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折叠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91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折叠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便携式折叠凳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折叠凳,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折叠凳。
技术背景[0002]目前,社会上有各式各样的折叠凳,其具有价格低廉、节省空间和易于携带等有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然而,现有的折叠凳子中,大多包括一凳面板和凳面板下方交叉铰接的支撑架。中国专利号CN98232221.6公开了一种便携折叠凳,它包括至少三个支腿杆,每一个支腿杆上端与高强软布的一角连接,其特征在于支腿杆穿过支腿杆框架,每个支腿杆与支腿杆框架铰接。该类折叠凳通常只具有一个交叉交接点,长久使用后容易损坏,同时折叠凳承受较大重量后容易变形,容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携带方便,结构牢固,具有多个支撑点的便携式折叠凳。[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折叠凳,包括凳面和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在收拢状态下呈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一个支承座、至少三组连接在一起的座面支承杆和支腿杆,所述的座面支承杆的一端与支承座相铰接,另一端与支腿杆相铰接,所述的凳面覆盖在支承座与座面支承杆共同构成的平面上。[000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座面支承杆和支腿杆翻出进行折叠,使得座面支承杆与支腿杆之间成直角,即可放置在地面上使用。在不使用时,将座面支承杆和支腿杆合拢呈柱状结构,从而接近最小的收缩体积。这种折叠凳占用空间小,使用、携带均很方便。[0006]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座面支承杆的内侧面制成平面。当座面支承杆外翻,其内侧面朝上,与支承座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可用于放置凳面;当座面支承杆合拢,由于其内侧面为平面,各座面支承杆之间具有空腔,可以放置其它零部件或杂物。[0007]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座面支承杆与所述的支腿杆收拢状态下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结构使得收拢状态下的折叠凳的柱面相对较小,使用和携带更为方便。[0008]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座面支承杆和支腿杆之间设置对两者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件。该定位件的设置使得座面支承杆和支腿杆在使用状态或者收拢状态下都能保持结构稳定,不至松动。[0009]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定位件为工字型销件。[0010]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凳面为软布制成,软布的一角分别固设在所述的座面支承杆与所述的支腿杆相连接的连接处的顶部。软布可以放置在座面支承杆收拢后内部形成的腔体内。[0011]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凳面的中部与支承座相固连。该结构使得软布无论在收拢状态下还是在打开的使用状态下,位置都相对的固定,不易移位。[0012]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支承座的底部设置有一支承杆。使用状态时,该支撑杆与支承座的底部通过螺纹旋接,在收拢状态下,该支撑杆可放置在座面支承杆收拢后内部形成的腔体内。[0013]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支腿杆合拢后的端部设置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对合拢后的支腿杆进行固定,以避免其散开。[0014]在上述的便携式折叠凳中,所述的座面支承杆或支腿杆合拢后的外部设置有抱箍。抱箍对合拢后的折叠凳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散落。[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牢固,通过多个支脚杆与座面支承杆一一配合,具有多个支撑点,能够承受更多的力,不易损坏;2、收拢之后呈柱状,体积小,可以很方便地放入提包或旅行包,携带方便;3、收拢状态下,柱状结构的内部具有空腔, 里面可以放置一些本折叠凳的诸如支撑杆之类零部件以及杂物。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组装展开状态的示意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4是图3中支承座的仰视图。[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座面支承杆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支腿杆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工字型销件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中,1、支承座;la、凹槽;lal、定位面一 ;lb、定位孔;lc、螺纹孔;2、座面支承杆; 2a、内侧面;3、支腿杆;3a、连接孔;3b、销孔;3c、连接槽;4、凳面;5、支承杆;6、销件;7、固定座;8、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26]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为一种便携式折叠凳,整个折叠凳在收拢状态下呈圆柱状。