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9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门锁领域中的一种开门把手,S卩: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
背景技术
在专利号为201220220092.0,201210206820.7,专利名称为《含有可空转开门把手并能自动上锁的防盗门锁》和专利申请号为201220621485.2、201210478657.X,专利名称为《含有凸轮的开门把手和适用于该开门把手的锁头》的专利中,由于在把手轴套与把手壳之间没有设置能让把手轴自动进入空转状态的把手复位弹簧,把手轴自动进入空转状态的复位是依靠设在能自动上锁的锁体中的弹簧来驱动复位;在锁体锁闭前要想使把手轴进入空转状态,只有靠手动旋转把手轴使之进入空转状态,这样可造成因操作记忆上的失误,使锁体在锁闭前把手轴不能有效进入空转状态,不能方便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克服如上所述所申请专利中的缺点,也是对如上所述专利中所述的开门把手进行改进,使得如上所述专利中所涉及的开门把手能在锁体锁闭前把手轴就可自动进入空转状态,该开门把手和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以及与之匹配的锁体所构成的防盗门锁的锁具总成,能方便老人和儿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可在门体的内板设置出能观察把手轴是否进入空转状态的标记符号,使用户能对门锁的状态一目了然。本实用新型能配合锁芯固定不可移动的锁头使用,可广泛用于防盗门、保险柜等门锁所需的领域。
发明内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呈圆柱形的把手轴、把手轴套、把手壳、凸轮把手复位弹簧,在把手轴的外端设有手柄,在把手轴的柱体圆周外侧上设有轴弹子孔,在轴弹子孔中设有轴弹子,在把手轴柱体圆周外侧设有把手轴套,在把手轴套中设有可与轴弹子孔对应匹配的套弹子孔,在套弹子孔中设有套弹子,所述的轴弹子可被设在适用于本开门把手的锁头上的把手开锁机关所作用,在把手轴套外侧上设有能驱动锁体中插销的传力点,在把手轴套柱体圆周外侧设有把手壳,在把手壳中设有可与轴弹子孔和套弹子孔对应匹配的壳弹子孔,在把手轴的外侧设有能随把手轴转动的凸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把手轴套与把手壳之间设有可让把手轴套带动把手轴复位的把手复位弹簧。在所述的把手轴套与把手壳之间设有可控制把手轴套活动范围的限位凸销。在如上所述的把手轴套外侧和门体内侧之间设有可随把手轴套联动的标记符号,在门体的内侧上设有可与该标记符号对应的观察孔。

: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开启状态一纵向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在开启状态一纵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凸轮的横向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是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凸轮的横向外形结构示意图。图中:6.凸轮,66.滚珠或滚轴,7.把手轴,70.轴弹子孔,71.轴弹子,73.把手弹子弹簧,74.环形槽,75.卡环,76.手柄,8.把手轴套,80.套弹子孔,81.套弹子,83.传力点,84.第二传力点,89.面板,85.面板螺孔,890.手柄转孔,9.把手壳,90.壳弹子孔,91.壳弹子,98.磁性弹子,95.把手螺孔,99.把手开锁机关滑槽,5.把手复位弹簧,50.