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04924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锁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能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锁具大概有三类电子锁、电子机械锁和机械锁。电子锁、电子机械锁受电流、电量和潮湿影响,搁置时间长了或受潮时会出现电路故障等问题,并且价格昂贵。机械锁的锁芯一般由锁体和活动锁芯构成,位于锁体和活动锁芯中的珠孔、弹子和作用于弹子的弹簧构成限制活动锁芯转动的制动机构,当钥匙插入钥匙孔后,弹子被排开,由钥匙转动锁芯即可开锁。但是,弹子的排列方式较简单,配套钥匙的可以变化的状态较少,共用钥匙的情况时有出现。由于弹子袒露,不法者容易用“万用钥匙”、香口胶、玩具泥等排开弹子而偷开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599152Y公开一种弹子隐藏式机械锁锁芯和钥匙,该锁将锁芯分成两部分,前部和后部的钥匙孔互成夹角,弹子位于锁芯后部,前部有供钥匙齿板转动的空腔。开锁时钥匙齿板进入锁芯前部,在锁芯前部的空腔中转动一定角度后才能对准并进入锁芯后部的钥匙孔,从而实现开锁。该锁虽然可以遮盖弹子,但是,由于可用于排列弹子的空间位置被缩小,弹子的排列方式更简单,配套钥匙的可以变化的状态更少,共用钥匙的情况时有出现;单面的齿板在开锁时承载的作用力较大,容易折断;不法者仍然可用与钥匙齿板一致的钥匙坯、万用钥匙配合香口胶、玩具泥等排开弹子而偷开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535499Y公开了内外双节错角保险锁,该锁将锁芯分为两节,锁芯的内外节钥匙孔互成错角,内外节之间有弹子互锁装置,外节开锁后转动外节锁芯才能将钥匙插入内节锁芯而完成开锁。但是,由于互锁装置的弹子是由外节锁芯的坡槽转动时排开,不需要钥匙的直接配合,当外节锁芯的弹子被排开后,外节锁芯转动就能打开互锁装置,并且,由于钥匙的前部(内钥匙)插入打开外节锁芯后必须进入内节锁芯才能打开内节锁芯,因此,该锁内外两节的弹子排列方式应当相同,实际上是两个相同锁的合并,因此也存在与前述相同的缺陷排列弹子的空间位置被缩小,弹子的排列方式更简单,配套钥匙的可以变化的状态更少,共用钥匙的情况时容易出现;不法者仍然可用万用钥匙或者香口胶、玩具泥等排开弹子打开外节锁芯后转动外节锁芯,再打开内节锁芯而偷开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弹子,且使用现有专用开锁工具不能技术性开锁的机械锁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在低成本情况下大大增加该锁锁芯的变化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机械锁包括锁体外壳、锁芯外套和活动锁芯,位于锁芯外套和活动锁芯中的珠孔、弹子和作用于弹子的弹簧构成活动锁芯的弹子制动机构,活动锁芯包括内锁芯和外锁芯,内锁芯有一组钥匙孔,弹子制动机构位于内锁芯钥匙孔的侧端,外锁芯有第一钥匙孔和第二钥匙孔,该两组钥匙孔相互错角,两组钥匙孔之间的过道转角处至少有一个凸块,外锁芯的第二钥匙孔后端与内锁芯的钥匙孔相接,外锁芯的第二钥匙孔前端侧部被封盖。
上述外锁芯前端还有一前盖,该前盖有与第一钥匙孔对应的通孔,外锁芯前端与前盖间分别有相配合的滑槽和凸柱,滑槽的长度和弧度与外锁芯的第一钥匙孔和第二钥匙孔间所夹弧线相对应,扭转弹簧连接外锁芯前端和前盖。
上述前盖还有一遮盖第一钥匙孔的盖板,该盖板由转轴和扭转弹簧固定在前盖的通孔侧壁。
本发明中,内锁芯的弹子制动机构可以有1~4排,优选是2排。
上述内锁芯钥匙孔的端部还有突起。
上述凸块厚度最好小于弹子的外径的一半,以免钥匙齿板与弹子之间过分摩擦而缩小锁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机械锁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锁体外壳、锁芯外套和活动锁芯,活动锁芯由内锁芯和外锁芯连接而成,其中外锁芯由中部有形成相应钥匙孔的若干圆形片状体叠合连接而成。内锁芯也可以由中部有相应钥匙孔的若干圆形片状体叠合连接而成。
上述每个圆形片状体中可以有两个对称的小孔,与该小孔配合的棒状体穿过该小孔使构成活动锁芯的全部圆形片状体叠合连接。
本发明将弹子隐藏在内锁芯中,被前部的封盖和前盖遮盖,从外锁芯的钥匙孔看不到也动不了弹子,采用钥匙坯由于没有与凸块相配合的缺口无法进入内锁芯。采用片状体叠合连接形成活动锁芯实现活动锁心更多的变化状态,并且可以自动化加工,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出现同样钥匙的概率是3~6万分之1。


