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汁机的壳体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585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汁机的壳体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榨汁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原汁机的壳体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榨汁机产品,由于其内部的结构制约,在对食材榨汁前,必须有严格的前期处理,即提前对食材进行切割分块,因此增加了榨汁工序给榨汁带来不便。而大口径的榨汁机由于具有较大进料口,其进料口口径达到76mm或以上,食材不需切割即可放进榨汁机进行榨汁,十分方便,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喜爱该类榨汁机,但是由于进料口口径太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给用户带来了安全隐患,不符合国际电工安全标准IEC60335.2-14/20.106针对进料口尺寸的要求。中国专利ZL201380003960.7公开了一种果汁机的果汁萃取模组,该萃取模组在进料口上可转动地设有一安全覆罩,该安全覆罩包括第一遮盖部和第二遮盖部,第一遮盖部上设有锁固单元,通过转动安全覆罩,使第一遮盖部打开或关闭进料口,当旋转至关闭状态时,通过锁固单元进行定位。虽然该安全覆罩可将进料口关闭,但在投放食材的时候,进料口仍然会暴露于外界之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投料更加安全的原汁机壳体部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原汁机的壳体部件,包括进料部和榨汁部,所述进料部设置在所述榨汁部上侧,所述榨汁部包括榨汁腔,所述榨汁腔用于榨取汁液,所述进料部包括食物容纳腔和投料筒,所述投料筒上设有进料通道,所述投料筒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食物容纳腔内且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投料筒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进料通道将所述食物容纳腔与外界连通,所述进料通道的侧壁下部阻隔于食物容纳腔和所述榨汁腔之间,当投料筒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料通道的侧壁上部关闭以阻隔所述食物容纳腔与外界连通,所述进料通道连通所述食物容纳腔和所述榨汁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投料筒,使整个投料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即但投料筒转至第一位置的时候,将外界与食物容纳腔连通,此时食物容纳腔与榨汁腔之间是封闭的,食材落入到食物容纳腔内;而当投料筒转至第二位置的时候,外界与食物容纳腔封闭,食物容纳腔与榨汁腔连通,食材被转移至榨汁腔内并进行榨汁,因此上述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投料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所述进料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投料筒上侧的上进料通道和设置在其下侧的下进料通道,所述上进料通道与所述下进料通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上进料通道连通食物容纳腔时,下进料通道的侧壁阻隔于食物容纳腔和所述榨汁腔之间,所述下进料通道连通所述食物容纳腔时,隔板和上进料通道的侧壁阻隔所述食物容纳腔与外界的连通,优化投料筒的结构。进一步,所述食物容纳腔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下料部和安装部,所述投料筒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下料部设有倾斜侧壁,所述倾斜侧壁向所述安装部一侧倾斜。进一步,所述上进料通道包括第一上进料口和第二上进料口,所述第一上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投料筒的上端,所述第二上进料口设置在所述上进料通道的侧壁上;所述下进料通道包括第一下进料口和第二下进料口,所述第一下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投料筒的下端,所述第二下进料口设置在所述下进料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上进料口与所述第二下进料口错位设置,即第二上进料口与所述第二下进料口没有部分重叠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投料筒上端设有顶沿,所述第二上进料口自所述顶沿下端延伸至所述隔板,所述第一下进料口为敞口,所述第二下进料口自所述隔板延伸至所述第一下进料口。优选的,所述隔板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向靠近所述食物容纳腔一侧倾斜,使食材更容易的进入食物容纳腔内。优选的,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与所述第一上进料口、第一下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料口的面积小于第一上进料口的面积,当投放的食材体积较少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第三进料口投放到榨汁腔内进行榨取汁液。优选的,所述第二上进料口与所述第二下进料口的口径大小为40-70mm,所述第二上进料口与所述第二下进料口水平朝向的夹角α为85-180度。上下进料口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可投放食材的大小,其值优选设置为40-70mm,根据进料口的大小,夹角α的最小角度优选为85度以上为宜,因为如果夹角α太小,那么第二上进料口和第二下进料口会出现部分重叠,这将影响投料筒的转动或出现卡料的现象。