限位凸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图中包括呈圆柱形的把手轴7、把手轴套8和把手壳9、凸轮6、把手复位弹簧5,在把手轴7的外端设有手柄76,在把手轴7的柱体圆周外侧上设有轴弹子孔70,在轴弹子孔70中设有轴弹子71,在把手轴7柱体圆周外侧设有把手轴套8,在把手轴套8中设有可与轴弹子孔70对应匹配相通的套弹子孔80,在套弹子孔80中设有套弹子81,所述的轴弹子71可被设在适用于本开门把手的锁头上的把手开锁机关16所作用,在把手轴套80外侧上设有能驱动锁体中插销的传力点83,在把手轴套8柱体圆周外侧设有把手壳9,在把手壳9中设有可与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对应匹配相通的壳弹子孔90,在把手轴7的外侧还设有能随把手轴7转动的凸轮6,在所述的把手轴套8与把手壳9之间设有可让把手轴套8带动把手轴7复位的把手复位弹簧5。本实用新型可按图1中所示,将所述的凸轮6设置在靠近把手轴7外端的把手轴7的外侧上。本实用新型也可按图2中所示,将所述的凸轮6设置在靠近把手轴7内端的把手轴7的外侧上。请参阅图1或图2,可选择呈圆柱体材料制作把手轴7,可采用现有的弹子锁制作工艺和技术,在把手轴7的柱体圆周外侧上设置出轴弹子孔70,在轴弹子孔70中设置出与之匹配的轴弹子71和把手弹子弹簧73。再在把手轴7的柱体圆周外侧设置出内侧与把手轴7匹配并可方便凸轮6的安装和使用的把手轴套8,在把手轴套8中设置出可与轴弹子孔70相通匹配的套弹子孔80,在套弹子孔80中设置出与之匹配的套弹子81。再在把手轴套8外侧上设置出能驱动锁体插销的传力点83,传力点83可根据锁体的结构所需设置成含有凸起柱状、含有圆盘状、含有凹坑状、含有齿轮状、含有钩状或含有孔状,为便于图示,图中所示的是凸起柱状。再在把手轴套8的柱体圆周侧设置出内侧与把手轴套8匹配并可方便凸轮6的安装与使用的把手壳9,在把手壳中9设置出可与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相通匹配的壳弹子孔90。在靠近把手壳9外侧的壳弹子孔90的一端旁设置出能让把手开锁机关16随同设在锁头上的滑动件作所需直线滑动的把手开锁机关滑槽99,可按图1所示,将把手开锁机关滑槽99设置成与壳弹子孔90平行或平行相通。也可按图2所示,将把手开锁机关滑槽99设置成与壳弹子孔90垂直。如上所述的轴弹子71和套弹子81的设置要求是:当无把手开锁机关16按约定作用于套弹子81或轴弹子71时,把手轴7与把手轴套8之间无任何弹子,把手轴套8与把手壳9之间有套弹子81卡住,此时把手轴7可空转;当把手开锁机关16按约定作用于轴弹子71或套弹子81后,把手轴7与把手轴套8之间有轴弹子71或套弹子81卡住,此时把手轴套8与把手壳9之间无任何弹子,把手轴套8即可连同把手轴7 —起转动,即可实现驱动与之匹配的锁体插销。图1和图2中所示的是,当把手开锁机关16按约定作用于套弹子81和轴弹子71后,把手轴7与把手轴套8之间有套弹子81卡住。再在把手轴7的外侧设置出能随把手轴7的转动的凸轮6。本实用新型可按图1中所示,将所述的凸轮6设置在靠近把手轴7外端的把手轴7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也可按图2中所示,将所述的凸轮6设置在靠进把手轴7内端的把手轴7的外侧。可采用压铸或铸造技术,将含有轴弹子孔70的把手轴7和凸轮6制作成一体,也可采用现有的其他技术,在分立制作出把手轴7和凸轮6后,再用钉、铆、焊技术将凸轮6安装在把手轴7上。可按图3所示,将凸轮6的有效截面外形设置成呈椭圆形状,也可按图4所示将凸轮6的有效截面外形设置成呈鸡心形状,也可根据需要将凸轮6的有效截面外形设置成呈三角形或含有三个角的多曲边形。可根据需要将凸轮6设置成位于把手轴7上的一凸起和该凸起所在的把手轴7部分组合而成;也可根据需要将凸轮6设置成为与把手轴7上的一弧面凹坑和把手轴7的组合,该弧面凹坑与把手轴7组合的实质可看成如图4所示,其有效外形截面呈鸡心形状。凸轮6的有效截面外形的具体设定可由实际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可按图2中所示将所示的凸轮6设为呈杯碗状,也可按图1中所示将所述的凸轮6设为呈平面碟状。为了便于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先对锁头的开启,而后再对锁体插销的开启,可将凸轮6的凸起部分设置成用于对锁头的触发开启或锁闭,非凸起部分中的一段设置成用于对锁头的开启并带动开锁机关16工作、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对应,使开锁机关16完全作用于套弹子81和轴弹子71,可将非凸起部分的另一段设置成用于锁体中的插销或锁舌的开启或锁闭。