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792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颅骶骨疗法的第四脑室扩张法及第四脑室压迫法的诱导脑脊液循环的枕。



背景技术:

颅骶骨疗法(Cranio Sacral Therapy-CST)是由美国开始研究以来至今已有100年以上历史的治疗方法。颅骶骨疗法能够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膜性障碍引起的脑脊液循环低下引起的多种问题。

脑脊液的正常循环是以每分钟8-12次为周期按照屈曲(吸气、外旋转)与伸展(呼气、内旋转)模式循环(屈曲、伸展1次周期为6-9秒),脑脊液全身循环一次的周期按时间来讲是6-7小时,1天循环4-5次,1天的生成量为500cc。

脑脊液(CSF)的正常流动缓解包围着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脑与脊髓的膜的紧张状态,并且缓解外部连接有所有组织的筋膜的紧张程度,从而能够增进包括全身毛细血管与细胞在内的所有构成的循环能力,启动自愈免疫系统。

颅骶骨疗法是用5g左右细微的手力触摸头盖骨与骶骨以使被限的脑内膜与硬膜松弛,使脑脊液的流动周期保持正常均衡的治疗方法。

脑脊液的均衡具有减轻头痛、后颈部肌肉紧张、后颈发硬及肩膀肌肉痛、发热、急慢性筋骨系统疾病、腰痛、退行性关节炎、大脑脑淤血(cerebral congestion)与肺淤血(pulmonary congestion)及浮肿现象的效果。

但是为了接受颅骶骨疗法的施术,需要访问专业治疗师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因此对于繁忙的现代人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第一、提供能够在睡眠中诱导脑脊液循环的枕头;

第二、不受时间、费用及空间限制地在家庭接受颅骶骨疗法的施术;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以上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记载的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枕骨部收容部,其收容且支撑枕骨部;颈椎支撑部,其从所述枕骨部收容部延长且支撑颈椎;以及第四脑室压迫凸起,其凸出形成于所述枕骨部收容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第四脑室扩张凸起,其凸出形成于所述枕骨部收容部。

所述第四脑室扩张凸起形成于向枕外隆起施加压力的位置。

所述第四脑室压迫凸起为分别刺激枕骨部的左右的‘U’或‘V’形状。

所述第四脑室压迫凸起的左右方向宽度(W)为2cm以上、10cm以下。

所述枕骨部收容部包括构成大致半圆形的分界且支撑枕骨部的侧壁部。

所述侧壁部包括:左侧壁部及右侧壁部,其分别支撑枕骨部的左右侧;以及颈椎连接隔壁,其形成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分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第四脑室扩张凸起,其凸出形成于所述枕骨部收容部,所述第四脑室扩张凸起从所述颈椎连接隔壁延长形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侧面支撑部,其从所述侧壁部向左右方向延长形成,所述侧面支撑部形成有收容使用者的耳朵的凹陷的耳朵收容槽。

