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48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结构,具体为一种锁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锁具大都存在容易恶意开锁,非钥匙工具开锁难度较小。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恶意开锁难度较大的锁具。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锁具,由锁芯、外壳、可动片组成,可动片分成动可动片、定可动片,可动片与弹子 对应处有可动片孔,动可动片顶为动外壳,动外壳顶用动外壳作用力件与外壳相互作用;动 外壳对应的外段弹子、外段弹子的作用力件都在动外壳内。锁芯的弹子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不动弹子;各弹子均可是向内弹子或 向外弹子。锁芯中间部分弹子的内段弹子的内端面为长方形或椭圆形,内端面的纵向与钥 匙孔纵向平行。弹子内端面纵向大于凸弹位纵向的长度。弹子内端面纵向大体等于凸弹位 纵向距离2倍左右。可动片孔的纵向长度不小于可动片移动长度加上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 长度。本发明的优点恶意开锁较为困难,非钥匙工具开锁难度较大。
31可动片与内 34外段弹子触条 38可动片凸起 54凸起 60

1外壳 2锁芯 3可动片 4半隐弹子 5钥匙 6隐弹子 7前端弹子 8侧面弹子 9上面 10下面 11左面 12右面 13前(端)面 14背面 15 作用力件 16遮块 17遮片 18动可动片上下轨道 19动外壳 20锁芯分割线 21动锁芯 22定锁芯 23动外壳作用力件 30可动片分割线 段弹子的触点 32可动片与外段弹子的触点 33内段弹子触条 35动可动片 36定可动片 37外段弹子孔内壁与外段弹子的轨道 39可动片孔 50钥匙孔 51凸弹位 52凹弹位 53平弹位
63不动弹子 64内段弹子 65外段弹子 66内 68向外弹子内外段接触处 69向内弹子凹槽 71可 73弹性件 74弹性件。
图2锁具的I - I剖视图 图3锁具的II - II剖视图图4可动片结构示意图
图5向外(半)隐弹子与可动片、弹子孔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 图6向外(半)隐弹子与可动片、弹子孔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 图7向内(半)隐弹子与可动片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
61向外弹子 62向内弹子 段弹子孔 67外段弹子孔 动片旋转轨道 72凹槽
图1锁具示意图
3[0014]图8向内(半)隐弹子与可动片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图9钥匙结构示意图图10遮块、遮片示意图图11半隐弹子示意图图12锁芯、可动片分割线示意图图13锁具的III - III剖视图图14摆动的弹子示意图图15锁芯(可动片)与外壳之间作用力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一个大体成长方形的锁具外壳1的一个端面有钥匙孔50,钥匙孔周边有大 体成圆形的遮块4。钥匙孔向内的上平面为上面9,下平面为下面10,左侧边为左面11,右侧 为右面12,钥匙孔端面为背面14,相反的为前(端)面13。