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锁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以推动或拉动把手的动作,操作 门扉锁具而使锁闩的锁闩头撤收,并实现开启门扉的锁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管形锁结构,其大致包括一外侧锁体、一内侧锁体及一锁闩,所述外侧锁 体由外把手、外套盘、外管状元件、滑移元件及外扭力回复机构结合而成;所述外套盘呈盘 状体,在盘体的中央具有一中心孔,用以装设所述外管状元件,所述外管状元件一端连接外 把手,另一端连接外扭力回复机构,且该外扭力回复机构具有一方形管,并于该外套盘盘体 的内侧底部具有两轴向设置的支承螺母;所述内侧锁体由内把手、内套盘、内管状元件及内 扭力回复机构结合而成,所述内套盘,其亦呈盘状体,在盘体的中央具有一中心孔,用以装 设所述内管状元件,所述内管状元件一端连接内把手,另一端连接内扭力回复机构,该内扭 力回复机构具有一中心孔;为便于安装前述的管形锁,在门板上预先钻有一锁体安装孔, 并在门侧边钻设有一较小的锁闩安装孔,所述锁闩安装孔可提供管形锁的锁闩从门侧边装 入,并以两支螺丝牢固锁H在门板门侧上,所述锁H具有两螺柱安装孔,在所述两螺柱安装 孔之间具有一方形管置入孔,可提供由门板外侧将所述外套盘的两支承螺母与外扭力回复 机构的方形管分别穿设所述锁闩的两螺柱安装孔与方形管置入孔中,然后由门板内侧将内 套盘的内扭力回复机构的中心孔套入所述方形管,并且将所述内套盘的两螺丝孔分别与所 述支承螺母对正,并通过两螺丝与所述支承螺母螺合锁紧,使内侧锁体与外侧锁体牢固在 门板的两侧上,使人们旋转外把手或内把手皆可连动外扭力回复机构的方形管,以驱动锁 闩产生撤收作用。但是,如上的构造,皆由许多元件组合而成,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高。另外,美国专利US20090282880及US20060261608又为推拉式锁具的构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乃设计一锁具的内、外把手的操作为推/拉式,以驱动锁具 内部锁闩的锁闩头,做撤收的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具,该锁具可以直接握持门内或门外的把手, 以推或拉的动作,操作门扉锁具,使锁具的锁H头撤收,以开启门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锁具,其中,包括一第二壳体,装设有一第二滑移元件;一第二把手,枢接在该第二壳体上,并还连接有一延伸件;该第二滑移元件在该第二把手摆动时接受该延伸件的驱动,并移动到第一位置。进一步,该锁具还具有一第二凸轮,该第二滑移元件具有一第一拨动部;该第二凸 轮具有一第一受推部;该第二滑移元件的第一拨动部在该第二滑移元件往第一位置移动时 推动该第二凸轮的第一受推部。[0012]进一步,该第二滑移元件具有一第二拨动部;该第二凸轮具有一第二受推部;该 第二滑移元件可接受该延伸件的驱动而移动到第二位置;该第二滑移元件的第二拨动部在 该第二滑移元件往第二位置移动时会推动该第二凸轮的第二受推部。进一步,该延伸件为一弹性元件。进一步,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三容室,该第三容室形成一限制该延伸件的摆动角 度的容置空间。进一步,该第二滑移元件具有一供该延伸件插置的通孔,该第二壳体具有一供该 第二滑移元件在其上移动的滑道。进一步,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容室以及一容置在该第二容室内的锁组,该锁组 一端具有至少一驱动部;该锁具还具有一传动板,该传动板一端邻近该锁组的驱动部并适 时接受该驱动部的带动,该传动板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转钮。进一步,该第二滑移元件具有至少一止动部;该锁具还具有一安装在该传动板上 的止动件,该止动件具有至少一止档部,该止动件的止档部适时地邻靠于该第二滑移元件 的止动部。进一步,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上还安装有一第二盖板。进一步,该第二盖板具有两间隔设置的第一螺柱与两间隔设置的第二螺柱,一锁 闩具有两间隔设置的螺柱安装孔,该锁闩的两螺柱安装孔可选择性地提供该第二盖板的两 第一螺柱的插置或提供该第二盖板的两第二螺柱的插置。