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片锁锁芯胆及其制造方法和防盗插芯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23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页片锁锁芯胆及其制造方法和防盗插芯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页片锁锁芯胆及其制造方法和防盗插芯锁,属于日常防盗用品,公开了锁芯胆由前盖、凹腔片、凹腔盖和尾端部穿插入铆钉层层叠加而成,在凹腔片和凹腔盖之间形成一个个所需的矩形页片腔,页片和对应的弹簧放置入方形页片腔内,便组成了锁芯胆。本发明的优点是锁的装配简单,加工制造快捷方便,锁芯胆的匙密度高,防技术开启能力强。
【专利说明】页片锁锁芯胆及其制造方法和防盗插芯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内置页片和弹簧的页片锁锁芯胆的方法,和采用这种方法制造的锁芯胆,和采用这种锁芯胆的防盗插芯锁。
【背景技术】
[0002]家庭常用锁芯有2类,弹子锁芯和页片锁芯。弹子锁芯主要由锁芯外壳和锁芯柱组成,而锁芯柱则是由锁芯柱体上钻有许多圆孔,圆孔内放置入弹簧与弹子构成。页片锁芯也是由锁芯外壳和锁芯柱组成,而页片锁芯的锁芯柱则是由锁芯柱体上开有许多矩形孔,矩形孔内放置入弹簧与页片构成。
[0003]通常,锁芯柱体是由圆铜柱车削、钻孔、铣等加工而制成。由于锁芯柱体体积很小,直径约为14毫米,钻孔、铣等加工的刀具也很小,钻头,铣刀直径一般为2至3毫米。如果锁芯柱采用钢铁,刀具很易折断或损坏,是不可能批量生产的。锁芯柱体只有采用非常易于加工的黄铜,才能批量生产。所以,目前家庭常用锁芯大都是黄铜制造的。
[0004]但黄铜制造的锁芯,也是十分容易破坏的。用手提电钻,在锁芯锁止部位钻直径4毫米深约25毫米小孔,用扁平赶子插入匙孔用力转动,便可轻易打开锁芯。而整个过程仅需20多秒,无需技术,且产生噪声很小,不易引起人们警觉。可见,市面上号称奖励百万能够防止技术开锁的锁芯,也是只能防君子而不能防小人,因为小偷不必非要用技术开锁,他也可以用上面提及的非技术开锁,既快又容易。
[0005]总之,目前的弹子锁芯和页片锁芯,由于是黄铜制造,不能防钻,防盗性能差。
[0006]再者,对于页片锁芯,需要在锁芯胆上加工方形孔,这使得加工工艺十分复杂而费时。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页片锁锁芯胆的制造方法,该锁芯胆的制造方法跟市面上其他的锁芯胆制造方法不同,不是用圆铜柱经车削、钻孔、铣等加工而制成的,加工起来快捷方便。
[0008]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页片锁锁芯胆,该页片锁锁芯胆的匙密度高,防技术开启能力强。优选的,锁芯胆最前端的金属片较厚,可经渗碳热处理,使锁芯胆具有防钻能力,这是普通加工工艺生产的锁芯不易做到的。
[0009]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采用以上锁芯胆的防盗插芯锁,是一种防盗能力强的锁芯,如果是门锁的锁芯,还可以在锁芯壳前端加个防钻盖,那么整个锁芯都能防钻。
[0010]为了实现发明目的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铆钉或螺钉穿入前盖,再穿入3组以上对接层叠着形成用于放置页片和弹簧的矩形腔的凹腔片与凹腔盖,然后穿入尾端部,将铆钉或螺钉尾部固定在尾端部,由此形成页片锁的锁芯胆。
[0011]优选的,可在所述前盖穿入铆钉或螺钉后,在凹腔片与凹腔盖的首尾两端各穿入锁键弹簧机构并与之叠合在一起,最后穿入尾端部。这样形成一体结构式锁胆,使锁的装配简单,质量可靠。
[0012]采用上述制造方法的锁芯胆,锁芯胆的前端是前盖,中间是3组以上对接着形成用于放置页片和弹簧的矩形腔的凹腔片和凹腔盖,尾端是尾端部,此四部件通过铆钉或螺钉连接固定。
[0013]所述的前盖可以是圆形片,中部有钥匙孔,钥匙孔的上方和下方均有用于穿入铆钉或螺钉的孔,凹腔片和凹腔盖上的穿孔形状和位置与前盖相对应,凹腔片和凹腔盖上的钥匙孔的下方有锁键槽孔,尾端部上的穿孔形状和位置也与前盖相对应。
