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14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包括外锁芯、中层锁芯、内锁芯、顶杆、凸轮拨杆和锁舌等。内、中层锁芯置于外锁芯内,外、中、内层弹子分别对应设置内、中、外三层锁芯之中,凸轮拨杆通过顶杆连接置于锁舌内。当插入驾驶员用钥匙并转动时,内锁芯转动,中层锁芯和外锁芯不动,锁舌弹出,锁具从锁紧状态转为解锁状态;当插入维修维护人员用钥匙并转动时,内锁芯和中层锁芯同时转动,外锁芯不动,实现锁具从锁紧状态转为解锁状态。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三层嵌套式结构,由内层、中层、外层弹子长短的不同排列,实现每个控制柜的锁对应使用一把驾驶员用钥匙,而维修人员使用一把钥匙就可以开所有控制柜的锁,使锁具易操作,便于管理。
【专利说明】一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弹子锁装置,具体地说是ー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背景技术】
[0002]直升机控制柜作为直升机控制系统的封装平台,封装有电气控制系统、通信系统、遥感监测系统、内部传感监测系统和报警系统等,是直升机安全飞行、降落,日常维护、维修,系统升级的重要保护关卡,为了防止人为的有意识破坏或无意识的失误操作,直升机的控制柜都装有安全锁具。如此,针对直升机的使用和维修维护,直升机驾驶员和维修维护人员都必须配备控制柜的钥匙或密码。
[0003]目前,直升机上控制柜用的锁具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
1.电子锁。包括数字密码锁、感应密码锁等,优点是,操作简单,重量轻,缺点是,可靠性一般,维护维修难度大,需要单独额外的供电设备,可能对直升机本身的电气系统存在干扰,此外,感应密码锁的灵敏度也存在一定的误识别;
2.机械弹子锁。原理和普通弾子锁类似,只是在结构强度上有所提高,优点是,可靠性较高,维护维修简単,不需要外部输入,缺点是,为了保障直升机与飞行员的安全,每架直升机控制柜的锁具锁芯各不相同,维护维修人员必须针对每架直升机匹配一把钥匙,这样维护维修人员配备的钥匙会随着直升机的数量大量増加,管理难度较大,间接地加长维护维修周期。
[0004]至此,针对直升机控制柜锁具的安全性、可靠性、易操作性和易管理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普通机械弹子锁的改进锁具,为实际直升机控制柜使用锁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
[000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 一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包括中层锁芯2、内锁芯3、内层弹子4、中层弹子5、弹子弹簧7、密封填料8、顶杆9、凸轮拨杆10、锁舌11、锁舌壳体12、顶杆弹簧15、压缩弹簧片16和驾驶员用钥匙18、外锁芯1、外层弹子6、维修人员用钥匙19 ;
内锁芯3为卧式圆柱体,其前端设有扁方长沉孔,扁方长沉孔内的两侧面分别设有钥匙导向条13。内锁芯3芯部的后端设有内锁芯双键孔22,且与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相通。内锁芯3圆柱体的上、下母线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且与内锁芯3的扁方长孔相通。弹子孔25 I的中心轴线、内锁芯双键孔22的中心轴线与内锁芯3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共面。
[0007]中层锁芯2为卧式圆柱体,其前端设有长圆沉孔。中层锁芯2的后端设有中层锁芯双键孔23,且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相通。中层锁芯2圆柱体的上、下母线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I,且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相通。弹子孔25 II的中心轴线、中层锁芯双键孔23的中心轴线与中层锁芯2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共面。
[0008]中层锁芯2长圆沉孔的孔径尺寸与内锁芯3圆柱体的外径尺寸相同。中层锁芯2长圆沉孔的孔深尺寸与内锁芯3圆柱体的长度尺寸相同。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I的孔间距与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的孔间距相等。中层锁芯双键孔23与内锁芯双键孔22的形状大小、孔壁厚度均相同。
[0009]顶杆9为三段连接体,前段为短圆柱,中段设有顶杆双头键20,后段短圆柱上设有顶杆单头键21。顶杆双头键20的外轮廓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形状大小相同,其键的长度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的孔壁厚度相同。
[0010]凸轮拨杆10为板条体,其一端外轮廓为半弧状,其另一端设有凸轮拨杆单键孔24。
[0011]驾驶员用钥匙18的前段为扁方体,后段为钥匙把手。驾驶员用钥匙18其前段的宽向正反两面分别设有导向槽,其前段的顶端为弧形边,其前段的两侧边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凹槽,五对凹槽的深度參差不齐。
