头上的螺杆头形成相应配合而产生的“紧固”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原锁体中的弹子装置不变,将原来的锁头向上向下移动的空间加以机械控制,新设螺纹旋转轮来控制向上向下的位移,并由锁中的弹子控制旋转抡的转动范围,达到控制锁杆反方向移动的目的。当钥匙转动十,锁杆才能上下移动,而螺母(旋转轮)与螺杆配合又能制止锁杆的自由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轮中的螺纹控制锁头上下的移动,使之锁头由原来的上下滑动变成由螺纹旋转轮的控制移动。这样以来,再想通过强力作用使锁脱离锁体达到行窃的目的就十分困难,从而达到提高弹子锁防盗的功能。另外,锁中的弹子通过钥匙的开启能起到控制锁杆的作用。


图1是本发明的弹子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弹子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弹子钥匙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新型弹子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新型弹子锁局部剖示图。
图1中的1是锁杆,2是锁头,3是钥匙,4是商标。
图2中的1是锁体,2是锁头,3是钥匙,4是弹子,5是锁杆。
图3中的1是受柄,2是钥匙槽,3是钥匙齿。
图4中的1是锁体,2是锁头,3是弹子座,4是旋转轮,5是外螺纹。
图5中的1是锁体,2是锁头,3是弹子座,4是旋转轮,5是部分螺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原有弹子锁的体积,大小,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将锁头的一部分(与锁体相结合的部分)由光杆头改为有螺纹的部分丝杆头,然后将锁体的左边中间上方开设一空间(空洞,空孔)装有旋转轮(见图4中的4),用来控制锁头光杆头的上下移动(位移)。当转轮旋转时,光杆头下方的有螺纹部分受旋转轮内的螺纹控制而上下移动到锁体中弹子槽尽头时(见图5中的4部分),锁体内的弹子受弹簧控制复位,锁体便被“锁住了”不能再上下移动(位移),(这时的旋转轮已不再起作用),锁的作用使开始工作(或称起作用)。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改变了原有弹子锁只能锁“君子”,不能锁“小人”的不足。本发明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和广大的市场,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保障财产安全的一种好帮手,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而倍受喜爱……。
本发明不但适合小型弹子挂锁,还适合中大型弹子挂锁(如锁仓库大门的挂锁)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弹子插锁,绳型软体弹子锁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弹子锁,在锁体的左边开有一孔,并与旋转轮(螺母)锁杆头(带螺纹)相连接,起特征是旋转轮内螺纹与锁杆螺纹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子锁,其特征是锁杆头螺纹受旋转轮控制产生位移而自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子锁,其特征是锁杆的位移受锁具内弹子的控制产生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子锁,其特征是锁杆受旋转轮和锁内弹子影响产生静配合,阻止锁杆受强力而拉出。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防止弹子挂锁的锁杆受强力拉出的弹子锁。它是在弹子锁的锁体与设有防止锁杆被强力破坏而拉出的一个机构,阻止“破坏”锁具行为的发生,起到防撬、防拉、放砸、防盗的良好作用。它不仅适合一般使用的小型弹子挂锁,还十分适合中大型弹子挂锁(如锁仓库大门、工厂大门)以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使用的弹子插锁,绳型软体弹子锁等等;是一种更新换代的新型弹子挂锁,被人们颂扬为“撬不开的弹子锁”。
文档编号E05B17/20GK101021118SQ200610018339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3日
发明者王晓进 申请人:王晓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