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包含有一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其内设有长条状活动空间,长条状活动空间两侧分别设有被卡抵部;一释放控制机构,释放控制机构可滑动地设置于长条状活动空间内,释放控制机构包含有释放爪组件,释放爪组件设有两个释放爪,两个释放爪内侧及外侧分别设有圆弧状爪部以及与该被卡抵部相对应的卡抵部;一缓冲动力机构,缓冲动力机构设于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内部且与释放控制机构动力连接;一拨柱,拨柱穿设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其长条状槽沟,且拨柱卡抵于两个释放爪的圆弧状爪部之间;透过两个释放爪之间的开阖来切换与拨柱的卡抵或分离,可使部件在动作时达到更佳静音效果,减少噪音及提升使用便利性。
【专利说明】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归缓冲结构,尤指一种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请参阅图1所示,一般的门体回归缓冲装置1,系由一固设于门体21的回归缓冲装置本体10与一固设于门框20的拨动件16所构成,该拨动件16设有一拨柱161,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10具有一槽沟11,该槽沟11 一侧设有缺口部12,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10内部则设有一回归缓冲机构13,该回归缓冲机构13包含有一缓冲动力机构14以及一与该缓冲动力机构14动力连接的控制件15,该缓冲动力机构14通常系由缓冲棒与弹簧所组成,又该控制件15两端分别设有一凹口部151与一轴杆152,该拨动件16其拨柱161与控制件15其凹口部151两者系可分离地相互卡抵,该门体回归缓冲装置I系于开、关门时令该拨动件16带动控制件15水平移位及水平转动,而可切换该控制件15与拨动件16之间的分离或卡抵,进而可于门体关门时达到自动回归及缓冲之目的,在此,该门体回归缓冲装置I的其余细部构造及动作原理均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具体可参考台湾专利M448202号「回归缓冲装置(二)」或M441705号「门体回归缓冲机构」等案,于此不再赘述。
[0003]该常用之门体回归缓冲装置1,虽可于关门时令门体21达到自动回归及缓冲之目的,惟当该拨动件16带动控制件15水平转动时,该控制件15的轴杆152会落入并撞击抵顶该槽沟11的缺口部12,因此仍会发出一定的噪音声响,造成使用上之困扰,是故,如何针对上述缺失加以改进,即为本案创作人所欲解决之技术困难点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之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因控制件与拨动件分离时仍会有部件因撞击而发出噪音声响,造成使用上之困扰,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发展一种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包含:一回归缓冲装置本体,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表面设有一置中的长条状槽沟,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内则设有一长条状活动空间,且该长条状活动空间与该长条状槽沟的位置相对应,又该长条状活动空间两侧分别设有一被卡抵部;一释放控制机构,该释放控制机构系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其长条状活动空间内,该释放控制机构包含有一旋转片组件、一释放爪组件、一滑动机构与一旋转片轴柄,该释放爪组件设有两个释放爪,该两个释放爪分别轴设于该滑动机构上方,又该两个释放爪的结构相同且分别呈镜射对称方式配置,该两个释放爪内侧分别设有一圆弧状爪部,该两个释放爪外侧分别设有一与该被卡抵部相对应的卡抵部,该旋转片组件设有两个分别与该两个释放爪相对应的旋转片,且各该旋转片一端分别轴设于各该释放爪上,又该两个旋转片另一端系上、下迭设且为该旋转片轴柄所穿设;一缓冲动力机构,该缓冲动力机构设置于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内部,且该缓冲动力机构与该释放控制机构动力连接;一拨柱,该拨柱穿设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其长条状槽沟,且该拨柱卡抵于该两个释放爪的圆弧状爪部之间。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长条状活动空间其被卡抵部为内凹弯折状,且该释放爪的卡抵部为外凸弯折状。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两个释放爪顶部分别设有一旋转片容置区,且各该旋转片分别设置于各该释放爪的旋转片容置区上。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两个旋转片之间具有一夹角。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滑动机构设有一槽轨。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旋转片轴柄具有一垂直轴柄以及一与该垂直轴柄相连接的水平轴柄,该垂直轴柄穿设该两个旋转片的轴孔,该水平轴柄则系可滑移地置设于该槽轨上方。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藉由本创作系透过该释放爪组件的两个释放爪之间的开阖来切换其与拨柱的卡抵或分离,而可使部件在动作时达到更佳之静音效果,进而使本创作可达到减少噪音及提升使用便利性之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技术的组合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15]图4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0016]图5本实用新型于门体开门时的动作中示意图。