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推动或拉动第二把手时,该第二把手会带动该延伸件作动,该 延伸件会推动该第二滑移元件而使其移动到第一位置,进而实现锁具的作用。故本实用新 型采用推或拉的动作即可使锁具的锁闩头撤收以开启门扉,另其还具有构造简单和制造成 本低廉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锁闩及门板的立体分解 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二锁体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与锁闩的开锁状态,第一把 手与第二把手未被作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二锁体的开锁状态,第二把手未被作动的局 部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的开锁状态,第一把手未被作动的局 部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与锁闩的开锁状态,第一把 手被推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的开锁状态,第一把手被推动,第一滑 移元件位于第一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与锁闩的开锁状态,第一把手被拉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的开锁状态,第一把手被拉动,第一 滑移元件位于第二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二锁体的开锁状态,第二把手被推动,第二 滑移元件位于第一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二锁体的开锁状态,第二把手被拉动,第二 滑移元件位于第二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二锁体的闭锁状态,第二把手未作动的局部 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的闭锁状态,第一把手未作动的局部 示意图。图中[0036]2第一锁体21第一壳体[0037]211第一容室212第二容室[0038]213第三容室214滑道[0039]2141平面215凸缘[0040]216孔217螺丝孔[0041]218轴线219孔[0042]22第一把手221握持部[0043]222枢接部223凹槽[0044]224第一孔225第一销[0045]226第二孔227第二销[0046]23延伸件231孔[0047]232凹部24转钮[0048]241凸块242轴向槽[0049]243被推动部25第一滑移元件[0050]251槽孔252推动部[0051]2531第一拨动部2532第二拨动部[0052]254通孔255凸部[0053]26第一凸轮2611第一受推部[0054]2612第二受推部262方形孔[0055]263 缺 Π27驱动管[0056]271方形孔28第一盖板[0057]281通孔282孔[0058]283圆孔284螺丝[0059]29螺丝4第二锁体[0060]41第二壳体411第一容室[0061]412第二容室413第三容室[0062]414滑道4141平面[0063]415 凸缘417螺丝孔419容置部421握持部423 凹槽425 第一销427 第二销431 孔44 锁组442驱动部451 槽孔4531第一拨动部454 通孔46第二凸轮4612第二受推部463 缺 口48第二盖板482 第一螺柱484 孑L49止动件492止档部61 壳体63 凸轮64螺柱安装孔81锁闩安装孔
416孔 418轴线 42第二把手 422枢接部 424第一孔 426第二孔 43延伸件 432凹部 441锁心 45第二滑移元件 452止动部 4532第二拨动部 455凸部 4611第一受推部 462方形孔 47传动板 481通孔 483第二螺柱 485螺丝 491通孔 6锁闩 62锁闩头 631方形孔 8门板
