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及使用所述铰链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18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链及使用所述铰链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松脱结构的铰链。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产业的蓬勃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笔记本、掌上电脑 等,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为了增加美观、减少尺寸及使用上的方便,便 携式电子产品常通过铰链实现折迭。然现有的铰链因无防松脱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易松 脱,而影响电子装置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需提供提供一种具有防松脱结构的铰链。 还需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铰链的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铰链包括铰链板和轴。铰链板包括定位板、第一轴套、第 二轴套及舌片,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舌片均位于定位板的一侧边。舌片位于第一轴套和第 二轴套之间。轴包括固定部、阻挡部及转动部,阻挡部连接固定部和转动部。转动部的两端 分别收容于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中并可相对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动,转动部设有与舌片 对应的凹槽。其中,所述舌片收容于所述凹槽中,以防止所述轴从所述铰链板中松脱。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及铰链。所述铰链连接所述上 盖和下盖,上盖可相对下盖翻转。所述铰链包括固定于上盖的铰链板和固定于下盖的轴。铰 链板包括定位板、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及舌片,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和所述舌片均位于 定位板的一侧边。舌片位于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轴包括固定部、阻挡部及转动部,固 定部固定于下盖。阻挡部连接固定部和转动部。转动部的两端分别收容于第一轴套和第二 轴套中并可相对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动。转动部设有与舌片对应的凹槽,舌片收容于凹 槽中,以防止轴从铰链板中松脱。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一轴套的轴线与所述 第二轴套的轴线不在同一直在线。 优选地,所述转动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套自所述定位板之侧边顺时针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轴套自所
述定位板之侧边逆时针弯折形成。 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第一收容部和与所述第一收容部连通的第二收容部,所述 铰链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收容部包括一对定位柱,所述固定板包括一对定位孔,所述定位 柱收容于所述定位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具有舌片,在使用过程中,舌片收容于凹槽中但不与凹槽的内 壁接触,从而防止了轴从铰链板中松脱。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铰链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铰链的立体组装图。 图4为图1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100的立体分解图。电子装置100包括上盖10、下盖 30及铰链5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可以为移动电话、笔记本、掌上电脑、PDA等, 但不局限于此。同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一个或多个铰链。 上盖10枢接于下盖30并能相对下盖30翻转,其包括第一收容部12和第二收容 部14。第一收容部12和第二收容部14连通,并均位于上盖10靠近下盖30的侧边。第一 收容部12中凸设一对定位柱120,所述定位柱120间隔设计。 图2为铰链50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铰链50的立体组装图。铰链50收容于第 一收容部12和第二收容部14中,其包括铰链板52和轴54。铰链板52固定于上盖10,并 可相对轴54翻转。铰链板52包括定位板522、第一轴套523、第二轴套524及舌片526,第 一轴套523和第二轴套524为空心圆筒。定位板522包括一对定位孔520,所述定位孔520 与所述定位柱120——对应。组装时,通过所述定位孔520和所述定位柱120,铰链板52被 固定于上盖10。 第一轴套523从定位板522的一侧边顺时针弯折而成,并与定位板522之间形成 第一间隙5230,以增加第一轴套523的弹性。第二轴套524从定位板522的同一侧边逆时 针弯折而成,并与定位板52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5240,以增加第二轴套524的弹性。第一 间隙5230和第二间隙5240分别位于固定板522的相对表面,即如第一间隙5230位于固定 板522的上表面,则第二间隙5240位于固定板522的下表面。第二轴套524的半径和第二 轴套524的半径相等。第二轴套524的轴线5242和第一轴套523的轴线5232不在同一直 在线。舌片526凸设于定位板522的同一侧边,并位于第二轴套524和第一轴套523之间。 舌片526与第一轴套523的轴线5232或第二轴套524的轴线5242之间之距离小于第一轴 套523或第二轴套524的半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5230和第二间隙5240的尺寸用于修正轴54组装于铰 链板52后的变形位移的尺寸。 轴54固定于下盖30,其包括固定部544、阻挡部548及转动部542。固定部544固 定于下盖30,其两相对表面被加工成平面545。固定部544于其大致中心位置设有贯穿所述 平面545的固定孔546。阻挡部548连接固定部544和转动部542,其半径大于转动部542 和固定部544的半径。转动部542的两端部分别收容于第二轴套524和第一轴套523中, 并可在第二轴套524和第一轴套523中转动。转动部542的半径大于第二轴套524和第一 轴套523的半径。转动部542的中间设有凹槽540,以收容舌片526。 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柱70,固定柱70的一端的两相对表面被加工成平面72,