凸轮6的凸起部分所需占用把手轴7截面的圆心角度大小和具体方位的设定可由实际需要而定。在图1中,所述的把手开锁机关16为顶杆柱状,为了使把手开锁机关16能有效的工作,可将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以及壳弹子孔90设置成如图1中所示,在与把手开锁机关16运动方向平行或一致时相通。在轴弹子孔70中置出能帮助轴弹子71和套弹子81复位的把手弹子弹簧73,所述的把手开锁机关16可与套弹子81直接固定相连或非固定相连,并可直接作用于套弹子81或轴弹子71。在图1中,所述的套弹子81与把手开锁机关16为非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看作是把手开锁机关16是通过套弹子81作用于轴弹子71。在图2中,所述的把手开锁机关16是含有磁性弹子98的钥匙状,把手开锁机关16不直接作用于套弹子81、轴弹子71。为了使把手开锁机关16能有效的工作,可将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以及壳弹子孔90设置成如图2中所示,在互为左右方向上一致时相通;为确保开锁机关16能稳定可靠的工作,可在壳弹子孔90的外端旁设置出与壳弹子孔90垂直或交叉的把手开锁机关滑槽99,把手开锁机关滑槽99最好设置成与壳弹子孔90垂直。在壳弹子孔90中设置出能被磁性弹子98作相互排斥的含有磁极性的壳弹子91,使含有磁性弹子98的把手开锁机关16能通磁性弹子98作用于含有磁极性的壳弹子91,再由壳弹子91作用于套弹子81和轴弹子71。这样的设置,可使把手开锁机关16与壳弹子91实现无摩擦相互作用,使把手开锁机关16的运动不受轴弹子71、套弹子81、壳弹子91复位的影响,可方便用于滑动件向把手轴7方向运动或向离把手轴7方向运动开锁的锁头。[0024]为确保把手轴7能空转和有效实现开锁,可将如上所述的壳弹子91和轴弹子71的横截面或长宽设置成大于套弹子孔80的横截面或长宽,使得轴弹子71和壳弹子91不可进入套弹子孔80中。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将所述的把手开锁机关16设置成含有斜面或齿形的钥匙状,把手开锁机关16是通过和壳弹子91相互接触作用和传递,来实现间接作用于套弹子81和轴弹子71,为了使把手开锁机关16能有效的工作,也可将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以及壳弹子孔90设置成在互为左右方向上一致时相通,为确保开锁机关16能稳定可靠的工作,可在壳弹子孔90的外端旁设置出把手开锁机关滑槽99,把手开锁机关滑槽99也最好设置成与壳弹子孔90垂直,以确保含有斜面或齿形的把手开锁机关16可直接作用于壳弹子91,再由壳弹子91作用于套弹子81和轴弹子71。这样的设置,也可用于锁头上的滑动件向把手轴方向运动或向相离把手轴方向运动开锁的锁头。为确保把手轴7能空转和有效实现开锁,可将轴弹子71的横截面或截面长宽设置成大于套弹子孔80的横截面或长宽,使得轴弹子71和壳弹子91不可进入套弹子孔80中。在图1或图2中,为了能帮助轴弹子71、套弹子81、壳弹子91在无把手开锁机关16按约定作用时能及时有效的复位,恢复把手轴7的空转功能,在轴弹子孔70中设置了把手弹子弹簧73。若采用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制作轴弹子71或轴弹子71和套弹子81,当把手开锁机关16不按约定作用时,此时轴弹子71、套弹子81可被设在来自于把手开锁机关16方向的磁极吸引,或当磁性弹子98不按约定作用于含有磁极性壳弹子91时,若壳弹子91能被设在来自把手开锁机关16方向的另一磁性弹子吸引或与被易磁化的物体相互吸弓丨,使所述的壳弹子91、套弹子81、轴弹子71都能被吸引到复位状态,即:把手轴7可空转状态,此时图中所示的把手弹子弹簧73可以省略,但其效果可能不如把手弹子弹簧73设置的好。为了能实现在无钥匙时可采用转动手柄76或把手轴7驱动某种锁体中的含有斜面的锁舌和采用钥匙时能控制锁体中的其他锁舌的开启,可按图2所示,在所述的把手轴7的内端外侧设置出能单独驱动锁体中含有斜面的锁舌的第二传力点84。