所述侧面支撑部形成支撑使用者的颈椎侧面的长长的峰。

所述枕骨部收容部形成有收容颈椎的棘突的棘突收容槽。

所述第四脑室扩张凸起形成于所述棘突收容槽的长度方向。

外形形成部,其形成有所述枕骨部收容部、所述颈椎支撑部及所述第四脑室压迫凸起;以及核心部,其具有与所述外形形成部不同的硬度,设置于所述外形形成部的内侧。

所述核心部包括:颈椎支撑核心,其形成于所述颈椎支撑部下侧;以及枕骨部固定核心,其形成于避开所述第四脑室压迫凸起的下侧的位置,形成于所述枕骨部收容部的边缘下侧。

所述外形形成部包括从所述枕骨部收容部的左右方向延长形成的侧面支撑部,所述核心部包括从所述枕骨部固定核心延长形成于所述侧面支撑部的下侧的侧面支撑核心。

所述核心部由比所述外形形成部的硬度大的泡沫形成。

衬垫,其设置于所述外部形成部与所述核心部的下侧,增加所述外形形成部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第四脑室压迫凸起,其向枕骨施加压力;第四脑室扩张凸起,其向枕外隆起施加压力;以及枕骨部收容部,其凹陷地形成使得固定支撑枕骨部,且形成有第四脑室扩张凸起与第四脑室压迫凸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第四脑室压迫凸起,其在生成脑脊液时阻止枕骨的左右侧面在扩张的屈曲周期时进一步扩张;第四脑室扩张凸起,其在脑脊液的生成停止时阻止枕外隆起54在凸出的伸展周期时进一步凸出;以及枕骨部收容部,其固定支撑枕骨部,在与枕骨相对的面形成有第四脑室压迫凸起与第四脑室扩张凸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核心部,其由支撑从颈椎施加的荷重的颈椎支撑核心及固定并支撑枕骨的边缘的枕骨部固定核心构成;外形形成部,其包围核心部的上面,由比所述核心部的硬度小的泡沫形成,在不能得到所述枕骨部固定核心的支撑的位置形成有向枕骨施加压力的凸起。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参见具体说明及附图。

技术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在家庭中也能够将颅骶骨疗法适用于枕头这一生活用品,因此消除了空间上的限制;

第二、提供在睡眠中也能够接受颅骶骨疗法的施术的感觉,因此消除了时间上的限制;

第三、购买一次即可半永久接受颅骶骨疗法的施术,因此能够节省费用。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记载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简要显示脑脊液的循环;

图2(a)显示屈曲周期时脑脊液的流动及头盖骨与腰椎的移动;

图2(b)显示伸展周期时脑脊液的流动及头盖骨与腰椎的移动;

图3(a)显示屈曲周期时后头部的松弛及脑脊液的流动;

图3(b)显示伸展周期时后头部的收缩及脑脊液的流动;

图4(a)显示第四脑室压迫法(CV4)的施术方法;

图4(b)显示第四脑室扩张法(EV4)的施术方法;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平面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正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背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侧面图;

图10(a)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核心部立体图;

图10(b)为附着有核心部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底面图;

图10(c)显示没有核心部的外形形成部的样子;

图11(a)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衬垫,图11(b)为附着有衬垫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立体图;

图12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压迫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及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便可明确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实现方法。

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以不同的多种形态实现,本实施例只是使本发明的公开更加完整,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由技术方案的范畴定义。在整篇说明书中,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构成要素。

以下参照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示意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以往人们所知道的是人的头盖骨45已变硬石灰化,头盖骨45以变硬的状态彼此融合,因此不能动。而实际上头盖骨45能够微动,与骶骨40(尾骨上侧)的动作一起对人体的脑脊液循环造成影响。颅骶骨疗法与头盖骨45的活动紧密关联。

图1简要显示脑脊液的循环。图2(a)显示屈曲周期时脑脊液的流动及头盖骨与腰椎的移动,图2(b)显示伸展周期时脑脊液的流动及头盖骨与腰椎的移动。图3(a)显示屈曲周期时后头部的松弛及脑脊液的流动,图3(b)显示伸展周期时后头部的收缩及脑脊液的流动。

参照图1至图3b,头顶骨51(parietal bone)是盖住装有脑的脑颅后侧上方的四角形的平平的骨骼。头顶骨51共有两个,分别向外侧凸出来。两个头顶骨51通过矢状缝56相接。头顶骨51通过人字缝55连接于枕骨53。侧头骨52位于侧头部。头盖骨45不是坚硬的结构,而是具有生成脑脊液时扩张的屈曲周期与停止生成时收缩的伸展周期的柔性组织。通过上述结构,头盖骨45能够反复收缩与松弛。颅骶骨节律(Craniosacral rhythm)含有关于精神压力或免疫力等的信息。健康人体颅骶骨活动的屈曲与伸展周期为8-12次,非常稳定。

屈曲(flexion,expansion)相当于扩张或膨胀。颅骶骨节律可通过手感测到。可以将传递到手的屈曲感理解为‘膨胀感’或‘整个身体向外侧旋转变宽的感觉’,也称作‘外旋转’。

伸展(extension,compression)是与屈曲相反的概念或相反的感觉。伸展可以理解为收缩。可以将伸展理解为‘被深深吸入的感觉’。有时将伸展说明成整个身体向内侧旋转变窄的感觉。伸展也称作‘内旋转’。