并收容于固定孔546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柱70与轴54为独立的组件。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柱70和轴54—体成型,即固定柱70为铰链50的一部份。
4[0025] 下盖30包括收容孔32。固定柱70的另一端收容于收容孔32中,以将铰链50的 轴54固定于下盖30,即铰链50的轴54通过固定柱70固定于下盖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100的立体组装图。组装时,铰链50的铰链板52固 定于上盖10的第一收容部12中,铰链50的轴54收容于上盖10的第二收容部14中并通 过固定柱70固定于下盖30,转动部542收容于第一轴套523和第二轴套524中。此时,第 一轴套523和第二轴套524可相对转动部542转动,以使上盖10可相对下盖30翻转。舌 片526收容于凹槽540中,但不与凹槽540的内壁接触。 因舌片526收容于凹槽540中,但不与凹槽540的内壁接触,从而在使用过程中, 转动部542不会从第一轴套523和第二轴套524中松脱。 因第一轴套523和第二轴套524的轴线不在同一直在线,从而减少第一轴套523 和第二轴套524的中心位移偏移量,使第一轴套523、第二轴套524及转动部542受力均匀, 减少磨损,延长铰链50及电子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板,包括定位板、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及舌片,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和所述舌片均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边,所述舌片位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之间;及轴,包括固定部、阻挡部及转动部,所述阻挡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两端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中并可相对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转动,所述转动部设有与所述舌片对应的凹槽,所述舌片收容于所述凹槽中,以防止所述轴从所述铰链板中松脱。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的半径相等,所 述第一轴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套的轴线不在同一直在线。
3. 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 第二轴套的半径。
4. 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自所述定位板之侧边顺时针弯 折形成,所述第二轴套自所述定位板之侧边逆时针弯折形成。
5. —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下盖,所述上盖可相对所述下盖翻转;及 铰链,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所述铰链包括铰链板,固定于所述上盖,所述铰链板包括定位板、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及舌片,所述第 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和所述舌片均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边,所述舌片位于所述第一轴 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之间;及轴,固定于所述下盖,所述轴包括固定部、阻挡部及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下 盖,所述阻挡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两端收容于所述第一轴套和 所述第二轴套中并可相对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转动,所述转动部设有与所述舌片 对应的凹槽,所述舌片收容于所述凹槽中,以防止所述轴从所述铰链板中松脱。
6. 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第一收容部和与所述第一 收容部连通的第二收容部,所述铰链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中。
7. 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包括一对定位柱,所述固 定板包括一对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收容于所述定位孔中。
8. 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的半径相 等,所述第一轴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套的轴线不在同一直在线。
9. 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轴套和 所述第二轴套的半径。
10. 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自所述定位板之侧边顺时 针弯折形成,所述第二轴套自所述定位板之侧边逆时针弯折形成。
专利摘要一种铰链,包括铰链板和轴。铰链板包括定位板、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及舌片,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舌片均位于定位板的一侧边。舌片位于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轴包括固定部、阻挡部及转动部,阻挡部连接固定部和转动部。转动部的两端分别收容于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中并可相对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动。转动部设有与舌片对应的凹槽,舌片收容于凹槽中,以防止所述轴从所述铰链板中松脱。因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具有舌片,在使用过程中,舌片收容于凹槽中但不与凹槽的内壁接触,从而防止了轴从铰链板中松脱。
文档编号E05D5/02GK201439667SQ20092030367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6日
发明者林瑞祥 申请人: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