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28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震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防震床。
背景技术
现有,一般采用在床上方另加金属架的方法来,保护在地震来时对睡中人体的伤害。这样方式的防震床只是考虑到地震来时,床体上面重物落下对人体的伤害,但没有考虑至IJ,房屋坍塌过程中所产生的侧向力,因为一旦地震发生,所有的房屋坍塌不可能是垂直向下的,一般都会偏向某一边,很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防震床,解决了地震来时房屋坍塌时受到的侧向力和上面的重压带来的安全问题,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床体上多个应急出口,便于逃生,地震时拉动操作杆即可,操作快捷方便,保证了床体内部人员的安全,避免人体受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震床,包括底面、床体侧架、活动床板和靠背,所述的底面两侧固装有床体侧架,两床体侧架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床板,底面两端分别设有床头,一端床头设有靠背,靠背中间下端位置设有操作杆,操作杆安装于床头上。所述的底面由多个矩形钢管铺设成。所述的底面、床体侧架、床头和靠背之间接触部位焊接连接或螺丝连接。所述的活动床板为左右活动床板,分别铰连接与床体侧架上。所述的靠背为折叠板,一端铰链连接在床头上,另一端两侧设有滚轴与床体侧架接触。所述的滚轴外侧通过钢丝连接到减速器上,减速器安装于床体侧架下端。所述的床体侧架由三个立体框架串联成型。所述的立体框架由四片框架焊接而成。所述的床体侧架和床头均是由矩形钢管焊接而成,其竖直方向矩形钢管中设有木桩。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设计将床体两侧设计成立体框架结构,立体框架竖向矩形钢管中设有木桩,承压力更大。床头均是由矩形钢管焊接而成,其竖直方向矩形钢管中设有木桩,承压更大。保证了在地震来时,床体内部人员的安全,避免人体受伤。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床体侧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一种防震床,包括底面I、床体侧架2、活动床板3和靠背4,床体侧架2由三个立体框架201串联焊接成型。立体框架201由四片框架焊接而成。其焊接钢管的焊
缝为K 1I 形状,焊接牢固,防止撕裂。床体侧架2矩形框架和床头5均是由矩形钢管焊
接而成,其竖直方向矩形钢管中设有木桩6,增加承重力。底面I由多个矩形钢管铺设成。底面I两侧固装有床体侧架2,两床体侧架2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床板3,活动床板3为左右活动床板,分别铰连接与床体侧架2上。底面I两侧两端分别设有床头5,一端床头5设有靠背4,靠背4为折叠板,一端铰链连接在床头5上,另一端两侧设有滚轴401与床体侧架2 接触。滚轴401外侧通过钢丝连接减速器7上,减速器7安装于床体侧架2下,防止靠背4在打开时,速度过程冲击过大,造成危险。靠背4中间下端位置设有操作杆8,操作杆8安装于床头5上。地震时拉动操作杆8时,两床体侧架2之间的活动床板3向下打开,活动床板3上的人体落到床下,靠背4自动打开放下,操作方便快捷。底面I、床体侧架2、床头5和靠背4之间接触部位焊接连接或螺丝连接。床体侧架2每边设有三个应急出口 9,两端床头5中间位置均具有一个应急出口 9,这样避免了一个应急出口被堵,而不能自救,增加施救难度,便于床体内人员在多个方位逃生。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震床,包括底面、床体侧架、活动床板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两侧固装有床体侧架,两床体侧架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床板,底面两端分别设有床头,一端床头设有靠背,靠背中间下端位置设有操作杆,操作杆安装于床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由多个矩形钢管铺设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床体侧架、床头和靠背之间接触部位焊接连接或螺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床板为左右活动床板,分别铰连接与床体侧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为折叠板,一端铰链连接在床头上,另一端两侧设有滚轴与床体侧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轴外侧通过钢丝连接到减速器上,减速器安装于床体侧架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侧架由三个立体框架串联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框架由四片框架焊接rfu 。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侧架和床头均是由矩形钢管焊接而成,其竖直方向矩形钢管中设有木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震床,包括底面、床体侧架、活动床板和靠背,底面两侧固装有床体侧架,两床体侧架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床板,底面两端分别设有床头,一端床头设有靠背,靠背中间下端位置设有操作杆,操作杆安装于床头上。本发明解决了地震来时房屋坍塌时受到的侧向力和上面的重压带来的安全问题,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床体上多个应急出口,便于逃生,地震时拉动操作杆即可,操作快捷方便,保证了床体内部人员的安全,避免人体受伤。
文档编号A47C20/00GK102772056SQ20121029275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葛宜坤, 葛弘正 申请人:葛宜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