上、下、左、右、前(正)、背(后)代 表有关锁具、外壳、锁芯、可动片、钥匙等物件的方位(当然锁芯可以如图安装,也可从图中 的位置转动一定角度安装,如90度、180度等角度)。各种弹子向钥匙孔的方向为内,向外壳 的方向为外,弹子即以此为规律命名。图10中,遮块4周边薄,中间厚,中间空出的圆形为 钥匙的旋转空间。遮块与外壳之间的空隙用于固定连接(如焊接等)遮块与外壳。若遮块与 外壳之间用其他方式紧固连接,则可不要遮块周边的薄的一圈(即薄周边不是必须的)。遮 片为圆片,直径略小于遮块,遮片中心处有钥匙孔。遮块与锁芯之间可安装遮片17,遮片中 间为钥匙孔,遮片可随意转动,相当于防盗门锁具钥匙孔外表面的可自由旋转片,能遮住锁 芯的大部分,且有一定厚度,难以破坏锁芯。遮片背面、与遮片背面接触的面为光滑面,最好 有润滑类物质或涂层。遮块可以是两层,遮片位于遮块的两层中间。图2是图1的I - I剖视图,外壳1内为可动片3,可动片与外壳相贴并可转动。 锁芯2与可动片相贴,可动片位于锁芯与外壳之间,并可相对于锁芯(外壳)向前或/和向后 移动、复位。截面为长方形的(半)隐弹子(4) 6穿过锁芯、可动片,外端面外壳之间用作用 力件15相互作用(图3中),作用力件在图3中用弹性件来表示,但也可用其他结构(如磁性 材料的作用力,目前已经有此种结构)。锁具左面、右面可有普通的侧面弹子8。锁芯前端面 可有前端弹子7,前端弹子为(半)隐弹子或普通弹子。半隐弹子指弹子的内端面略微伸出锁芯内壁(图11中)。但伸出端的正背面(图11 中为左右面)的至少顶部处有小斜面或小圆弧面,且伸出端的高度不高于小斜面或小圆弧 面的高度为佳,方便钥匙插拔。图5图6中,隐弹子、半隐弹子都可以在开锁时完全缩进弹 子孔内。图7图8根据该弹子与可动片作用力方式不同,也可向钥匙孔内再伸出一段才是 开锁位置。隐弹子指弹子的内端面不伸出锁芯内壁,以与锁芯内壁平齐为佳。图2图3中,弹子分成2段,靠近锁芯段为内段弹子64,靠近外壳段为外段弹子 65。开锁时从原始位置向外的弹子为向外弹子61,开锁时从原始位置向内的弹子为向内弹 子62。图3中可动片自可动片分割线30处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为动可动片35,下面部分 为定可动片36。锁芯自锁芯分割线20处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为动锁芯21,下面部分为定 锁芯22。图中分割线位于锁芯、可动片上面的两侧,也可是下面的两侧;或者是左侧(或右 侧)的顶底,即一侧边为动锁芯、动可动片,则(半)隐弹子位于左或/和右侧,普通弹子位于 上下面。当然还可如图12中,分割线位于钥匙孔对角处,则所有弹子均可为隐弹子、半隐弹 子,只是钥匙的左面、右面与上面、下面对应处须增加钥匙凸起55。[0024]锁芯可采用方形钥匙孔,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的钥匙孔。如星形、圆形、椭圆形、圆弧 形、十字形等。圆形、椭圆形的分割线为其纵横向的中心线;半圆形为其纵向中线或横向线 的延长线;十字形为纵向或横向中线或斜向对角线均可。图中,动可动片的扇形角度可大于等于动锁芯的扇形角度。动锁芯的扇形角度与 动可动片的扇形角度可重合或略微错开一点。图3中,动可动片顶为动外壳19,动外壳顶用动外壳作用力件23与外壳相互作用。 动外壳对应的外段弹子、外段弹子的作用力件都在动外壳内。图4中,可动片上纵向有可动片孔39,可动片孔为非圆形,以方形为佳,纵向长为 佳。可动片孔内有弹子。图中,可动片本身的弧度不一定准确,只是代表是弧形的。