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至少两个蜂窝状列的蜂窝状遮光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20069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具有至少两个蜂窝状列的蜂窝状遮光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具有至少两个蜂窝状列的蜂窝状遮光帘发明背景蜂窝状遮光帘在住宅和商业应用中已经变成一种很受欢迎的窗帘类型。遮光帘在美学上很引人注目且由于其蜂窝状结构还跨窗或其它类型的开口提供改进的隔绝性。蜂窝状遮光帘已经呈现出各种形式,包括由柔韧或半刚性材料制成的多个纵向延伸管。例如,蜂窝状遮光帘可安装在门或窗的顶部以跨建筑开口延伸。当遮光帘处于展开状态时,管遮蔽开口。遮光帘可收起或被拖拉到收缩状态,其中管折叠成堆叠。当从前部(即,房间内部)观看时,这个堆叠的外观类似于软百叶窗的堆叠板条。通常,堆叠的宽度是蜂窝的总周长的一半且从玻璃侧向房间侧凸出,这是因为线通常被布置为穿过每个蜂窝之间的连接点。在过去,已经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构造蜂窝状遮光帘中的个别蜂窝。例如,蜂窝状遮光帘的构造描述于美国专利第6,767,615号;第4,861,404号;第4,677,012号;第5,701,940号;第5,691,031号;第4,603,072号;第4,732,630号;第4,388,354号;第5,228,936号;第5,339,882号;第6,068,039号;第6,033,504号;和第5,753,338号中,所述专利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家用和建筑结构的设计着重点维持着工业压力而继续创造独特美观引人注目的帘子用于建筑开口。虽然蜂窝状遮光帘的引进已经在这方面使工业极大受益,但是仍需创造具有独特外观以为消费者提供进一步选择的蜂窝状遮光帘。例如,大多数蜂窝状遮光帘被制作成具有体积相对较小的封闭蜂窝。增大蜂窝的尺寸形成不具美感的构造,这是因为蜂窝变成建筑开口的两倍宽,当遮光帘收起时尤为如此。另一方面,虽然罗马遮光帘可被制作成具有大的鼓起正面,但是罗马遮光帘不提供蜂窝状遮光帘所提供的隔绝性质且通常不会收起成紧固构造。此外,许多罗马遮光帘具有仍暴露于帘子背面的拉绳。出于安全的原因,这些类型的遮光帘不是优选的且事实上在地方法律或国家法律下是不许可的。因此,需要可具有相对较大蜂窝同时在美观上保持吸引力的蜂窝状遮蔽帘总成。同样需要不仅可适应相对较大蜂窝而且可经过制作使得拉绳不暴露于遮光帘总成的任一表面的蜂窝状遮光帘总成。发明概要一般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两列蜂窝结构的蜂窝状遮光帘。第一列蜂窝结构可以如下方式与提升线整合:提升线保持围封在个别蜂窝内以延伸并收起遮光帘。蜂窝状遮光帘还包括尺寸可大于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列蜂窝结构。第二列蜂窝结构可定位为相对于第一列蜂窝结构偏移使得所述两列套在一起。当蜂窝状遮光帘延伸或收起时,第二蜂窝结构可形成鼓起的具美感的正面,同时第二蜂窝结构不仅有助于升高和降低蜂窝状遮光帘而且还提供隔绝性质。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一种蜂窝状遮光帘,其包括沿着所述遮光帘纵向布置的多个第一蜂窝结构。第一蜂窝结构彼此上下垂直对准。例如,所述第一蜂窝结构可沿着相邻蜂窝结构之间的连结线连接在一起。蜂窝状遮光帘还可包括同样沿着所述遮光帘纵向布置且同样彼此上下垂直对准的多个第二蜂窝结构。第二蜂窝结构可被定位为与第一蜂窝结构偏移使得每个第二蜂窝结构被定位在两个相邻第一蜂窝结构之间。第二蜂窝结构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可形成蜂窝状遮光帘的正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形成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二侧。第一蜂窝结构和第二蜂窝结构在遮光帘收起时可具有封闭位置且在遮光帘伸展时具有打开位置。为了伸展和收起遮光帘,蜂窝状遮光帘可包括提升线以将蜂窝结构从完全展开构造垂直拖拉到完全收缩构造。提升线可延伸穿过所述多个第一蜂窝结构。以此方式,提升线可被整合到产品中且不会暴露于产品表面。因蜂窝状遮光帘具有特定优点而可被制作使得第二蜂窝结构的尺寸比第一蜂窝结构的尺寸大很多。例如,第二蜂窝结构的横截面面积与第一蜂窝结构的横截面面积可相同或可比第一蜂窝结构的横截面面积大很多。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其形成产品的正面)在连结线之间的材料长度可比第二侧长。另一方面,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二侧的长度一般可与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同。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的材料长度可根据所要结果而改变。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的材料长度可比第二侧的材料长度长至少10%,诸如至少长20%,诸如至少长30%,诸如至少长40%,诸如甚至长50%。