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便携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6731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折叠便携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便携床,包括一腰圈、四脚杆、两前杆、两后杆、前床布面和后床布面,其特征是:腰圈是一内侧有四个弧形凹陷的尼龙圆圈,腰圈的四个弧形凹陷中各有一圆穿孔,腰圈圆穿孔的外侧带有沉孔,腰圈的弧形凹陷与脚杆撑开时和折叠时的波状弯曲相对应;脚杆包括弯曲管、中部拉铆螺母、台阶螺栓、上部拉铆螺母、手拧螺栓和脚套,弯曲管由金属圆管冲压弯曲而成,弯曲管中间成波状弯曲,弯曲管的上部向内弯曲,弯曲管中间成波状弯曲的外侧带有圆孔,弯曲管向内弯曲处上方的外侧带有圆孔,弯曲管中间的圆孔中铆接有中部拉铆螺母,弯曲管上部的圆孔中铆接有上部拉铆螺母,弯曲管底端套接脚套,将四脚杆穿入到腰圈的尼龙圆圈中,将四台阶螺栓分别穿入到腰圈的四个圆穿孔中,并拧接到四脚杆上的中部拉铆螺母中、并拧紧,让四脚杆与腰圈作转动连接,将四个手拧螺栓分别拧入到四脚杆的上部拉铆螺母中;两前杆各包括前矩形管、拉铆螺母、柱形连接塞、螺栓、矩形连接塞和矩形闷塞,两前矩形管后部的底面各开有一孔,两前矩形管后端的底面各开有一孔,两前矩形管左右设置,矩形闷塞由塑料注塑而成,两矩形闷塞塞于前矩形管的前端,待两前矩形管穿入到前床布面两边的管套中后,将两拉铆螺母从下向上穿透前床布面两边的管套、再穿入到两前矩形管后部的孔中并铆接,将两拉铆螺母铆接于两前矩形管后部的底面,同时将前床布面与两前矩形管固定连接,矩形连接塞是矩形铝挤型的切断件,两矩形连接塞塞入两前矩形管后端管孔中,并通过两抽芯铆钉铆接固定,并连同前床布面一起铆接固定,两后杆各包括后矩形管、拉铆螺母、柱形连接塞、螺栓和矩形闷塞,两后矩形管前部的底面各开有一孔,两后矩形管前部底面圆孔的前方各开有一孔,两后矩形管左右设置,两矩形闷塞塞于后矩形管的后端,待两后矩形管穿入到后床布面两边的管套中后,将两拉铆螺母从下向上穿透后床布面两边的管套、再穿入到两前矩形管后部的孔中并铆接,将两拉铆螺母铆接于两后矩形管前部的底面,同时将后床布面与两后矩形管固定连接,柱形连接塞是用尼龙注塑而成的竖向柱形的连接塞,柱形连接塞下部的侧面有一豁口,柱形连接塞的豁口处有一与豁口垂向的圆孔,柱形连接塞的轴向有一通孔,柱形连接塞的轴向的通孔与柱形连接塞下部的豁口连通,用两螺栓穿入到两柱形连接塞轴向的通孔中,并拧接到两前矩形管后部底面两拉铆螺母中,将两柱形连接塞与两前矩形管后部的底面固定,用两螺栓穿入到两柱形连接塞轴向的通孔中,并拧接到两后矩形管前部底面两拉铆螺母中,将两柱形连接塞与两后矩形管前部的底面固定,用连接于两前矩形管的两矩形连接塞穿入到两后矩形管管孔中的前端,再将连接于两前矩形管和两后矩形管的四柱形连接塞,从上向下穿入四脚杆弯曲管顶部的管孔中,并用手拧螺栓拧入到柱形连接塞豁口处的圆孔中,让两前矩形管和两后矩形管定位于四脚杆的顶部;所述的弯曲管向内弯曲,将所述的弯曲管与所述的腰圈配合展开时,所述弯曲管的向内弯曲与地面呈垂向状;所述的前矩形管由金属矩形管制成,所述前矩形管后部的底面和后端的底面各开有一孔,前矩形管后部底面的孔是拉铆螺母的铆接孔,前矩形管后端底面的孔是抽芯铆钉的铆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便携床,其特征是:所述的腰圈是由尼龙注塑而成的圆圈件,所述腰圈的内侧有四个弧形凹陷,所述腰圈的四个圆穿孔成四等分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便携床,其特征是:所述腰圈的弧形凹陷位于圆穿孔之上成V形,所述腰圈的弧形凹陷位于圆穿孔之下成倒置的V形,所述腰圈的弧形凹陷的V形和倒置的V形,与脚杆撑开时和折叠时的波状弯曲相对应,所述腰圈四圆穿孔外侧的沉孔与所述台阶螺栓的头部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便携床,其特征是:所述矩形连接塞的外径与所述前矩形管的管径相对应,所述矩形连接塞一头开有上下向的孔,所述矩形连接塞一头上下向孔的孔径为Φ4.2mm,所述矩形连接塞一头的上下向的孔与所述矩形前管后端底面的上下向的孔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便携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矩形管由的金属矩形管制成,所述后矩形管前部的底面开有一孔,所述后矩形管前部底面孔的前方开有一孔,所述后矩形管前部底面的孔是拉铆螺母的铆接孔,所述后矩形管前部底面孔的前方孔是抽芯铆钉的铆接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便携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柱形连接塞是用尼龙注塑而成的竖向柱形的连接塞,所述柱形连接塞下部的侧面有一U形豁口,所述柱形连接塞的U形豁口的U形底部有一圆孔,所述柱形连接塞的圆孔与所述柱形连接塞U形豁口的U形底端相交。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便携床,其特征是:所述前床布面的两边有与所述前杆相对应的套袋,所述后床布面的两边有与所述后杆相对应的套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