可动片 侧边可有侧面弹子8 (该侧面弹子可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不动弹子等);中间部分 的弹子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不动弹子等;各弹子均可是向内弹子或向外弹子。内 段弹子的内端面优选长方形或椭圆形(椭圆形的两端部分与钥匙凸弹位51的对应正背面 相适配),内端面的纵向与钥匙孔纵向平行为佳。内端面纵向大于凸弹位纵向的长度大体等 于凸弹位纵向(即凸弹位断面正背面之间)距离2倍左右为佳。根据钥匙凸起55顶起动锁 芯所需运动的距离为标准加上凸弹位纵向距离大体等于弹子内端断面正背面之间的距离, 即等于弹子孔内端面正背面之间的距离。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长度以小于等于内端面纵向 长度为佳(等于,有利于加工弹子及弹子孔;小于,有利于增加弹子的密度);至少保证可动 片移动的距离不大于内段弹子外端处断面纵向长度。内段弹子的触条33不会脱离内段的 触点31 (在原始位置除外),同时又适当减小可动片孔的纵向长度。可动片孔的纵向长度不 小于可动片移动长度加上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长度,以略大于为佳。向内弹子对应的可动 片孔有可动片凸起38,可动片凸起位于可动片移动方向正面或一侧面,用于唾弃或放下向 内弹子。图5中,弹子的内段弹子64、外段弹子65之间为可动片3。内段弹子周边为内段 弹子孔66,外段弹子周边为外段弹子孔67,可动片周边为可动片孔39.内外段弹子在可动 片处交叉的接触处68可为图中的几种结构。左边为台阶式、右边为斜面式,中间为结构示 意图。可动片除最顶部一层外其他的较低处(优选下半段,最佳底部处)的一侧边做可动片 与内段弹子的触点31.内段弹子的原始位置在略低于触点31处做内段弹子触条33.触条 33与触点31之间距离越小越好,只要能保证可动片移动时不被内段弹子的触条绊住即可。 各触条、触点的断面取方形或锥形或梯形或圆弧形,耐磨且工作稳定。图5中,可动片在触点31上方(优选最顶层)做可动片与外段弹子的触点32.触点 32与触点31最好能使触条33、触条34均能进入、退出。外段弹子孔内壁底部或顶部做外 段弹子孔内壁与外段弹子的轨道37,轨道为凹或凸。外段弹子对应处有与轨道相配合的凸 或凹结构。外段弹子外壁底部向上做一定高度的竖直外段弹子触条34.内外段弹子接触部 68若为斜面接触,则接缝朝向锁芯转动的方向,使锁具不会被强力扭开。图5中,内段弹子不可转动,只能上下移动;外段弹子既要上下移动又要转动。图 中把弹子右侧的可动片上的触点31、触点32向左折过去,触点31与触条33之间上下方向 略有间隙;触点32刚好嵌入触条34中。当钥匙上的凸弹位进入内段弹子孔,推动内段弹子 上行,则触条33推动触点31向右移动,触点31带动可动片右移,可动片上触点32通过触 条34带动外段弹子旋转,外段弹子孔内壁轨道37与外段弹子上的对应结构相互配合使外段弹子上升。外段弹子旋转使,内外段弹子的接触面为斜面或圆弧面(图中未画出),使外段 弹子顶着内段弹子逐渐旋转上升。图6中内外段弹子接触处为一个旋入另一个中间,接触 面有类似的触点、斜向触条,与图5中结构的运行方式相同。内段弹子在凸弹位作用下上升 到高点时,外段弹子上升到位,旋转到位,内段弹子外端与外段弹子内端平面相顶,刚好在 可动片与外壳之间的缝隙,钥匙带动锁芯、可动片可以旋转。轨道37与其相配合的结构使 外段弹子移动到开锁位置后还能继续上升一定距离,触点31、32可分布在同一个侧面,也 可分布在不同侧面(位置不同则倾斜的方向也不同),触条33向左向右倾斜均可,只要完成 好各触条、触点、可动片、轨道的配合即可。轨道及其配合结构不是必须的,其作用是使外段 弹子不会偏离运动轨道一点儿,控制精度。