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残留敞开间隙的后窗遮阳卷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11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残留敞开间隙的后窗遮阳卷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中的窗遮阳卷帘是出于利用较小的空调系统输出达到降低内部加热的目的。就太阳直射来说,在夏天,当太阳升至最高时,后窗尤为关键。后窗相对平坦地布置。根据驾驶方向,阳光实际上总是穿过后窗,并且暴露的部件受热显著。因此,后窗遮阳卷帘在汽车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根据DE 102 48 591 A1的已知后窗遮阳卷帘中,可旋转支撑的卷绕轴位于后支架下面。遮阳卷帘利用一边固定到该卷绕轴上。该遮阳卷帘可以通过后支架中的缝拉出。该缝将后支架分为两个部分,即邻近于后部座椅靠背的部分和作为后窗边界的部分。在C形柱的内衬中,对于四门汽车来说,具有两个镜面对称的导轨,其隐藏在后支架下面的空间内,正好在后支架中的缝附近。该导轨的顶部边缘嵌入到后窗的上顶部边缘的下面。所述两个镜面对称的导轨用于强制引导拉杆组件,遮阳卷帘的另一边固定到该拉杆组件上。
该拉杆组件为直的并且长度可调节。它可以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后支架中的缝在所述静止位置基本上被闭合,并且后窗在所述操作位置基本上被遮蔽。在操作位置,拉杆组件位于两个导轨的顶端。
已知的遮阳卷帘借助于线性推动元件致动,所述推动元件在导轨中引导以避免弯曲并且由电动机驱动。卷绕轴利用弹簧电机偏置,以便在遮阳卷帘中保持恒定的张应力。
由于车顶曲率以及相应的后窗弯曲上边缘的原因,当遮阳卷帘展开时,在拉杆组件和后窗上边缘之间仍然存在光隙。由于拉杆组件的笔直外形,该间隙在现有结构中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拉杆组件的笔直外形是希望的,因为这产生了与极为笔直的卷绕轴相关的最为有利的安装及卷绕关系。

发明内容
由此开始,本发明的问题是制造新的窗遮阳卷帘,尤其是后窗遮阳卷帘,其中,在笔直的拉杆组件和弯曲的窗边缘之间不存在光隙。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通过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遮阳卷帘得以解决。
在该新颖的遮阳卷帘中,如现有技术一样提供有卷绕轴,遮阳卷帘利用一边固定到所述卷绕轴上。该遮阳卷帘穿过缝拉出,所述缝例如位于后支架中或者位于遮阳卷帘壳体中。远离卷绕轴的遮阳卷帘端部固定到拉杆组件上。拉杆组件借助于跨越其整个路径的导向装置引导和支撑,所述路径位于缩回遮阳卷帘的静止位置和展开遮阳卷帘的操作位置之间。至少该卷绕轴在保持遮阳卷帘中的预张紧时为预拉紧的。
为了覆盖在操作位置残留并且使目光不受阻碍地穿过的间隙,拉杆组件设置有具有适当凸曲线边缘的成形板。它封闭了否则仍会存在于拉杆组件和窗顶部边缘之间的分段间隙。为此,拉杆组件围绕与其纵向长度平行的轴线枢转。这样就确保了具有凸边的成形板在拉出轮廓的静止位置紧挨着所述缝平坦放置并且不向上伸出。另一方面,拉杆组件处于枢转位置中的操作位置,这样,残留的光隙可以被成形板的最小可能的凸起所覆盖。
拉杆组件可以在长度上进行调节。这样,它还位于窗中将要使用的位置,其中,窗的宽度沿朝向操作位置移动的方向变化。
拉杆组件可以设置在具有导向构件的端部上,所述导向构件之间的距离为可变的。
该导向构件可以成形为使得它们强制设置拉杆组件围绕其纵向方向的旋转角位置。为此,该导向装置可以具有细长的导向构件、球形导向构件,在后者的情况下,存在第二种导向构件,其与所述球形导向构件隔开并且例如仅穿入凹槽缝中。
拉杆组件当其在两个拉杆组件之间引导时获得了良好的导向。
每个导轨可以包括导向槽,从横截面观察,其由凹槽腔室和凹槽缝构成。如果该凹槽缝的宽度比凹槽腔室短的话,就制成了背向切开的导向槽,其可以同时用于推动元件的防弯曲导向。
