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力响应式椅子的张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99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重力响应式椅子的张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用于重力响应式椅子的张力机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8年5月2日所提交的序列号为No. 61/126309的美国临时 申请的权益,其通过全部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本发明的领域本发明涉及重力响应式(weight-responsive)办公椅,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具 有改进的重力起动机构(weight-activated mechanism)以用于控制椅子座位与靠背的向 后以及向下倾斜的办公椅。本发明的背景重力响应式椅子机构被用来对椅子的座位与靠背组件的倾斜进行控制。在一些椅 子结构中,座位-靠背组件的全部后倾力由倾斜控制机构及其中的弹簧所控制,该弹簧承 受由座位与靠背组件所产生的全部负载。该负载基本上由椅子入座者的体重及其向后运动 所产生,其中,倾斜控制机构的弹簧容量必须适合所有这样的负载。在重力响应式机构中,靠背连接到座位的后部分,使得靠背的向后倾斜实质上实 现座位后部的上升,其中,椅子上的入座者的重力对抗这样的上升,并且因此被用来与直接 施加给靠背的大量倾斜力(tilting force)相抗衡。这些施加到靠背的倾斜力通过中间连 杆(intermediate link)而传递到座位后部,使得入座者的重力被用来抵抗后倾力。当提 供具有弹簧的倾斜机构时,由于入座者的体重在抵抗靠背组件倾斜上提供的帮助,机构的 弹簧容量可大大降低。弹簧机构的一个主要作用在于,当入座者中止使靠背向后倾斜的尝 试或当入座者从椅子上站起来时,将座位与靠背组件恢复到正常的直立状态。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用于重力响应式椅子的重力响应式机构,其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该类型的椅子提供了改进的结构。本发明的重力响应式椅子具有用联接杆(connector link)枢转地连接到椅子框 架上的靠背直立部(back upright),该联接杆从靠背的枢转点向前延伸并连接到座位的后 部分。座位也在其前部通过前枢转连杆枢转地连接到椅子框架上,其中,前连杆、椅子框架、 座位以及靠背直立部的联接杆限定了四杆式连杆机构(four-bar linkage),其中,靠背直 立部的向后倾斜实现座位的后部分的上升。该四杆式连杆机构还优选地通过前连杆而实现 座位前部分的上升。本发明的改进的椅子还包括张力机构(tension mechanism),该张力机构在椅子 框架与后直立部之间连接,以便为靠背直立部的倾斜提供相对低级别的阻力。该张力机构 包括用来使座位与靠背恢复到直立位置的弹簧或偏置装置(biasing arrangement) 0该靠 背还具有从枢转安装部(pivot mount)突出的向前延伸的联接杆,靠背通过该联接杆而枢 转地连接到椅子框架。该联接杆在其前端连接到座位的后部分,使得直立部的向后倾斜引 起联接杆向上枢转,并且因此逆着使用者的重力而使座位上升。向下作用在联接杆上的进 行抵消的使用者重力用来抵抗互连的靠背的倾斜,以便使用者的重力为倾斜产生大量的阻 力,使得椅子机构是重力响应式的。另外,该椅子的座位使用了连接到座位板的座位支撑框架,该座位支撑框架在其前端枢转连接到椅子主框架,而在后端枢转连接到张力机构。另外,座位框架包括与座位的 后中心部分互连的能弹性弯曲的框架延伸部或悬臂,该悬出的延伸部使得座位的后部分相 对于重力响应式机构的弹性垂直移位。因此,重力响应式机构会实现座位的后部分的上升, 而框架延伸部也允许该后座位部分的独立弹性运动,以为椅子入座者提高舒适性。