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清扫簸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6332阅读:1406来源:国知局
高效清扫簸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扫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簸箕工具由于壳的厚度,使簸箕与地面的接触存在一个阶梯,即便壳的厚度较薄,也始终存在,这会影响到垃圾的清扫,使一部分垃圾无法被顺利的清扫到簸箕内,而会被卡在簸箕下,使清扫不彻底,而此时想要清扫干净则需要大力的清扫剩余的垃圾,使其“飞”到簸箕内,但是会造成垃圾或灰尘的飞溅,不能一次性清扫彻底,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清扫簸箕。利用传送带装置和滚筒自动清扫垃圾,且不会产生垃圾的残留,清扫彻底,省时省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清扫簸箕,包括簸箕本体,簸箕本体后端的手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本体包括下部的底壳和上部的左壁、右壁和后壁;底壳的前端倾斜设置有导向角体;底壳上设置有传送带装置;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后端的传送电机,传送电机输出端连接的皮带轮,一端绕皮带轮且另一端绕过导向角体设置的皮带;所述皮带的上半部分位于底壳的上方,下半部分后侧位于底壳内部;导向角体前方设置有滚筒;滚筒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两个支杆分别与左壁和右壁转动连接;左侧的支杆前端设置有电机壳;电机壳内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滚筒相连;所述后壁上设置有开口;簸箕本体后端套接有收集袋;皮带和滚筒外表面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毛刷;皮带上的毛刷和滚筒上的毛刷在导向角体处接近地面的位置相接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高效清扫簸箕的左壁外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内设置有横向的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杆;推杆前端设置有凹槽;左侧的支杆在凹槽内滑动;推杆的后端设置有半圆形的推动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高效清扫簸箕的左壁和右壁上端连接有横板;横板上插接连接有向下的清洁梳。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高效清扫簸箕的两个支杆前部之间连接有刮板;刮板前侧压入滚筒上的毛刷内。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高效清扫簸箕的底壳后端下部设置有外翻的转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高效清扫簸箕的所述的手持杆为伸缩杆结构。

本发明与传统簸箕清扫工具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底壳上设置的传送带装置将垃圾向里传送至收集袋,皮带上的毛刷和滚筒上的毛刷,在导向角体处相接触,在滚筒和皮带的转动过程中可通过二者之间的挤压,将地面上的垃圾带入皮带上,随即传送至收集袋,对贴近地面的垃圾同样进行有效的清扫,同时毛刷可适应地面的凹凸不平,清扫彻底,快捷,收集袋可增大垃圾容纳量;

2、当滚筒与皮带在导向角体接近地面的位置处想接触时,适合于清扫尘土等小颗粒状垃圾,当垃圾体积较大,毛刷的变形也不能使垃圾进入时,则会造成本发明的适用面较窄,推杆可实现滚筒的位置改变及定位。支杆与左壁为转动连接,可发生绕轴运动,在绕轴旋转时,即可产生向上的位移,抬高滚筒与地面及导向角体之间的距离,以使体积较大的垃圾能被自动扫进收集袋;

3、上部设置的横板和与横板插接连接的清洁梳,可对皮带上的毛刷附着的头发等不易掉落至收集袋的垃圾进行拦截梳理,且清洁梳可在横板上滑动,可调节与皮带之间的距离;

4、刮板可减少滚筒上毛刷脏物的携带,刮下的垃圾直接掉在皮带上;向外翻转的转板可使底壳内的垃圾倒入收集袋,防止收集袋内的垃圾进入底壳内部;手持杆为伸缩杆的结构可提高舒适性,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壳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传送电机和转动电机电路图;