例如,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的材料长度可比第二侧的材料长度长达约200%,诸如长达约150%,长达约100%。通过使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的材料长度大于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二侧且大于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当从产品的正面观看时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形成独特外观。特定来说,当蜂窝状遮光帘处于完全展开构造时,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可鼓起且稍微彼此重叠。当蜂窝状遮光帘收起时,第一蜂窝结构和第二蜂窝结构中的每个可被构造为折叠成平坦并成折叠堆叠。就此而言,第一蜂窝结构中的每个可包括沿着第二侧大约在中间高度的折线。另一方面,第二蜂窝结构中的每个可沿着第一侧在大约中间高度处界定折线。第二蜂窝结构的折线对面是第一蜂窝结构的连结线。相反地,第一蜂窝结构的折线对面是第二蜂窝结构的连结线。以此方式,当蜂窝状遮光帘收起时,第一蜂窝结构沿着第二蜂窝结构的折线和连结线折叠。另一方面,第二蜂窝结构沿着第一蜂窝结构的折线和连结线折叠。第一蜂窝结构和第二蜂窝结构构造的方式可根据特定应用而改变。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蜂窝结构中的每个可由单件材料形成。另一方面,关于第二蜂窝结构,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可由单件材料制作。另一方面,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二侧可由两件材料形成。特定来说,如上所述,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可形成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二侧。因此,当第一蜂窝结构由单件材料形成时,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二侧由两个单独的材料件组成,每个材料件形成完整的第一蜂窝结构。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为了改进整个蜂窝状构造的完整性,不同的材料件可以偏移关系沿着连结线连接在一起。例如,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侧可包括由折线与第二段分开的第一段。第一侧的第一段的长度可小于第一侧的第二段的长度。类似地,第一蜂窝结构同样可由由形成在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侧上的折线与第二段分开的第一段形成。第一蜂窝状结构的第一段的长度可大于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段的长度。当第一蜂窝结构和第二蜂窝结构整合在一起时,第二蜂窝结构的第一段可过渡到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段中,而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二段可过渡到第一蜂窝结构的第一段中。如下文更详细描述,上述配置允许蜂窝结构之间在第二蜂窝结构的连结线处的更好附接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完整性。在下文对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方面进行更详细的论述。附图简述本发明的全面和实现性公开,包括本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的最佳模式,在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中加以更特定地阐述,包括参考附图,其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制作的蜂窝状遮光帘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部分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蜂窝状遮光帘的一侧的平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蜂窝状遮光帘的相对侧的平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蜂窝状遮光帘的部分侧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线5-5的横截面视图;图6A和图6B是根据本公开制作的蜂窝状遮光帘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将蜂窝列附接在一起的连结线;图7是根据本公开制作的蜂窝状遮光帘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部分侧视图,其示出拉绳;和图8是展示为处于收起位置的图7所示的蜂窝状遮光帘的侧视图。