通过阅读下面的说明并参见附图,本发明的其它对象和目的及其变型将会显而易 见。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椅子的正面透视图。图2是椅子的侧视图。图3是椅子的正视图。图4是椅子的后视图。图5是椅子连杆机构的侧视图。图6是显示靠背直立部的内部细节的椅子的侧视图。图7是处于向后倾斜定向的椅子连杆机构的外部侧视图。图8是基部椅子框架的爆炸视图。图9是包括安装在一起的座位板与座位框架的座位组件的底视图。图10是座位支撑框架的底部平面图。图11是组装成的椅子框架以及从中省略了座位板的座位框架的平面图。图12是椅子的放大的右前角视图。图13是半个轴环(bearing collar)的放大视图。图14是半个前座位连杆的透视图。图15是包括卷簧、枢转臂或枢转板以及连接到其上的座位框架的组装成的张力 机构的装配图。图16是张力机构的爆炸视图。图17是安装到椅子基部框架的支撑托架(support bracket)的放大的后角视图。图18是支撑托架的侧视图。图19是张力机构的局部组装视图。图20是包括杯形支撑轴承的支撑托架的正面截面图。图21是从中将枢转板移除的支撑托架的侧视图。图22是组装成的张力机构的正面透视图。图23是完全组装的张力机构的正面截面图。图M显示了安装在张力机构上的后直立部。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方便与引用起见而使用了某些术语,并且不是用来进行限 制。例如,用语“向上”、“向下”、“向右”和“向左”指所引用的附图中的方向。用语“向内” 和“向外”分别指朝向和远离其中的装置与指定部件的几何中心的方向。所述术语包括特 别描述的用语、其派生词以及类似引入的用语。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4,本发明的椅子10是具有控制椅子10的向后倾斜或斜躺的重力起动机构的重力响应式类型的办公椅,其中,椅子入座者的重力抵抗椅子向后倾斜。通常,椅子包括主椅子框架或基部12,基部12支撑其上的座位-靠背组件14。座 位-靠背组件14包括座位组件15与靠背组件16。靠背组件16枢转地支撑在椅子框架12 上,以允许靠背组件沿参考箭头17的方向向后倾斜。该倾斜引起位于靠背组件16底部的 向前延伸的部分如由参考箭头18所示的那样而向上枢转。座位组件15具有枢转地连接到主框架12的前部分19,并且具有枢转地连接到靠 背框架16的后座位部分20。在靠背组件16的向后倾斜期间,与后座位部分20的互连使座 位如由参考箭头21所示的那样而大体上向上移位,参考箭头21与参考箭头18沿着相同的 向上的方向,这又会使前座位部分19如参考箭头22所示的那样而向后和向上移位。这样,由椅子入座者产生的使靠背组件16沿箭头17的方向的向后移位还会引起 后座位部分20的上升,该上升逆着椅子入座者的重力起作用。因此,当椅子入座者在靠背 组件16上向后推时,向下作用在后座位部分20上的椅子入座者的重力也抵抗靠背组件的 向后移位,从而平衡由入座者所产生的一些方向向后的负载。靠背组件16仍然能向后枢 转,但是对椅子入座者的重力进行响应,使得座位-靠背组件14的倾斜平稳进行,并且不需 要大量额外的倾斜阻力,例如可能由椅子中额外的弹簧组件(spring package)所产生的。对于非重力响应式类型的椅子而言,需要具有这样的弹簧组件,其实质上具有能 基本抵消由椅子入座者所产生的几乎所有方向的向后负载的弹簧容量,其中,入座者的重 力对抵抗倾斜通常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在本发明的重力响应式类型的椅子10中,大部分的倾斜力由入座者的重力所抵 消。该创新的办公椅10在椅子的后转角中包括一对张力机构25,张力机构25在靠背组件 16与框架12之间协同配合,以产生作用在靠背组件上的有助于逆着椅子的向后倾斜起作 用的恢复力。由张力机构25所产生的恢复力逆着向后倾斜而起作用,并且,当入座者试图 使椅子倾斜时,以相对较小的程度逆着椅子入座者而作用。然而,张力机构25的主要目的 和用途在于产生作用成将靠背组件16移动到图2中所示正常直立状态的恢复力,例如当椅 子入座者向前倚靠或者甚至从椅子上站起来时。由于座位组件15与靠背组件16之间的互 连的重力响应,由张力机构25所产生的弹簧负载或恢复力可保持得相对低,以用于其主要 功能,即,在普通的空载或空座情形下维持靠背组件16处于直立状态。