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35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领域,特别涉及风力发电与建筑主体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新建筑拔地而起,我国目前有400亿m2建筑存量,估计到2020年底,全国新增房屋面积约300亿m2,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40%。大力发展探索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经济适用技术,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的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等工作,是促进现代建筑技术创新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风力发电这一清洁能源合理地与建筑有效结合及应用,对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风力发电设备与建筑合理结合的一体化装置,在满足风力发电条件和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为建筑提供清洁电力的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装置,以节约建筑使用中的电耗,达到节能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装置,其中包括风电设备、框架、活动百叶、上活动铰、下活动铰、导线、建筑构件及连接固定件,所述风电设备固定在框架上,风电设备的导线设在框架的型材内,导线和逆变电控制设备连接,活动百叶分别用上活动铰、下活动铰固定在框架上,活动百叶通过连接固定件与建筑主体连接固定。由于该装置为工厂化生产,现场整体安装或组装,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其色彩、夕卜形、结构连接固定方式等均可依建筑风格要求而定,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安装,同步使用,达到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和节约建筑电耗的目的。

图I为本实用新型普通应用形式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百叶上下活动铰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A— A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B— B剖面图。图中1一风电设备,2—框架,3—活动百叶,4一上活动铰,5—下转动铰,6—导线,7—建筑构件,8—连接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装置包括风电设备I、框架2、活动百叶3、上活动铰4、下活动铰5、导线6、建筑构件7及连接固定件8,风电设备I固定在框架2上,根据建筑使用、外立面形式、发电量要求,可将风电设备制成单层或多层,风电设备I的导线6设置于框架2型材内,与逆变电控制设备连通。活动百叶3分别用上转动铰4、下转动铰5固定在框架上,形成该装置的主体,用连接固定件8将装置主体与建筑构件7连接固定。活动百叶3为垂直设置,由于其截面的空心楔形设计、不对称安装,在转动铰的作用下,百叶可以在任何风向下形成面向风电设备的正面风向,并起到了增加风压的作用。由于该装置主体部分为工厂化制作,且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安装、同步使用,保证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和精度要求。活动百叶3、框架2、风电设备I等各部分可根据建筑立面风格制成不同的形状和喷涂为不同的色彩或图案,以满足建筑立面及街景要求。将风机设备固定于特定的框架上,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立面要求、土建结构形式等条件,可将风机设置连接成单层或双层,框架及连接固定件、活动百叶等可由型钢或铝合金型材制作。该装置整体与房屋主体用连接固定件相连固定,框架的具体尺寸可根据房屋框架柱的间隔、女儿墙高度及立面要求、发电量要求、风电设备型号等因素确定,框架及风电设备的整体色彩可根据建筑立面色彩统一考虑。活动百叶截面空心楔形设计由上下两端转动铰与框架相连,在不同风力方向时,活动百叶的方向可自动与风力方向、风机迎风面保持一致,导线安装在框架型材内部与逆变电控制设备连接,通至用电单位。由于该装置为工厂化生产,现场整体安装或组装,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其色彩、外形、结构连接固定方式等均可依建筑风格要求而定,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安装,同步使用,达到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和节约建筑电耗的目的。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电设备、框架、活动百叶、上活动铰、下活动铰、导线、建筑构件及连接固定件,所述风电设备固定在框架上,风电设备的导线设在框架的型材内,导线和逆变电控制设备连接,活动百叶分别用上活动铰、下活动铰固定在框架上,活动百叶通过连接固定件与建筑主体连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装置,包括风电设备、框架、活动百叶、上活动铰、下活动铰、导线、建筑构件及连接固定件,所述风电设备固定在框架上,风电设备的导线设在框架的型材内,导线和逆变电控制设备连接,活动百叶分别用上活动铰、下活动铰固定在框架上,活动百叶通过连接固定件与建筑主体连接固定。在满足风力发电条件和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为建筑提供清洁电力的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装置,以节约建筑使用中的电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E06B9/02GK202811210SQ20122051519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
发明者孙占年, 秦子梁 申请人:孙占年, 秦子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