图1是本发明机械锁正面视图。
图2是E-E剖视图。
图3是D-D剖视图。
图4是配套的钥匙正面视图。
图5是m-m剖视图。
图6是配套的钥匙背面视图。
图7是采用片状体叠合连接的活动锁芯E-E剖视图。
图8是采用片状体叠合连接的活动锁芯插入钥匙状态E-E剖视图。
图9是采用片状体叠合连接的活动锁芯插入钥匙状态D-D剖视图。
图10是a-a剖视图。
图11是b-b剖视图。
图12是c-c剖视图。
图13是d-d剖视图。
图14是e-e剖视图。
图15是f-f剖视图。
图16是h-h剖视图。
图17是i-i剖视图。
图18是j-j剖视图。
图19是k-k剖视图。
图20是l-l剖视图。
图21是锁芯外套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2和图3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该锁包括用于封闭锁芯外套2和活动锁芯3的锁体外壳1,配合活动锁芯3安装弹子制动机构5、6的锁芯外套2,活动锁芯3后部有传动板4,该传动板4用于打开锁具。本实施方式有两排弹子制动机构5、6,分别由珠孔、弹簧和长度不等的弹子构成,配套的钥匙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有两排相应的排开弹子的齿板7、8。图7示出由片状体叠合连接构成的活动锁芯3。
活动锁芯3由内锁芯9和外锁芯10构成。内锁芯9有一组钥匙孔11,弹子制动机构5、6位于该钥匙孔11的两个侧部。配套的钥匙齿板7、8分别排开弹子制动机构5、6的每一弹子时,活动锁芯3可被转动而开锁。弹子制动机构5、6的每一珠孔在内锁芯9的珠孔和锁芯外套2的珠孔一般要一一对应,由于开锁过程活动锁芯3被转动,因此,不同侧的每一珠孔最好都能相互错开,活动锁芯3转动过程中才不与锁芯外套2的其它珠孔对齐而导致弹子走进其它珠孔。
外锁芯10有两组钥匙孔12、13,其中第二钥匙孔13与内锁芯9的钥匙孔11对齐相接。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相互错角,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之间的过道转角处有2个凸块14、15(图13和图15示出)。第二钥匙孔13的前端的两侧有封盖16(图11所示),钥匙的后部17缩小与该封盖16相配合,因此钥匙只能从第一钥匙孔12进入活动锁芯3,并且内锁芯9中的弹子被封盖16所遮盖,使非法开锁工具无法触动弹子。
图8和图9示出开锁过程,钥匙从第一导钥匙孔12进入外锁芯10后,必须先转动一个角度到达第二钥匙孔13才能进入内锁芯9。因此,配套钥匙的齿板8必须有2个与凸块14、15匹配的缺口18、19,才能从第一钥匙孔12转入第二钥匙孔13,而且钥匙齿板8的缺口18、19必须与凸块14、15完全匹配。如果钥匙齿板8的缺口18、19任意一个位置不符,钥匙被凸块14或15卡住不能转动到达第二钥匙孔13。如果钥匙齿板8的缺口过大,钥匙虽可以转动进入内锁芯9,但因钥匙齿板8残缺而不能排开内锁芯9中弹子制动机构6的全部弹子也不能开锁,因此,不法者采用万能钥匙开锁的可能性极低。
凸块14、15可以任意厚度并安排在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之间的过道转角的任意位置。凸块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若干个,一个以上时,可以安排在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之间过道转角的同一侧,也可以在不同侧。当然,配套的钥匙齿板7、8上的缺口的位置和大小应与凸块一一对应,由此可以形成锁和钥匙无数的变化状态。内锁芯9中的弹子制动机构5、6可以1~4排,配套的钥匙齿板的凹凸状况应与弹子长短排列一一对应,也可以形成锁和钥匙无数的变化状态。
本发明中,凸块14、15的厚度最好小于弹子外径的一半,这样,钥匙齿板8的缺口18、19处不需要设置专门用于引导弹子回缩的导珠滑波,由此外锁芯10可以安排更多的凸块14、15,使外锁芯10具有更多的变化状态。凸块14、15的厚度最好在0.2毫米以上,以保证凸块14、15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如果凸块14、15的厚度大于弹子外径的一半,钥匙齿板8的缺口18、19处需要设置用于引导弹子回缩的导珠滑波,仍可以实现本发明机械锁,但在与钥匙齿板的缺口18、19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内锁芯9最好没有弹子或者弹子不需要排开。