[0012]所述驾驶员用钥匙18其上等距分列的五对凹槽距与内锁芯3上的弹子孔25 I的孔间距相等,其两侧边距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长度尺寸相等,其前段的厚度尺寸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宽度尺寸相等。
[0013]锁舌11为宽板体,锁舌11的下部板面上设有椭圆孔,椭圆孔的长轴与锁舌11板面的底边平行,锁舌11的上部板面ー侧边设有锁舌齿凸17。
[0014]锁舌壳体12为宽板体,其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凹面中心处设有弹簧孔座,两侧凸面上设有连接螺栓孔14,两侧凸面其中一凸面的内侧边上部固定连接着压缩弹簧片16。
[0015]锁舌壳体12凹槽的槽宽尺寸与锁舌11的宽度尺寸相等,锁舌壳体12凹槽的槽深尺寸与锁舌11的厚度尺寸相等。凸轮拨杆10的厚度尺寸与锁舌11的厚度尺寸相等。
[0016]外锁芯I为方形体,其芯部设有长圆通孔,其后端面设有连接螺纹孔。外锁芯I的上、下面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II,且与外锁芯I的长圆通孔相通。弹子孔25 III的中心轴线与外锁芯I长圆通孔的中心轴线共面。
[0017]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I的孔间距与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的孔间距相等。外锁芯I芯部的长圆通孔的孔径尺寸与中层锁芯2的圆柱体的外径尺寸相同。外锁芯I方形体的厚度尺寸与中层锁芯2圆柱体的长度尺寸相同。
[0018]维修人员用钥匙19的前段为扁方体,后段为钥匙把手;维修人员用钥匙19其前段的宽向正反两面分别设有导向槽,其前段的顶端为弧形凸起边,其前段的两侧边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凹槽,五对凹槽的深度參差不齐。
[0019]维修人员用钥匙19其上等距分列的五对凹槽距与内锁芯3上的弹子孔25 I的孔间距相等,其两侧边距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长度尺寸相等,其前段的厚度尺寸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宽度尺寸相等。
[0020]维修人员用钥匙19的前段长度尺寸为驾驶员用钥匙18的前段长度尺寸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的孔壁厚尺寸之和。
[0021]外层弹子6、中层弹子5、内层弹子4均为相同锥度的圆锥体。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1、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1、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I均为相同锥度的锥孔。弹子孔25 1、弹子孔25 I1、弹子孔25 III的孔锥度与外层弹子6、中层弹子5、内层弹子4的体锥度相同。弹子孔25 III的小端孔直径尺寸与弹子孔25 II的大端孔直径尺寸相等,弹子孔25 II的小端孔直径尺寸与弹子孔25 I的大端孔直径尺寸相等。
[0022]分布在外锁芯I上的弹子孔25 III内的外层弹子6与对应径向分布的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内的中层弹子5、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I内的内层弹子4的长度尺寸相同。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的小端直径尺寸与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大端直径尺寸相等,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小端直径尺寸与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的大端直径尺寸相等。
[0023]外锁芯I轴向分布在弹子孔25 III内设置的各个外层弹子6的长度尺寸各不相同;中层锁芯2轴向分布在弹子孔25 II内设置的各个中层弹子5的长度尺寸各不相同;内锁芯
3轴向分布在弹子孔25 I内的设置的各个内层弹子4的长度尺寸各不相同。
[0024]内锁芯3套设在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内,且与中层锁芯2置于外锁芯I的芯部。内锁芯双键孔22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相对应,且设置在外锁芯I后端的长圆通孔内。内锁芯双键孔22的内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着阻挡垫圈26。
[0025]锁舌壳体12通过螺栓连接在外锁芯I后端面上,锁舌壳体12的凹槽ロ朝向外锁芯I长圆通孔的孔ロ。锁舌11配合连接在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11上的锁舌齿凸17与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相对应。