本说明书和图中的参考数字的重复使用旨在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类似特征或元件。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本论述仅是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较广泛方面。一般来说,本公开涉及可安装在建筑开口(诸如窗或门)中用来阻挡光、提供私密性、增加房间的美观吸引力和/或允许所要量的光进入房间的蜂窝状遮光帘总成。本公开尤其涉及包括多个垂直列蜂窝状结构的蜂窝状遮光帘总成。根据本公开制作的蜂窝状遮光帘提供各种优点和益处。例如,如上所述,本公开的蜂窝状遮光帘一般包括相邻的垂直蜂窝结构列。一列蜂窝结构形成产品的表面且可对产品提供整体具吸引力的外观。另一方面,另一列蜂窝结构可用来为形成产品表面的蜂窝结构提供支撑。例如,形成产品背面的蜂窝结构列可用来包封用于升高和降低遮光帘总成的拉绳。通过将拉绳包封在蜂窝状结构内,拉绳不会保持暴露,否则其可能使拉绳易于彼此缠结或与其它物件缠结。当处于完全收起位置时,蜂窝状结构的后列同样允许蜂窝状遮光帘呈现相对紧凑的形状。特定来说,蜂窝结构的后列可形成平坦水平堆叠,所述堆叠支撑形成产品表面的其它蜂窝结构列。如下文将进行的更详细描述,本公开的蜂窝状遮光帘可以多件织物可用于构造不同蜂窝结构的方式构造。不同织物可被组合用来提高产品的整体美观吸引力和/或用来调整通过遮光帘总成的光量。此外,蜂窝结构列可以下列方式整合在一起:不仅在垂直方向上而且在水平方向上对产品提供高强度性质。参考图1到图5,展示根据本公开制作的可展开和可收缩蜂窝状遮光帘10的一个实施方案。在图1中,示出蜂窝状遮光帘的一部分,其可根据需要被安装在窗或其它建筑开口内。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蜂窝状遮光帘10可被放置为与头轨总成操作性相关,头轨总成接着被安装在建筑开口内。然而,应明白蜂窝状遮光帘10不限于其用作窗或门遮光帘的特定用途,且可用于作为建筑或结构中的任何类型的帘子、隔离物、遮光帘等等的任何应用中。如图1到图4所示,蜂窝状遮光帘10包括多个第一蜂窝结构12,所述第一蜂窝结构沿着蜂窝状遮光帘的宽度尺寸纵向布置以延伸跨过所要距离,诸如跨过窗的展开区域。第一蜂窝结构12与界定在相邻蜂窝结构12之间的连结线16彼此上下垂直对准。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蜂窝状遮光帘10还包括定位为邻近于第一列蜂窝结构12的第二列蜂窝结构14。第二蜂窝结构14同样沿着遮光帘总成的宽度尺寸纵向布置。第二蜂窝结构14与界定在相邻的蜂窝结构14之间的连结线18彼此上下垂直对准。在图1到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蜂窝状遮光帘10包括两个不同的蜂窝结构列。然而,应明白蜂窝状遮光帘可根据需要包括其它蜂窝结构列。如图1和图4特定所示,第一蜂窝结构12形成蜂窝状遮光帘10的一个表面,而第二蜂窝结构14形成蜂窝状遮光帘的相对表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第二蜂窝结构可形成蜂窝状遮光帘的正面,而第一蜂窝结构12可形成蜂窝状遮光帘的背面。例如,背面可面向窗或其它开口,而产品的正面可面向房间内部。由第二蜂窝结构形成的蜂窝状遮光帘10的面整体示于图2中,而由第一蜂窝结构形成的蜂窝状遮光帘10的面整体示于图3中。如在各图中所描绘,第一蜂窝结构12和第二蜂窝结构14中的每个整体示为“封闭”,其中蜂窝结构由连续完整的圆周壁界定。然而,应明白蜂窝状遮光帘也可制作成这样:第一蜂窝结构和/或第二蜂窝结构未封闭且具有不连续圆周壁,同时仍保持类蜂窝形状和外观。蜂窝结构12和14可由单件材料或织物制作或可由多件材料或织物制作。材料或织物可为柔韧的或半刚性的。柔韧材料能够被折叠或弯曲且包括诸如梭织、编织或非梭织织物、黑胶或膜薄片、天然或合成纤维线、单丝等等之类的材料。另一方面,半刚性材料稍微较硬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柔韧或可折叠。半刚性材料的实例包括加固织物、聚氯乙烯膜等等。然而,应容易明白第一蜂窝结构12和第二蜂窝结构14可由任何合适材料或织物制作。参考图1和图4,示出第一蜂窝结构12和第二蜂窝结构14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所示,第一蜂窝结构12包括与第二侧22相对的第一侧20。第一侧20和第二侧22在相邻连结线16之间延伸。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当沿着与连结线16的中心相交的垂直轴测量时,第一蜂窝结构12的第一侧的尺寸和长度与第二侧26大约相同。以此方式,第一蜂窝结构大致绕着垂直轴或垂直平面对称,所述垂直轴或垂直平面在水平方向或在与图4所示的横截面视图(侧视图)垂直的方向上与连结线16相交。第二蜂窝结构14还包括第一侧24和第二侧26。如所示,第二蜂窝结构14中的每个被定位为与第一蜂窝结构12偏移使得第二蜂窝结构中的每个被定位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蜂窝结构之间。此外,两个相邻的第一蜂窝结构12的第一侧20形成第二蜂窝结构14中的每个的第二侧26。换句话说,第二蜂窝结构14每个被套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蜂窝结构12之间。如图1和图4所示,这个配置赋予蜂窝状遮光帘10一个整体的完整外观。