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折叠储物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11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折叠储物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包括置物板、顶部框架、折叠杆、底部框架、U型铰链、限位转动关节和储物袋,置物板设在顶部框架上端,在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设有四根折叠杆,折叠杆的顶端通过U型铰链与顶部框架下端的四个角铰链接,折叠杆的底端通过U型铰链与底部框架上端的四个角铰链接,在折叠杆的中间部位设有限位转动关节,折叠杆通过限位转动关节对折和展开,带动顶部框架的升降,当四根折叠杆转动对折时,顶部框架搁置在底部框架上,对折收起后的折叠杆分别平行水平设置在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四个边上,且临边两两垂直,储物袋可拆卸地固定在折叠杆,它集成了储物柜和折叠桌于一体,方便了热爱野营人们的出行,提高了人们的户外生活质量。
【专利说明】便携式折叠储物柜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储物柜。

【背景技术】
[0002]户外通常也被称作户外品味生活、户外运动、户外探险、自助游等等,是走出家门,在室外和大自然活动的一种生活方式,户外是人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一种原始觉醒,是人类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好,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喜欢开着车去进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能够培养个人的毅力、团队之间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深受青年人的欢迎。户外运动越来越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另外,由于我国地理条件的得天独厚,拥有良好的广大自然资源,也为户外运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样伴随着人们户外活动的增加,随着自驾出行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展,各种户外用品也随之日臻完善,收纳整理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户外活动难题,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户外野营,野营即需要携带很多户外场所没有的必需品,比如帐篷、睡袋、垫子,以及用餐所需要的桌椅,往往就能将车内塞得满满当当的,而搬行也非常的不便,还有其他的一些必须品也需要收纳整理,鉴于此我们为便于人们的出行研发了一种便携式折叠储物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储物柜,该产品集成了储物柜和折叠桌两种功能于一体,极大的方便了热爱野营人们的出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000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包括置物板、顶部框架、折叠杆、底部框架、U型铰链、限位转动关节和储物袋,置物板设置在顶部框架上端,在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设置四根折叠杆,所述四根折叠杆的顶端通过U型铰链与顶部框架下端的四个角铰链接,四根折叠杆的底端通过U型铰链与底部框架上端的四个角铰链接,在所有折叠杆的中间部位设有限位转动关节,折叠杆通过限位转动关节对折和展开,带动顶部框架的升降,当各个限位转动关节带动折叠杆转动对折时,顶部框架通过折叠杆搁置在底部框架上,此时置物板与底部框架之间的间距最小,对折收起后的折叠杆平行水平设置在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四个边上,即四根对折后的折叠杆两两垂直,当限位转动关节带动折叠杆转动展开时,成一条竖直杆状,垂直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此时,置物板与底部框架之间的间距最大,它们之间形成储物空间,储物袋可拆卸地固定在折叠杆上。
[0006]进一步,在底部框架的一边上设有锁扣杆,在折叠杆与底部框架呈垂直状态时,锁扣杆扣到折叠杆的底端位置上,加固限定折叠杆与底部框架垂直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置物板由螺丝固定在顶部框架上。
[0008]更进一步,所述置物板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0009]进一步,储物袋包括固定绑带、储物墙体、搁置底层和储物门,储物墙体、搁置底层和储物门围合成一个四方体,固定绑带设置在储物墙体的四个垂直边上,且固定在折叠杆上,储物袋置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置物空间内,储物门开设在相邻两折叠杆之间。