[0026]凸轮拨杆10置于锁舌11的椭圆孔内,其端头的半弧与锁舌11的椭圆孔内孔边相接触。凸轮拨杆10通过凸轮拨杆单键孔24与顶杆9后段的顶杆单头键21配合连接在一起。顶杆单头键21的端头与顶杆弹簧15 —端头相接触,顶杆弹簧15另一端头设在锁舌壳体12的弹簧孔座上。顶杆9中段的顶杆双头键20配合连接在内锁芯双键孔22的孔内,顶杆双头键20的一键端面抵在阻挡垫圈26上。顶杆9前段配合连接着阻挡垫圈26的内圏,顶杆9前段的端头伸向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
[0027]五对外层弹子6、五对中层弹子5、五对内层弹子4分别对应设置在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1、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1、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I内。
[0028]外锁芯I通过对应的弹子孔25 III内的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 —端头径向连接着中层锁芯2。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端头面与中层锁芯2对应的弹子孔25 II内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的另一端头面与对应设置的弹子弹簧7的一端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弹子弹簧7的另一端面通过对应设置的密封填料8固定连接在外锁芯I上。中层锁芯2通过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径向连接着内锁芯3。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面与内锁芯3的对应的弹子孔25 I内的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 一端头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另一端头伸进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
[0029]驾驶员用钥匙18插入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其前段的弧形边与顶杆9轴向接触,顶杆9的顶杆双头键20键连在内锁芯3的内锁芯双键孔22内。驾驶员用钥匙18前段两侧边的五对凹槽底边分别与内锁芯3的五对内层弹子4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内层弹子4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中层锁芯2的五对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在内锁芯3圆柱体的上、下母线处对应相接触,内锁芯3的圆柱体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之间的径向连接完全脱离。转动钥匙把手通过内锁芯3、内层弹子4、顶杆双头键20和凸轮拨杆10传递扭矩作用于锁舌11形成两种状态: 顺时针180°转动驾驶员用钥匙18,锁舌11完全缩至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上边,形成锁舌11开启状态;
逆时针180°转动驾驶员用钥匙18,锁舌11的上部伸出锁舌壳体12的凹槽外,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下边,形成锁舌11解锁状态。
[0030]维修人员用钥匙19插入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其前段的弧形凸起边推动着顶杆9轴向移动,顶杆9的顶杆双头键20脱离内锁芯3的内锁芯双键孔22键连在中层锁芯2的中层锁芯双键孔23内。维修人员用钥匙19前段两侧边的五对凹槽底边分别与内锁芯3的五对内层弹子4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内层弹子4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中层锁芯2的五对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五对外层弹子6的一端头面在中层锁芯2的圆柱体的上、下母线处对应相接触,中层锁芯2的圆柱体与外锁芯I的长圆通孔之间的径向连接完全脱离。转动钥匙把手通过内锁芯3、内层弹子
4、中层锁芯2、中层弹子5、顶杆双头键20和凸轮拨杆10传递扭矩作用于锁舌11形成两种状态:
顺时针180°转动维修人员用钥匙19,锁舌11完全缩至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上边,形成锁舌11锁紧状态。
[0031]逆时针180°转动维修人员用钥匙19,锁舌11的上部伸出锁舌壳体12的凹槽外,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下边,形成锁舌11解锁状态。
[0032]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发明的最大的特点:采用三层嵌套式结构,使驾驶员使用的钥匙只能打开各自对应的锁,而维修人员则可以使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管理;
2.整个锁体是在现有普通机械弹子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和加工设备直接加工生产,节约开发成本和生产周期;
3.整个控制柜锁体设计为独立的纯机械式结构,既不会对直升机控制柜内的电子元器件本身和通信信号产生干扰,也不用外接提供额外的驱动能量,结构紧凑,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三维外形图。