如上所述,在图1和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蜂窝结构12的第一侧20的长度大致与第一蜂窝结构12的第二侧22相同,这形成大致对称的蜂窝。另一方面,第二蜂窝结构14可为对称或可为非对称。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例如,第二蜂窝结构14被形成为使得当从相邻的连结线18测量时蜂窝结构的第一侧24的材料长度大于第二侧26的材料长度。例如,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一侧24的材料长度可比第二侧26的材料长度长至少约10%,诸如至少长约30%,诸如至少长约50%,诸如至少长约70%,诸如至少长约100%。第二侧的材料长度限制可根据第一蜂窝结构12的尺寸的相对比例而改变。对于许多应用,例如,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二侧26可比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二侧26的材料长度长至约1,000%,诸如长至约800%,诸如长至约600%,诸如长至约500%,诸如长至约200%。通过使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一侧24的长度大于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二侧26的长度,可关于产品的外观获得各种优点和益处。如图1和图4特别所示,例如,增加第一侧24的长度形成具有增大的横截面面积的蜂窝结构14。当从蜂窝状遮光帘10的正面观看时,相对较大的蜂窝状结构可提供较大鼓起蜂窝从遮光帘凸出的罗马状外观。虽然第二蜂窝结构14可提供具有整体独特并美观的外观的蜂窝状遮光帘10,但是第一蜂窝结构12不仅呈现为进一步增强产品的美观吸引力,而且支撑第二蜂窝结构14,当第二蜂窝结构尺寸过大时尤为如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蜂窝状遮光帘10可包括被调适为安装到窗、门或其它类型的开口的框架结构的头轨。头轨可包括被挤压纵向延伸的组件,所述组件包括任意数量的腔室、通道或并入提升系统所需的其它特征,诸如线、滑轮等等,以在如图1、4和7所示的完全展开的构造和如图8所示完全收起的构造之间升高和降低蜂窝状遮光帘。参考图7和图8,为了在伸展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调整蜂窝状遮光帘10,蜂窝状遮光帘可包括多个提升线28。各种线型提升系统在本领域中已熟知且这些类型的系统中的任一种可被构造或利用来与蜂窝状遮光帘10一起使用。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提升线28被布置为与第一蜂窝结构12中的每个垂直相交。特定来说,提升线28从每个蜂窝结构的顶部延伸穿过第一蜂窝结构12到每个蜂窝结构的底部且通常位于沿着第一蜂窝结构12的第一侧20和第二侧22之间的连结线16与封闭的蜂窝结构12相交的平面中。以此方式,提升线28保持包封在产品内除了沿着产品的正面以外,在产品的正面上使用者抓握提升线。通过保持包含在第一蜂窝结构12内,防止提升线28彼此缠结或防止与可能和蜂窝状遮光帘发生接触的任何其它物件缠结。除了包封提升线28以外,第一蜂窝结构12还用于在蜂窝状遮光帘10被收回到如图8所示的完全封闭的位置时支撑第二蜂窝结构14。特定来说,当蜂窝状遮光帘收回时第一蜂窝结构呈现平坦构造。最终,第一蜂窝结构12形成平坦堆叠,接着允许第二蜂窝结构悬挂或下垂在堆叠上且保持在建筑开口内而无需建筑开口具有很深的深度来容纳产品。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使第一蜂窝结构12在蜂窝状遮光帘10收起时折叠平坦,第一蜂窝结构12中的每个包括位于每个蜂窝结构的第二侧上的折线30。折线被定位于连结线16之间蜂窝结构12的第二侧22上的大约中间高度处。折线30同样被定位为大致与第二蜂窝结构14的连结线18相对。视需要,第二蜂窝结构14还可包括沿着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一侧24定位的折线32。折线32被定位在连结线18之间的大约中间高度处。同样地,折线32通常被定位为与第一蜂窝结构12的连结线16相对。当蜂窝状遮光帘10如图8所示收起时,第一蜂窝结构在一侧上沿着折线30且沿着连结线18折叠。类似地,第二蜂窝结构14沿着折线32和连结线16折叠。以此方式,如图8所示,第一蜂窝结构12和第二蜂窝结构14形成折叠蜂窝堆叠。蜂窝状遮光帘10通过提升线28被固持在建筑开口内,推向第一蜂窝结构12的堆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蜂窝结构12的堆叠可被保持抵着头轨总成(未展示)。如图8所示的第二蜂窝结构14的堆叠趋于在向下方向上垂下和悬挂,这取决于用来制作蜂窝结构的材料。通过在向下方向上悬挂下来,不仅使第二蜂窝结构14的堆叠不凸出到房间的内部,而且还在蜂窝状遮光帘完全收起时对遮光帘总成提供具吸引力的美好外观。在替代实施方案中,第二蜂窝结构14可能不包括折线32。在这个实施方案中,第二蜂窝结构14将在蜂窝状遮光帘收起时形成重叠鼓起。第一蜂窝结构12和第二蜂窝结构14构造的方式可取决于特定应用和所要结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整个蜂窝状遮光帘10可由单件连续材料制作。或者,不同材料件可用于构造不同蜂窝结构。参考图6A和图6B,例如,更详细地展示用于构造蜂窝结构12和14的一个实施方案。