[0017]图6本实用新型于门体开门时的动作后示意图。
[0018]图7本实用新型于门体自动回归的动作前示意图。
[0019]图8本实用新型于门体自动回归的动作后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现有技术]1、门体回归缓冲装置;10、回归缓冲装置本体;11、槽沟;12、缺口部;13、回归缓冲机构;14、缓冲动力机构;15、控制件;151、凹口部;152、轴杆;16、拨动件;161、拨柱;20、门框;21、门体;
[0021][本实用新型]3、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1、底座;32、盖体;33、长条状槽沟;34、长条状活动空间;341、被卡抵部;4、释放控制机构;41、旋转片组件;411、旋转片;412、旋转片;413、第二轴接部;414、轴孔;42、释放爪组件;421、释放爪;422、释放爪;423、第一轴接部;424、旋转片容置区;425、圆弧状爪部;426、卡抵部;427、第二被轴接部;43、滑动机构;431、缓冲棒连接部;432、弹簧连接部;433、第一被轴接部;434、槽轨;5、缓冲动力机构;50、外壳;51、缓冲棒;52、弹簧;6、拨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3]请参阅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包含:
[0024]一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通常系安装于一门体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包含有一底座31与一结合固设于该底座31上方的盖体32,又该盖体32表面设有一置中的长条状槽沟33,该盖体32内则设有一长条状活动空间34,且该长条状活动空间34与该长条状槽沟33的位置相对应,请再配合参阅图5所示,又该长条状活动空间34于靠近盖体32 —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被卡抵部341,在本实施例中,该被卡抵部341可为内凹弯折状。
[0025]一释放控制机构4,该释放控制机构4设置于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内部,且该释放控制机构4系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其长条状活动空间34内,该释放控制机构4包含有一旋转片组件41、一释放爪组件42、一滑动机构43与一旋转片轴柄44,请再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滑动机构43 —侧可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棒连接部431与一弹簧连接部432,该缓冲棒连接部431与弹簧连接部432均可为凹口,该滑动机构43另一侧设有两个第一被轴接部433,该第一被轴接部433可为凹孔,又该滑动机构43设有一槽轨434,且该槽轨434系位于该两个第一被轴接部433之间,该释放爪组件42设有两个释放爪421、422,该两个释放爪421、422分别轴设于该滑动机构43上方,又该两个释放爪421、422的结构相同且分别呈镜射对称方式配置,藉此,俾使该两个释放爪421、422可同时朝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方向旋转,更具体地,该两个释放爪421、422底部分别设有一第一轴接部423,且各该第一轴接部423分别与各该第一被轴接部433相轴设,又该第一轴接部423可为凸轴,该两个释放爪421、422顶部分别设有一旋转片容置区424,各该旋转片容置区424分别设有一第二被轴接部427,该第二被轴接部427可为凸轴,又该两个释放爪421、422内侧分别设有一圆弧状爪部425,且各该圆弧状爪部425分别位于各该旋转片容置区424 —侧,请再配合参阅图5所示,另该两个释放爪421、422外侧分别设有一与该长条状活动空间34其被卡抵部341相对应的卡抵部426,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抵部426可为外凸弯折状,该旋转片组件41设有两个分别与该两个释放爪421、422相对应的旋转片411、412,且各该旋转片411、412分别设置于各该释放爪421、422的旋转片容置区424上,各该旋转片411、412 —端分别设有一第二轴接部413,且各该第二轴接部413分别与各释放爪421、422其旋转片容置区424的第二被轴接部427相轴接,该第二轴接部413可为凹孔,又该两个旋转片411、412另一端分别设有一轴孔414,且该两个旋转片411、412的轴孔414系上、下迭设,该旋转片轴柄44系穿设该两个旋转片411、412的轴孔414,而使该两个旋转片411、412可以该旋转片轴柄44作为枢轴转动,且该两个旋转片411、412之间具有一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片轴柄44呈L型,也即该旋转片轴柄44具有一垂直轴柄441以及一与该垂直轴柄441相连接的水平轴柄442,其中该垂直轴柄441穿设该两个旋转片411、412的轴孔414,该水平轴柄442则系可滑移地置设于该槽轨434上方,又该垂直轴柄441与水平轴柄442两者可为一体成型。
[0026]—缓冲动力机构5,该缓冲动力机构5设置于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内部,又该缓冲动力机构5位于该释放控制机构4 一侧且两者动力连接,该缓冲动力机构5通常系由缓冲棒与弹簧所组成,其常规的构造及其与回归缓窗装置本体3或释放控制机构4的链接组构方式均属公知技术,在本实施例中,请再配合参阅图5所示,该缓冲动力机构5包含有一外壳50、至少一个缓冲棒51以及一弹簧52,其中各该缓冲棒51与弹簧52系容置于该外壳50内,且各该缓冲棒51 —端及弹簧52 —端分别与该滑动机构43其缓冲棒连接部431及弹簧连接部432相接设。
