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门和移动门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94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门和移动门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移动门以及包括该移动门的移动门配合
直O
背景技术
移动门在现实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如运用于浴室等场合,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些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移动门,其存在着以下几个缺陷其一,金属移动门不能设计得过重或过高,过重或过高容易造成金属移动门变形;其二、为了完成移动门的装配,实现将侧件和横件装配形成移动门,需要在侧件上加工一系列外露的螺纹孔,这样,即影响移动门的装饰效果,也使得金属移动门难以装配,安装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门的装饰效果差、难以装配以及装配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移动门,包括两相对并列设置的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两侧件之间的横件,还包括可将所述侧件与所述横件连接于一起的角码,所述角码一端固定于所述侧件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横件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角码包括第一安装块以及垂直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的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侧件内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横件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块中具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块中具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二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横件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设于所述两侧件之间的上横件、中间横件以及下横件。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横件上的下轮组件,所述下轮组件中具有可滚动的下滚动轮,所述下滚动轮延伸至所述侧件外。进一步地,所述下轮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的下滚动轮,所述下滚动轮可滚动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中,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于所述下横件。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横件上的上轮组件,所述上轮组件中具有可滚动的上滚动轮,所述上滚动轮延伸至所述侧板外。进一步地,所述上轮组件包括第二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的第二支撑件以及所述的上滚动轮,所述上滚动轮可滚动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于所述上横件。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两侧且可滚动的侧滚动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移动门配合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移动门、可与移动门上端配合的上导轨以及可与所述移动门下端配合的下导轨,所述移动门可移动置于所述上导轨与所述下导轨之间。[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门利用角码对侧件和横件进行装配,角码放置在两侧件之间,其一端是固定在侧件的内表面上,从而,不需要在侧件的外表面上开设用于装配的螺纹孔等,从而不影响移动门的装饰效果,且利用角码来装配侧件和横件,其装配过程简单且便捷,该移动门运用于移动门配合装置中,也使得整个移动门配合装置的装饰效果好,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门的立体示意图;[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门的主视示意图;[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门的左视示意图;[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门的后视示意图;[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码的立体示意图;[002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导轨的立体示意图;[0023]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导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移动门,包括两相对并列设置的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两侧件之间的横件,还包括可将所述侧件与所述横件连接于一起的角码,所述角码一端固定于所述侧件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横件的表面。[0026]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角码来装配移动门的侧件和横件,其装配过程简单且便捷,另外,角码是与侧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的,故不需要对侧件的外表面做任何装配的加工,不影响其装饰效果。[0027]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0028]如图1 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0029]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门1包括两相对并列设置的侧件10、设置在两侧件10之间的横件以及角码11,侧件10相对设置,且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该两个侧件10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移动门1的宽度,横件设置在两个侧件10之间,通过角码11与侧件10连接在一起,为了避免的侧件10上的外表面上进行一些配合装配的加工,例如加工外露的螺纹孔,本实施例中的角码11放置在两个侧件10之间的区域,也就是侧件10的内侧,且其一端连接在横件上,另一端连接在侧件10的内侧表面上,从而保证侧件10和横件连接在一起。这样,可避免在侧件10外表面上加工外露螺纹孔,不影响移动门1的装饰效果,且利用角码11对侧件 10和横件进行装配,其装配过程简单且便捷。