内锁芯9中钥匙孔11两侧的弹子制动机构5、6可以各自位于钥匙孔11侧部中间位置、偏上位置或偏下位置,当然配套的钥匙齿板7、8应当匹配,由此可以增加锁芯和钥匙的变化状态。例如钥匙孔11两侧的弹子制动机构5、6都位于钥匙孔11侧部偏上位置是配套的钥匙齿板7、8如图5所示,位于钥匙轴的偏上位置。
外锁芯10的前端还有一前盖21(图1、图7和图10示出),该前盖21有与第一钥匙孔12对应的通孔22,以便钥匙插入。前盖21与外锁芯10间可相对转动,钥匙在外锁芯10的钥匙孔中转动时,钥匙后部17带动前盖21转动。外锁芯10的前端有凸柱23,前盖21有与该凸柱23相配合的滑槽24,滑槽24的长度和弧度与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间所夹的弧线相对应,前盖21与外锁芯外壁间有扭转弹簧25。在未插入钥匙时,扭转弹簧25的扭力使前盖21的通孔22与第一钥匙孔12对齐,同时凸柱23位于滑槽24的一个侧端;当钥匙从第一钥匙孔12转动至第二钥匙孔13时,前盖21随钥匙转动,由于外锁芯10没有转动,前盖21的滑槽24的转动使凸柱23刚好位于滑槽24的另一个侧端。钥匙插入到内锁芯9时,钥匙后部的载力板26(图9示出)进入前盖21的通孔22,使钥匙的载力板26可以分配开锁时转动活动锁芯3的部分扭力,从而保护钥匙齿板7、8。拔出钥匙时,扭转弹簧25协助钥匙从第二钥匙孔13转动至第一钥匙孔12,便于钥匙拔出以及前盖21的复位。
前盖21的通孔22处还有一盖板27(图7和图10示出),以便遮盖第一钥匙孔12,防止灰尘、水或某些异物进入钥匙孔,也使非法开锁者增加开锁难度。该盖板26由转轴28和扭转弹簧29固定在前盖21的侧壁,插入钥匙时,盖板27沿着转轴28向里扇开,拔出钥匙时,在扭转弹簧29弹力作用下回转关闭前盖21的钥匙孔22。
如图7和图18所示,内锁芯9的钥匙孔11的端部还有突起30,钥匙有配合的沟槽31(图6示出),该突起30可以安排在钥匙孔11端部的任意位置,由此可增加一处障碍,使普通的钥匙坯更难进入钥匙孔11,并增加活动锁芯3的变化状态。
本发明可以采用不锈钢、铸铁、钢材、金属铜、铝合金、硬塑料、电木、无机材料如陶瓷等材料制造。可以采用常用的铸造和切割等制锁方法形成锁体外壳1、锁芯外套2、活动锁心3和弹子制动结构等部件。其中外锁芯10可先预制成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连通的状态(图14所示),再在预定的位置上钻孔插入销形成凸块14、15。然后再将各部件连接形成,但这种方法不利于自动化加工,效率较低。
为提高效率,外锁芯10可采用厚度为0.2~5毫米的圆形片状体叠合连接构成,这些片状体中部有相应形状的钥匙孔12、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锁芯10的组合由外到内依次是图11所示的第二钥匙孔13有侧端封盖16,并且外径缩小以便安放扭转弹簧25的片状体;然后是一片或若干片如图12所示的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完全连通的片状体,其中排列在前的片状体有缺口32,该缺口32与前盖21的缺口33配合安装扭曲弹簧25的两个端部;再次是图13所示的具有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间有凸块14分隔的片状体,该片状体旋转180°可形成锁芯的另一变化状态;接着是一片或若干片如图14所示的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完全连通的片状体;接着是图15所示的具有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间有凸块15分隔的片状体,该片状体旋转180°可形成锁芯的又一变化状态;接着是一片或若干片如图14所示的第一钥匙孔12和第二钥匙孔13完全连通的片状体;最后是图16所示的片状体,该片状体外径缩小以便需要时安装限位销34(图21示出),该限位销34防止活动锁芯3与锁芯外套2间前后滑动。每个片状体中可以形成两个对称的小孔35,由此可以通过棒状体将全部片状体串联而形成外锁芯10,便于组装。凸块14、15的位置可通过该片状体在组合中的位置变换或者180°的旋转而获得灵活变化,因此,本发明可以用较低的制造成本进行自动化制造,并且简易实现丰富的变化状态,共用钥匙的可能极低。
内锁芯9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形成,由中部有相应钥匙孔11的若干圆形片状体(如图17所示)叠合连接制成,该片状体中可以有缝隙36,标示叠合连接完成后钻孔形成珠孔的位置,该片状体的翻转和180°旋转形成不同的锁芯和钥匙变化状态。每一片状体也钻有对应的两个小孔35,通过与外锁芯10串联的棒状体将全部片状体串联而连接。