[0010]更进一步,在储物门两端的固定绑带上设有粘接件,在储物门内设有粘连带,储物门打开时通过粘连带与粘接件相互粘连固定在折叠杆上。
[0011 ] 更进一步,在储物墙体上对应于储物门的一侧设有透气纱窗。
[0012]更进一步,在储物墙体任意一面上设置储物口袋。
[0013]更进一步,在储物墙体内设置水平分隔层。
[0014]本发明由折叠状态至使用状态打开过程:
[0015]抓住置物板两侧往上提,将四个限位转动关节从内侧往外侧分别向四个方向拉至最大位置,使得折叠杆处于一条竖直杆状,在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形成储物空间,此时置物板与底部框架之间的间距最大,将锁扣杆扣到折叠杆下端限定折叠杆与底部框架之间的垂直连接,将储物袋打开便于存收纳品。
[0016]本发明由使用状态至折叠状态的折叠过程:
[0017]将四个限位转动关节由外向内侧拉,即向置物板的四个边的方向拉至最小处,使得折叠杆转动直至对折,且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相贴合,即对折后的折叠杆水平直线平行叠放在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此时置物板与底部框架之间的间距最小。
[0018]由于本发明包括置物板、顶部框架、折叠杆、底部框架、U型铰链、限位转动关节和储物袋,折叠杆通过限位转动关节来完成对折和展开,从而控制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间距,来收放他们的体积,当限位转动关节转动折叠杆对折时,对折收起后的四个折叠杆平行水平设置在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四个边上,即对折后的四根折叠杆两两垂直,此时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间距最小,此时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体积也是最小,整个柜体就能够放置在车内后备箱内,还不会占后备箱的容量,方便可靠,同时折叠杆在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四向折叠设置,在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进行折叠和展开时,更好的稳固了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结构,且由于折叠杆的对折长度最长可以达到底部框架的边去除一个折叠杆宽度的长度,这样当折叠杆展开时整体的长度能够最大限度增加柜体的高度,使之在折叠的有限空间能够展开至最高,以至于能够储藏更多的物品,甚至是体积较大的物品,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当柜体拿出使用时,储物袋在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储物空间内形成一个软性柜体,由四根折叠杆支撑储物袋,便于放置户外活动的一些必需品,储物袋可从折叠杆拿下便于平时的整理清洁,在顶部框架上设置置物板,当顶部框架通过折叠架展开时,置物板就能够当做一个小桌面使用,放一些随时用到的小东西,也可以便于人们在户外的用餐等活动,这样就极大的方便了野营出行,提高了人们的户外生活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拆除储物袋的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锁扣杆与折叠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的半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的折叠杆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发明拆除储物袋的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设置锁扣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储物袋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置物板;2_顶部框架;3_折叠杆;4_底部框架;5-U型铰链;6_限位转动关节-J-储物袋;41_锁扣杆;71_固定绑带;72_储物墙体;73_搁置底层;74_储物门;75-透气纱窗;76_储物口袋;77_水平分隔层;741_粘接件;742_粘连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一种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如图1?8所示:它由置物板1、顶部框架2、折叠杆3、底部框架4、U型铰链5、限位转动关节6和储物袋7,所述置物板I由螺丝固定在顶部框架2上,所述置物板I为长方形,在顶部框架2与底部框架4之间设置四根折叠杆3,所述四根折叠杆3的顶端通过U型铰链5与顶部框架2下端的四个角铰链接,四根折叠杆3的底端通过U型铰链5与底部框架4上端的四个角铰链接,在所有折叠杆3的中间部位设有限位转动关节6,折叠杆3通过限位转动关节6对折和展开,带动顶部框架2的升降,当各个限位转动关节6带动