因此,本发明涉及如下文中更详细公开的具有改进结构的张力机构25以及对座 位组件15的改进。参见图5,椅子构件大体上限定了四杆式连杆机构,该四杆式连杆机构控制座位组 件15的倾斜以及靠背组件16的运动。靠背组件16通过张力机构25枢转地连接到椅子框 架12上,使得由四杆式连杆机构所限定的一般运动控制着靠背组件16的枢转运动,如本文 中更详细描述的那样。首先参见图1-图4,靠背组件16包括具有板状构造的主靠背段27,主靠背段27被 支撑在集成的靠背框架观上,靠背框架观绕板状靠背段27的周边延伸。靠背框架观包 括一对直立部件四,直立部件四向下突出以用于与张力机构25枢转接合。如在图3的视图中所看到的那样,这些直立部件四向下突出并侧向分开。因此, 靠背组件16在两个位置处(即在两个直立部件四的位置处)连接到椅子框架12上。如 在图2的侧视图中所看到的那样,每个直立部件四向下延伸,并且然后具有向前突出的L形端段30,从而限定了安装腿部31 (mounting leg)。安装腿部31如下面所述而连接到张 力机构25上,其中张力机构25限定了枢转点,直立部件四绕该枢转点沿参考箭头17的方 向向后枢转。参见图5-图7,直立部件四显示为处于正常的直立位置,而图7显示了靠背组件 16向后倾斜后的直立部件四。图6用来显示安装腿部31的内部细节。具体而言,直立部 件四与它的安装腿部31在其面向外的部分由具有加强肋32 (strengthening rib)的刚性 浇铸结构形成。加强肋32还支撑一对紧固孔33(fastenerb0re),紧固孔33使得直立部件 29能紧固到相应的张力机构25。对于椅子中所限定的连杆机构而言,在图5中显示了张力机构,并且该张力机构 具有固定地连接到其上的相应直立部件四。张力机构25与其到椅子框架12的连接基本限 定了枢轴线P0,直立部件四绕该枢轴线PO而枢转。张力机构25还使座位组件15枢转连 接到其上从而限定第二枢转点P1,后座位部分20在第二枢转点Pl的枢转位置处连接。因 此,张力机构25限定了四杆式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Li。座位组件15 —般水平地向前延伸并且限定了第二连杆L2,而椅子框架基本限定 了固定不动的第四连杆L4。对于第三连杆而言,提供了一对前连杆35,前连杆35在其上端 枢转连接到座位组件15上,以限定下一个枢转点P2。各枢转连杆35的下端枢转连接到椅 子框架12上以限定第四枢转点P3。图6大体上显示了处于正常直立位置的座位-靠背组 件14,该正常直立位置对应于图5中所示的四杆式连杆机构的定向。然而,在靠背组件16向后倾斜之后,连杆Ll向上并向后枢转,因而引起座位组件 15的后部分20的上升和向后移位,这会使前座位部分19相应向后移位。前座位部分19的 运动由前连杆35而控制,当连杆35绕枢轴线P3枢转时,前座位部分19向后并向上枢转, 从而使前座位部分19相应的上升和向后运动。然而,在该重力起动机构中,椅子入座者的 重力还向下作用在前座位部分19与后座位部分20上,使得引起重力产生的作用力,该作用 力向下作用在枢转位置Pl上,从而阻止连杆Ll绕枢转点PO向后和向上移位。因此,如之 前所描述的那样,入座者的重力实际上阻止靠背组件16的向后移位,并且如果椅子入座者 不后推或试图向后斜靠在靠背组件16上,入座者的重力会有助于使靠背组件16恢复到正 常直立位置或者至少向前移动到对椅子入座者来说可能是更舒适的部分倾斜的位置。如之前所述的那样,张力机构25产生作用在直立部件四的安装腿部31上的弹性 偏置力(resilient biasing force),使得其也有助于将靠背组件16向前驱动到正常直立 位置。张力机构25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转到如图8中所示的主椅子框架12,在该实施例中,椅子框架12优选地是管状框 架结构,但是也可提供仍包括本发明构思的其它框架结构。主椅子框架12包括前框架管 37,前框架管37形成为U形并包括由水平横管39侧向或横向连接在一起的一对垂直的前 腿部38。前框架管37包括一对向后延伸的侧框架管41,侧框架管41大体上是L形并且其 前端通过例如焊接而直接配合固定到前框架管37上。