下排触点与内段弹子触条相互靠近的对应点取尖状,利于内段弹子向外移动时, 触点、触条顺利结合不会相互顶住。图5图6中,也可采用内段弹子上升、旋转,外段弹子只上升不旋转的方式,则内段 弹子上的触条为竖直的,内段弹子孔内壁顶部或底部处有轨道37,轨道有配合的结构。外段 弹子的触条为斜向的。工作方式内段弹子上升带动外段弹子上升,外段弹子的斜向触条带 动可动片移动,可动片触点通过内段弹子竖向触条带动内段弹子旋转,通过内外段弹子接 触处的相互分离相顶,从而达到开锁状态。各结构中,上下排触点使各触条能自由通过(若上下排触点之间距离大而内或外 段弹子上下距离小,则不用,优选距离大的结构,如分别处于上下棱处)。图14中,内外段弹子均不转动,只上下移动。内段弹子顶部为斜面,一个侧面斜向 触条,外段弹子顶部为与外段弹子孔内壁适配,且能在弹子孔内前后摆动大头部,向下逐渐 变细(或直接变为细部),外段弹子下部有竖向的触条,图示的方向朝向锁芯转动的方向。工 作时内段弹子上升通过触点带动可动片移动,可动片通过顶部触点带动外段弹子摆动,外 段弹子内端与内段弹子外段高处接触,达到开锁位置。如前所述的结构,内外段弹子可互 换。此种结构不用轨道及轨道配合结构。到达开锁位置时,外段弹子底面与外壳内表面平齐,刚好脱离可动片外表面。内段 弹子外端面刚好与可动片外表面平齐,基本接触外壳的内表面。此时若内段弹子继续上行 (可动片移动的范围大于到达开锁位置时的距离),则阻力明显减小(在该外段弹子脱离上 排触点时,阻力即明显减小)。第一种在外段弹子触条脱离触点之时,内外段弹子的接触处 即到达开锁的相顶状态,只是对接缝尚未与外壳和可动片的接缝对正。第二种在外段弹子 触条脱离触点之时,内外段弹子的接触处即到达开锁的相顶状态,且对接缝与外壳和可动 片的接缝对正。第一种结构的上排触点(S卩外段弹子触点)距可动片上棱有一定距离(例如0. 0Γ1 毫米)。当外段弹子脱离上排触点时即已经旋转或摆动到位,只要内段弹子再向上顶ο. 0Γ1 毫米即到达开锁位置。内(或外)段弹子旋转(或摆动)到位,且外段弹子脱离上排触点时,内 外段弹子的触条连贯为佳,内段弹子的触条能穿过上排触点为佳。上排触点距可动片上棱 的距离根据内外段弹子相顶上升的高度确定,小于内外段弹子相顶上升的高度(Γ0. 99毫 米。本段所举例尺寸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尺寸大体相配,并非必须如此尺寸。不同弹子对应 的该尺寸以不同为佳,尺寸随机为佳。当外段弹子的触条脱离其触点后,该弹子移动所需的作用力即明显减小,使恶意开锁人在单独或同时移动数个弹子时能分辨出该弹子所需的开锁移动距离。为解决此问 题,采用下述方法内段弹子开锁所需的上行距离大体等于内段弹子的触点到可动片上棱(确定触点 的位置)的距离,内段弹子的触条从接触处68的顶边最高处向下;外段弹子触条从接触处 68的底边最低处向上;外段弹子的触点在可动片上棱处。上下排触点(上排为外段弹子触 条的触点,下排为内段弹子触条的触点)的对应点的连线(斜线的,内段弹子的触条为斜向 的;竖线的,内段弹子的触条为竖向的)与该内段弹子的触条方向相适配,即内段弹子触条 能同时穿过上下排触点向上,使内段弹子插入外段弹子孔内端一定距离(外段弹子孔内端 段径向大于内段弹子的外端段径向)。如此,即使内段弹子到达开锁位置后继续向上移动, 因内段弹子的触条需同时穿过两道触点,其所需的力度变化不大(或无变化),使人很难分 辨出该弹子是否到达开锁位置。外段弹子的触条脱离外段触点(或内外段弹子接触处之间 旋转或摆动到位),外段弹子触条内端与内段弹子触条外端连接,如此内段弹子的触条才能 同时穿过上下排触点。上述为上下排触点在可动片孔一侧边,若上下排触点分别在可动片 孔的两侧边,斜向触条的方向发生变化,但上述结构仍是可以实现的。可根据实验确定内段 弹子触条与上下排触点的精密配合情况。