[0034]图2为本发明解锁状态三维剖视图。
[0035]图3为本发明锁紧状态三维剖视图。
[0036]图4为本发明锁紧状态的锁舌、锁舌壳体、凸轮拨杆及顶杆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7]图5为本发明解锁状态的锁舌、锁舌壳体、凸轮拨杆及顶杆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8]图6为本发明插入直升机驾驶员钥匙后结构剖视图。
[0039]图7为本发明插入直升机维修维护人员钥匙后结构剖视图。
[0040]图8为本发明顶杆三维视图。
[0041]图9为本发明内锁芯三维剖视图。
[0042]图10为本发明中层锁芯三维剖视图。
[0043]图11为本发明凸轮拨杆三维视图。
[0044]图中序号,外锁芯1、中层锁芯2、内锁芯3、内层弹子4、中层弹子5、外层弹子6、弹子弹簧7、密封填料8、顶杆9、凸轮拨杆10、锁舌11、锁舌壳体12、钥匙导向条13、连接螺栓孔14、顶杆弹簧15、压缩弹簧片16、锁舌齿凸17、驾驶员用钥匙18、维修人员用钥匙19、顶杆双头键20、顶杆单头键21、内锁芯双键孔22、中层锁芯双键孔23、凸轮拨杆单键孔24、弹子孔25、阻挡垫圈26。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地说明。
[0046]參见图1、图2,图3, —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包括中层锁芯2、内锁芯3、内层弹子4、中层弹子5、弹子弹簧7、密封填料8、顶杆9、凸轮拨杆10、锁舌11、锁舌壳体12、顶杆弹簧15、压缩弹簧片16和驾驶员用钥匙18、外锁芯1、外层弹子6、维修人员用钥匙19。
[0047]參见图9,内锁芯3为卧式圆柱体,其前端设有扁方长沉孔,扁方长沉孔内的两侧面分别设有钥匙导向条13。内锁芯3芯部的后端设有内锁芯双键孔22,且与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相通。内锁芯3圆柱体的上、下母线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且与内锁芯3的扁方长孔相通。弹子孔25 I的中心轴线、内锁芯双键孔22的中心轴线与内锁芯3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共面。
[0048]參见图10,中层锁芯2为卧式圆柱体,其前端设有长圆沉孔。中层锁芯2的后端设有中层锁芯双键孔23,且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相通。中层锁芯2圆柱体的上、下母线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I,且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相通。弹子孔25 II的中心轴线、中层锁芯双键孔23的中心轴线与中层锁芯2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共面。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I的孔间距与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的孔间距相等。
[0049]參见图8,图10,顶杆9为三段连接体,前段为短圆柱,中段设有顶杆双头键20,后段短圆柱上设有顶杆单头键21。顶杆双头键20的外轮廓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形状大小相同,其键的长度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的孔壁厚度相同。
[0050]參见图11,凸轮拨杆10为板条体,其一端外轮廓为半弧状,其另一端设有凸轮拨杆单键孔24。
[0051]驾驶员用钥匙18的前段为扁方体,后段为钥匙把手。驾驶员用钥匙18其前段的宽向正反两面分别设有导向槽,其前段的顶端为弧形边,其前段的两侧边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凹槽,五对凹槽的深度參差不齐。
[0052]所述驾驶员用钥匙18其上等距分列的五对凹槽距与内锁芯3上的弹子孔25 I的孔间距相等,其两侧边距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长度尺寸相等,其前段的厚度尺寸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宽度尺寸相等。
[0053]參见图4,图5,锁舌11为宽板体,锁舌11的下部板面上设有椭圆孔,椭圆孔的长轴与锁舌11板面的底边平行,锁舌11的上部板面ー侧边设有锁舌齿凸17。
[0054]锁舌壳体12为宽板体,其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凹面中心处设有弹簧孔座,两侧凸面上设有连接螺栓孔14,两侧凸面其中一凸面的内侧边上部固定连接着压缩弹簧片16。压缩弹簧片的作用是防止因顶杆弹簧15的回弹カ而引起锁舌的状态改变。
[0055]外锁芯I为方形体,其芯部设有长圆通孔,其后端面设有连接螺纹孔。外锁芯I的上、下面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II,且与外锁芯I的长圆通孔相通。弹子孔25 III的中心轴线与外锁芯I长圆通孔的中心轴线共面。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I的孔间距与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的孔间距相等。[0056]维修人员用钥匙19的前段为扁方体,后段为钥匙把手;维修人员用钥匙19其前段的宽向正反两面分别设有导向槽,其前段的顶端为弧形凸起边,其前段的两侧边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凹槽,五对凹槽的深度參差不齐。