82锁体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可安装在门板8上的锁具,其包括一第一锁体2、一第二锁体4 与一锁闩6。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一锁体2,包括一第一壳体21、一第一把手22、一延伸件 23、一转钮24、一第一滑移元件25、一第一凸轮26、一驱动管27及一第一盖板28等。所述第一壳体21,具有一第一容室211、一第二容室212与一第三容室213,该第一 容室211与该第二容室212相连通,该第一容室211与该第三容室213相连通,该第一容室 211的周围形成一滑道214、两间隔设置的螺丝孔217与两间隔设置的孔219,该滑道214的 周围形成两间隔设置的平面2141,该第三容室213—端形成一容置空间,另一端周围形成 两间隔设置的凸缘215,该每一凸缘215上具有一孔216,该孔216的中心轴线界定为枢接 的轴线218。[0092]所述第一把手22,具有一握持部221,其连接有一枢接部222,该枢接部222具有 一第一孔224、一第二孔226与一凹槽223,该第二孔226与该凹槽223相连通,该凹槽223 内形成一凸部(图中未示出),该第一把手22可安装在该第一壳体21上,使该第一壳体21 的凸缘215的两孔216对正该第一把手22枢接部222上的第一孔224,并以一第一销225 穿过第一壳体21凸缘215的孔216与该第一把手22枢接部222的第一孔224,使该第一把 手22与该第一壳体21枢接一起。所述延伸件23,部分容置在该第一壳体21的第三容室213中,该延伸件23为一弹 性元件(或可为一板片),一端具有一孔231与一凹部232,该延伸件23具有凹部232的一 端可插置在该第一把手22的凹槽223的凸部(图中未示出)上,使该延伸件23的孔231对 正该第一把手22的枢接部222的第二孔226,并以一第二销227插置,使第一把手22与延 伸件23枢接一起,当第一把手22与延伸件23 —起作动时,该第一壳体21的第三容室213 的周围会限制该延伸件23的作动角度。所述转钮24,可部分容置于该第一壳体21的第二容室212,该转钮24 —端中央具 有一凸块241,该凸块241中央具有一轴向槽242,该凸块241的周围形成两隔开设置的被 推动部243。所述第一滑移元件25,容置于该第一壳体21的滑道214中,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 周围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凸部255,该凸部255可邻靠于该滑道214的平面2141,且该第一 滑移元件25的板面具有两隔开设置的第一拨动部2531与第二拨动部2532,而中央具有一 槽孔251及一通孔254,该槽孔251的周围形成两隔开设置的推动部252 ;而该通孔254可 接受该延伸件23另一端的插置,操作该第一把手22绕枢接的轴线218做推或拉的作动时, 该第一把手22可以通过该延伸件23拨动该第一滑移元件25而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 置,而该转钮24的凸块241可容置在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槽孔251中,使该转钮24的被 推动部243可适时接受第一滑移元件25的推动部252作动。所述第一凸轮26,容置于该第一壳体21的第一容室211,而部分邻靠于该第一滑 移元件25的一侧,该第一凸轮26中央具有一方形孔262,并在该第一凸轮26外圆周延伸两 隔开设置的第一受推部2611与第二受推部2612,该第一凸轮26的第一受推部2611可接 受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第一拨动部2531的推动,该第一凸轮26的第二受推部2612可接 受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第二拨动部2532的推动,使该第一凸轮26产生转动,该第一凸轮 26外圆周邻近该第一受推部2611与第二受推部2612分别具有一缺口 263 (图2中仅示其 一),该缺口 263可使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第一拨动部2531在推动该第一凸轮26的第一 受推部2611或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第二拨动部2532在推动该第一凸轮26的第二受推部 2612时不会产生干涉。所述驱动管27,为一方形管体,一端插置在该第一凸轮26的方形孔262中,该驱动 管27中央具有一方形孔271。所述第一盖板28具有一通孔281、两间隔设置的孔282与两间隔设置的圆孔283, 该第一盖板28可覆盖于该第一壳体21的第一容室211上,即覆盖于该第一滑移元件25与 该第一凸轮26上,并使该通孔281接受该驱动管27穿设,套设于该第一凸轮26上,且该第 一盖板28的孔282对正该第一壳体21的螺丝孔217,以两螺丝284分别穿设,将第一壳体 21与第一盖板28两者锁固,其中该第一盖板28的圆孔283亦与该第一壳体21的孔219相