[0014]凹腔片和凹腔盖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下:圆形凹腔片有矩形凹腔,圆形凹腔盖的圆周内是平面的,圆周顶部和底部有盖,或者无盖,凹腔片和凹腔盖的中部有钥匙孔,钥匙孔的上方以及下方的锁键槽孔左右两侧均有用于穿入铆钉或螺钉的孔。
[0015]凹腔片和凹腔盖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下:圆形凹腔片有矩形凹腔,圆形凹腔盖也有矩形凹腔,凹腔片和凹腔盖的结构对称,或者非对称,凹腔片和凹腔盖的中部有钥匙孔,钥匙孔的上方以及下方的锁键槽孔左右两侧均有用于穿入铆钉或螺钉的孔。
[0016]凹腔片和凹腔盖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下:凹腔片由一个上凹腔片与二个下凹腔片组成,上凹腔片是伞形薄片,中部有方形铆钉孔,下凹腔片是扇形薄片,中部有方形铆钉孔,其中,上下凹腔片呈对称设置。
[0017]为使以上的锁芯胆能成为一体结构式锁胆,使锁的装配更简单,质量更可靠,可以在凹腔片与凹腔盖的首尾设置锁键弹簧机构,锁键弹簧机构的锁键前后两端各有锁键弹簧固定片和锁键弹簧,锁键弹簧固定片的底部有弹簧座,锁键弹簧一端座落在弹簧座上,另一端连顶托着键槽内的锁键。
[0018]优选的,为了使本发明的锁芯胆更能抗破坏,前盖进行渗碳热处理,且前盖厚度设置为1mm以上,凹腔片和 凹腔盖的厚度是0.3^0.9mm,为使防盗性能更好,可以设置6组凹腔片与凹腔盖,因此对应有6对左、右页片和弹簧。
[0019]包含上述锁芯胆的防盗插芯锁,包括锁芯胆,锁芯胆的矩形孔内有左页片、右页片和弹簧,锁芯胆放置在锁芯壳内,锁壳体前端有经渗碳热处理过的防钻盖。
[0020]本发明的优点是打破常规制锁的思路,锁芯胆由前盖、凹腔片、凹腔盖和尾端部穿插入铆钉或螺钉层层叠加而成,在凹腔片和凹腔盖之间形成一个个所需的矩形页片腔,页片和对应的弹簧放置入矩形页片腔内,便组成了锁芯胆。锁芯胆里的矩形页片腔不需钻不需铣等,快捷方便。最重要的是,锁芯胆最前端的前盖可经渗碳热处理,使锁芯胆具有防钻能力,这是普通加工工艺生产的锁芯不易做到的。
[0021]说明书附图
图1是如盖的正面视图。
[0022]图2是图1的1-1剖视图。
[0023]图3是方形铆钉正面视图。
[0024]图4是方形铆钉右视图。
[0025]图5是圆形铆钉正面视图。
[0026]图6是圆形铆钉右视图。
[0027]图7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凹腔片的正面视图。
[0028]图8是图7的J-J剖面图。[0029]图9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凹腔盖的正面视图。
[0030]图10是图9的K-K剖面图。
[0031]图11是本发明的凹腔片与凹腔盖对接的正面视图。
[0032]图12是本发明的凹腔片与凹腔盖对接的剖视图。
[0033]图13是本发明的尾端部的正面视图。
[0034]图14是图13的A-A剖视图。
[0035]图15是本发明的锁芯胆的正面视图。
[0036]图16是本发明的锁芯胆的剖视图。
[0037]图17是本发明的左页片构造图。
[0038]图18是本发明的右页片构造图。
[0039]图19是页片锁钥匙的正面视图。
[0040]图20是图19的B-B面剖视图。
[0041]图21是本发明的锁芯的左页片在锁止状态示意图。
[0042]图22是本发明的锁芯的左页片在开锁状态示意图。
[0043]图23是本发明的锁芯的右页片在锁止状态示意图。
[0044]图24是本发明的锁芯的右页片在开锁状态示意图。
[0045]图25是本发明的锁芯外观图,为了清楚展示防钻盖,图上锁芯体下端防钻盖仍未组装上。
[0046]图26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凹腔片的正面视图。
[0047]图27是图26的C-C剖面图。
[0048]图28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两片凹腔片对接的剖面图。
[0049]图29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凹腔盖的正面视图。
[0050]图30是图29的D-D剖面图。
[0051]图31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上凹腔片的正面视图。