[0057]维修人员用钥匙19其上等距分列的五对凹槽距与内锁芯3上的弹子孔25 I的孔间距相等,其两侧边距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长度尺寸相等,其前段的厚度尺寸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宽度尺寸相等。
[0058]维修人员用钥匙19的前段长度尺寸为驾驶员用钥匙18的前段长度尺寸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的孔壁厚尺寸之和。
[0059]内锁芯3套设在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内,且与中层锁芯2置于外锁芯I的芯部。内锁芯双键孔22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相对应,且设置在外锁芯I后端的长圆通孔内。内锁芯双键孔22的内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着阻挡垫圈26。
[0060]锁舌壳体12通过螺栓连接在外锁芯I后端面上,锁舌壳体12的凹槽ロ朝向外锁芯I长圆通孔的孔ロ。锁舌11配合连接在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11上的锁舌齿凸17与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相对应。
[0061]凸轮拨杆10置于锁舌11的椭圆孔内,其端头的半弧与锁舌11的椭圆孔内孔边相接触。凸轮拨杆10通过凸轮拨杆单键孔24与顶杆9后段的顶杆单头键21配合连接在一起。顶杆单头键21的端头与顶杆弹簧15 —端头相接触,顶杆弹簧15另一端头设在锁舌壳体12的弹簧孔座上。顶杆9中段的顶杆双头键20配合连接在内锁芯双键孔22的孔内,顶杆双头键20的一键端面抵在阻挡垫圈26上。顶杆9前段配合连接着阻挡垫圈26的内圏,顶杆9前段的端头伸向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
[0062]五对外层弹子6、五对中层弹子5、五对内层弹子4分别对应设置在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1、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1、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I内。
[0063]外锁芯I通过对应的弹子孔25 III内的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 —端头径向连接着中层锁芯2。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 —端头面与中层锁芯2对应的弹子孔25 II内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的另一端头面与对应设置的弹子弹簧7的一端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弹子弹簧7的另一端面通过对应设置的密封填料8固定连接在外锁芯I上。中层锁芯2通过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径向连接着内锁芯3。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面与内锁芯3的对应的弹子孔25 I内的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 一端头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另一端头伸进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在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I内外层弹子6和密封填料8之间安装有弹子弹簧7,用于钥匙插入、拔出时弹子的复位。
[0064]实施例1
參见图6,驾驶员用钥匙18插入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其前段的弧形边与顶杆9轴向接触,顶杆9的顶杆双头键20键连在内锁芯3的内锁芯双键孔22内。驾驶员用钥匙18前段两侧边的五对凹槽底边分别与内锁芯3的五对内层弹子4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内层弹子4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中层锁芯2的五对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在内锁芯3圆柱体的上、下母线处对应相接触,内锁芯3的圆柱体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之间的径向连接完全脱离。而或中层弹子5、或外层弹子6仍径向连接着中层锁芯2与外锁芯1,也就是说内锁芯3可随钥匙转动,中层锁芯2和外锁芯I不动。[0065]顺时针180°转动驾驶员用钥匙18使内锁芯3转动,中层锁芯2和外锁芯I不动。同吋,參见图8、图9和图11,由于顶杆双头键20与内锁芯双键孔22的连接作用以及顶杆单头键21与凸轮拨杆单键孔24的连接作用,凸轮拨杆10也随着内锁芯3旋转。參见图4,当凸轮拨杆10的顶端到达锁舌11内椭圆孔上边沿时,锁舌11的上部伸出锁舌壳体12的凹槽外,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下边,锁具处于锁紧状态。