颅骶骨活动周期由‘屈曲’与‘伸展’或‘扩张’与‘收缩’两个过程构成。可以将屈曲与伸展之间称作‘中立点’。人体在中立点时处于静止感且紧张消除的‘松弛’状态。优选的是屈曲与伸展的周期达到预定量且相同。屈曲与伸展的周期不同或不一致的情况下身体可能会出现异常现象。

屈曲周期与伸展周期源自脑脊液(CSF;cerebrospinal fluid)的循环。脑脊液由脑室(ventricular)生成。脑室是指人脑内部空间,被脑室膜包围。脑室有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60共三种。共有左右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与第四脑室60各有一个,由四个脑室构成脑室系统。

侧脑室是大脑内部的空间,左右两个(第一脑室、第二脑室)相互对称,通过脑室之间的孔彼此连接,而且还与第三脑室连接。第三脑室是间脑之间的空间,与侧脑室通过脑室间孔交通,通过中脑导水管连接于第四脑室60。第四脑室60与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交通,在此处通过正中孔(马让迪孔)或侧孔(卢施卡孔)与蛛网膜下空间(蛛网膜下腔)交通。第四脑室60被小脑与脑干包围。第四脑室60的脑脊液通过脊髓内的中心管下到脊髓或通过正中孔或侧孔移动到脑外部在脑周围循环。

脑室内部具有叫做脉络膜丛(脉络丛)的结构,其起到生成脑脊液的作用。脉络膜丛一天生成的脑脊液量大概为500ml,因此脑室内部总是处于充满脑脊液的状态。由于该脑脊液每天生成一定量且消耗同样的量,因此脑室内的脑脊液总是保持相同的量。脑脊液在蛛网膜(蛛网状膜)与软脑膜(软膜)之间循环起到缓冲作用。脑室用于脑脊液的生成、储存及循环,总得来讲起到保护脑的作用。

首先,对颅骶骨疗法进行说明。

不能为了对颅骶骨系统引发非生理性活动而施加过多的力。与颅骶骨系统接触的力的大小大约为4~5g,通过这种小的力接触的目的在于使头盖骨45的移动自主地找到新的路径进行移动。如此生成的新的路径的发现引发重新添加的运动性与自由的移动。颅骶骨疗法中向被施术者的枕骨部适用技法引起静止点称为CV4及EV4技法。

第四脑室压迫法,即CV4技法(Compression of 4th Ventricle,CV-4 Technique)是压迫枕骨部的枕外隆起54两侧的方法。CV4是用于促进静止点的方法,是指屈曲周期时扩张的脑室的压迫或缩窄。

CV4技法是在屈曲周期阻止律动诱导静止点的方法,其降低影响脊髓压力变化的鳞部的能力。因此增加头盖骨45内脊椎的压力,因此脑脊液向所有其他可能的路径转换方向。因此,CV4技法促进并交换脑脊液的活动。

第四脑室扩张法,即EV4技法(Expansion of 4th Ventricle)是在伸展周期诱导静止点的方法。第四脑室扩张法是压迫枕骨部的枕外隆起54的方法。枕外隆起54(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是占据枕骨53的后侧的巨大的鳞部(squama)的正中间中最为凸出的部位。EV4相当于伸展周期,通过内旋转,通过用手指压迫而阻止枕外隆起45凸出以扩张头盖骨45内的第四脑室60。

通过第四脑室压迫法及/或第四脑室扩张法消除整个颅骶骨系统的活动使得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这称为静止点(still-point)。通过压迫及/或扩张第四脑室60半强制性地达到静止点。

颅骶骨系统可表现出痉挛、搏动或摇摆等活动,通过压迫及/或扩张阻碍第四脑室60的情况下颅骶骨系统的活动最终会暂时中止。即,发生了静止点。发生该静止点的情况下,患者将能感受到几种变化。达到静止点状态时被施术者能够感觉到曾经发生过的腰部疼痛或非活动性的之前的各种疼痛复发。并且,被施术者的呼吸发生变化,而且额头还会轻微地流汗。