进一步,所述榨汁部上侧设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连通所述榨汁腔与所述进料通道,食材经过下料通道后,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进入榨汁腔,使壳体部件在下料的时候更加顺畅,食材更容易被压榨。进一步,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封盖盖设在所述食物容纳腔上端,所述投料筒的上端装配在所述通孔上,通过封盖的封闭,避免食物容纳腔外露。优选的,所述投料筒的上端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转动所述投料筒,方便转动投料筒。优选的,为了防止在转动投料筒时旋转过位,在所述把手下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封盖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图;图2是本发明的投料筒位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投料筒位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投料筒的立体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封盖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一种原汁机的壳体部件,包括进料部1、榨汁部2和封盖3,所述进料部1设置在所述榨汁部2上侧,优选的,进料部1与榨汁部2为一体成型,所述榨汁部2包括榨汁腔21,所述榨汁腔21用于榨取汁液,所述进料部1包括食物容纳腔11和投料筒12,所述投料筒12内设有进料通道120,所述投料筒1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食物容纳腔11内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封盖3盖设在所述食物容纳腔11上端,所述封盖3的一侧设有通孔31,投料筒12的上端装配在所述通孔31上。所述进料通道120包括设置在所述投料筒12上部的上进料通道1201和设置在其下部的下进料通道1202,所述上进料通道1201与所述下进料通道1202之间设有隔板4,该隔板4具有倾斜面41,使食材更容易的进入食物容纳腔11内;所述食物容纳腔11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下料部111和安装部112,所述投料筒12设置在所述安装部112内,所述下料部111设有倾斜侧壁1111,所述倾斜侧壁1111向所述安装部112一侧倾斜。上进料通道1201包括第一上进料口12011和第二上进料口12012,所述第一上进料口12011设置在所述投料筒12的上端,所述第二上进料口12012设置在所述投料筒12上进料通道1201的侧壁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倾斜面41是向所述第二上进料口12012一侧倾斜的;所述下进料通道1202包括第一下进料口12021和第二下进料口12022,所述第一下进料口12021设置在所述投料筒12的下端,所述第二下进料口12022设置在所述下进料通道1202侧壁上,所述第二上进料口12012与所述第二下进料口12022错位,即可第二上进料口12012的水平朝向方向P1与所述第二下进料口12022水平朝向方向P2呈一定的夹角α设置。如果夹角α太小,那么第二上进料口和第二下进料口会出现部分重叠,这将影响投料筒的转动或出现卡料的现象,又因为夹角α的大小与上下进料口的大小呈正比关系,因此,当上述第二上进料口12012和第二下进料口12022的口径大小为40-50mm时,所述第二上进料口12012的水平朝向方向P1与所述第二下进料口12022水平朝向方向P2的夹角α为83-180度;当上述第二上进料口12012和第二下进料口12022的口径大小为65-75mm时,所述第二上进料口12012的水平朝向方向P1与所述第二下进料口12022水平朝向方向P2的夹角α为128-180度。优选的,所述投料筒12上端设有顶沿123,所述第二上进料口12012自所述顶沿123下端延伸至所述隔板4,所述第一下进料口12021为敞口,所述第二下进料口12022自所述隔板4延伸至所述第一下进料口12021,使食材在上、下进料通道的移动更加顺畅。参见图2,当投料筒12转移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上进料口12011和第二上进料口12012将所述食物容纳腔11与外界连通,此时食物容纳腔11与榨汁腔21之间是被下进料通道1202侧壁封闭的,食材10从上进料通道1201落入到食物容纳腔11内。参见图3,当投料筒12转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上进料通道1201侧壁封闭所述食物容纳腔11与外界的连通,所述第一下进料口12021和第二下进料口12022连通所述食物容纳腔11和所述榨汁腔21,食材10从下进料通道1202转移至榨汁腔21内并进行榨汁。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隔板4上设有第三进料口42,所述第三进料口42与所述第一上进料口12011、第一下进料口12021连通,当投放的食材体积较小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第三进料口42投放到榨汁腔21内进行榨取汁液。此外,第三进料口42还可以用于当食材在下进料通道1202堵住时,通过榨汁推杆(图未示出)从第三进料口42进行疏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榨汁部2还包括下料通道22,所述下料通道22连通所述榨汁腔21与所述第一下进料口12021,食材经过下料通道22后,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进入榨汁腔21,使壳体部件在下料的时候更加顺畅,食材更容易被压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投料筒12的上端设有把手121,所述把手121用于转动所述投料筒12,而为了防止在转动投料筒12时旋转过位,在所述把手121下端设有限位凸起122,所述封盖3上设有限位凹槽32,所述限位凸起12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32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投料筒12有效的防止了投料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