第二传力点84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凸起柱状、钩状、齿轮状、含圆孔状、凹坑状或其组合而成,只要不影响传力点83的正常工作即可。为确保轴弹子71、凸轮6、传力点83能正常工作,可将如上所述的轴弹子孔70、凸轮6、传力点83在延把手轴的轴线方向设置时,将其运行的轨迹错开。轴弹子孔70和凸轮6以及传力点83在延把手轴线方向的具体排列方位和顺序也可由实际需要而定。请参阅图1或图2,再在把手轴套8与把手壳9之间设置出可让把手轴套8带动把手轴7复位的把手复位弹簧5。可按图1所示,将所述的把手复位弹簧5的设置在把手轴套8和把手壳9的外侧,也可按图2所示将把复位弹簧5设置在把手轴套8的外侧和把手壳9的内存之间。把手复位弹簧5可设置在把手轴套8外侧,也可设在与把手轴套8相联动部件上,只要不影响轴弹子71、套弹子81、壳弹子91、传力点83、凸轮5的正常工作,并能帮助把手轴7有效复位即可。为确保把手轴套8能带动把手轴7有效复位,有效控制把手轴套8的可活动的区间,可参阅图1或图2,在所述的把手轴套8与把手壳9之间设置出可控制把手轴套8活动范围的限位凸销50。可按I所示,将限位凸销50设置在把手轴套上8,将与其匹配的限位滑槽设置在把手壳9上;也可按图2所示,将限位凸销50设置在把手壳9上,将与其匹配的限位滑槽设置在把手轴套8上;也可根据需要,分别在把手轴套8和把手壳9的外侧设置出一组可相互对应匹配的限位凸销,来实现有效控制把手轴套8的可活动的区间。可参阅图1或图2,再在如上所述的把手轴7的外端设置手柄76,也可按现有的面板与把手和手柄的制作与安装工艺和技术,在把手轴7的外端设置与安装手柄76。可按现有装饰门锁中的手柄(把手)具体形状和结构设置手柄76,也可按现有保险柜中的手柄(把手)的外形和结构设置手柄76,可将手柄76设置成可安装于把手轴7外端的含有弯头的柱状或圆盘状或凸起状或凹坑状,只要能承受外力作用使把手轴7能旋转即可。请参阅图1或图2,在面板89上设置出用于安装手柄的手柄转孔890,为了能防止暴力破坏把手轴7,可参阅图中所示的凸凹联合技术,将手柄76的内端与把手轴7的外端相互联合,使得把手轴7只能有效接受来自手柄76旋转方向的作用力,而不能有效接受来自手柄76其他方向的作用力。为了能使手柄76固定安装在面板89上,可在面板89与把手轴7之间的手柄76转轴上设置出能让手柄76与面板89可旋转安装与固定的环形槽74与卡环75。再在把手壳9的外侧设置出若干个能将本开门把手安装于面板89或锁体外壳的把手螺孔95。也可根据需要,在面板89上设置出若干个用于安装于门体的面板螺孔。使用时,当与之匹配的钥匙正确插入锁头实现开锁时,此时只需向约定的开锁方向旋转手柄76,带动设在把手轴7上的凸轮6旋转,使凸轮6的凸起部分能触发锁头于开启,再按约定方向转动手柄76,使设在锁头上的滑动件渐渐向凸轮6非凸起方向靠近,直至开启状态,同时也带动把手开锁机关16位移、轴弹子孔70与套弹子孔80对应,使把手开锁机关16能有效作用于套弹子81和轴弹子71,使把手壳9与把手轴套8之间无任何弹子,把手轴套8与把手轴7之间有轴弹子71或套弹子81卡住,把手轴套8可随同把手轴7的手柄76 一起转动,带动传力点83旋转,即可驱动锁体中的锁舌或插销实现开锁。锁头锁闭时,可按约定的锁头锁闭方向转动手柄76 (可设置在与锁体插销开启的过程中),使凸轮6驱动锁头滑动件位于锁闭位置,此时只需拔出钥匙,即可实现锁头的锁定;与此同时,把手开锁机关16也随之移动,也失去了对轴弹子71和套弹子81的作用,随后只需取消外力对手柄76的作用,把手复位弹簧5会立刻驱动把手轴套8连同把手轴7复位,使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与壳弹子孔90相对应,可在把手弹子弹簧73的作用下,把手轴7即可恢复到空转状态。在上述按锁头锁闭方向旋转手柄76的同时,传力点83也随同手柄76转动,也可根据不同锁体的需要,定来设定传力点83是否需驱动锁体插销进入锁闭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增加滑动件的厚度尺寸,可将图1和图2相结合,将本实用新型设置成含有两组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以及壳弹子孔90,该两组弹子孔的运行轨迹需设置成相互错开,互不干扰,其中一组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以及壳弹子孔90设置成在互为左右方向一致时相通,将轴弹子71和套弹子81以及壳弹子91的设置成与所述的含有磁性弹子98的钥匙型把手开锁机关16相匹配;其中另一组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以及壳弹子孔90设置成在互为上下方向一致时相通,将轴弹子71和套弹子81的设置成与所述顶杆柱型的把手开锁机关16相匹配。