图14中,可动片向上到顶时,动可动片(例如可动片向前移动)前端与其前端对应 的外壳相贴,动可动片下降到底时,若因钥匙上弹位的作用则动可动片移动到最前端处,动 可动片前端与其前端对应的外壳之间相贴(或有一点距离,即为可动片可多移动的距离), 该外壳顶底连线所成斜面或圆弧面为动可动片上下轨道18,使动可动片在前后可能的范围 内移动,而不致使移动范围过大或过小。若动可动片向后移动则原理相同。图7中,可动片在原始位置时,可动片凸起位于向内弹子69内,当可动片移动到位 后,凸起脱离凹槽,向内弹子在作用力件的作用下向锁芯方向移动。当钥匙拔除后,在所有 弹子作用力件的作用下,可动片复位,凸起再次插入凹槽中,向内弹子复位。当向内弹子的 内段弹子到达开锁位置后,凹槽仍有部分露出(即露出可动片凸起有凹槽)或有部分凸起仍 在凹槽内。图8的右侧两图为凹槽在内段弹子侧边,深颜色为凸起部位,凸起下方即相当于 凹槽。其余各图为凹槽在内段弹子正面或背面。凸起完全插入凹槽内时为原始位置。该向 内弹子的内段弹子上可做斜向触条,可动片孔对应边做触点,触条与触点相配合以增加该 弹子上行的阻力(同时该弹子的作用力件强度可适当加大),使该向内弹子与其他向外弹子 在向外移动时所需力度相同。可动片凸起或/和内段弹子凹槽斜面相互配合使向内弹子向 外移动的距离能达到向外弹子的最大移动距离。侧面弹子也可为向内弹子。图9中,钥匙5上有凸弹位51、凹弹位52、平弹位54。凸、凹、平弹位可位于钥匙前 (端)面、上面、下面,钥匙左、右面以凹弹位为宜。钥匙前端刃状棱的刃、斜面上可有凸、凹、 平弹位,刃状棱背面有钥匙凸起55,上下面均有为佳。凸弹位的正背面之间长度小于内段 弹子内端正背面之间长度,两长度的差值大于等于钥匙凸起背斜面高点到低点的距离。如 此拔除钥匙时,钥匙凸起在背斜面作用下退其动锁芯,凸弹位沿内段弹子内端背面(背面与 正面平齐)移动,当动锁芯到最高位置时,最高的凸弹位也基本与锁芯内壁接触,动可动片 沿前后方向复位,即可顺利拔除钥匙;钥匙拔除后,动锁芯、动可动片、动外壳下降复位。凸 起55在钥匙前端、末端处有(优选两侧边处),高度大体为最高凸弹位的高度。凸起55的位 置大体与动外壳作用力件23位置对应。钥匙凸起在钥匙孔内开锁位置处有相适配的凹陷。因钥匙前面的凸起在进出钥匙孔时摩擦力大,因此其最高点做成小平面,并略高于最高的 凸弹位,如此该凸起的纵向延长了。在钥匙的纵向中间处也做类似前端处的凸起,以防止凸 弹位磨损。各弹位与各自的弹子相对应。各弹位位置为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有规律的如沿 钥匙孔纵向或横向成直线排列,或成弧线排列等。无规律的则是随机分布,或正背面弹位沿 钥匙孔纵向不成直线分布等各种结构。现有防盗门钥匙的上面(即弹位面)的中间凸起条做成凸弹位、平弹位;两侧边的 凸起条也可做成凸弹位、平弹位;下面做成平弹位、凹弹位、凸弹位;侧面做成平弹位、凹弹 位、凸弹位。可动片到达开锁位置旋转开锁时,外壳对应处有适配的轨道。上述为有动锁芯、动可动片、动外壳的锁具结构。下述为无动锁芯、动可动片、动外 壳的锁具结构。动锁芯、动可动片、动外壳所在面的锁具结构做成普通结构(即动锁芯、动可动片 做成一体,动锁芯、定锁芯做成一体,动外壳与定外壳做成一体,动外壳的作用力件取消), 弹子做成普通弹子(钥匙弹位做成普通弹位,如凹、平弹位)。普通弹子作用力件的作用力大 于对面(半)隐弹子作用力件的作用力,可以把钥匙压到有(半)隐弹子的钥匙孔面。则钥匙 与(半)隐弹子对应的面有钥匙凸起55。有的(半)隐弹子(尤其是向外面移动距离过小的弹子)不用触条、触点,内外段弹 子接触处为平面接触。此类弹子分布随机、数量随机。