7对正。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第二锁体4,包括一第二壳体41、一第二把手42、一延伸 件43、一锁组44、一第二滑移元件45、一第二凸轮46、一传动板47、一止动件49及一第二盖 板48等。所述第二壳体41,具有一第一容室411、一第二容室412与一第三容室413,该第一 容室411与该第二容室412相连通,该第一容室411与该第三容室413相连通,该第一容室 411的周围形成一滑道414与两间隔设置的螺丝孔417,该滑道414的周围形成两间隔设置 的平面4141与一容置部419,该第三容室413 —端形成一容置空间,另一端周围形成两间 隔设置的凸缘415,该每一凸缘415具有一孔416,该孔416的中心轴线界定为枢接的轴线 418。 所述第二把手42,具有一握持部421,其还连接有一枢接部422,该枢接部422具有 一第一孔424、一第二孔426与一凹槽423,该第二孔426与该凹槽423相连通,该凹槽423 内形成一凸部(图中未示出),该第二把手42可安装在该第二壳体41上,使该第二壳体41 的凸缘415的孔416对正该第二把手42的枢接部422的第一孔424,并以一第一销425穿 过第二壳体41的凸缘415的孔416与该第二把手42的枢接部422的第一孔424,使该第二 把手42与该第二壳体41枢接一起。所述延伸件43,部分容置于该第二壳体41的第三容室413,该延伸件43为一弹性 元件(或可为一板片),一端具有一孔431与一凹部432,该延伸件43具有凹部432的一端 可插置在该第二把手42的凹槽423的凸部(图中未示出)上,使该延伸件43的孔431对 正该第二把手42的枢接部422的第二孔426,并以一第二销427插置,使该第二把手42与 该延伸件43枢接一起,当该第二把手42与该延伸件43作动时,该第二壳体41的第三容室 413的周围会限制该延伸件43的作动角度。所述锁组44可容置在该第二壳体41的第二容室412中,该锁组44具有一可随正 确钥匙(图中未示出)旋转的锁心441,该锁心441的末端具有四个间隔设置的驱动部442。所述传动板47,为一板状元件,一端可邻近于该锁组44的驱动部442,接受该驱动 部442的驱动。所述止动件49,为一板状元件,该止动件49具有两间隔设置的止档部492与一配 合该传动板47截面形状所形成的通孔491,该止动件49的通孔491可套在该传动板47上 而安装于该第二壳体41的容置部419,该止动件49可随该传动板47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滑移元件45,容置于该第二壳体41的滑道414中,该第二滑移元件45的 周围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凸部455,该凸部455可邻靠于该滑道414的平面4141,且该第二 滑移元件45具有两隔开设置的第一拨动部4531与第二拨动部4532,该第二滑移元件45中 央具有一槽孔451及一通孔454,该槽孔451的周围形成两隔开设置的止动部452 ;而该通 孔454可接受该延伸件43另一端的插置,操作该第二把手42绕枢接的轴线418做推或拉 的作动,该第二把手42可以通过该延伸件43拨动该第二滑移元件45而移动到第一位置或 第二位置,而该止动件49可部分邻靠于该第二滑移元件45的一侧,该止动件49的两止档 部492可位于邻靠该第二滑移元件45的两止动部452的第一位置与不邻靠该第二滑移元 件45的两止动部452的第二位置之间作转动。所述第二凸轮46,容置于该第二壳体41的第一容室411,而部分邻靠于该第二滑
8移元件45的另一侧,该第二凸轮46中央具有一方形孔462,可供该驱动管27的穿设,并于 该第二凸轮46的外圆周延伸两隔开设置的第一受推部4611与第二受推部4612,该第二凸 轮46的第一受推部4611可接受该第二滑移元件45的第一拨动部4531的推动或该第二凸 轮46的第二受推部4612可接受该第二滑移元件45的第二拨动部4532的推动,使该第二 凸轮46产生转动,该第二凸轮46外圆周邻近该第一受推部4611或第二受推部4612分别 具有一缺口 463 (图中仅示其一),该缺口 463可使该第二滑移元件45的第一拨动部4531 推动该第二凸轮46的第一受推部4611或该第二滑移元件45的第二拨动部4532推动该第 二凸轮46的第二受推部4612时不会产生干涉。