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35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防盗锁种类繁多,其设计不合理,虽然是防盗锁,但利用技 术开锁工具基本上都能打开,起不到真正防盗的目的,用户无安全感,有心理负担,被盗后 给用户增加了经济损失。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 芯,它主要解决了现有的防盗锁种类繁多,但利用技术开锁工具基本上都能打开,起不到真 正防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由锁舌总成、螺 丝、锁簧、弹子、螺旋槽、上卡瓦、夹片、第一锁芯护套、锁芯外套、第一锁芯、卡片、下卡瓦、第 二锁芯护套、第二锁芯构成。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为圆柱形,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的中间 装有夹片,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通过上卡瓦和下卡瓦连接成一体,并套装在第一锁芯护套 和第二锁芯护套内,在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的内壁上开有四条螺旋槽,弹子装在第一锁芯 和第二锁芯及第一锁芯护套和第二锁芯护套内,锁簧安装在第一锁芯护套和第二锁芯护套 内,锁舌总成安装在第二锁芯上,螺丝安装在第二锁芯护套上,第一锁芯护套、第二锁芯护 套和卡片安装在锁芯外套内。该产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它有双层防盗防破坏 功能,利用技术开锁工具也无法打开,必须用本锁的专用钥匙才能打开,起到了真正防盗的 作用,用户有安全感,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主视图的剖视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的主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的俯视图。1-锁舌总成2-螺丝 3-锁簧 4-弹子5-螺旋槽 6-上卡瓦 7-夹片 8-第一锁芯护套9-锁芯外套10-第一锁芯11-卡片 12-下卡瓦13-第二锁芯护套14-第二锁芯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螺旋断面夹层 防盗锁芯由锁舌总成1、螺丝2、锁簧3、弹子4、螺旋槽5、上卡瓦6、夹片7、第一锁芯护套 8、锁芯外套9、第一锁芯10、卡片11、下卡瓦12、第二锁芯护套13、第二锁芯14构成。第一 锁芯10和第二锁芯14为圆柱形,第一锁芯10和第二锁芯14的中间装有夹片7,第一锁芯 10和第二锁芯14通过上卡瓦6和下卡瓦12连接成一体,并套装在第一锁芯护套8和第二 锁芯护套13内,在第一锁芯10和第二锁芯14的内壁上开有四条螺旋槽5,弹子4装在第一 锁芯10和第二锁芯14及第一锁芯护套8和第二锁芯护套13内,锁簧3安装在第一锁芯护 套8和第二锁芯护套13内,锁舌总成1安装在第二锁芯14上,螺丝2安装在第二锁芯护套 13上,以便安锁时使用,第一锁芯护套8、第二锁芯护套13和卡片11安装在锁芯外套9内。
权利要求一种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它由锁舌总成(1)、螺丝(2)、锁簧(3)、弹子(4)、螺旋槽(5)、上卡瓦(6)、夹片(7)、第一锁芯护套(8)、锁芯外套(9)、第一锁芯(10)、卡片(11)、下卡瓦(12)、第二锁芯护套(13)、第二锁芯(14)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锁芯(10)和第二锁芯(14)为圆柱形,第一锁芯(10)和第二锁芯(14)的中间装有夹片(7),第一锁芯(10)和第二锁芯(14)通过上卡瓦(6)和下卡瓦(12)连接成一体,并套装在第一锁芯护套(8)和第二锁芯护套(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锁芯(10)和第 二锁芯(14)的内壁上开有四条螺旋槽(5),弹子(4)装在第一锁芯(10)和第二锁芯(14) 及第一锁芯护套(8)和第二锁芯护套(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锁簧(3)安装在第一 锁芯护套(8)和第二锁芯护套(13)内,锁舌总成(1)安装在第二锁芯(14)上,螺丝(2)安 装在第二锁芯护套(13)上,第一锁芯护套(8)、第二锁芯护套(13)和卡片(11)安装在锁芯 外套(9)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断面夹层防盗锁芯,它由锁舌总成、螺丝、锁簧、弹子、螺旋槽、上卡瓦、夹片、第一锁芯护套、锁芯外套、第一锁芯、卡片、下卡瓦、第二锁芯护套、第二锁芯构成。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为圆柱形,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连接成一体,并套装在第一锁芯护套和第二锁芯护套内,在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的内壁上开有螺旋槽,锁簧安装在第一锁芯护套和第二锁芯护套内,锁舌总成安装在第二锁芯上,第一锁芯护套、第二锁芯护套和卡片安装在锁芯外套内。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它有双层防盗防破坏功能,利用技术开锁工具也无法打开,必须用本锁的专用钥匙才能打开,起到了真正防盗的作用,用户有安全感,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文档编号E05B15/00GK201671426SQ20102022724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于仁义, 张俊生, 沈洪伟 申请人:于仁义;张俊生;沈洪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