在静止点过程中,人体开始松弛。之前发生的疼痛从这时开始逐渐消失。并且,腰与骨盆部位的骶髂骨身体功能障碍开始自然地矫正。有时,关节伴随着“哒”的声音得到矫正。之后,被施术者的呼吸开始稳定、紧张的肌肉开始松弛。该静止点短则持续数秒长则持续数分钟。静止点结束后颅骶骨系统重新开始活动。一般,通过观察可以感知到对称且上升的活动振幅。静止点结束后颅骶骨的活动好转且活动恢复对称。静止点对顺畅地调节颅骶骨系统活动方面非常凑效。

以下说明适用上述颅骶骨疗法的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

以使用者朝向屋顶躺在枕头上的状态为基准,将使用者的躯干方向称为前方、其反方向称为后方、使用者的侧头骨52方向称为左右方向、使用者的前头骨方向称为上侧、使用者的枕骨53方向称为下侧进行说明。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平面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正面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背面图。参照图5至图8,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枕骨部收容部10,其收容且支撑枕骨部;颈椎支撑部30,其从枕骨部收容部10延长且支撑颈椎;以及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其凸出形成于枕骨部收容部10。

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向使用者的枕骨部施加压力。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在屈曲周期诱导静止点。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诱导脑脊液向下。

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可以具有‘V’或‘U’形状以分别刺激枕骨部的左右。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可以具有马蹄形状。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向枕骨53左右两侧面施加压力。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可以形成于枕外隆起54的左右3~4cm处。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压迫使用者的脑室。

侧头骨52与枕骨53通过枕乳突缝57连接。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位于不与枕乳突缝57相对的位置。因此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的左右方向宽度W在10cm以内。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的左右方向宽度W可以为2cm以上。或者,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的左右方向宽度W也可以为2cm以上、7cm以下。通过这种宽度的限制防止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刺激侧头骨52。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凸出形成于枕骨部收容部10的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沿左右伸长形成多个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形成于多个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之间。

枕骨部收容部10是收容后脑骨的地方,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形状。枕骨部收容部10支撑枕骨部。枕骨部收容部10可以是圆形或半圆形,包括下述的侧壁部15使得能够支撑枕骨部。

颈椎支撑部30支撑使用者的颈骨。颈椎支撑部30可以向前后方向形成。颈椎支撑部30向枕骨部收容部10的前方延长形成。优选的是,颈椎支撑部30可以是随着向前方延长,其上下高度逐渐降低的形状。

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向使用者的枕骨部的枕外隆起54施加压力。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在伸展周期诱导静止点。通过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撑开头盖骨45使其松弛。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诱导脑脊液的抽吸。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诱导脑脊液向上。

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执行相当于颅骶骨疗法中EV4的功能。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的接触部分可以形成有谷,使得与枕骨部接触的面积增大。通过谷可以增大枕骨部的受支撑面积,因此使用者能够维持较舒适的姿势。但,只要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形成于压迫枕外隆起54的左右部分的位置就足矣,因此可以变更形状或位置。

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与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是相互连接的形状。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具有向内侧包围的感觉的形状使得能够在枕骨部左右侧柔和地压迫,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与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的中央连接,向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的内侧延长形成。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可以与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相隔形成。只是,相互连接而扩大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的表面积可以分散向使用者的枕骨部施加的压力,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感觉。

枕骨部收容部10包括形成大约半圆形的分界且支撑枕骨部的侧壁部15。由于枕骨部收容部10需要形成为向内侧包围的感觉的形状使得能够在枕骨部左右侧柔和地压迫,因此可以是内侧形成槽而以收容枕骨部的形状。通过侧壁部15形成枕骨部收容部10的边缘。侧壁部15支撑枕骨部。

侧壁部15包括分别支撑枕骨部的左右侧的左侧壁部16及右侧壁部17以及形成与颈椎支撑部30的分界的颈椎连接隔壁18。侧壁部15包括左侧壁部16与右侧壁部17。左侧壁部16与右侧壁部17支撑侧头骨52。侧壁部15包括颈椎连接隔壁18。左侧壁部16与右侧壁部17之间形成有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之间形成有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