折叠杆3转动对折时,顶部框架2通过折叠杆3搁置在底部框架4上,此时置物板I与底部框架4之间的间距最小,对折收起后的折叠杆3平行水平设置在顶部框架2和底部框架4四个边上,即四根对折后的折叠杆3两两垂直,当限位转动关节6带动折叠杆3转动展开时,成一条竖直杆状,垂直于顶部框架2和底部框架4,此时,置物板I与底部框架4之间的间距最大,它们之间形成储物空间,在底部框架4的一边上设有锁扣杆41,在折叠杆3与底部框架4呈垂直状态时,锁扣杆41扣到折叠杆3的底端位置上,加固限定折叠杆3与底部框架4垂直连接,储物袋7包括固定绑带71、储物墙体72、搁置底层73、储物门74、透气纱窗75、储物口袋76和水平分隔层77,储物墙体72、搁置底层73和储物门74围合成一个四方体,固定绑带71设置在储物墙体72的四个垂直边上,且固定在折叠杆3上,使储物袋7置于顶部框架2和底部框架4之间的储物空间内,储物门74开设在相邻两折叠杆3之间,在储物门74两端的固定绑带71上设有粘接件741,在储物门74内设有粘连带742,储物门74打开时通过粘连带742与粘接件741相互粘连固定在折叠杆3上,透气纱窗75设置在储物门74的一侧储物墙体72上,储物口袋76设置在垂直于地面的储物墙体72任意一面上,在储物墙体72内设置水平分隔层77。
[0030]本实施例达到使用状态的操作过程是:
[0031]抓住置物板I两侧往上提,将四个限位转动关节6从内侧往外侧分别向四个方向拉至最大位置,使得折叠杆3处于一条竖直杆状,在顶部框架2与底部框架4之间形成置物空间,此时置物板I与底部框架4之间的间距最大,将锁扣杆41扣到折叠杆3下端限定折叠杆3与底部框架4之间的垂直连接,将储物袋7的储物门74打开通过粘连带742与粘接件741相互粘连固定在折置杆3上,便于储存物品。
[0032]本实施例由使用状态至折叠状态的折叠过程:
[0033]将锁扣杆41从折叠杆3下端松开,然后将储物袋7的储物门74闭合,再将四个限位转动关节6由外向内侧拉,即向置物板I的四个边的方向拉至最小处,使得折叠杆3转动直至对折,且与顶部框架2和底部框架4相贴合,即对折后的折叠杆3水平直线平行叠放在顶部框架2和底部框架4之间,此时置物板I与底部框架4之间的间距最小。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包括置物板(I)、顶部框架(2)、折叠杆(3)、底部框架(4)、U型铰链(5)、限位转动关节(6)和储物袋(7),置物板⑴设置在顶部框架(2)上端,在顶部框架⑵与底部框架⑷之间设置四根折叠杆(3),所述四根折叠杆(3)的顶端通过U型铰链(5)与顶部框架(2)下端的四个角铰链接,四根折叠杆(3)的底端通过U型铰链(5)与底部框架(4)上端的四个角铰链接,在所有折叠杆(3)的中间部位设有限位转动关节(6),折叠杆(3)通过限位转动关节(6)对折和展开,带动顶部框架(2)的升降,当各个限位转动关节(6)带动折叠杆(3)转动对折时,顶部框架(2)通过折叠杆(3)搁置在底部框架(4)上,此时置物板(I)与底部框架(4)之间的间距最小,对折收起后的折叠杆(3)平行水平设置在顶部框架(2)和底部框架(4)的四个边上,即四根对折后的折叠杆(3)两两垂直,当限位转动关节(6)带动折叠杆(3)转动展开时,成一条竖直杆状,垂直于顶部框架(2)和底部框架(4),此时,置物板(I)与底部框架(4)之间的间距最大,它们之间形成储物空间,储物袋(7)可拆卸地固定在折叠杆(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在底部框架(4)的一边上设有锁扣杆(41),在折叠杆(3)与底部框架(4)呈垂直状态时,锁扣杆(41)扣到折叠杆(3)的底端位置上,加固限定折叠杆(3)与底部框架(4)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所述置物板(I)由螺丝固定在顶部框架(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所述置物板(I)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储物袋(7)包括固定绑带(71)、储物墙体(72)、 搁置底层(73)和储物门(74),储物墙体(72)、搁置底层(73)和储物门(74)围合成一个四方体,固定绑带(71)设置在储物墙体(72)的四个垂直边上,且固定在折叠杆(3)上,储物袋(7)置于顶部框架(2)和底部框架(4)之间的置物空间内,储物门(74)开设在相邻两折叠杆(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在储物门(74)两端的固定绑带(71)上设有粘接件(741),在储物门(74)内设有粘连带(742),储物门(74)打开时通过粘连带(742)与粘接件(741)相互粘连固定在折叠杆(3)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在储物墙体(72)上对应于储物门(74)的一侧设有透气纱窗(7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在储物墙体(72)任意一面上设置储物口袋(7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折叠储物柜,其特征是:在储物墙体(72)内设置水平分隔层(77)。
【文档编号】A47B3/10GK104068637SQ20141032929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0日
【发明者】洪志萍 申请人:常州富兰德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