[0052]图32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上凹腔片的左视图。
[0053]图33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下凹腔片的正面视图。
[0054]图34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下凹腔片的左视图。
[0055]图35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三种实施方式,凹腔盖与上凹腔、下凹腔片组合正面视图。
[0056]图36是图35的E-E剖视图。
[0057]图37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三种实施方式,2组凹腔盖与上凹腔、下凹腔片组合接合在一起的侧面剖视图。
[0058]图38是本发明的锁键弹簧固定片的正面视图。
[0059]图39是图38的F-F剖面图。
[0060]图40是本发明的锁键,锁键弹簧与锁键弹簧固定片组合示意图。
[0061]图41是本发明的锁键弹簧组合在锁芯胆上的剖面示意图。
[0062]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说明:
1.前盖,Ia.方形铆钉孔,Ib.钥匙孔,Ic.圆形铆钉孔,2.方形铆钉,2a.铆钉膨胀尾部,3.圆形铆钉,4.凹腔片,4a.方形铆钉孔,4b.钥匙孔,4c.圆形铆钉孔,4d.凹腔,4e.锁键槽孔,5.凹腔盖,5a.方形铆钉孔,5b.钥匙孔,5c.圆形铆钉孔,5d.上盖,5e.锁键槽孔,5f.下盖,6.尾端部,6a.方形铆钉孔,6b.钥匙孔,6c.圆形铆钉孔,7.左页片,7e.钥匙孔,7f.钥匙推齿,7d.锁键啮入槽,8.右页片,8e.钥匙孔,8f.钥匙推齿,8d.锁键啮入槽,9.钥匙,9a.左内铣齿,9b.右内铣齿,10.页片弹簧,11.锁芯体外壳,12.锁键,13.锁键弹簧,14.锁芯体防钻盖,15.半凹腔片,15a.半凹腔,16.凹腔盖,17.上凹腔片,18.下凹腔片,19.凹腔,20.锁芯胆,21.锁键弹簧固定片,21a.弹簧座,22.锁键弹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63]实施例1
图1与图2是本发明的锁芯胆的前盖I的正面视图与1-1剖视图,前盖I上有方形铆钉孔la,钥匙孔lb,圆形铆钉孔lc。实际上圆形铆钉孔Ic也可用方形铆钉孔。图3与图4是方形铆钉2正面视图与右视图,方形铆钉2的铆钉截面是方形。图3与图4是圆形铆钉3正面视图与右视图,圆形铆钉2的铆钉截面是圆形。图7与图8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凹腔片4的正面视图与J-J剖面图。凹腔片4上有方形铆钉孔4a,钥匙孔4b,圆形铆钉孔4c,与锁键槽孔4e,凹腔片4上冲压成形一凹腔4d。图9与图10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凹腔盖5的正面视图与K-K剖面图。对应地,凹腔盖5上同样有方形铆钉孔5a,钥匙孔5b,圆形铆钉孔5c,与锁键槽孔5e。凹腔盖5周边有上盖5d与下盖5f。凹腔盖5周边上的上盖5d与下盖5f也可连接成一体。
[0064]图11与图12是本发明的凹腔片4与凹腔盖5对接在一起的正面视图与剖视图。凹腔片4与凹腔盖5对接在一起,构成一矩形腔,可放置页片在这矩形腔内。
[0065]图13与图14是本发明的尾端部6的正面视图与A-A剖视图。尾端部6是锌合金,或铝压铸而成,或用铜热冲压制成。尾端部6上也有对应的方形铆钉孔6a,钥匙孔6b,与圆形铆钉孔6c。
[0066]图15与图16是本发明的锁芯胆20的正面视图与剖视图。锁芯胆20的前端是前盖1,中间是凹腔片4与凹腔盖5,尾端是尾端部6,组装锁芯胆时,先将前盖I穿入一个方形铆钉2与二个圆形铆钉3,然后穿入6组对接着的凹腔片4与凹腔盖5,最后穿入尾端部6,并将三个铆钉尾部撞击而形成铆钉膨胀尾部2a,所有穿入三个铆钉上的零部件便被牢牢地铆在一起了,由此页片锁的锁芯胆20便做成了。