侧管41包括限定了后腿部42、横向 延伸部43与侧向延伸部44的向下延伸段,侧向延伸部44向前延伸并具有焊接至前框架管 37的自由端。椅子框架12还包括由中心管段47所限定的横向安装管46,中心管段47具有直接焊接至侧框架延伸部44内侧的相对的两端48。中心管段47还具有L形的安装段48, 该安装段48 —般向上突出,然后在侧框架延伸部44上面沿侧向突出以限定管状安装柱 49(tubularmounting post)。这些管状安装柱49沿侧向突出并且设置成用于将相应的张 力机构25安装到其上。椅子框架12还具有固定不动的支撑托架51,优选地通过焊接的方法将其直接焊 接到安装段48上,使得可持久地固定到其上。当将支撑托架51持久地固定到椅子框架12 时,应当理解,支撑托架51基本形成部分张力机构25,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参见图9和图10,座位组件15包括塑料模制的座位板53,座位框架M在座位板 53下侧安装到其上。图9的座位板53在前座位部分19包括一对框架连杆55,而后座位部 分20包括一对用于将座位框架M机械地紧固至座位板53的后座位连杆56。对于座位框 架M而言,座位框架M优选地由结合在一起的支撑杆形成,并基本限定了该四杆式连杆机 构的水平运动部件L2。此外,座位框架M用于将座位板53安装到椅子框架12的其余部分 上。更具体地对于座位组件15而言,组件15提供了改进的座位构造,其中,座位框架 54首先将座位板53连接到框架12上,而它也使得座位12的后部分具有额外的支撑,如同 由能弹性挠曲的悬挂系统所提供的那样。更具体地说,图10的座位框架M由大体上形成为U形的主框架杆58所形成,主 框架杆58由向后折曲并限定侧杆段60的横向杆段59形成。侧杆段60的最末端然后向内 折曲以限定短的、销状的枢转安装部61,其中枢转安装部61适于在枢转点Pl枢转地连接到 张力机构25上,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那样。另外,改进的座位框架M还包括一对杆状的悬 臂62 (suspension arm),其在侧杆段60的中点处由前杆端63连接,并且然后向内折曲,再 向后折曲,使得其在向内折曲的连接杆段64处终止。这样悬臂62与主框架杆58处于悬臂 关系而相连接,其中,臂62在置于负载下时可弹性挠曲,使得在连接杆段64处限定的后自 由端能垂直地移位。图9显示了安装到座位板53的主框架杆58。主框架杆58通过将前座位连杆55 与前横向杆段59接合而连接到板53上。后座位部分20连接到悬臂62的连接杆段64上。 后座位部分被支撑在悬臂62上,其中臂62能弹性挠曲,以允许后座位部分的挠曲与垂直运 动,从而让使用者舒适。该结构使枢转安装部61在座位板53的两面暴露,用于随后连接到 张力机构25上。在这点上,图11显示了通过前枢转连杆35与张力机构25连接到椅子框架12的 主座位框架M。具体而言,座位框架M的横向杆段59大体上平行于框架横管39而延伸, 但是与其在前面和在上面间隔开。两个前连杆35在侧向上间隔开,并相对于水平参考平面 以倾斜的角度向前和向上伸出,使得在枢转点P3有效地连接到横管39上,并在枢转点P2 有效地连接到横向杆段59上。这样,前连杆35响应于座位组件15的向后倾斜移位而向上 枢转。更具体地对于前连杆35而言,前连杆由形成为半圆形的半环状的轴承段或轴环 66 (图12和图1 形成,具有一对配合在一起的这样的轴承段66以包围横管39。一对较 小的轴承段或轴环67定位成卡扣(snap)在一起并环绕横向杆段59。前连杆35由设置成 以相对的关系而定位的一对相对的连接托架69所限定,并且包围上侧轴承70与下侧轴承
971,从而使管39与杆59中的每一个均枢转地接合。更具体而言,连接托架69包括中心体72,其限定了小轴承座73以及在其相反端限 定了更大的轴承座74,其中,轴承座74与轴承段66的外槽75 (outer channel)配合,并能 在连杆35的枢转期间相对于其旋转。前轴承座73与轴承段67的外槽近似地承座配合,并 且可相对旋转,以在它们之间提供低的摩擦枢转连接。对于悬臂62而言,它们向后突出并定位在向后设置的中心管段47之上,以提供允 许后座位段20的挠曲运动的垂直间隙。枢转安装部61还在枢转点Pl连接到张力机构25上,使得枢转安装部61对应于 靠背组件16的向后倾斜而向上和向下移动。参见图15和图16,更详细地显示了张力机构 25。