电动机优选地属于驱动设备,使得遮阳卷帘可以远程致动。然而,手动致动仍然是可能的,其中将弹簧电机充分容纳在卷绕轴中。
为了将致动力从电动机传送到遮阳卷帘,可以提供贯穿导轨的线性致动构件。
优选地利用构造为推动元件的致动构件进行致动。
为了使致动构件移动,提供有线性驱动装置,其位于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位置。
成形板可以与拉杆组件一体形成,或者它可以与拉杆元件分开,或者它可以连接到该杆上。
另一种可能性是弹性地制成成形板,使得它可以适应顶部区域中的轮廓。
这样,后支架在遮阳卷帘缩回之后尽可能光滑、平坦,它包括凹槽和凹部,其适应于成形板的形状,使得成形板很大程度上隐藏并与后支架的上端齐平。
附带地,本发明的改进在于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位于将以多种方式进行改变的位置的实施例将在对下面附图的描述中进行解释。不需要附加装置所进行的改进和部分组合不再详细描述。


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主题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沿着朝向后窗方向观察的具有缩回窗遮阳卷帘的汽车透视图;图2为具有展开的后窗遮阳卷帘的根据图1所示汽车的相似视图;图3为带有驱动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后窗遮阳卷帘的示意图;图4为显示了导向构件和相关导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放大视图;以及图5为沿根据图2所示汽车剖开的纵向剖视图,其用于显示拉杆组件的枢转运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纯示意性的剖视图中,图1显示了轿车的后部1。在图中可以看到车顶2,以及车尾行李箱盖4的一部分。在车尾行李箱盖4和车顶2之间,可以看到左C形柱5具有位于其上的内衬7。在左C形柱5、车顶2的后部边缘8、和车箱顶部之间,后窗切口9为可视的,在图1中不能看到的后窗10(图5)位于其中。在后窗切口9的底部边缘和带有头靠12的后座椅后侧之间,后支架13大致水平地延伸。将后支架13分成前部15和后部16的缝14(图5)横向延伸穿过后支架13。横向紧挨着缝14的两个导轨18整合在两个镜面对称的C形柱5的每个镜面对称的内衬部件7中。导轨18镜面对称地向彼此延伸,并且从缝14下方到达车顶后部边缘8的附近。它们还紧挨着后窗切口9相应地横向延伸。
如图2所示,缝4用于使后窗遮阳卷帘21的遮阳卷帘19展开。图1显示了缩回位置,其中缝14通常被覆盖,而图2显示了展开位置,其中具有大致梯形轮廓的遮阳卷帘在后窗10的下面展开为极平坦的表面。在展开状态下,它到达后部边缘8的附近。
导轨18大致沿着后窗10的侧部轮廓,在它们的起始位置,如竖剖面图中所示,该导轨垂直于后支架13的平面延伸。具有逐渐增大的水平分量的两个导轨18与顶端相对地延伸。
图3显示了后窗遮阳卷帘的21的构造原理,这对于了解本发明来说是重要的。
如图所示,后窗遮阳卷帘21包括卷绕轴22,其可旋转地安装在后支架13的下面,并且遮阳卷帘19利用一边固定于卷绕轴上。遮阳卷帘19的另一边连接到拉杆组件23上,成形板24设置于所述拉杆组件上。如图所示,成形板24具有弯曲的边缘25,其沿着指向远离拉杆组件23的方向。如图2所示,理论上本应残留于后部边缘8或后窗10的顶部边缘与笔直的拉杆组件23之间的光隙将被成形板覆盖。下面将具体解释这如何发生。
如用于遮阳卷帘21左侧的图4中放大显示的,拉杆组件23由中心件26构成,遮阳卷帘19的相关边缘固定于所述中心件上。中心件26为管状并且包括空腔27,其从横截面观察时为矩形,并且所述空腔穿过中心件26并具有恒定的横截面。成形板24固定到远离观察者的中心件26的平坦侧面上。
在空腔27中,导向构件28被引导使得它可以纵向移动。导向构件28由导向件29构造而成,并且喉状件31模制在该导向件上。导向件29具有相应的横截面尺寸,这是因为它以较小的间隙在空腔27中滑动,并且不能围绕纵轴转动。因此,仅进行伸缩运动,不进行旋转运动是可能的。换句话说,如果导向件29围绕纵轴转动的话,将使中心件26以及因此整个拉杆组件23围绕纵轴强制转动。