[0067]图15是锁芯胆的正面视图,图16是锁芯胆的侧面剖视图。由冲压成形的凹腔片4与凹腔盖5的层层叠加,前后由前盖I与尾端部6用铆钉铆合在一起构成的锁芯胆,有钥匙孔,有页片活动空间的凹腔,和锁键槽,与在铜柱上用传统的加工方法:热冲压,车削,铣,钻等加工而成铜锁芯柱功能一样。由于前盖1、凹腔片4与凹腔盖5都由常规自动冲床制造,组装锁芯胆也可用专用自动机械完成。相对传统在铜柱上加工方法:工艺复杂的热冲压,车削,铣孔等,简单快捷多了。更为重要的是,前盖可经渗碳热处理,使得无法用电钻破坏锁键的方法打开锁,而这点铜锁芯胆是很难做到的。
[0068]图17是左页片7,左页片7上冲有钥匙孔7e,钥匙推齿7f和锁键啮入槽7d。每个页片锁内都有至少3种不同的左页片7,它们之间的不同仅是锁键啮入槽7d的位置不同,图17示出的是锁键啮入槽7d的位置在中间部位,还有锁键啮入槽7d的位置在中间偏左部位或者偏右部位的左页片7,图中省略未画。
[0069]图18是右页片8,与左页片7相同,右页片8上有钥匙孔Se,钥匙推齿8f和锁键啮入槽8d。图18示出的是锁键啮入槽8d的位置在中间部位,还有锁键啮入槽8d的位置在中间偏左部位或者偏右部位的右页片8,图中省略未画。
[0070]图19是内铣齿钥匙9,图20是它的B-B面剖视图,它的作用面是左内铣齿9a与右内铣齿%。图21与图22 是锁芯胆20装配入锁芯外壳11后的截面图。图21是钥匙9未插入,左页片?在凹腔4d内的位置的示意图。此时,在弹簧10作用下,左页片7停留在凹腔4d内最左端。左页片7的锁键啮入槽7d没有对着锁键12,锁键12不能缩入在锁芯胆20内,锁键12卡在锁芯胆20与锁壳11之间。因此锁芯胆20不可以在锁壳内转动,锁处在锁止状态。
[0071]图22是原配钥匙9插入后(图上没有画出钥匙9,仅用箭头代表钥匙9的左内铣齿9a对左页片7上钥匙推齿7f的推力),钥匙9的左内铣齿9a往右推动左页片7直至停止在合适的位置上。此时,锁键啮入槽7d正对着锁键12,锁键12在弹簧13作用下进入锁键啮入槽7d。从而锁键12完全缩入在锁芯胆20内,因此锁芯胆20可以在锁壳11内转动,锁处在开启状态。
[0072]图23与图24是右页片8的锁止与开启状态示意图。图23是钥匙9未插入,右页片8在凹腔4d内的位置的示意图,此时锁处在锁止状态。图24是原配钥匙插入后,钥匙9的右内铣齿9b往左推动右页片直至停止在合适的位置上,此时,锁键啮入槽8d正对着锁键12,锁键12在弹簧13作用下进入锁键啮入槽8d。从而锁键12完全缩入在锁芯胆20内,因此锁芯胆20可以在锁壳11内转动,锁处在开启状态。
[0073]因为本发明的锁芯胆20的前盖I渗碳处理后可防钻,为了使整个插芯锁都防钻,锁壳体11前端有必要加防钻盖。图25是采用本发明的插芯锁的锁壳体11前端加防钻盖14。由于锁壳体11下部几乎是实心体,加防钻盖14仅是增加些工序而已。
[0074]实施例2
图26与图27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凹腔片15的正面视图与C-C剖面图。图28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两片凹腔片15相互对接的剖面图。在这实施方式中,两片凹腔片15相互对接构成一个凹腔15a+15a,它们互为对方的凹腔片,或者互为对方的凹腔盖。
[0075]同样地,,在这实施方式里,组装锁芯胆时,先将前盖I穿入一个方形铆钉2与二个圆形铆钉3,然后穿入6组叠合对接着的凹腔片15与凹腔盖15,最后穿入尾端部6,并将三个铆钉尾部撞击而形成铆钉膨胀尾部2a,所有穿入三个铆钉上的零部件便被牢牢地铆在一起了,由此页片锁的锁芯胆20便做成了。
[0076]实施例3
图29与图30是本发明的锁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凹腔盖16的正面视图与D-D剖面图。在这实施方式里,凹腔片由一个上凹腔片17与两个下凹腔片18组成。图31与图32是上凹腔片17的正面视图与左视图。图33与图34是下凹腔片18的正面视图与左视图。为了防止上、下凹腔片17、18转动,在这实施方式里,三个铆钉全采用方形铆钉。
[0077]图35与图36是凹腔盖16与上、下凹腔片17、18组合在一起的正面视图与E-E剖面图。在上、下凹腔片17、18之间,形成了页片活动的凹腔19。图37是两组-凹腔盖16与上、下凹腔片17、18的组合-叠合放置在一起的示意图。如果将6组这样的组合叠合放置在一起,前后盖上前盖I与尾端部6,再穿过三支方形铆钉2并铆紧,就做了页片锁的锁芯胆20。
[0078]凹腔盖16在这里是平的,实际上也可采用类似实施例一中的凹腔盖5,周边上有上、下盖5d与5f。