[0066]逆时针180°转动驾驶员用钥匙18,參见图5,当凸轮拨杆10的顶端到达锁舌11内椭圆孔下边沿时,锁舌11完全缩至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上边,锁具处于解锁状态。
[0067]实施例2
參见图7,维修人员用钥匙19插入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其前段的弧形凸起边推动着顶杆9轴向移动,使顶杆9后段端的压缩弹簧15压缩,顶杆9的顶杆双头键20脱离内锁芯3的内锁芯双键孔22键连在中层锁芯2的中层锁芯双键孔23内。维修人员用钥匙19前段两侧边的五对凹槽底边分别与内锁芯3的五对内层弹子4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内层弹子4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中层锁芯2的五对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五对外层弹子6的一端头面在中层锁芯2的圆柱体的上、下母线处对应相接触,中层锁芯2的圆柱体与外锁芯I的长圆通孔之间的径向连接完全脱离。而或中层弹子5、或内层弹子4仍径向连接着中层锁芯2与内锁芯3,也就是说中层锁芯2、内锁芯3可一同随钥匙转动,而外锁芯I不动。
[0068]顺时针180°转动维修人员用钥匙19,使内锁芯3和中层锁芯2同时转动,外锁芯I不动,由于顶杆单头键21与凸轮拨杆单键孔24的连接作用,凸轮拨杆10随着内锁芯3和中层锁芯2旋转。參见图4,当凸轮拨杆10的顶端到达锁舌11内椭圆孔上边沿时,锁舌11的上部伸出锁舌壳体12的凹槽外,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下边,锁具处于锁紧状态。
[0069]逆时针180°转动维修人员用钥匙19,參见图5,当凸轮拨杆10的顶端到达锁舌11内椭圆孔下边沿时,锁舌11完全缩至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上边,锁具处于解锁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包括中层锁芯(2)、内锁芯(3)、内层弹子(4)、 中层弹子(5)、弹子弹簧(7)、密封填料(8)、顶杆(9)、凸轮拨杆(10)、锁舌(11)、锁舌壳体(12)、顶杆弹簧(15)、压缩弹簧片(16)和驾驶员用钥匙(18);所述内锁芯(3)为卧式圆柱体,其前端设有扁方长沉孔,扁方长沉孔内的两侧面分别设有钥匙导向条(13);内锁芯(3)芯部的后端设有内锁芯双键孔(22),且与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相通;所述内锁芯(3)圆柱体的上、下母线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 ),且与内锁芯(3)的扁方长孔相通;所述弹子孔(25 I )的中心轴线、内锁芯双键孔(22)的中心轴线与内锁芯(3)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共面;所述中层锁芯(2)为卧式圆柱体,其前端设有长圆沉孔;中层锁芯(2)的后端设有中层锁芯双键孔(23),且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相通;所述中层锁芯(2)圆柱体的上、下母线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I),且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相通;所述弹子孔(25 II)的中心轴线、中层锁芯双键孔(23)的中心轴线与中层锁芯(2)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共面;所述中层锁芯(2)长圆沉孔的孔径尺寸与内锁芯(3)圆柱体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中层锁芯(2)长圆沉孔的孔深尺寸与内锁芯(3)圆柱体的长度尺寸相同;所述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I )的孔间距与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的孔间距相等;所述中层锁芯双键孔(23)与内锁芯双键孔(22)的形状大小、孔壁厚度均相同; 所述顶杆(9)为三段连接体,前段为短圆柱,中段设有顶杆双头键(20),后段短圆柱上设有顶杆单头键(21);所述顶杆双头键(20)的外轮廓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形状大小相同,其键的长度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的孔壁厚度相同; 所述凸轮拨杆(10)为板 条体,其一端外轮廓为半弧状,其另一端设有凸轮拨杆单键孔(24);所述驾驶员用钥匙(18)的前段为扁方体,后段为钥匙把手;所述驾驶员用钥匙(18)其前段的宽向正反两面分别设有导向槽,其前段的顶端为弧形边,其前段的两侧边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凹槽,五对凹槽的深度參差不齐; 所述驾驶员用钥匙(18)其上等距分列的五对凹槽距与内锁芯(3)上的弹子孔(25 I )的孔间距相等,其两侧边距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长度尺寸相等,其前段的厚度尺寸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宽度尺寸相等; 所述锁舌(11)为宽板体,锁舌(11)的下部板面上设有椭圆孔,椭圆孔的长轴与锁舌(11)板面的底边平行,锁舌(11)的上部板面ー侧边设有锁舌齿凸(17);所述锁舌壳体(12)为宽板体,其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凹面中心处设有弹簧孔座,两侧凸面上设有连接螺栓孔(14),两侧凸面其中一凸面的内侧边上部固定连接着压缩弹簧片(16); 所述锁舌壳体(12)凹槽的槽宽尺寸与锁舌(11)的宽度尺寸相等,锁舌壳体(12)凹槽的槽深尺寸与锁舌(11)的厚度尺寸相等;所述凸轮拨杆(10)的厚度尺寸与锁舌(11)的厚度尺寸相等;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锁芯(I)、外层弹子(6)、维修人员用钥匙(19); 所述外锁芯(I)为方形体,其芯部设有长圆通孔,其后端面设有连接螺纹孔;外锁芯(I)的上、下面上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弹子孔(25 III),且与外锁芯(I)的长圆通孔相通;所述弹子孔(25 III)的中心轴线与外锁芯(I)长圆通孔的中心轴线共面;所述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I)的孔间距与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的孔间距相等;所述外锁芯(I)芯部的长圆通孔的孔径尺寸与中层锁芯(2)的圆柱体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外锁芯(I)方形体的厚度尺寸与中层锁芯(2)圆柱体的长度尺寸相同;所述维修人员用钥匙(19)的前段为扁方体,后段为钥匙把手;所述维修人员用钥匙(19)其前段的宽向正反两面分别设有导向槽,其前段的顶端为弧形凸起边,其前段的两侧边对应等距分列着五对凹槽,五对凹槽的深度參差不齐;所述维修人员用钥匙(19)其上等距分列的五对凹槽距与内锁芯(3)上的弹子孔(25 I )的孔间距相等,其两侧边距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长度尺寸相等,其前段的厚度尺寸与内锁芯(3)扁方长沉孔的宽度尺寸相等;所述维修人员用钥匙(19)的前段长度尺寸为驾驶员用钥匙(18)的前段长度尺寸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的孔壁厚尺寸之和;所述内锁芯(3)套设在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内,且与中层锁芯(2)置于外锁芯(I)的芯部;内锁芯双键孔(22)与中层锁芯双键孔(23)相对应,且设置在外锁芯(I)后端的长圆通孔内;内锁芯双键孔(22)的内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着阻挡垫圈(26);所述锁舌壳体(12)通过螺栓连接在外锁芯(I)后端面上,锁舌壳体(12)的凹槽ロ朝向外锁芯(I)长圆通孔的孔ロ ;所述锁舌(11)配合连接在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11)上的锁舌齿凸(17)与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相对应; 所述凸轮拨杆(10)置于锁舌(11)的椭圆孔内,其端头的半弧与锁舌(11)的椭圆孔内孔边相接触;凸轮拨杆(10)通过凸轮拨杆单键孔(24)与顶杆(9)后段的顶杆单头键(21)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顶杆单头键(21)的端头与顶杆弹簧(15) —端头相接触,顶杆弹簧(15)另一端头设在锁舌壳体(12)的弹簧孔座上;所述顶杆(9)中段的顶杆双头键(20)配合连接在内锁芯双键孔(22)的孔内,顶杆双头键(20)的一键端面抵在阻挡垫圈(26)上;所述顶杆(9)前段配合连接着阻挡垫圈(26)的内圈,顶杆(9)前段的端头伸向内锁芯(3 )的扁方长沉孔内; 所述五对外层弹子(6)、五对中层弹子(5)、五对内层弹子(4)分别对应设置在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I)、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I)内;所述外锁芯(I)通过对应的弹子孔(25 III)内的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端头径向连接着中层锁芯(2);所述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端头面与中层锁芯(2)对应的弹子孔(25 II)内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的另一端头面与对应设置的弹子弹簧(7)的一端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弹子弹簧(7)的另一端面通过对应设置的密封填料(8)固定连接在外锁芯(I)上;所述中层锁芯(2)通过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径向连接着内锁芯(3);所述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面与内锁芯(3)的对应的弹子孔(25 I )内的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 