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从颈椎连接隔壁18延长形成。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从颈椎连接隔壁18向后方延长形成。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与颈椎连接隔壁18相隔形成。只是,使用者受到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的过度的压迫的情况下有可能妨碍睡眠,因此优选的是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与枕骨部的接触面积维持预定面积以上。因此优选的是颈椎连接隔壁18与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相互连接。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从侧壁部15向左右方向延长的侧面支撑部20。侧面支撑部20可以分别形成于枕骨部收容部10的左右方向。当使用者朝向左侧或者右侧方向侧躺的情况下,侧面支撑部20支撑侧头骨52。侧面支撑部20分别从左侧壁部16及右侧壁部17开始形成。使用者侧躺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者的头盖骨45的直径与使用者胸部直径互异,因此侧面支撑部20为预定高度以上。即,将侧面支撑部20的高度定为使用者颈椎能够维持直线。

侧面支撑部20可以形成有凹陷的耳朵收容槽21使得收容使用者的耳朵。耳朵收容槽21的高度比侧面支撑部20的一般高度低。使用者的耳朵是向侧方向凸出的,因此使用者侧躺的情况下头的荷重传递到使用者的一侧耳朵。从而使耳朵位于耳朵收容槽21,因此能够使头的荷重均匀地传递到侧头骨52、头顶骨51及前头骨。

枕骨部收容部10可以形成有收容颈椎的棘突的棘突收容槽31。棘突收容槽31可以向前后方向延长形成。棘突凸出形成于颈椎。因此荷重可能会集中于棘突。为了减少集中于棘突的荷重,枕骨部收容部10形成有棘突收容槽31。由于棘突插入到收容谷,接触面积扩大,因此能够向颈椎施加更加均匀的压力。

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形成于棘突收容槽31的长度方向。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与棘突收容槽31形成于一直线上。枕外隆起可以形成于头盖骨45的正中央线上,颈椎也直线形成于躯干的中央线上。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的高度随着趋向颈椎连接隔壁18逐渐增加,棘突收容槽31的高度随着从颈椎连接隔壁18趋向前方逐渐降低。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侧面图。

参照图9,侧面支撑部20形成有伸长而成的峰23。侧面支撑部20形成峰23。峰23可以在侧面支撑部20最高地凸出形成。峰23可以倾斜地形成使得不与使用者的下颚产生干涉。脖子的直径比头盖骨45的直径小,因此使用者侧躺的情况下不支撑脖子。因此峰23可以从侧面支撑部20的前方向横向凸出支撑使用者的脖子。使用者的侧头骨52与颈椎侧面都能得到支撑,因此能够维持比较舒适的姿势。

图10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核心部与外形形成部,图10(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核心部的立体图,图10(b)为附着有核心部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底面图,图10(c)显示不具备核心部的外形形成部的形状。

参照图10,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核心部80,其由支撑从颈椎施加的荷重的颈椎支撑核心81及固定并支撑枕骨53的边缘的枕骨部固定核心83构成;外形形成部70,其包围核心部80的上面,由比核心部80的硬度小的泡沫形成,在不能得到枕骨部固定核心83的支撑的位置形成有向枕骨53施加压力的凸起。

枕骨部收容部10与颈椎支撑部30可以由泡沫(foam)形成。外形形成部70是与使用者的枕骨部及颈椎直接接触的部位,因此根据使用者施加的荷重相应地变形并均匀地吸收压力。外形形成部70是比核心部80的硬度小的泡沫。核心部80是与外形形成部70的物性不同的泡沫。优选的是核心部80的硬度大于外形形成部70的硬度。泡沫虽然具有弹性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排出水分,关于弹性的耐久性可能会随之降低。核心部80支撑外形形成部70的荷重增加耐久性。通过核心部80支撑外形形成部70,防止外形形成部70因长期支撑使用者体重而可能降低的耐久性发生严重变形。

外形形成部70形成有凸起。凸起可以是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与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核心部80可以不支撑施加到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与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的荷重。由于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与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能够较为自由地变形,因此减少施加于使用者的枕骨53的压力。因此,使用者即使长时间使用枕也能够保持睡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外形形成部70,其形成有枕骨部收容部10、颈椎支撑部30、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及/或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以及核心部80,其设置于外形形成部70内侧,硬度不同于外形形成部70的硬度。外形形成部70与核心部80的硬度互异。优选的是核心部80的硬度大于外形形成部70的硬度。