[0079]前面图21至图24中,锁键弹簧13是放置在锁壳体11内。这样的结构使得装配复杂,质量不稳。最佳结构是锁键弹簧13是放置在锁胆20内,使锁胆20,锁键弹簧13与锁键12是一体的。这样一体结构式锁胆,使锁的装配简单,质量可靠。
[0080]在上述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里,能十分简单地实现一体结构式锁胆。图38至图41展示了一体结构式锁胆的实现。图38与图39是本发明的锁键弹簧固定片21的正面视图与F-F剖面图。锁键弹簧固定片21与凹腔盖16外形相似,多了个弹簧座21a。锁键弹簧机构22是这样的:锁键12前后两端各有一个锁键弹簧固定片21和锁键弹簧13,锁键弹簧13 —端座落在弹黃座21a上,另一端顶着锁键12。组装锁胆20时,锁键弹黃固定片21芽过三支铆钉,与首尾的凹腔盖、凹腔片叠合在一起。图41是锁键弹簧固定片21,锁键弹簧13和锁键12装配在锁胆20内的示意图。
[0081]上述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任何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页片锁锁芯胆,其特征在于:锁芯胆的前端是前盖,中间是3组以上对接层叠着形成用于放置页片和弹簧的矩形腔的凹腔片和凹腔盖,尾端是尾端部,四部件通过铆钉或螺钉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片锁锁芯胆,其特征在于:前盖是圆形片,中部有钥匙孔,钥匙孔的上方和下方均有用于穿入铆钉或螺钉的孔,凹腔片和凹腔盖上的穿孔形状和位置与前盖相对应,凹腔片和凹腔盖上的钥匙孔的下方有锁键槽孔,尾端部上的穿孔形状和位置也与前盖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胆,其特征在于:圆形凹腔片有矩形凹腔,圆形凹腔盖的圆周内是平面的,圆周顶部和底部有盖,或者无盖,凹腔片和凹腔盖的中部有钥匙孔,钥匙孔的上方以及下方的锁键槽孔左右两侧均有用于穿入铆钉或螺钉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胆,其特征在于:圆形凹腔片有矩形凹腔,圆形凹腔盖也有矩形凹腔,凹腔片和凹腔盖的结构对称,或者非对称,凹腔片和凹腔盖的中部有钥匙孔,钥匙孔的上方以及下方的锁键槽孔左右两侧均有用于穿入铆钉或螺钉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胆,其特征在于:凹腔片由一个上凹腔片与二个下凹腔片组成,上凹腔片是伞形薄片,中部有方形铆钉孔,下凹腔片是扇形薄片,中部也有方形铆钉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胆,其特征在于:凹腔片与凹腔盖的首尾有锁键弹簧机构,锁键弹簧机构的锁键前后两端各有锁键弹簧固定片和锁键弹簧,锁键弹簧固定片的底部有弹簧座,锁键弹簧一端座落在弹簧座上,另一端托顶着锁键槽内的锁键。
7.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胆,其特征在于:经渗碳热处理过的前盖厚度是1_以上,凹腔片和凹腔盖是0.3^0.9mm,有6组凹腔片与凹腔盖。
8.包含权利要求f7任一项所述的锁芯胆的插芯锁,包括锁芯胆,锁芯胆的矩形腔内有左页片、右页片和弹簧,锁芯胆放置在锁芯壳内,锁壳体前端有经渗碳热处理过的防钻至JHL ο
9.页片锁锁芯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铆钉或螺钉穿入前盖,然后穿入3组以上对接层叠着形成用于放置页片和弹簧的矩形腔的凹腔片与凹腔盖,最后穿入尾端部,将铆钉或螺钉尾部固定在尾端部,由此形成页片锁的锁芯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穿入铆钉或螺钉后,在凹腔片与凹腔盖的首尾穿入锁键弹簧机构并与之叠合在一起,最后穿入尾端部。
【文档编号】E05B15/00GK103541592SQ201310497889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李巩令 申请人:李巩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