如之前所描述的,张力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板51,还包括枢转连接或支撑在椅子框架12 的安装柱49上的枢转板80。下文中进一步描述了张力机构25的特定构件。然而,应当理 解,枢转板80被连接到直立部件四上以限定连杆Li。另外,提供了安装在安装柱49上并支撑其上的卷簧82的杯状轴承81。卷簧82在 固定板51与枢转板80之间起作用,以产生作用在靠背组件16上的弹性恢复力。更具体地参见图17和图18,固定不动的支撑托架51被紧固到安装柱49上。在这 点上,支撑托架51包括具有相对较大孔的侧壁83,安装柱49通过该孔而侧向突出。该孔的 周向边缘直接焊接到安装柱49。另外,托架51包括具有弓形形状的端壁84以及焊接到横 向管延伸部43上的底部边缘85。侧壁83还包括与止挡凸缘(stop flange) 一起的第一孔86与第二孔87,卷簧82 对靠着该止挡凸缘而起作用。止挡凸缘88侧向突出并具有前边缘89、后边缘90以及延伸 穿过其的垂直孔91。端壁84的侧边缘还包括在凹口边缘84A终止的弓形凹口。对于张力机构25的组件而言,提供了具有弹性头部93与安装销94(mOUnting pin)的缓冲件92 (bumper),安装销94以压缩摩擦接合方式穿过前述孔91安装。如下面关 于图22而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因为缓冲件92定位成阻止枢转板80的枢转,所以,缓冲件92 用作阻抑靠背倾斜的软止挡件。对于图19和图20,轴承81安装在安装柱49上合适的位置中。具体而言,轴承81 具有由外轴承壁96所限定的圆柱形的形状,外轴承壁96的尺寸为紧密配合在安装柱49的 外周向表面49A上的那样。轴承壁96具有抵靠在固定板51反面上的周向轴环97。轴环 97具有向前延伸的径向延伸部,该径向延伸部包括紧固孔98,紧固件通过紧固孔98而与托 架侧壁83中相应的孔86螺纹接合。该固定确保轴承81位于合适的位置。轴承壁96还包括在安装柱49的自由端附近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端壁99。端壁99 沿径向向内转向,并且然后又沿轴向转向,从而限定了分开的连接指状部100,连接指状部 100轴向延伸但周向相互分开。接下来对于图21与图22而言,卷簧或偏置部件82滑动到轴承81的自由端上,使 得周向的卷102绕轴承壁96的外表面96A延伸。弹簧82还包括固定的弹簧腿部或偏置部 103,其贴近凸缘88的后边缘90而紧靠在凸缘88下面。在靠背组件的枢转期间,弹簧腿部 103保持固定不动,因为它基本上贴附于椅子框架12上。提供有第二活动弹簧腿部或偏置 部104,其向前延伸并且与活动的枢转板80配合,并因此被活动的枢转板80偏转弯曲。在该枢转期间,弹簧腿部104通过枢转板80的旋转而向上枢转,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那样。当卷簧82滑动到轴承81上时,枢转板80然后通过连接销105而安装到枢转轴 承81上。参见图22和图23,枢转板80包括孔106,销105通过孔106而具有摩擦力地接 合。这样,销105从板80侧向突出,并且设置成插入到轴承81的中空内部。销105的最内 端包括连接头部107,连接头部107相对于其紧邻的窄的直径段或槽是增大过的。连接头 部107适于移动越过或速动越过轴承连接指状部100,使得指状部100的自由端上的肋卡扣 进入销105的减小的直径段中,如图23中所看到的那样。在这种方式下,枢转板通过咬住 其中的连接销105而能旋转地连接到轴承81上。板80与其内所连接的销105能相对于轴 承81而旋转,这因而引起弹簧腿部104的弯曲。在这点上,板80(图2 包括侧向突出的 凸缘108,弹簧腿部104向下邻接对靠着凸缘108。在靠背组件的向后倾斜期间,板108会 与靠背一致而向上移位,从而引起弹簧腿部104向上移动得更靠近顶部的弹簧腿部103,顶 部的弹簧腿部103引起弹簧82的弹性偏置,并影响弹性恢复或偏置力,该作用力靠着凸缘 108而往回向下作用。在这种方式下,张力机构25可被组装为易于组装在一起并保持在合适位置以用 于构件总装配的匣式组件。