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52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铰链,属于铰链【技术领域】。所述铰链包括第一固定座、活页座、连接臂、第二固定座与缓冲结构,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柜体上,活页座设置在第一固定座上方,缓冲结构设置在活页座与第一固定座之间,分别与第一固定座、活页座活动连接,连接臂的一端设置在活页座上,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座连接,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柜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结构将活页座与第一固定座活动连接,由于活页座与连接臂连接,相当于连接臂与第一固定座活动连接,在连接臂受力后,活页座与第一固定座之间可以产生相对位移,同时通过缓冲结构的缓冲作用,使得第一固定座受到的力减小,保证第一固定座与柜体稳固连接,铰链的使用寿命以及柜子正常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铰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铰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铰链。
【背景技术】
[0002]衣柜、橱柜、鞋柜等各种柜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柜子大多都包括柜门和柜体,而柜门与柜体通常是通过铰链安装在一起的。
[0003]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大多包括第一固定座、连接臂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柜体上,第二固定座则是通过螺钉固定在柜门上,连接臂设置在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且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焊死,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座活动连接。
[000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5]在开关柜门的过程中,第二固定座随柜门运动,使得连接臂受到向柜门方向的拉力或远离柜门方向的推力,而现有技术中的铰链由于第一固定座与连接臂是固定为一体的,使得连接臂在受力的同时,将受到的拉力或推力完全传递到第一固定座上,使第一固定座以及将第一固定座与柜体连接的螺钉受到较大的力,导致螺钉在长期受力的情况下很容易从柜体上脱落,从而造成第一固定座随之一同脱落,直接造成柜门与柜体分离,严重影响了柜子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第一固定座与连接臂固定为一体、第一固定座受力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铰链,用于连接柜门与柜体,所述铰链包括第一固定座、活页座、连接臂、第二固定座与缓冲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所述活页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方,所述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活页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且所述缓冲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活页座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活页座上,且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柜门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包括V型弹簧片、第一铆柱与第二铆柱,所述第一铆柱与所述第二铆柱分别设置在所述V型弹簧片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铆柱与所述活页座连接,所述第二铆柱分别与所述活页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页座一端设置有两个椭圆孔,两个所述椭圆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活页座的两侧,所述第二铆柱顺次插入两个所述椭圆孔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铰链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活页座的另一端,且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第三铆柱与挂钩,所述第三铆柱穿插在所述活页座上,所述挂钩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铆柱连接,且所述挂钩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挂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凸部,所述活页座扣装在所述凸部上,所述凸部上设置有U型开口,所述V型弹簧片位于所述U型开口中。
[0013]作为优选,所述U型开口设置有两个,两个U型开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凸部的两端。
[0014]作为优选,所述凸部的两端的每个所述U型开口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脚,所述凸部一端的两个凸脚与所述挂钩挂接,所述凸部另一端的两个凸脚与所述第二铆柱相扣。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结构将活页座与第一固定座活动连接,由于活页座与连接臂连接,相当于连接臂与第一固定座活动连接,在连接臂受到第二固定座的拉力或推力后,活页座与第一固定座之间可以产生相对位移,同时通过缓冲结构的缓冲作用,使得第一固定座受到的力大大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从而保证了第一固定座与柜体稳固连接,保证了铰链的使用寿命,以及柜子正常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结构爆炸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铰链侧视剖面图;
[0020]其中:
[0021]I第一固定座,
[0022]2活页座,
[0023]3连接臂,
[0024]4第二固定座,
[0025]5缓冲结构,
[0026]5IV型弹簧片,
[0027]52 第一铆柱,
[0028]53 第二铆柱,
[0029]6椭圆孔,
[0030]7卡扣结构,
[0031]71第三铆柱,
[0032]72 挂钩,
[0033]8 凸部,
[0034]9U 型开 口,
[0035]10 凸脚,
[0036]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003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用于连接柜门与柜体,所述铰链包括第一固定座1、活页座2、连接臂3、第二固定座4与缓冲结构5,所述第一固定座I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与柜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4设置在所述柜门上与柜门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固定座4上设置有一个凹槽,在安装时,将凹槽嵌入柜门内部,使得第二固定座4与柜门的连接更加稳固,不会由于多次的开关柜门而导致第二固定座4从柜门上脱落,活页座2扣装在第一固定座I上,所述连接臂3的一端扣装在所述活页座2上,将所述活页座2包覆在连接臂3内,同时连接臂3与活页座2通过一个固定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臂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4连接,所述缓冲结构5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I与所述活页座2之间,且缓冲结构5分别与第一固定座1、活页座2活动连接,使得活页座2可以与第一固定座I可以相对滑动,产生相对位移。在正常使用时,当柜门打开时,第二固定座4带动连接臂3随柜门向远离柜体的方向运动,由于连接臂3与活页座2连接,所以使得活页座2受到向柜门方向的拉力,由于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通过缓冲结构5活动连接,所以活页座2受到拉力后,活页座2向柜门方向滑动,与第一固定座I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同时通过缓冲结构5的缓冲作用,使得从根本上直接减少了第一固定座I受到的拉力,保证了第一固定座I与柜体之间安装的稳固性。
[003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结构5将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活动连接,由于活页座2与连接臂3连接,相当于连接臂3与第一固定座I活动连接,在连接臂受到第二固定座4的拉力或推力后,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之间可以产生相对位移,同时通过缓冲结构5的缓冲作用,使得第一固定座I受到的力大大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从而保证了第一固定座I与柜体稳固连接,保证了铰链的使用寿命,以及柜子正常使用。