再在将该两组把手开锁机关16设置在滑动件上,并确保其能在所对应的开锁机关滑槽99中随滑动件正常工作。这样可使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把手获得双保险锁定的效果。为了实现能在门内观察到把手轴7所处的状态,可在如上所述的把手轴套8的外侧和门体内侧之间设置出能随把手轴套8联动的标记符号。该标记符号可采用文字符号或色彩,设置在可与把手轴套8作同轴旋转的一凸起或一片状物上,或设置在可被把手轴8驱动的一片状物上,并在门体的内侧上设有可与该标记符号对应的观察孔。以上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应用作限定性说明。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专利申请号为201220295910.3,201210208620.7,名称为《可空转开门把手与锁芯不动锁头的组合件》,或专利申请号为201220510902.6,201210379852.7,名称为《一种锁头与开门把手构成的开锁部件》中所涉及到的可空转的开门把手中。
权利要求1.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包括呈圆柱形的把手轴(7)、把手轴套(8)、把手壳(9)、凸轮(6)和把手复位弹簧(5),在把手轴(7)的外端设有手柄(76),在把手轴(7)的柱体圆周外侧上设有轴弹子孔(70),在轴弹子孔(70)中设有轴弹子(71),在把手轴(7)柱体圆周外侧设有把手轴套(8),在把手轴套(8)中设有可与轴弹子孔(70)对应匹配相通的套弹子孔(80),在套弹子孔(80)中设有套弹子(81),所述的轴弹子(71)可被设在适用于本开门把手的锁头上的把手开锁机关(16)所作用,在把手轴套(80)外侧上设有能驱动锁体中插销的传力点(83),在把手轴套(8)柱体圆周外侧设有把手壳(9),在把手壳(9)中设有可与轴弹子孔(70)和套弹子孔(80)对应匹配相通的壳弹子孔(90),在把手轴(7)的外侧还设有能随把手轴(7)转动的凸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把手轴套(8)与把手壳(9)之间设有可让把手轴套(8)带动把手轴(7)复位的把手复位弹簧(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把手轴套(8)与把手壳(9)之间设有可控制把手轴套(8)活动范围的限位凸销(5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把手轴套(8)的外侧和门 体内侧之间设有能随把手轴套(8)联动的标记符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包括含有手柄和轴弹子的把手轴、位于把手轴外侧含有套弹子和传力点的把手轴套、位于把手轴套外侧含有壳弹子孔的把手壳,在把手轴的外侧设有能随把手轴转动的凸轮,其特征是在把手轴套与把手壳之间设有可让把手轴套带动把手轴复位的把手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能使把手轴自动复位到空转状态,可适用于老人和儿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可在门体的内板中设置出能观察把手轴是否进入空转状态的标记符号。本实用新型能配合锁芯固定不可移动的锁头使用,可广泛用于防盗门、保险柜等门锁所需的领域。
文档编号E05B1/00GK203160833SQ20132007349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
发明者颜群 申请人:颜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