所述第二盖板48具有一通孔481、两间隔设置的孔484、两间隔设置的第一螺柱 482与两间隔设置的第二螺柱483,该第二盖板48可覆盖于该第一容室411上,即覆盖于该 第二滑移元件45、该止动件49与该第二凸轮46上,该通孔481可接受该传动板47的穿设, 并套设于该第二凸轮46上,且该第二盖板48的孔484对正该第二壳体41的螺丝孔417,以 两螺丝485分别穿设,将该第二盖板48与该第二壳体41两者锁固。如图1所示,所述锁闩6,具有一壳体61,该壳体61容置一锁闩头62,该锁闩头62 可位于伸出壳体61的位置与缩入壳体61的位置之间移动,该锁闩6具有两间隔设置的螺 柱安装孔64与一凸轮63,该凸轮63具有一方形孔631。如图1与图4所示,整体组装时,该锁闩6可安装于该门板8的锁闩安装孔81,然 而为使该第二锁体4的第二把手42及该第一锁体2的第一把手22做水平方向的操作,可将 该第二锁体4安装于该门板8的锁体安装孔82的外侧,使该第二锁体4的两第一螺柱482 与该传动板47分别穿设该锁闩6的两螺柱安装孔64与该凸轮63的方形孔631,再将该第 一锁体2安装于该门板8的锁体安装孔82的内侧,使该第一锁体2的两圆孔283与该驱动 管27分别对正该第二锁体4的两第二螺柱483与该凸轮63的方形孔631,并使该驱动管 27先套在该传动板47上,且穿过该凸轮63的方形孔631,以两螺丝29分别穿过该第一锁 体2的第一壳体21的两孔219 (图1未示出)与该第一盖板28的两圆孔283,而锁固在该 第二锁体4的两第二螺柱483上,即可将该锁円6、该第一锁体2与该第二锁体4固定在该 门板8上。如图1所示,该锁闩6可安装在该门板8的锁闩安装孔81上,若为使该第二锁体4 的第二把手42及该第一锁体2的第一把手22做垂直方向的操作,可将该第二锁体4安装 在该门板8的锁体安装孔82的外侧,使该两第二螺柱483与该传动板47分别穿设该锁闩 6的两螺柱安装孔64与该凸轮63的方形孔631,再将该第一锁体2的第一盖板28的两圆 孔283与该驱动管27分别对正该锁闩6的两螺柱安装孔64与该凸轮63的方形孔631,并 使该驱动管27先套在该传动板47上,且穿过该凸轮63的方形孔631,以两螺丝29分别穿 过该第一锁体2的第一壳体21的两孔219与该第一盖板28的两圆孔283,而锁固于该第二 锁体4的第二螺柱483,即可将该锁闩6、该第一锁体2与该第二锁体4固定于门板8上。如图4至图6所示,为该第一锁体2的第一把手22与该第二锁体4的第二把手42 未被驱动的状态。如图7至图8所示,一般开门时,推动该第一把手22绕枢接的轴线218做摆动时, 该延伸件23亦会绕枢接的轴线218在该第一壳体21的第三容室213内做摆动,并带动该 第一滑移元件25往第一位置移动,使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第一拨动部2531会推动该第一
9凸轮26的第一受推部2611,进而转动该第一凸轮26,该第一凸轮26再带动该驱动管27,该 驱动管27可进一步作动该锁闩6的凸轮63,而拉动该锁闩6的锁闩头62撤缩形成,即可开 门。图9至图10所示,一般开门时,拉动该第一把手22绕枢接的轴线218做摆动时, 该延伸件23亦会绕枢接的轴线218在该第一壳体21的第三容室213内做摆动,并带动该 第一滑移元件25往第二位置移动,使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第二拨动部2532会推动该第一 凸轮26的第二受推部2612,进而转动该第一凸轮26,该第一凸轮26再带动该驱动管27,该 驱动管27可进一步作动该锁闩6的凸轮63,而拉动该锁闩6的锁闩头62撤缩形成,即可开 门。如图1、图11与图12所示,同样第二锁体4的操作开门的方式亦如第一锁体2相 同,于此不再赘述。当由开锁状态(如图4、图5与图6)到闭锁状态(如图13与图14),仅要以正确 钥匙(图中未示出)插置于该锁组44的锁心441,转动该锁心441或旋转该转钮24,驱动 该传动板47,进一步带动该止动件49,使该止动件49的两止档部492分别邻靠于该第二滑 移元件45的两止动部452,如此该第二滑移元件45则受到限制,无法被该第二把手42所驱 动,而该转钮24的被推动部243会与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推动部252相邻靠,此时即形成 闭锁状态。