包括凳面4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一个支承座1、四组连接在一起的座面支承杆2 和支腿杆3,所述的座面支承杆2—端与支承座1相铰接,另一端与支腿杆3相铰接。软布材料制成凳面4覆盖在支承座1的内侧面与座面支承杆2的内侧面共同构成的平面上,该凳面4的四边角落分别固设在座面支承杆2与支腿杆3的连接处上,中部与支承座1相固连。[0027]参照图3,支承座1上具有4个用于与座面支承杆2相连接的凹槽la,该凹槽Ia 的两侧面分别具有一个定位孔lb,可插设用于与座面支承杆2相连接的转动轴(图中未标注)。该凹槽Ia还具有定位面一 lal,分别对使用状态下的座面支承杆2进行限位。[0028]参照图4,支承座1的底面上开设有一螺纹孔lc,可用于旋接支承杆5。[0029]参照图5,本实施例在收拢状态下,4个座面支承杆2合拢形成一个圆柱结构,则该座面支承杆2的外侧面为圆弧面,其内侧面加制为平面,在收拢状态,其内部由于该平面的设置具有一腔室,可以存放支承杆5以及杂物。在使用状态,将座面支承杆4从支承座1上向外翻折,该内侧面加朝上,与支承座1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用于摆放凳面4。[0030]参照图6,本实施例在收拢状态下,4个支腿杆3可合拢形成一个圆柱结构,则该支腿杆3的外侧面为圆弧面,其下端面制为平面,可用于平稳地摆放在地面上,上端部座面支承杆2相里欧连接,具有一连接槽3c,该连接槽3c的两侧各开设有一连接孔3a,可插设用于与座面支承杆2相连接的转动轴(图中未标注)。连接槽3c的槽底制有一销孔北。[0031]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的销件6为工字型结构,插设在销孔北内,对支腿杆3与座面支承杆4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该销件6的一端端面为平面,另一端端面制为凹弧面,该凹弧面的弧度与座面支承杆2的外侧面相符,实现紧密配合。[0032]参照图8,本实施例在收拢后形成一个圆柱状结构,所述的支腿杆3合拢后的端部设置有一固定座7,座面支承杆2与支腿杆3的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一抱箍8,固定座7和抱箍8对本实施例的加以紧固,使得其再收拢状态下不易变形,且便于携带。[003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3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支承座1、凹槽la、定位面一 Ia 1、定位孔lb、螺纹孔lc、座面支承杆2、内侧面h、支腿杆3、连接轴3a、销孔:3b、连接槽3c、凳面4、支承杆5、销件6、固定座7、抱箍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折叠凳,包括凳面(4)和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在收拢状态下呈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一个支承座(1)、至少三组连接在一起的座面支承杆(2)和支腿杆(3),所述的座面支承杆(2)的一端与支承座(1)相铰接,另一端与支腿杆(3) 相铰接,所述的凳面(4)覆盖在支承座(1)与座面支承杆( 共同构成的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面支承杆(2)的内侧面 (2a)制成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面支承杆( 与所述的支腿杆(3)收拢状态下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面支承杆( 和支腿杆(3)之间设置对两者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定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件为工字型销件(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凳面(4)为软布制成,软布的一角分别固设在所述的座面支承杆( 与所述的支腿杆C3)相连接的连接处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凳面(4)的中部与支承座 (1)相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座(1)的底部设置有一支承杆(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杆(3)合拢后的端部设置有一固定座(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面支承杆( 或支腿杆C3)合拢后的外部设置有抱箍(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折叠凳,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凳的支撑点较少及容易损坏的问题。本便携式折叠凳,包括凳面和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在收拢状态下呈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一个支承座、至少三组连接在一起的座面支承杆和支腿杆,所述的座面支承杆的一端与支承座相铰接,另一端与支腿杆相铰接,所述的凳面覆盖在支承座与座面支承杆共同构成的平面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座面支承杆和支腿杆翻出进行折叠,使得座面支承杆与支腿杆之间成直角,即可放置在地面上使用。在不使用时,将座面支承杆和支腿杆合拢呈柱状结构,从而接近最小的收缩体积。它占用空间小,使用、携带均很方便。
文档编号A47C4/30GK202269694SQ201120333279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6日
发明者梁伟林 申请人:梁伟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