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近年来成为意外灾害之首,于是近年国内公共安全意识逐渐提升,特别以火 灾现场逃生及紧急救护最广受注目,特别是火灾发生机率逐年增高且伤亡数字最高的 娱乐场所(如KTV、 MTV、戏院、饭店,二等场所)的公共安全更为消费大众所重视;
然而,以火灾发生现场为例,根据历年来火灾发生的场所比例看来,高楼发生火灾的 比例居高不下,因此在.住满住户及出入人员繁多的高楼建筑物,对于防火及火场逃 生的安全知识,也就成为住户及消防安检单位重视的焦点。目前, 一般在高楼中供人 员在火灾时逃生的器具及设备,多简陋及欠缺安全性,仅于窗户或防盗窗中开设警急 逃生口,若在发生火灾时人员仅能在逃生口等待救援或于必要时由逃生口跳出,而造
成伤亡惨重,且一般消防云梯仅能到达约12楼的高度,对于12楼以上的逃生人员即无 法协助其逃生,不但于逃生时机上备受延误且易于逃生时造成其他如坠伤的意外伤 害。现有逃生梯装置如ZL专利号0320688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逃生梯装置》,公 开了一种逃生梯装置,主要包含有感知火灾的发生,并发出讯号的感测器、供接收 火灾警示讯号的接收器、放至于高层阳台的侧边的箱体、供设置接收器及其他组件、 由接收器使其动作的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的主轴以及巻绕在主轴上的逃生梯; 平时不使用时该逃生梯收纳于箱体中,用于当屋内发生火灾时,屋内的感测器即发出 警示讯号至箱体的接收器,此时接收器即令动力源作动,并通过齿轮组带动主轴转动, 而逃生梯由箱体的开口沿高楼外壁降下至地面或一定的楼层,用以高楼人员逃生,为 云梯车无法到达的楼层设置,可在意外发生时迅速逃离现场。然而,其主要存在输送 效率低下的问题,影响救援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 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输送效率高的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 包括有软梯组件,所述的软梯组件由至少五根平行间隔设置的单元横档和分别固定在 每根单元横档两端的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底配装构成,其中第一链条底首尾相连;
第二链条底首尾相连;软梯组件的内侧的顶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顶转轮;软梯组件 的内侧的底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底转轮。底转轮安装有包括电控或机械控制的减速 机构,使整个软梯组件的转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还包括软梯组件的外侧设置有 能防止软梯组件摆动的软梯组件导轨,减少人员上下时产生软梯组件摆动;软梯组件 导轨内侧制有配合软梯组件的导向凹槽,软梯组件导轨外侧连接有导轨固定件;顶转 轮经连接机构连接墙体;导轨固定件还连接在墙体上。
顶转轮和底转轮之间设有安全挡板;安全挡板至少有一侧与软梯组件导轨内侧相连接。能防止疏散人员下来时四肢伸入对面的单元横档而受伤。 底转轮的减速动力源为电机。 底转轮的减速动力源为机械减速器。 底转轮距底面的距离为70厘米至180厘米。
单元横档外周配合设置有能以单元横档为轴转动的防滑挡板。
单元横档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厘米至100厘米。 单元横档的长度为50厘米至90厘米。 软梯组件为两个以上个时,采用并列连接的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链条和所述的第二链条各自单独首尾相连;软梯组件 的内侧的顶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顶转轮;软梯组件的内侧的底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 的底转轮。在运送过程中,软梯组件的另一方面,如果预留适当位置,还可利用逃生人 员的下行反作用,送上消防抢险人员,到达一定位置。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点
1. 不受高度限制,可任意组装;
2. 不受使用时间限制,随到随走;
3. 不受疏散人员限制,可连续运转;
4. 不受是否有电限制或其他外援限制, 一切自理;
5. 不受场地限制,可做宽,可并排安装;
6. 不受新旧楼限制,楼内楼外均可安装。
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输送效率高的旋转 式自救软梯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2是图1软梯组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软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实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单元横档ll、第一链条12、第二链条13、顶转轮2、底转轮3、 安全挡板4、软梯组件导轨5、导向凹槽51、导轨固定件6、防滑挡板7。
实施例l:参照图l、图2、图4、图5, 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包括有软梯 组件,所述的软梯组件由至少五根平行间隔设置的单元横档11和分别固定在每根单 元横档11两端的第一链条12、第二链条13底配装构成,其中第一链条12和所述 的第二链条13各自单独首尾相连;软梯组件的内侧的顶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顶转 轮2;软梯组件的内侧的底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底转轮3。底转轮3安装有包括电 控或机械控制的减速机构,使转速在1.5米/秒左右,既能保证软梯组件的运力,又 能保障安全性。
软梯组件的外侧设置有能防止软梯组件摆动的软梯组件导轨5,减少人员上下时 产生软梯组件摆动;软梯组件导轨5内侧制有配合软梯组件的导向凹槽51,软梯组件导轨5外侧连接有导轨固定件6;顶转轮2经连接机构连接墙体;导轨固定件6还 连接有墙体。
顶转轮2和底转轮3之间设有安全挡板4;安全挡板4至少有一侧与软梯组件导 轨5内侧相连接。