为了使恶意开锁人无法分辨,此类内 段弹子从外端顶部做斜向触条,触条的高度大于等于(优选大于)弹子的最大移动距离,可 动片上有相应的触点以增加阻力,弹子移动的阻力与其他弹子基本相同(若不能达到,可增 加其作用力件的阻力)。内段弹子的外端面径向小于外段弹子孔内端,内段弹子外端能插入外端弹子孔内 端一段距离(距离与可动片的可移动距离相配合)。可旋转(或可摆动)弹子为外段弹子,其 内端面与内段弹子外端面接触,能保证内段弹子外端能插入外段弹子孔内端;可旋转(或可 摆动)弹子为内段弹子,其外端面与外段弹子内端面接触,能保证内段弹子外端能插入外段 弹子孔内端。有滑动摩擦的地方采取润滑油或结构表面做易于滑动的处理(如光滑面、耐磨面、 渗油处理等),尤其是可动片的触点与内外段弹子的触条之间,内外段弹子接触面之间,轨 道37与其配合结构之间等位置。动外壳作用力件的合力大于所有弹子作用力件到达开锁位置时的作用力之和。下面举例说明钥匙的凸起55大体正斜面底长1毫米、背斜面底长1毫米、顶平面 长0. 5毫米、凸起宽1毫米;钥匙的凸弹位大体高1. 1毫米、直径1毫米;内段弹子内端面纵 向长2毫米、宽1毫米,外端纵向长1. 5^2. 5毫米、横向0. 7^1. 2毫米;可动片孔纵向2. 5、 毫米、横向广1. 5毫米,相邻两孔之间宽0. 5^1. 5毫米,可动片厚广8毫米,优选1. 5飞毫米, 最佳2飞毫米,可动片可移动距离广2. 5毫米,内外段弹子接触处重叠长度0.广1毫米。当 然还可以通过实验把相关数据比例调整到更加合适。若采用半隐弹子,则因弹子上下移动 距离稍有增加(如增加凸弹位顶平面周边斜面的高度),则斜向弹子触条作为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竖边比横边的数值可稍微大一些,相当于用较大的竖向移动推动可动片的横向移动。
8[0052]外段弹子为粗头弹子,即外端粗,在内段弹子(及锁芯)被破坏(但无法掏掉,因为 有遮块、遮片)后锁芯不致失效,此结构可用于各种锁具。内段弹子孔与内段弹子外壁及触条外壁相适配。从而使内段弹子不会跑出。外段弹子孔与外段弹子外壁及触条外壁相适配。上述可动片为向前或/和向后移动,也可选用可动片原始位置即超出锁芯前(或 后)端面,当处于开锁位置时,可动片则超出锁芯后(或前)端面。最高凸弹位的弹子到达开锁位置时,可动片的位置即到达极限位置为一种结构; 最高凸弹位的弹子到达开锁位置时,可动片仍可沿着移动方向再移动一定长度的为另一种 结构。上述所有结构中,可动片为前后移动,也可采用可动片沿着锁芯外壁旋转一定角 度,使内外段弹子到达开锁位置的。此种结构中,内段弹子内端为‘S、”,状、或“『、Γ” 状、或“ΤΓ、▼”状;各黑体三角形的底端不是尖状,而是与弹位横截面相适配的。各形状纵 向长度为方便钥匙插拔,各形状横向长度一侧为做触条带动可动片或被可动片带动。各内 (或外)段弹子可为斜向触条或竖向触条,可为转动式或摆动式。本申请公开的锁具的带触条、触点的(半)隐弹子必须是从高的凸弹位到低的凸弹 位依次启动,否则不能开锁。从而使弹子从初始位置到开锁位置有以前的组合式变成排列 式,增加了难度,且不能把凸弹位高的弹子先到位,必须全部同时到位才行;且高凸弹位的 弹子开始移动后必须不停移动,直至到达最外端。下面总结几种弹子结构隐弹子第一种、内外段弹子上均有触条,内段推动可动片,内外段相顶上升;第二种、内外段弹子上均有触条,外段推动可动片,内外段相顶上升;第三种、内外段弹子上均无触条,内段推动外段上升;第四种、内段弹子上有触条,内段推动可动片,内段顶外段上升;其中,内外段相顶上升的包括内外段接触处为斜面、台阶式、凹坑式等结构。半隐弹子包括上述几种,同时内段弹子超出钥匙孔内表面的长度小于等于最高凸 弹位最高点正背面斜面的高度。各种(半)隐弹子的内段弹子的外半段的径向大于内半段的径向尺寸,如此,可保 证其在初始位置。