更具体地说,枢转板80另外包括两个紧固孔110,紧固孔110与安装到板80的直 立部件四的安装腿部31中所设有的相应紧固孔33 (图6)对准。紧固件通过这些孔110与 孔33合适地接合,从而将各直立部件四固定至各相应的枢转板80。在这种方式下,靠背组 件16被连接到椅子框架12上,使得其绕延伸通过连接销105的轴线枢转。该轴线在图16 中显示并且由参考箭头111所标明,并且还与上面关于图5所引用的枢转轴线PO相对应。该枢转板还通过侧肋段60的枢转安装件61而连接至座位框架58。为了实现这样 的连接,枢转板80还包括额外的枢转孔112(图15和图2 。孔112接收卡扣在孔112中 并具有中心孔的塑料轴承113,杆状枢转安装件61侧向延伸通过该中心孔,如图11、图15 与图M中更详细显示的那样。这因而限定了枢转点Pl (图5)。因此,在靠背组件16的向后倾斜期间,枢转板80会旋转并使凸缘108上升。为了 为向后倾斜限制或限定一止挡,凸缘108还适于撞击缓冲器92以限定软止挡。另外,从图 15与图23可以看出,枢转板80基本上安装在托架端壁84的凹口部分,并具有设置为与凹 口边缘84A处于干涉关系的底部边缘114,如果需要阻止向后倾斜,底部边缘114还提供硬 止挡。因为枢转板80贴附在直立的安装腿部31上,所以,从前述枢轴线111向前突出的 板80的长度限定了连杆Li。当托架80向上枢转时,托架80与座位框架安装部61的互连 引起安装部61与相关联的座位沿参考箭头21的方向(图2)向上移位。这实现了后座位 部分20的上升运动,后座位部分20然后承受入座者的重力,使得入座者的重力阻止板80 的枢转以及靠背组件16的向后倾斜。因此,弹簧机构25提供了易于安装的张力机构,其有助于椅子10的组装与构建。 此外,座位组件的改进的悬挂布置使得后座位部分20由于悬臂62的偏转能力而能额外地 挠曲,同时框架安装部61仍保持相对固定与不动,因为它们刚性地连接到张力机构25上。 这使得后座位部分20能额外地挠曲,而不需要座位安装部61的任何移位运动。尽管出于说明的目的而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该公开的装置的变型与修改,包括部件的重新设置,仍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重力响应式椅子,包括椅子框架;座位,所述座位在前部分通过前枢转连杆而被枢转地支撑在所述椅子框架上,并且所 述座位包括叠置于所述椅子框架上的后部分;靠背,所述靠背包括在所述椅子框架的相反两侧的枢转点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椅子框架 的靠背直立部,并且包括从连接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上的所述靠背的各所述枢转点向 前延伸的联接杆,所述前连杆、所述椅子框架、所述座位以及所述靠背直立部的所述联接杆 限定了四杆式连杆机构,其中,所述靠背直立部的向后倾斜实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 上升,其中,所述靠背直立部的向后倾斜使得所述联接杆向上枢转,从而逆着使用者的重力 使所述座位上升;以及张力机构,所述张力机构连接在所述椅子框架与所述靠背直立部之间,以便为所述靠 背直立部的倾斜提供相对较低级别的阻力,所述张力机构包括用于使所述座位与靠背恢复 到直立位置的偏置装置,所述椅子框架包括与所述枢转点相邻的沿侧向定向的安装柱,以 及固定板,并且所述张力机构还包括安装到各所述安装柱上的子组件,所述子组件包括旋 转轴承以及被支撑在所述轴承上的偏置弹簧和可旋转板,所述轴承又安装到所述安装柱 上,以便所述弹簧与所述固定板和可旋转板协同配合,并且所述可旋转板能绕所述轴承的 轴线旋转,所述可旋转板连接到所述靠背直立部上,以随其旋转并为倾斜产生所述低级别 的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包括连接至所述前枢转连杆和 所述联接杆的座位框架,其中,所述座位框架包括互连在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中心部 分上的能弹性挠曲的悬臂,所述悬臂允许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相对独立于所述重力响应 