喉状件31为笔直的圆柱形销,其另一端刚性地连接到滑块32上。如图所示,该滑块为细长形状,即,其纵向长度大于其横向长度,其中它在中部变得更窄。总体上观察,滑块32因此为具有两个厚端或头部33、34的圆形的、哑铃形状或者狗骨头形状。附带的,滑块32为可旋转对称的。
图4中的上头部34利用喉状件31旋转锁定。
为了保持滑块32,每个导轨18包括导向槽35,其在图4中以剖面显示。导向槽35由具有圆形截面的凹槽腔室36和凹槽缝37构造而成。凹槽缝37比凹槽腔室36具有更窄的宽度,这样大体上制成了背向切开的导向槽35。凹槽缝的宽度37与喉状件31的直径相对应。
遮阳卷帘19的移动借助于线性推动元件38实现,所述推动元件以防弯曲的方式在凹槽腔室36中引导。该线性推动元件可以,但不是绝对要求,其自由端以防止拉伸和压缩的方式连接到滑块32上。防压缩连接就足够了。
推动元件38由圆柱形芯杆39和位于该芯杆上的螺线41构造而成。实际上,螺线形成圆弧齿,使得推动元件38总体上具有螺旋齿形的、弹性变形的齿条形状。
推动元件38为弹性变形的。
对导轨18以及导向构件28的解释也类似地应用于遮阳卷帘21的未显示右侧和拉杆组件23的另一端,从而省略了在这一方面的进一步解释。
导管42连接在每个导轨18的底端,所述导管在齿轮电动机44的齿轮箱43处终止。齿轮电动机44具有永久激励的直流电动机45,其经中间齿轮利用齿轮驱动相啮合的输出轴46。输出齿轮47利用该输出轴旋转锁定。两个钻孔48和49紧挨输出齿轮47切向穿过齿轮箱。如图所示,钻孔与导管42对准。背离导管42的存储管51或52连接到相关钻孔48、49的每一侧。
输出齿轮47的齿适应于两个推动元件38的“齿”,从而在推动元件38和输出齿轮47之间获得主动配合连接。齿轮电动机44利用推动元件38的相关部分起到线性驱动器的作用;在导管42中保持稳定的尾端不需要齿。
最后,在卷绕轴22中还设有弹簧电机53,其用于在把遮阳卷帘19卷绕到卷绕轴22上时对卷绕轴22进行预张紧。
后窗遮阳卷帘21的功能如下在缩回状态下,遮阳卷帘19由于弹簧电机53的作用而尽可能卷绕在卷绕轴22上。在该位置,拉杆组件23位于缝14中,同时如图1所示,成形板24紧挨着缝14放置在后支架13的后部16上。该位置为可能的,这是因为两个推动元件38已经借助于齿轮电动机44从两个导轨18充分推回到相关的存储管51和52中。
这样,就获得了拉杆组件23或成形板24和后支架13之间希望的相对位置,在导轨18向下沉入后支架13中的每个区域中,所述导轨18的轮廓相应地适应于滑块32的纵轴以及与成形板24相对的中心件26的旋转角位置。
两个滑块32的细长哑铃形结构限定了拉杆组件23相对于两个导轨18的纵轴的旋转角位置。
为了使遮阳卷帘19从后窗10未被遮盖的该位置移出并移动到根据图2的操作位置,齿轮电动机44由用户进行相应地啮合设定。与两个推动元件38以主动配合的连接方式啮合的输出齿轮47将这些元件沿朝向适当的导轨18的方向向前推动。因为两个推动元件连接到同一输出齿轮47,但是位于直径上相对的侧面上,如从齿轮电动机44的位置所看到的,推动元件38沿相反的方向但是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对于该运动来说,它们携带相关的滑块32并在它们前面推动所述滑块,并且该滑块的端部在适当的导轨18内运行。拉杆组件23因此在单位时间内以相同的量在两侧从缝14向上朝向后部边缘8移动,所述后部边缘与窗顶部边缘重合。
因为滑块32具有细长结构,它们的纵轴总是与导轨18在相关位置处重合。如上面所解释的,导轨18从缝14附近的大致竖剖面开始逐渐过渡到它们在其方向上具有很大水平分量的区域,这就是拉杆组件为什么在沿导轨18移动期间围绕与其纵轴平行的轴线旋转。这就使最初水平定位的成形板24变得逐渐垂直直到拉杆组件23与成形板24一起到达窗顶部边缘18的程度。拉出运动结束时,如图5所示,成形板24沿大体垂直的方向直立。
在上述结束位置或拉杆组件23的操作位置,在位于缝14和窗顶部边缘8之间区域内,遮阳卷帘19在后窗10的最大部分前面张紧。