[0027]—拨柱6,该拨柱6可供组设安装于一门框上,该拨柱6穿设该盖体32其长条状槽沟33,且该拨柱6卡抵于该释放爪组件42其两个释放爪421、421的圆弧状爪部425之间,而如图4所示。
[0028]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当用户拉动门体进行开门动作时,分别组设于门体及门框上的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及拨柱6将产生相对运动,在此,为了清晰呈现各部件运动时的交互关系与相对位置,动作图的图式系将盖体32的顶部予以剖除,藉由该拨柱6卡抵于该释放爪组件42其两个释放爪421、421的圆弧状爪部425之间,而使拨柱6可带动该释放控制机构4在盖体32其长条状活动空间34中朝远离缓冲动力机构5其外壳50的方向移动,同时该释放控制机构4则可拉伸该缓冲动力机构5其缓冲棒51与弹簧52,当该释放控制机构4移动到该长条状活动空间34其被卡抵部341的位置时,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该释放爪组件42的两个释放爪421、422将会分别朝靠近该被卡抵部341的方向转动,而使各该释放爪421、422的卡抵部426会分别与长条状活动空间34两侧的被卡抵部341相卡抵,同时该两个释放爪421、422也会与拨柱6分离,此时用户即可继续拉动门体进行开门动作,同时,该两个释放爪421、422会分别带动该旋转片组件41的两个旋转片411、412转动,该两个旋转片411、412则会带动该旋转片轴柄44在该滑动机构43其槽轨434上滑动移位,而使该两个旋转片411、412会从具有夹角而变成呈一直线的平行状态,也即,该两个旋转片411、412与旋转片轴柄44三者整体于俯视的形状,将由类似Y字型变成T字型,此时,该两个旋转片411、412将可分别抵顶该两个释放爪421、422,而使该两个释放爪421、422可保持向外张开的状态,并使其卡抵部426可持续卡抵该被卡抵部341,而如图6所示,如此也可使弹簧52持续保持拉伸状态。
[0029]请再参阅图7所示,当用户拉动该门体进行关门动作时,该拨柱6与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会朝与开门相反的方向相对运动,而使拨柱6可重新进入该两个释放爪421、422的圆弧状爪部425之间,此时拨柱6会推抵该两个旋转片411、412的轴孔414与旋转片轴柄44的位置,而使该旋转片轴柄44会朝与开门时相反的方向移位并带动该两个旋转片411、412转动,该两个旋转片411、412则会继续带动该两个释放爪421、422分别朝远离该被卡抵部341的方向转动,而使各该释放爪421、422的卡抵部426不再卡抵该被卡抵部341,请再配合参阅图8所示,同时该两个释放爪421、422的圆弧状爪部425则可重新包住并卡抵该拨柱6,此时该弹簧52便可释放其反向弹力,而使弹簧52可带动整个释放控制机构4在回归缓冲装置本体3内滑动移位,而可令门体达到自动回归复位之目的,同时该缓冲棒51也可达到缓冲效果以降低噪音声响,进而使本创作可达到自动回归缓冲之目的。
[0030]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藉由本创作系透过该释放爪组件42的两个释放爪421、422之间的开阖来切换其与拨柱6的卡抵或分离,因此该盖体32的长条状槽沟33无需设置如习用的缺口部12,且释放爪421、422也无需设置如习用的轴杆152,而可使部件在动作时达到更佳之静音效果,进而使本创作可达到减少噪音及提升使用便利性之功效。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回归缓冲装置本体,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表面设有一置中的长条状槽沟,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内则设有一长条状活动空间,且该长条状活动空间与该长条状槽沟的位置相对应,又该长条状活动空间两侧分别设有一被卡抵部; 一释放控制机构,该释放控制机构系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其长条状活动空间内,该释放控制机构包含有一旋转片组件、一释放爪组件、一滑动机构与一旋转片轴柄,该释放爪组件设有两个释放爪,该两个释放爪分别轴设于该滑动机构上方,又该两个释放爪的结构相同且分别呈镜射对称方式配置,该两个释放爪内侧分别设有一圆弧状爪部,该两个释放爪外侧分别设有一与该被卡抵部相对应的卡抵部,该旋转片组件设有两个分别与该两个释放爪相对应的旋转片,且各该旋转片一端分别轴设于各该释放爪上,又该两个旋转片另一端系上、下迭设且为该旋转片轴柄所穿设;一缓冲动力机构,该缓冲动力机构设置于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内部,且该缓冲动力机构与该释放控制机构动力连接;一拨柱,该拨柱穿设该回归缓冲装置本体其长条状槽沟,且该拨柱卡抵于该两个释放爪的圆弧状爪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条状活动空间其被卡抵部为内凹弯折状,且该释放爪的卡抵部为外凸弯折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两个释放爪顶部分别设有一旋转片容置区,且各该旋转片分别设置于各该释放爪的旋转片容置区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两个旋转片之间具有一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动机构设有一槽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减少噪音的门体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转片轴柄具有一垂直轴柄以及一与该垂直轴柄相连接的水平轴柄,该垂直轴柄穿设该两个旋转片的轴孔,该水平轴柄则系可滑移地置设于该槽轨上方。
【文档编号】E05F1/08GK203856325SQ20142024863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5日
【发明者】廖瑞忠 申请人: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