图中,1、手持杆;2、底壳;3、左壁;4、右壁;5、后壁;6、导向角体;7、传送电机;8、皮带轮;9、皮带;10、滚筒;11、支杆;12、电机壳;13、转动电机;14、开口;15、收集袋;16、毛刷;17、固定块;18、导向槽;19、推杆;20、凹槽;21、推动板;22、横板;23、清洁梳;24、刮板;25、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高效清扫簸箕,包括簸箕本体,簸箕本体后端的手持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本体包括下部的底壳2和上部的左壁3、右壁4和后壁5;底壳2的前端倾斜设置有导向角体6;底壳2上设置有传送带装置;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后端的传送电机7,传送电机7输出端连接的皮带9轮8,一端绕皮带9轮8且另一端绕过导向角体6设置的皮带9;所述皮带9的上半部分位于底壳2的上方,下半部分后侧位于底壳2内部;导向角体6前方设置有滚筒10;滚筒10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11;两个支杆11分别与左壁3和右壁4转动连接;左侧的支杆11前端设置有电机壳12;电机壳12内设置有转动电机13;转动电机13的输出端与滚筒10相连;所述后壁5上设置有开口14;簸箕本体后端套接有收集袋15;皮带9和滚筒10外表面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毛刷16;皮带9上的毛刷16和滚筒10上的毛刷16在导向角体6处接近地面的位置相接触;左壁3外侧设置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内设置有横向的导向槽18;导向槽18内滑动连接有推杆19;推杆19前端设置有凹槽20;左侧的支杆11在凹槽20内滑动;推杆19的后端设置有半圆形的推动板21;左壁3和右壁4上端连接有横板22;横板22上插接连接有向下的清洁梳23;两个支杆11前部之间连接有刮板24;刮板24前侧压入滚筒10上的毛刷16内;底壳2后端下部设置有外翻的转板25;所述的手持杆1为伸缩杆结构。

本发明在使用时,依靠传送带装置的传动和滚筒10的辅助,将垃圾清扫并传送至收集袋15,且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残余垃圾,清扫到位。如图2所示,传送带装置的传送电机7和传送电机7输出端连接的皮带9轮8均设置在底壳2内部,皮带9一端绕皮带9轮8传动,另一端绕过导向角体6传动,,为逆时针转动,且皮带9将导向角体6完全覆盖,导向角体6的倾斜指向地面,使皮带9上的毛刷16与地面能够较好的接触,在清扫过程中能够减少地表面的垃圾残留,不会产生传统簸箕因壳底部的厚度而造成垃圾无法清扫彻底的问题。滚筒10为顺时针转动,能够将地面的垃圾自动清扫到皮带9上,且在与导向角体6处皮带9上毛刷16发生挤压接触时,垃圾极易被带到皮带9上,皮带9上和滚筒10圆周上的毛刷16应具有较高的密度,以提高清扫效率,减少遗漏,毛刷16使本发明适用于凹凸不平的或是存在较多缝隙的地面的清扫,毛刷16能够深入到缝隙内将垃圾清扫出来,并带到皮带9上,传送在收集袋15。

支杆11上设置的刮板24可将滚筒10上毛刷16所粘带的垃圾刮下来,且直接掉落在导向角体6处的皮带9上表面,跟随传动,在底壳2的后侧,皮带9从底壳2上部进入底壳2内部,在穿过底壳2的过程中,可将毛刷16上的垃圾刮下,同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小颗粒垃圾进入底壳2内部,并掉落在底壳2内,可能会影响到传送带装置的正常使用,此时,可通过底壳2后端设置的转板25将垃圾倒出,转板25仅能向外翻转,使底壳2前端抬高整体产生倾斜,转板25在重力作用下,保持竖直状态,即为翻转效果,打开底壳2的后端,垃圾顺势滑入收集袋15,恢复清扫状态,转板25有自动封住底壳2,防止收集袋15内的垃圾进入。通常在清扫过程中,常会清扫出头发,头发粘在毛刷16上较难处理,同时影响清扫效果,在上部的清洁梳23可将头发从毛刷16上挂下来,且毛刷16在横板22上滑动,方便调节清洁梳23底端与皮带9之间的距离,防止影响到其他垃圾的正常清扫,向上抽出清洁梳23后,被拦截下来的头发较多的被横板22挂下,最终头发被收集到横板22下端面,便于清洁。

推动推杆19在导向槽18内滑动,推杆19在横向上产生位移,推杆19前端的凹槽20,推动支杆11发生转动,支杆11在凹槽20内滑动,并在转动过程中抬升或降低滚筒10的位置,以适应各种体积大小的垃圾清扫工作,且可依靠推杆19与凹槽20内的摩擦力进行定位,即对滚筒10高度进行定位,导向槽18也可倾斜设置,向前上方倾斜时,可提高滚筒10抬升效率。收集袋15可为一次性的垃圾袋,集满垃圾后可直接丢入垃圾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