内锁芯9端部的突起30部位也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如图18所示的片状体,由此可简易实现突起30位置的多种变化,该片状体的翻转和180°旋转形成不同的锁芯和钥匙变化状态。该片状体也有对应的两个小孔35,通过外锁芯10和内锁芯9前部串联的棒状体将该片状体串联成为内锁芯9。
内锁芯9后部连接传动板4的部位依次采用如图19和图20中部有条形孔37、38的圆形片状体连接而成。该片状体也有对应的两个小孔35,通过外锁芯10和内锁芯9串联的棒状体将该片状体串联而连接,并将传动板4的前部嵌接在图19所示的片状体的条形孔37中。该片状体外径缩小,以便安装限位销39(图21示出),该限位销39防止活动锁芯3与锁芯外套2间前后滑动。
将构成活动锁芯的全部片状体连接后,再钻珠孔,形成完整活动锁芯3。可用于串联小孔35的棒状体在外锁芯前端部分凸出成为两个凸柱23。将活动锁芯3和前盖21安装入锁芯外套2中,锁芯的珠孔与锁芯外套的珠孔匹配后装入弹子、弹簧、限位销,再整体装入外壳中形成本发明机械锁。在片状体串联时采集凸块14、15的位置、厚度,弹子的位置、长短,以及突起30的位置、大小等信息,形成钥匙密码,便可配制钥匙。
权利要求
1.一种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包括锁体外壳、锁芯外套和活动锁芯,位于锁芯外套和活动锁芯中的珠孔、弹子和作用于弹子的弹簧构成活动锁芯的弹子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活动锁芯包括内锁芯和外锁芯,内锁芯有一组钥匙孔,弹子制动机构位于内锁芯钥匙孔的侧端,外锁芯有第一钥匙孔和第二钥匙孔,该两组钥匙孔相互错角,两组钥匙孔之间的过道转角处至少有一个凸块,外锁芯的第二钥匙孔后端与内锁芯的钥匙孔相接,外锁芯的第二钥匙孔前端侧部被封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厚度小于弹子的外径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锁芯前端还有一前盖,该前盖有与第一钥匙孔对应的通孔,外锁芯前端与前盖间分别有相配合的滑槽和凸柱,滑槽的长度和弧度与外锁芯的第一钥匙孔和第二钥匙孔间所夹弧线相对应,扭转弹簧连接外锁芯前端和前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还有一遮盖第一钥匙孔的盖板,该盖板由转轴和扭转弹簧固定在前盖的通孔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芯的弹子制动机构有1~4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芯的弹子制动机构有2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芯钥匙孔的端部有突起。
8.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锁体外壳、锁芯外套和活动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锁芯包括内锁芯和外锁芯连接形成,其中外锁芯由中部有形成相应钥匙孔的若干圆形片状体叠合连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芯由中部有相应钥匙孔的若干圆形片状体叠合连接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遮盖弹子的机械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圆形片状体中有两个对称的小孔,与该小孔配合的棒状体穿过该小孔使构成活动锁芯的全部圆形片状体叠合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遮盖弹子的机械锁及其制造方法,该机械锁的活动锁芯包括内锁芯和外锁芯,内锁芯有一组钥匙孔,弹子制动机构位于内锁芯,外锁芯两组钥匙孔相互错角,过道转角处至少有一个凸块,外锁芯的第二钥匙孔后端与内锁芯的钥匙孔相接,外锁芯的第二钥匙孔前端侧部被封盖,从外锁芯的钥匙孔看不到也动不了弹子,采用钥匙坯由于没有与凸块相配合的缺口无法进入内锁芯,采用片状体叠合连接形成活动锁芯实现活动锁心更多的变化状态,并且可以自动化加工,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出现同样钥匙的概率是3~6万分之一。
文档编号E05B17/14GK1861965SQ20061003582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日
发明者吴俊生, 吴泽欣 申请人:吴俊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