式机构而弹性垂直移位,使得所述重力响应式机构实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上升,而 所述悬臂还允许所述后部分的独立弹性移动,以便为椅子入座者提高舒适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是卷簧,其具有与所述固定托架 协同配合的第一弹簧腿部,以及与所述可旋转托架协同配合的第二弹簧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具有被支撑在所述可旋转托架 上的座位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由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板由连接销安装在所述轴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卡扣配合地接合在所述连 接销一端的卡扣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板由接合在所述板与所述靠 背之间的紧固件而安装在所述靠背上。
9.一种重力响应式椅子,包括椅子框架;座位,所述座位在前部分通过前枢转连杆而枢转地支撑在所述椅子框架上,并且所述 座位包括叠置于所述椅子框架上的后部分;靠背,所述靠背包括在所述椅子框架的相反两侧的枢转点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椅子框架的靠背直立部,并且包括从连接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上的所述靠背的各所述枢转点向 前延伸的联接杆,所述前连杆、所述椅子框架、所述座位以及所述靠背直立部的所述联接杆 限定了四杆式连杆机构,其中,所述靠背直立部的向后倾斜实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 上升,其中,所述靠背直立部的向后倾斜导致所述联接杆向上枢转,从而逆着使用者的重力 使所述座位上升;以及张力机构,所述张力机构连接在所述椅子框架与所述靠背直立部之间,以便为所述靠 背直立部的倾斜提供相对较低级别的阻力,所述张力机构包括用于使所述座位与靠背恢复 到直立位置的偏置装置,所述椅子框架包括与所述枢转点相邻的沿侧向定向的安装柱,以 及固定板,并且所述张力机构还包括安装到各所述安装柱上的子组件,所述子组件包括旋 转轴承以及被支撑在所述轴承上的偏置弹簧和可旋转板,所述轴承又安装到所述安装柱 上,以便所述弹簧与所述固定板和可旋转板协同配合,并且所述可旋转板能绕所述轴承的 轴线旋转,所述可旋转板连接到所述靠背直立部上,以随其旋转并为倾斜产生所述低级别 的阻力,所述可旋转板由连接销安装在所述轴承上,其中,所述轴承包括卡扣配合地接合在 所述连接销一端的卡扣连接器,并且所述可旋转板又通过接合在所述板与所述靠背之间的 紧固件而安装在所述靠背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是卷簧,其具有与所述固定托 架协同配合的第一弹簧腿部,以及与所述可旋转托架协同配合的第二弹簧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具有被支撑在所述可旋转托 架上的座位框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由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包括连接到所述前枢转连杆 与所述联接杆上的座位框架,其中,所述座位框架包括互连在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中 心部分上的能弹性挠曲的悬臂,所述悬臂允许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相对独立于所述重力 响应式机构而弹性垂直移位,使得所述重力响应式机构实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上 升,而所述悬臂还允许所述后部分的独立弹性移动,以便为椅子入座者提高舒适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子框架由具有圆形轮廓的管形 成,所述管具有侧向突出的自由端以限定所述安装柱。