一端头面相接触,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另一端头伸进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所述驾驶员用钥匙(18)插入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其前段的弧形边与顶杆(9)轴向接触,顶杆(9)的顶杆双头键(20)键连在内锁芯(3)的内锁芯双键孔(22)内;驾驶员用钥匙(18)前段两侧边的五对凹槽底边分别与内锁芯(3)的五对内层弹子(4)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内层弹子(4)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中层锁芯(2)的五对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在内锁芯(3)圆柱体的上、下母线处对应相接触,内锁芯(3)的圆柱体与中层锁芯(2)的长圆沉孔之间的径向连接完全脱离;转动钥匙把手通过内锁芯(3)、内层弹子(4)、顶杆双头键(20)和凸轮拨杆(10)传递扭矩作用于锁舌(11)形成两种状态: 顺时针180°转动驾驶员用钥匙(18),锁舌(11)完全缩至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上边,形成锁舌锁紧状态; 逆时针180°转动驾驶员用钥匙(18),锁舌(11)的上部伸出锁舌壳体(12)的凹槽外,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下边,形成锁舌解锁状态;
所述维修人员用钥匙(19)插入内锁芯(3)的扁方长沉孔内,其前段的弧形凸起边推动着顶杆(9 )轴向移动,顶杆(9 )的顶杆双头键(20 )脱离内锁芯(3 )的内锁芯双键孔(22 )键连在中层锁芯(2)的中层锁芯双键孔(23)内;维修人员用钥匙(19)前段两侧边的五对凹槽底边分别与内锁芯(3)的五对内层弹子(4)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内层弹子(4)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中层锁芯(2)的五对中层弹子(5)的一端头面对应相接触,五对中层弹子(5)的另一端头面分别与五对外层弹子(6)的一端头面在中层锁芯(2)的圆柱体的上、下母线处对应相接触,中层锁芯(2)的圆柱体与外锁芯(I)的长圆通孔之间的径向连接完全脱离;转动钥匙把手通过内锁芯(3)、内层弹子(4)、中层锁芯(2)、中层弹子(5)、顶杆双头键(20 )和凸轮拨杆(10 )传递扭矩作用于锁舌(11)形成两种状态: 顺时针180°转动维修人员用钥匙(19),锁舌(11)完全缩至锁舌壳体(12)的凹槽内,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上边,形成锁舌(11)锁紧状态; 逆时针180°转动维修人员用钥匙(19),锁舌(11)的上部伸出锁舌壳体(12)的凹槽外,锁舌壳体(12)上的压缩弹簧片(16)抵在锁舌齿凸(17)齿凸的下边,形成锁舌(11)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弹子(6)、中层弹子(5)、内层弹子(4)均为相同锥度的圆锥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其特征在于:内锁芯(3)的弹子孔(25 I )、中层锁芯(2)的弹子孔(25 II)、外锁芯(I)的弹子孔(25 III)均为相同锥度的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ー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孔(25 III)的小端孔直径尺寸与弹子孔(25 II)的大端孔直径尺寸相等,所述弹子孔(25 II)的小端孔直径尺寸与弹子孔(25 I )的大端孔直径尺寸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ー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其特征在于:弹子孔(25 I)、弹子孔(25 II)、弹子孔(25 III)的孔锥度与外层弹子(6)、中层弹子(5)、内层弹子(4)的体锥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与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的长度尺寸相同;对应设置的外层弹子(6)的小端直径尺寸与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大端直径尺寸相等,所述对应设置的中层弹子(5)的小端直径尺寸与对应设置的内层弹子(4)的大端直径尺寸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直升机控制柜用机械弹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锁芯(I)轴向分布在弹子孔(25 III)内设置的各个外层弹子(6)的长度尺寸各不相同;所述中层锁芯(2)轴向分布在弹子孔(25 II)内设置的各个中层弹子(5)的长度尺寸各不相同;所述内锁芯(3)轴向分布在弹子孔(25 I )内设置的各个内层弹子(4)的长度尺寸各不相同。
【文档编号】E05B15/00GK103603547SQ201310650003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黄康, 周志红, 赵韩, 刘鹏, 熊杨寿 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