[004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所述缓冲结构5包括V型弹簧片51、第一铆柱52与第二铆柱53,在V型弹簧片5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分别用于安装第一铆柱52和第二铆柱53,其中第一环形通道的长度大于V型弹簧片51的宽度,并且长于V型弹簧片51宽度的部分均匀的分部在V型弹簧片51的两侧,使V型弹簧片51位于第一环形通道的中间部位,由此可以确保V型弹簧片51处于活页座2内中间的位置,第二环形通道的宽度与V型弹簧片51相同,在进行加工时,可直接由V型弹簧片51的端部弯曲加工而成,其中第一铆柱52插在第一环形通道内部,且第一铆柱52的两端与活页座2连接,第二铆柱53插在第二环形通道内,且第二铆柱53的两端也与活页座2连接,同时,第二铆柱53还要卡在第一固定座I的下方,将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活动连接在一起。在柜门被打开时,连接臂3带动活页座2向柜门方向运动,此时第一铆柱52拉动V型弹簧片51,使得V型弹簧片51产生弹性形变,并带动铆柱6一同向柜门方向运动。
[004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所述活页座2为一个两端开口,且底部开口的长方体,即活页座2由一个顶部和两个侧面共同组成,安装时,活页座2底部的开口直接扣在第一固定座I上,在所述活页座2 —端设置有两个椭圆孔6,两个所述椭圆孔6对称设置在所述活页座2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二铆柱5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椭圆孔6中,使得第二铆柱53可以带动V型弹簧片51在椭圆孔6中来回滑动,同时,在与椭圆孔6相同的一端,在活页座2的两个侧面上还相对设置有两个圆孔,第一铆柱52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圆孔中,使得第一铆柱52将V型弹簧片51的一端与活页座2的一端固定。当柜门被打开时,活页座2带动第一铆柱52拉动V型弹簧片51向柜门方向运动,使得第二铆柱53滑动到椭圆孔6中靠近柜门的一侧,当柜门被关闭时,活页座推动第一铆柱52并压缩V型弹簧片51,使得第二铆柱53回到椭圆孔6中远离柜门的一侧。
[004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所述铰链还包括卡扣结构7,所述卡扣结构7设置在所述活页座2的另一端,且所述卡扣结构7位于所述活页座2与所述第一固定座I之间,所述卡扣结构7分别与所述活页座2、所述第一固定座I连接,所述卡扣结构7用于将活页座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I连接。卡扣结构7、缓冲结构5、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之间活动连接后,相当于形成了一个矩形,受力时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使矩形产生形变成为平行四边形。
[0043]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所述卡扣结构7包括第三铆柱71与挂钩72,所述第三铆柱71分别与所述挂钩72、所述活页座2的另一端连接,在活页座2的另一端的两个侧面上也对称设置有一对圆孔,第三铆柱71的两端分别伸入一个圆孔中,所述挂钩72挂在第一固定座I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固定座I挂接。通过卡扣结构7与缓冲结构5将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活动连接,使得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之间在受力时可以产生相对位移,避免了第一固定座I与活页座2 —同受力。
[0044]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I上设置有凸部8,所述凸部8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I的中间部位,所述活页座2扣装在所述凸部8上,使得所述凸部8直接嵌入所述活页座2内,活页座2的两个侧面分别位于凸部8的两侧,在凸部8的两侧个设置有一条轨道,使得活页座2的两个侧面均插入所述轨道中,使活页座2可以沿所述凸部8进行滑动,在每个侧面的两端均有一小块凸起,用于限制活页座2沿所述凸部8滑动的范围,所述凸部8上设置有U型开口 9,所述V型弹簧片51设置在U型开口 9中,当所述V型弹簧片51受力发生形变时可以在U型开口 9中来回滑动。
[0045]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U型开口 9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U型开口 9对称设置在所述凸部8的两端,且两个所述U型开口 9形状相同,V型弹簧片可以安装在任意一个U型开口 9中。
[0046]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每个所述U型开口 9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脚10,所述挂钩72与其中一个U型开口 9两侧的两个所述凸脚10挂接,所述第二铆柱53与另一个U型开口 9两侧的两个凸脚10相扣,共同实现活页座2与第一固定座I的连接。
[0047]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I与所述第二固定座4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1。
[0048]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中,所述铰链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固定件各设置在一个所述定位孔11中,时固定件穿过定位孔11,将第一固定座I与柜体连接,将第二固定座4与柜门连接,固定件可以使用螺钉、螺检、铁钉等。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铰链,用于连接柜门与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第一固定座、活页座、连接臂、第二固定座与缓冲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所述活页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方,所述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活页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且所述缓冲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活页座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活页座上,且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柜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V型弹簧片、第一铆柱与第二铆柱,所述第一铆柱与所述第二铆柱分别设置在所述V型弹簧片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铆柱与所述活页座连接,所述第二铆柱分别与所述活页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页座一端设置有两个椭圆孔,两个所述椭圆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活页座的两侧,所述第二铆柱顺次插入两个所述椭圆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活页座的另一端,且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第三铆柱与挂钩,所述第三铆柱穿插在所述活页座上,所述挂钩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铆柱连接,且所述挂钩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挂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凸部,所述活页座扣装在所述凸部上,所述凸部上设置有U型开口,所述V型弹簧片位于所述U型开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开口设置有两个,两个U型开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凸部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两端的每个所述U型开口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脚,所述凸部一端的两个凸脚与所述挂钩挂接,所述凸部另一端的两个凸脚与所述第二铆柱相扣。
【文档编号】E05D11/00GK203701810SQ20142001456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柯宗正 申请人:柯宗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