两个导轨的顶端大致位于后窗10的上部拐角附近。由于该位置,如果没有成形板24的话,在拉杆组件23和窗顶部边缘8之间由于车顶曲率将残留未被覆盖的分段间隙。在现有技术中所残留的该间隙由本发明中的成形板24封闭。为了封闭残留于直拉杆组件23和窗顶部边缘8之间的间隙,成形板24的自由边25相应成形。
在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的运动中,如图5所示,拉杆组件23与成形板24一起转过大约90度。先前水平的成形板24现在极为竖直地直立。在该位置,成形板24以主动配合的方式连接,这是因为拉杆组件23由于导轨18内的滑块32的作用而相应转动。它们在适当位置相对于导轨18纵轴的方位校准由细长滑块32强制固定。
滑块32防止了拉杆组件23处于由遮阳卷帘19中的布料张力所引起的倾斜位置。
由滑块32在他们穿过导轨18的过程中所执行的旋转运动通过同样位于拉杆组件23的中心件26中的导向件的平边结构具有主动配合,并因此还传递给固定于该中心件上的成形板24。
拉杆组件23围绕其纵轴在延伸运动中的旋转运动在缩回运动中退回。为了缩回,齿轮电动机44沿旋转的相反方向啮合设定,从而拉动推动元件从导轨18返回。这样,如果滑块32连接到推动元件38的自由端上的话,或者如果滑块由于弹簧电机53的预加张力而通过导轨18单独移动的话,当推动元件38缩回时,所述滑块被拉回。
滑块32的纵轴相对于由成形板24限定的平面所具有的角位置取决于导轨在后支架13周围运行的角度以及成形板24在图5所示的操作位置的调整值。这还是导轨18的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角度函数。
这里不能给出精确的角度作为替代,它们可以在上文所教授的范围内根据经验确定。
成形板24可以为刚性板,其以压配合的方式与中心件26相连。它们也可以与中心件26制成一个整体。最后,应该理解,成形板24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使得它们在操作位置可以遵循窗边8的边缘。
当遮阳卷帘21缩回时,为了获得最扁平的可能结构,如图所示,在后支架13的后部16中可以制成凹部54。凹部54在下面的拉杆组件23插入到缝14中时容纳成形板24。随后形成成形板24的上侧面的表面嵌入后支架13上侧面的板中。
用于汽车的后窗遮阳卷帘设置在具有成形板的拉杆组件上。成形板用于封闭直拉杆组件和后窗弯曲的顶部边缘之间的分段残留间隙。这样,成形板与处于缩回位置的后支架齐平,在延伸运动期间,该成形板围绕纵轴进行旋转运动,即,它逐渐改变。该运动由导轨控制,其中拉杆组件被引导免受扭转的危险。
权利要求
1.用于汽车(1)中窗(9,10)的窗遮阳卷帘(21),尤其是后窗遮阳卷帘(21),其中窗(9,10)具有顶部边缘(8);具有可旋转支撑的卷绕轴(22);具有遮阳卷帘(19),其利用一边( )固定到卷绕轴(22)上,具有背离卷绕轴(22)的边( ),并且可以通过缝(14)拉出;具有拉杆组件(23),其固定到背离卷绕轴(22)的遮阳卷帘(19)的边( )上,并且与缩回的遮阳卷帘(19)一起沿拉出路径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其中遮阳卷帘(19)张紧在汽车(1)的窗(9,10)前面;具有驱动设备(44,53),其至少连接到卷绕轴(22)上以便使卷绕轴(22)至少在将遮阳卷帘(19)卷绕到卷绕轴(22)上时预张紧;具有导向装置(18),其沿拉出路径( )引导拉杆组件(23)并且使拉杆组件(23)围绕与拉杆组件(23)的纵轴( )平行的轴线枢转,其中拉杆组件(23)处于[第一]枢转位置中的静止位置和第二枢转位置中的操作位置,第二枢转位置相对于第一枢转位置转动;并且具有成形板(24),其设置在拉杆组件(23)上,并且边(25)从所述成形板中凸地弯曲,使得在操作位置几乎不存在光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后支架(13)设置在窗(9,10)下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缝(14)布置在后支架(13)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拉杆组件(23)长度为可调节