核心部80包括:颈椎支撑核心81,其形成于颈椎支撑部30的下侧;以及枕骨部固定核心83,其形成于避开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及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的下侧的位置,形成于枕骨部收容部10的边缘下侧。颈椎支撑核心81支撑颈椎限制颈椎支撑部30的形状变形。但是,由于核心部80形成于枕骨部收容部10的边缘,因此不限制枕骨部收容部10的变形。因此,不限制使用者脖子肌肉的松弛。

外形形成部70还包括延长形成于枕骨部收容部10的左右方向的侧面支撑部20。核心部80包括从枕骨部固定核心83延长形成于侧面支撑部20的下侧的侧面支撑核心85。

侧面支撑核心85抑制侧面支撑部20的变形。使用者就寝时可以侧躺。这种情况下,如果侧面支撑部20的变形程度大,此时颈椎不能维持一直线而是有可能倾斜。侧面支撑核心85限制侧面支撑部20的变形,使得颈椎维持一直线。

图11(a)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衬垫,图11(b)为附着有衬垫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立体图。

参照图11,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还包括设置于外形形成部70与核心部80的下侧增加外形形成部70的高度的衬垫90。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体大小使用多个衬垫90,还可以去除衬垫90使用。

泡沫的表面具有多个细微的孔,因此摩擦系数高。因此,即使没有另外的粘贴部件也能够维持衬垫90与枕的附着状态。优选的是使枕的外皮能够一同包覆衬垫90与枕。因此枕不需要另外的粘贴部件等也能够一体化,因此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

图12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压迫点。

参照图5及图12,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其向枕骨53施加压力;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其向枕外隆起54施加压力;以及枕骨部收容部10,其凹陷地形成使得固定支撑枕骨部,且形成有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与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

并且,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其诱导头盖骨45的屈曲周期;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其诱导头盖骨45的伸展周期;以及枕骨部收容部10,其固定支撑枕骨部,在与枕骨53相对的面形成有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与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包括: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其在屈曲周期生成脑脊液时阻止枕骨53的左右侧面在扩张的屈曲周期时进一步扩张;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其阻止在伸展周期脑脊液停止生成时阻止枕骨53的枕外隆起54在凸出的伸展周期时进一步凸出;以及枕骨部收容部10,其固定支撑枕骨部,在与枕骨53相对的面形成有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与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

第四脑室压迫凸起13向枕骨53施加压力,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向枕外隆起54施加压力。并且,枕骨部收容部10固定支撑枕骨部。因此,使用者在睡眠中接受颅骶骨疗法的施术。并且,具有同时接受颅骶骨疗法中的CV4与EV4的施术的效果,因此能够更频繁地诱导静止点状态。

因此,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脑脊液循环诱导枕的情况下,影响横膈膜的活动及呼吸的自律神经调节,松弛交感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并且,CV4(第四脑室压迫法)及EV4(第四脑室扩张法)技法松弛人体的所有结合组织,因此缓解压力性患者的慢性交感神经系统的紧张,具有减轻头痛、后颈部肌肉紧张、后颈发硬及肩膀肌肉痛、发热、急慢性筋骨系统疾病、腰痛、退行性关节炎、大脑脑淤血(cerebral congestion)与肺淤血(pulmonary congestion)及浮肿现象的效果。并且对于自闭症、注意力散漫的孩子、头痛、腰痛、抑郁症及绝症等非常有效。

并且,可以在家庭中睡眠时使用,能够减轻繁忙的现代人的时间负担。并且不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能够在家庭中自我进行施术,因此不受空间约束且减轻费用负担。并且,颅骶骨疗法是通过手的非常微小的触摸引起身体的变化的治疗,因此没有副作用。因此除了孕妇、老弱者,还有益于现代人由于压力需要身心舒适及精神安定、安逸生活的人群。

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可以形成于对枕外隆起54施加压力的位置。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压迫枕外隆起54。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扩张使用者的脑室。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执行相当于颅骶骨疗法中EV4的功能。第四脑室扩张凸起11扩张第四脑室60。

以上结合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受上述特定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任意变形实施,因此不应该将变形实施例理解为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