底转轮3的减速动力源为电机。底转轮3的减速动力源为机械减速器。底转轮3 距底面的距离为150厘米。单元横档11外周配合设置有能以单元横档为轴转动的防 滑挡板7。单元横档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厘米。单元横档11的长度为60厘米。
实施例2:参照图3, 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包括有软梯组件,所述的软梯 组件由至少五根平行间隔设置的单元横档11和分别固定在每根单元横档11两端的第 一链条12、第二链条13底配装构成,其中第一链条12和所述的第二链条13各自 单独首尾相连;软梯组件的内侧的顶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顶转轮2;软梯组件的内 侧的底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底转轮3。
底转轮3安装有包括电控或机械控制的减速机构,使转速在1.5米/秒左右,既 能保证软梯组件的运力,又能保障安全性。
软梯组件的外侧设置有能防止软梯组件摆动的软梯组件导轨5,减少人员上下时 产生软梯组件摆动;软梯组件导轨5内侧制有配合软梯组件的导向凹槽51,软梯组 件导轨5外侧连接有导轨固定件6;顶转轮2经连接机构连接墙体;导轨固定件6还 连接有墙体。
顶转轮2和底转轮3之间设有安全挡板4;安全挡板4至少有一侧与软梯组件导 轨5内侧相连接。
底转轮3的减速动力源为电机。 底转轮3的减速动力源为机械减速器。 底转轮3距底面的距离为150厘米。
单元横档11外周配合设置有能以单元横档为轴转动的防滑挡板7。 单元横档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厘米。单元横档11的长度为60厘米。 软梯组件为两个并列设置,采用并列连接的方式进行组合。能有效提高本实用新 型的运力。当然,如需更高的运力,也可以采用更多软梯组件并列的方式。
在高楼的疏散楼梯口的外侧一适当位置或管道井安装本实用新型。当遇紧急情况 需要疏散时,逃生人员打开防火门,直接抓住单元横档11。当第一个逃生者抓住软梯 组件后,在由于地球引力及人的自身重力下,软梯组件由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行,其 下行速度可调整。接着多个人员抓上后,由于在软梯组件装有具有减速机构的底转轮 3,且其转速是匀速的。由于软梯组件下部离地面1.5-2米高度,也可根据大楼居住 人员的年龄确定该高度。当软梯组件转到底时,逃生人员脚先离开软梯组件开始接触 到地面,手松开即安全到达地面。软梯组件速度可调整为1.5米/秒,即人员从一百米 高度到达底层只需要一分钟左右。由于软梯组件是一循环输送模式,只要有人在软梯 组件上就运转,周而复始,直到运送走最后一个逃生者。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 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包括有软梯组件,所述的软梯组件由至少五根平行间隔设置的单元横档(11)和分别固定在每根单元横档(11)两端的第一链条(12)、第二链条(13)配装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链条(12)和所述的第二链条(13)各自单独首尾相连;所述的软梯组件的内侧的顶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顶转轮(2);所述的软梯组件的内侧的底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底转轮(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软梯组件的 外侧设置有能防止软梯组件摆动的软梯组件导轨(5);所述软梯组件导轨(5)内侧制有配合所述的软梯组件的导向凹槽(51),所述的软梯组件导轨(5)外侧连接有导轨固定件(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顶转 轮(2)和底转轮(3)之间设有安全挡板(4);所述的安全挡板(4)至少有一侧与所述的软梯组 件导轨(5)内侧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转轮(3) 的减速动力源为电机。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转轮(3) 的减速动力源为机械减速器。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转轮(3) 距底面的距离为70厘米至180厘米。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元横档 (11)外周配合设置有能以单元横档为轴转动的防滑挡板(7)。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元横档 (ll)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厘米至100厘米。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元横档 (ll)的长度为50厘米至90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包括有软梯组件,所述的软梯组件由至少五根平行间隔设置的单元横档和分别固定在每根单元横档两端的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底配装构成,其中第一链条底首尾相连;第二链条底首尾相连;软梯组件的内侧的顶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顶转轮;软梯组件的内侧的底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底转轮。底转轮安装有包括电控或机械控制的减速机构,使整个软梯组件的转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具有不受高度限制,可任意组装、不受使用时间限制,随到随走、不受疏散人员限制,可连续运转、不受是否有电限制或其他外援限制,一切自理、不受场地限制,可并排安装、不受新旧楼限制,安装方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输送效率高的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
文档编号E06C9/00GK201221309SQ20082012120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0日
发明者陈复树 申请人:陈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