15.一种重力响应式椅子,包括椅子框架;座位,所述座位在所述座位的前部分通过前枢转连杆而被枢转地支撑在所述椅子框架 上,并且所述座位包括叠置于所述椅子框架上的后部分;靠背,所述靠背包括在枢转点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椅子框架的靠背直立部,并且包括从 连接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上的所述靠背的所述枢转点向前延伸的联接杆,所述前连 杆、所述椅子框架、所述座位以及所述靠背直立部的所述联接杆限定了四杆式连杆机构,其 中,所述靠背直立部的向后倾斜实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上升,其中,所述靠背直立部 的向后倾斜导致所述联接杆向上枢转,从而逆着使用者的重力使所述座位上升;张力机构,所述张力机构连接在所述椅子框架与所述靠背直立部之间,以便为所述靠 背直立部的倾斜提供相对较低级别的阻力,所述张力机构包括用于使所述座位与靠背恢复到直立位置的偏置装置;并且所述座位框架,还包括互连在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中心部分上的能弹性挠曲的 悬臂,所述悬臂允许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相对独立于所述重力响应式机构而弹性垂直移 位,使得所述重力响应式机构实现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的上升,而所述悬臂还允许所述 后部分的独立弹性运动,以便为椅子入座者提高舒适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框架具有在自由端终止的向 后突出的腿部所限定的U形的主要段,其中所述自由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可旋转板上,所 述座位框架还包括支撑所述座位的所述悬臂,以允许所述座位的所述后部分相对于所述可 旋转板而独立垂直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包括安装在所述座位框架上 的水平扩展的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枢转连杆在所述座位的前部枢 转地连接到所述主要段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枢转连杆由两个枢转半体所限 定,所述两个枢转半体将所述主要段俘获在它们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框架具有横向延伸的管状前 框架段,并且所述两个枢转半体将所述前框架段俘获在它们之间。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具有重力起动机构的重力响应式椅子,该重力起动机构抵抗椅子靠背直立部的向后倾斜,同时还实现座位后部分的上升以抵消后倾力。重力起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椅子框架与靠背直立部之间的弹簧组件,该弹簧组件将靠背直立部容易地安装到椅子框架上。此外,后座位部分与该直立部在上升接合时连接,但还包括用于后座位部分中心的独立悬挂机构,以使得后座位部分能独立运动和挠曲,从而提高椅子入座者的舒适度。
文档编号A47C1/032GK102098945SQ200980126122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日
发明者J·霍尔, S·J·辛普森, S·德桑塔 申请人:霍沃思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