因为第一批(即凸弹位高度为最高的一批为第一批)弹子须在锁芯大体一圈的大 体平均点上至少2个同时上行(只1个弹子上行时,可动片移动不平衡,可动片会因摩擦力 而卡住),所以第一批弹子至少为2个,且在锁芯圆周边的大体平均点上(即能平衡推动可动 片移动即可),优选3个及3个以上,最好更多些,使恶意开锁人无法下手,找不到第一批弹 子的具体位置。当多于2个时,增加的第一批弹子就不必限定相对或绝对位置了(即增加的 第一批弹子的位置是随机的)。弹子的批次为广5批,每批的个数、位置不固定,随机而定为佳(当然个数、位置也 可固定,但防盗效果不太好),不同批次的弹子位置相互交错为佳。例如凸弹位高度10毫米 左右为第一批;8毫米左右为第二批;6毫米左右为第三批;4毫米左右为第四批;2毫米左 右为第五批。0飞毫米的弹子可采用内外段弹子接触处为平面接触。内段弹子上可做斜向 触点,可动片上有内段弹子的触点,其作用力件强度大一些。[0069]旋转弹子上的触条为整个圆周面都有或只要转动、贯穿够用即可,两者各有优点, 一个有利于加工,另一个有利于增加强度。因外段弹子所处位置锁具的圆周面积加大,所以外段弹子及弹子孔径向可以加大。锁具的几种实现方式—、锁芯的一个面分布接触面为平面的(半)隐弹子(该弹子内段弹子孔内壁底部 处可有或无与内段弹子的触条相配合的触点,该触点位于弹子孔内壁,形状与其他触点相 同)第一种,另一面为普通弹子(不需动锁芯、动外壳);第二种,侧面为普通弹子;第三种,另一面为(半)隐弹子;第四种,侧面为(半)隐弹子(内外段弹子接触处为平面);此结构中不要可动片。—面弹子的内外段接触面为平面(不用触条、可动片),另一面为普通弹子,动锁芯 与定锁芯固定连接,动外壳与外壳固定连接。钥匙一面有凸、平弹位,并有钥匙凸起,另一面 为凹、平弹位,侧面可为凹、平弹位。(所有各种锁具的)普通弹子可为排状弹子、束状弹子 (至少两个弹子的内段弹子的内端面成束状)、斜面弹子、斜向弹子等结构。钥匙凸起及凸起前方的弹位在钥匙插入钥匙孔时,先顶住锁芯前端面,然后进一 步向凸弹位的一面移动,所以钥匙凸弹位对应的锁芯前端面处的凹陷应该再向弹位的面的 方向再延伸。钥匙凸起横向的弹位、前方(指纵向)的弹位对应的弹子应在钥匙向凸弹位面 移动后所到达的开锁位置处。钥匙凸起横向弹位对应的弹子可为普通弹子、(半)隐弹子;钥 匙凸起前方弹位对应的弹子可为普通弹子,但最好该弹子朝向钥匙端面或钥匙的弹位前端 面为相适配斜面。利于钥匙向凸弹位面移动过程中,弹位与弹子相配合。下述可用于所有的锁具锁芯(或可动片)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用压缩或拉伸式弹 性件连接(或者安装弹性件),增加锁芯转动时的阻力。图15中,弹性件73也可只与锁芯(可 动片)或外壳连接,可动片为夹角状(或其他形状),与锁芯(可动片)固定连接,在外壳对应处 有弹性件73的凹槽72轨道。凹槽内锁具外壳在初始位置处有一个固定凸起或另一弹性件 74与弹性件73交错相贴,当锁芯转动时,弹性件与另一弹性件或凸起相互作用使弹性件或 /和另一弹性件变形,锁芯开始转动。也可外壳上做弹性件73,锁芯(可动片)对应处做凹 槽、凸起或另一弹性件。弹性件及配合结构可在锁芯、外壳的周围面,也可在前端面、背面。二、接触面交叉的(半)隐弹子第一种,另一面为接触处为平面接触的(半)隐弹子(不要动或定可动片);第二种,另一面为普通弹子(不要动或定可动片);第三种,另一面为交叉的(半)隐弹子;第四种,可有向内弹子;第五种,侧面为普通弹子;第六种,侧面为(半)隐弹子。三、(半)隐弹子的结构第一种,接触面为平面的;[0090]第二种,接触面为平面的,内段或外段弹子上做触条,可动片上做相应的触点;第三种,接触面为交叉的,内段或外段弹子做斜向触条,可动片上做对应的触点; 外段或内段弹子上做竖向触条,可动片上做相应的触点;第四种,竖向触条的弹子段为旋转式或摆动式;第五种,内外段弹子接触面旋转或摆动到接触处的顶面相顶时,接触处的顶面的 接缝与可动片和外壳的接缝相对(或者内段弹子再向上一定距离,两个接缝才能相对);第六种,内外段弹子到达开锁位置时,内外段弹子触条是连贯的,内段弹子触条能 穿过外段弹子的触点。