当由闭锁状态(如图13与图14)到开锁状态(如图4、图5与图6),仅要以正确 钥匙(图中未示出)插置于该锁组44的锁心441,转动该锁心441或旋转该转钮24,如上 述的反方向作动即可;或使该第一把手22绕枢接的轴线418做摆动(即推动或拉动),该 第一把手22会带动该延伸件23作动,使该延伸件23会推动该第一滑移元件25,进而该第 一滑移元件25的推动部252会推动该转钮24的被推动部243,使该转钮24与该传动板47 转动,进而位于该第二锁体4的止动件49 一起转动,同时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第一拨动部 2531会带动该第一凸轮26的第一受推部2611或该第一滑移元件25的第二拨动部2532会 带动该第一凸轮26的第二受推部2612,进而转动该第一凸轮26,该第一凸轮26再带动该 驱动管27,该驱动管27可进一步作动该锁闩6的凸轮63,而拉动该锁闩6的锁闩头62撤 缩形成,即可开门,如此该第二滑移元件45即不受止动件49的限制。如图1、图13与图14所示,当闭锁状态时,由于该止动件49的两止档部492分别 邻靠在该第二滑移元件45的两止动部452,使该第二滑移元件45受限制无法作动,若以该 第二把手42绕枢接的轴线做摆动(即拉动或推动,图中未示出)时,该延伸件43亦会绕枢 接的轴线做摆动,但由于该第二滑移元件45受限制无法作动,故该延伸件43会产生弹性变 形,不会使该第二把手42、该延伸件43与该第二滑移元件45产生破坏。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二壳体,装设有一第二滑移元件;一第二把手,枢接在该第二壳体上,并还连接有一延伸件;该第二滑移元件在该第二把手摆动时接受该延伸件的驱动,并移动到第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锁具还具有一第二凸轮,该第二滑移元件 具有一第一拨动部;该第二凸轮具有一第一受推部;该第二滑移元件的第一拨动部在该第 二滑移元件往第一位置移动时推动该第二凸轮的第一受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移元件具有一第二拨动部;该第二 凸轮具有一第二受推部;该第二滑移元件可接受该延伸件的驱动而移动到第二位置;该第 二滑移元件的第二拨动部在该第二滑移元件往第二位置移动时会推动该第二凸轮的第二 受推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延伸件为一弹性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三容室,该第三容室形 成一限制该延伸件的摆动角度的容置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移元件具有一供该延伸件插置的 通孔,该第二壳体具有一供该第二滑移元件在其上移动的滑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容室以及一容置在 该第二容室内的锁组,该锁组一端具有至少一驱动部;该锁具还具有一传动板,该传动板一 端邻近该锁组的驱动部并适时接受该驱动部的带动,该传动板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转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移元件具有至少一止动部;该锁具 还具有一安装在该传动板上的止动件,该止动件具有至少一止档部,该止动件的止档部适 时地邻靠于该第二滑移元件的止动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上 还安装有一第二盖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盖板具有两间隔设置的第一螺柱与 两间隔设置的第二螺柱,一锁闩具有两间隔设置的螺柱安装孔,该锁闩的两螺柱安装孔可 选择性地提供该第二盖板的两第一螺柱的插置或提供该第二盖板的两第二螺柱的插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锁具,包括一第二壳体,装设有一第二滑移元件;一第二把手,枢接在该第二壳体上,并还连接有一延伸件;该第二滑移元件在该第二把手摆动时接受该延伸件的驱动,并移动到第一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推或拉的动作即可使锁具的锁闩头撤收,从而达到开启门扉的功效;另外,其还具有构造简单和制造成本低廉的特点。
文档编号E05B63/22GK201738645SQ2010202319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4日
发明者廖光毅, 林育乐, 邱铭祥 申请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