[0030]由于上述中的侧件10并列设置,横件连接在该两个侧件10之间,为了实现连接, 上述中的角码11包括第一安装块111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安装块111上的第二安装块 112,第一安装块111和第二安装块112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一安装块111固定连接在侧件 10的内侧表面上,第二安装块112则固定连接在横件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一安装块111中具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一安装孔1111,同理,第二安装块112上具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二安装孔1121,也就是说,第一安装块111和第二安装块112是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侧件10的内侧表面和横件表面上的,当然,紧固件可以是螺钉等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更加方便的实现横件和侧件10的相互装配,横件包括上横件103、下横件102以及置于上横件103和下横件102之间的中间横件104,上横件103、 中间横件104以及下横件102自上而下的设置在两个侧件10之间,当然,中间横件104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一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且上横件103、中间横件104以及下横件102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为了使得移动门1可以便于移动,该移动门1还具有下轮组件13,该下轮组件13 装设在移动门1的下横件102上,且下轮组件13上具有延伸至侧件10外的下滚动轮133, 这样,当移动门1在使用状态时,可以依靠下轮组件13中的下滚动轮133带动移动。具体地,该下轮组件13包括第一安装件131、设置在第一安装件131上的第一支撑件132以及上述中的下滚动轮133,第一安装件131可固定连接在下横件102上,第一支撑件132则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件131中,而下滚动轮133可滚动的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32 中,且延伸出侧件10外,这样,当移动门1垂直放置时,由下滚动轮133与地或其它配合体接触。为了使得移动门1平衡性好,以及下滚动轮133的受力小,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门1 具有两个下轮组件13,该两个下轮组件13分别连接在下横件102的两端,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下轮组件13,具体可视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利用下滚轮移动移动门1,为了使得在移动移动门1的过程中,更加省力,该移动门1还具有上轮组件12,该上轮组件12装设在移动门1的上横件103上,且上轮组件12上具有延伸处侧件10外的上滚动轮124,这样,当移动门1在移动上,不仅下滚动轮133可以滚动,且上滚动轮IM也可以滚动,使得移动移动门1更加省力。具体地,上轮组件12包括第二安装件121、设置在第二安装件121上的第二支撑件 123以及上述中的上滚动轮124,第二安装件121固定连接在上横件103上,上滚动轮124 可滚动的设置在第二支撑件123中,且延伸处侧件10外。为了使得移动门1平衡性好,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门1具有两个下轮组件13,该两个上轮组件12分别连接在上横件103的两端,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上轮组件12,具体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为了使得移动门1在移动过程中更加流畅,上轮组件12还具有侧滚动轮122,其设置在第二安装件121的两侧,这样,可避免在移动门1的过程中,上横件103直接和外部的导轨接触,使得移动门1过程省力,且可避免上横件103的磨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移动门配合装置,其包括上述中的移动门1、上导轨2以及下导轨3,该上导轨2和下导轨3相对平行设置,且分别可与移动门1的上端和下端配合,即和移动门1的上轮组件12和下轮组件13配合,移动门1设置在上导轨2和下导轨3之间,可以在上导轨2和下导轨3之间来回移动。[0041]具体地,上导轨2中具有可和上述移动门1中的上滚动轮IM相配合的上轨道22, 上述的上滚动轮1 放置在上轨道22中,且可以在上轨道22中移动,同理,下导轨3中具有可和移动门1中的下滚动轮133相配合的下轨道31,下滚动轮133放置在下轨道31中, 且可以在下轨道31中移动,从而,实现整个移动门1在上导轨2和下导轨3之间来回移动。[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移动门,包括两相对并列设置的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两侧件之间的横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将所述侧件与所述横件连接于一起的角码,所述角码一端固定于所述侧件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横件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包括第一安装块以及垂直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的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侧件内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横件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中具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块中具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二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件包括自上而下依序设于所述两侧件之间的上横件、中间横件以及下横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横件上的下轮组件,所述下轮组件中具有可滚动的下滚动轮,所述下滚动轮延伸至所述侧件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轮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的下滚动轮,所述下滚动轮可滚动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中,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于所述下横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横件上的上轮组件,所述上轮组件中具有可滚动的上滚动轮,所述上滚动轮延伸至所述侧板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轮组件包括第二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的第二支撑件以及所述的上滚动轮,所述上滚动轮可滚动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于所述上横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两侧且可滚动的侧滚动件。
10.移动门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9所述的移动门、可与移动门上端配合的上导轨以及可与所述移动门下端配合的下导轨,所述移动门可移动置于所述上导轨与所述下导轨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移动门以及包括该移动门的移动门配合装置,移动门包括两相对并列设置的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两侧件之间的横件,还包括可将所述侧件与所述横件连接于一起的角码,所述角码一端固定于所述侧件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横件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门利用角码对侧件和横件进行装配,角码放置在两侧件之间,其一端是固定在侧件的内表面上,从而,不需要在侧件的外表面上开设用于装配的螺纹孔等,从而不影响移动门的装饰效果,且利用角码来装配侧件和横件,其装配过程简单且便捷。
文档编号E06B3/46GK202249511SQ2011203626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陈植培 申请人:深圳市中意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