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第一蜂窝结构12由单件材料制作,而第二蜂窝结构14各由三件不同材料制作。例如,第一蜂窝结构12由单件材料制作,其中折线30将材料划分成第一段40和第二段42。个别第一蜂窝结构12沿着连结线16彼此连接。此外,第一段40于连结线18处附接到第二段42以形成封闭蜂窝结构。同样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二蜂窝结构14可由界定折线32的第一材料件制作。折线32将所述材料件划分成第一段44和第二段46。第一段44和第二段46形成蜂窝状遮光帘10的正面和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一侧24。另一方面,第二蜂窝结构14中的每个的第二侧26由两个相邻的第一蜂窝结构12形成。因此,第二蜂窝结构14中的每个由三件单独材料组成。根据本公开,归因于相邻蜂窝附接在一起的方式,第一蜂窝结构12中的每个的第一段40的长度比第二蜂窝结构14中的每个的第二段42长。此外,第二蜂窝结构14中的每个的第一段44的长度比第二蜂窝结构14中的每个的第二段46长。段40、42、44和46中的每段的端部汇集且沿着连结线18彼此附接。具体来说,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二段46附接到相邻的(在本实施方案中为较低的)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一段44。另一方面,第一蜂窝结构12中的每个的第一段40不仅附接到相同蜂窝结构12的第二段42,而且附接到相邻的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一段44,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段44位于第一蜂窝结构12下方。以此方式,第一蜂窝结构12中的每个的第一段40过渡到第二蜂窝结构14的相邻第二段,而第一蜂窝结构12中的每个的第二段42过渡到第二蜂窝结构14的相邻较低第一段44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连结线16和18可包括沿着产品的长度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粘附珠。然而,应明白任何合适的附接结构可用来形成连结线,诸如缝。在替代实施方案中,蜂窝结构可使用延伸连结线的整个宽度的单个粘附珠而彼此附接。第一蜂窝结构12和第二蜂窝结构14如图6A和图6B所示装配在一起的方式可提供各种优点和益处。例如,附接构造提供两列整合且互连的蜂窝结构,其中整个蜂窝状遮光帘10具有极好的强度性质,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连结线16和18不仅将蜂窝状结构连接在一起且在蜂窝状遮光帘收起时辅助折叠所述蜂窝,并且在处于展开构造时辅助提供蜂窝结构的整体形状。例如,附接点对蜂窝结构提供具有类六边形形状的横截面。就此而言,蜂窝结构的形状可通过增加或减小相邻蜂窝结构之间的附接点的宽度而修改。在图6A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蜂窝结构12的第一段40和第二蜂窝结构14的第一段44一般长于第二段42和46。然而,应明白配置可颠倒使得第一段40和44短于第二段42和46。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二蜂窝结构14的正面由不同于第一蜂窝结构12和第二蜂窝结构14的剩余部分的单独材料件制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整个蜂窝状遮光帘可由相同类型的材料制作。然而,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第二蜂窝结构的正面可由不同于蜂窝状遮光帘的剩余部分的材料制作。例如,不同材料或织物可组合在一起以产生具有所要特性和性质的遮光帘总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蜂窝状遮光帘的正面可由不允许大量光通过材料的材料制作,而第一蜂窝结构12可由允许更多量光通过材料的材料制作。以此方式,当遮光帘总成处于伸展位置且光(诸如日光)从背面照射在遮光帘时正面可呈现为照明。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例如,第一蜂窝结构12可由具有相对稀薄组织的织物(诸如由单丝制成或可包括膜的板材)制作。另一方面,第二蜂窝结构14的正面或第一侧24可包括梭织织物、编织织物或非梭织织物(诸如水力缠结式网)。对本发明所做的这些和其它修改和变动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实行,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其在随附权利要求书中进行更特定的阐述。此外,应明白各种实施方案的方面可进行整体或部分互换。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前文描述仅是举例而言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而在这些随附权利要求中进行进一步描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