上述一个面为一类弹子,也可是该种锁具结构中各类弹子的混杂。普通弹子面须 把钥匙压向另一面,不易混杂隐弹子。(半)隐弹子对应凸、平弹位;普通弹子对应凹、平弹位;向内弹子对应凹、平、凸弹 位;普通弹子对应凸弹位的,凸弹位一般在钥匙前(端)面处或/和前端面的略微背面一点 儿(如钥匙凸起的大体横向位置处)。普通弹子可为束状弹子、排状弹子、斜面弹子、对顶弹子、顶内壁弹子等。束状普通 弹子中,有的对应凹弹位,有的对应凸弹位,有的对应平弹位。最前端钥匙凸起的横向位置的凸弹位高度不大于钥匙凸起的高度。弹子上的触条,除内段弹子触条内端极窄外,其他触条端面(内段弹子触条外端、 外段弹子触条内端)都窄一些,利于触点上下贯穿。
权利要求锁具,由锁芯、外壳、可动片组成,可动片分成动可动片、定可动片,可动片与弹子对应处有可动片孔,其特征在于动可动片顶为动外壳,动外壳顶用动外壳作用力件与外壳相互作用;动外壳对应的外段弹子、外段弹子的作用力件都在动外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具,其特征在于锁芯的弹子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 不动弹子;各弹子均可是向内弹子或向外弹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锁具,其特征在于锁芯中间部分弹子的内段弹子的内端面 为长方形或椭圆形,内端面的纵向与钥匙孔纵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锁具,其特征在于弹子内端面纵向大于凸弹位纵向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锁具,其特征在于弹子内端面纵向大体等于凸弹位纵向距离2 倍左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锁具,其特征在于可动片孔的纵向长度不小于可动片移动长度 加上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锁具,其特征在于可动片孔的纵向长度不小于可动片移动长度 加上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长度。
专利摘要锁具,由锁芯、外壳、可动片组成,可动片分成动可动片、定可动片,可动片与弹子对应处有可动片孔,动可动片顶为动外壳,动外壳顶用动外壳作用力件与外壳相互作用;动外壳对应的外段弹子、外段弹子的作用力件都在动外壳内。锁芯的弹子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不动弹子;各弹子均可是向内弹子或向外弹子。锁芯中间部分弹子的内段弹子的内端面为长方形或椭圆形,内端面的纵向与钥匙孔纵向平行。可动片孔的纵向长度不小于可动片移动长度加上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长度。本发明的优点恶意开锁较为困难,非钥匙工具开锁难度较大。
文档编号E05B9/00GK201705026SQ20102018119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8日
发明者黄效红 申请人:黄效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