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拉杆组件(23)具有端侧导向构件(28),其相互之间的距离为可调节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拉杆组件(23)由中心件(26)和两个端侧导向构件(28)构造而成,所述端侧导向构件在中心件(26)中引导,并且可纵向移动但旋转锁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导向构件(28)构造为使得它们强制固定拉杆组件(23)围绕其纵轴的旋转角位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导向构件(28)具有细长形状的滑块(3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滑块(32)为球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球形滑块(32)隔开的两个导向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两个导轨( )属于导向装置(18),拉杆组件(23)在所述两个导轨之间引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每个导轨(18)都包括导向槽(35),如横截面所示,其由凹槽腔室(36)和凹槽缝(37)构造而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凹槽缝(37)具有比凹槽腔室(36)小的宽度,从而制成背向切开的导向槽(35)。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驱动设备(44,54)包括电动机(45)。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线性致动构件(38)属于驱动设备(44,54),所述线性致动构件延伸穿过导轨(18),并且该线性致动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利用一端( )致动地连接到拉杆组件(23)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致动构件(38)为推动元件( ),其被引导而免受弯曲。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推动元件(38)在导向腔室(36)中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驱动装置属于驱动设备(44,54)以便使致动构件(38)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成形板(25)和拉杆组件(23)为固定到彼此上的两个部件( )。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成形板(25)与拉杆组件(23)一体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成形板(25)为弹性变形的。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遮阳卷帘,其特征在于紧挨着后支架(13)中的缝(14)设置有凹部(54),其轮廓与波状板(25)相对应。
全文摘要
无残留敞开间隙的后窗遮阳卷帘汽车用后窗遮阳卷帘设置在带有成形板的拉杆组件上。该成形板用于封闭直拉杆组件和后窗的弯曲顶部边缘之间的分段残留间隙。这样,处于缩回位置的成形板与后支架齐平,在展开过程中,所述成形板围绕纵轴进行旋转运动,即,它逐渐对齐。该运动由导轨控制,其中拉杆组件被引导而免受扭矩。
文档编号E06B9/40GK1958322SQ20061014324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日
发明者A·图姆, F·克德贝 申请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