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724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吸尘器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使尘箱产生一定的真空,灰尘通过地刷、接管、手柄、软管、主吸管进入尘箱中的滤尘袋,灰尘被留在滤尘袋内,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一层过滤片进入电机,这层过滤片是防止尘袋破裂灰尘吸入电机的一道保护屏障,进入电机的空气经电机流出,由于电机运行中碳刷不断的磨损,因此流出吸尘器前又加了一道过滤网。由此可见,现有的吸尘器结构复杂、损耗成本过大,且污染物容易堆积在网,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吸尘器的净化效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壳体、结构板和抽风机;

所述壳体用于容纳空气净化液,所述壳体开设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

所述结构板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结构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形成空气通道和水浸混合室,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水浸混合室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且与所述底壁存在间隔,当所述壳体内容纳有空气净化液时,所述水浸混合室内部的上部空间能够形成易于气泡爆破的气室;

所述抽风机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空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

所述结构板包括空气进口导流板、第一气流隧道顶板和水浸隔板;

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面向所述空气进口,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靠近所述空气进口的位置处,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与所述底壁存在间隔;

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设置于开设有空气出口的侧壁和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之间,且与开设有所述空气出口的侧壁存在间隔以形成连通所述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的空气通口;

所述水浸隔板设置有至少两块,至少两块所述水浸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所述水浸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和底壁之间且与所述底壁存在间隔,相邻的两块水浸隔板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组合形成一水浸混合室。

进一步地,所述水浸隔板设置有三块,包括第一水浸隔板、第二水浸隔板和第三水浸隔板,所述第一水浸隔板靠近所述空气进口,所述第三水浸隔板靠近所述空气出口,所述第二水浸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浸隔板和第三水浸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水浸隔板的第一气泡隧道隔板,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位于开设有空气出口的侧壁和所述第三水浸隔板之间且与开设有空气出口的侧壁存在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板还包括第二气流隧道顶板,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设置于开设有空气出口的侧壁且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存在间隔,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的第四水浸隔板,所述第四水浸隔板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和第一气泡隧道隔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存在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水浸隔板的第二气泡隧道隔板,所述第二气泡隧道隔板位于所述第四水浸隔板和第三水浸隔板之间且与第三水浸隔板存在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的第五水浸隔板,所述第五水浸隔板位于所述第三水浸隔板和第四水浸隔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气泡隧道隔板存在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第一气流隧道顶板之间,所述风扇在所述底壁的正投影与所述空气通口在所述底壁的正投影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第一气流隧道顶板之间的空气出口气流隔板,所述空气出口气流隔板位于所述风扇和空气进口导流板之间且与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存在间隔以形成电气控制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结构简单,且所述壳体的内部用于容纳空气净化液,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水浸混合室,当所述壳体内容纳有空气净化液时,所述水浸混合室内部的上部空间能够形成易于气泡爆破的气室,从而使得所述吸尘器具有良好的吸尘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剖面图。

图3图2的另一视角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吸尘器的剖面图。

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如下所示:

100-壳体,110-顶壁,120-底壁,130-第一侧壁,131-空气进口,140-第二侧壁,141-空气出口,150-第三侧壁,160-第四侧壁;

200-结构板,210-空气进口导流板,220-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30-水浸隔板,231-第一水浸隔板,232-第二水浸隔板,233-第三水浸隔板,234-第四水浸隔板,235-第五水浸隔板,241-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2-第二气泡隧道隔板,250-第二气流隧道顶板,260-空气出口气流隔板;

300-抽风机,310-风扇,320-电机;

400-空气通口;

510-第一水浸混合室,520-第二水浸混合室,530-第三水浸混合室,540-第四水浸混合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吸尘器包括壳体100、结构板200和抽风机300。

所述壳体100用于容纳空气净化液(图2中虚线以下为空气净化液),所述壳体100开设有空气进口131和空气出口141。所述结构板20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结构板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以形成空气通道和水浸混合室,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进口131和空气出口141,所述水浸混合室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100的底壁120且与所述底壁120存在间隔。当所述壳体100内容纳有空气净化液时,所述水浸混合室内部的上部空间能够形成易于气泡爆破的气室。所述抽风机300包括风扇310,所述风扇310设置于所述空气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壳体100可以为球形或截面为矩形、梯形的壳体100。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为截面为矩形的壳体100。

当所述壳体100为截面为矩形的壳体100时,所述壳体100除包括顶壁110、底壁120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110和底壁120之间的第一侧壁130、第二侧壁140、第三侧壁150和第四侧壁160。所述第一侧壁130、第二侧壁140、第三侧壁150和第四侧壁160构成一框架结构,所述底壁120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内且位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一端面以形成一无盖的外壳。所述顶壁110盖设于所述外壳以形成所述壳体100。可选的,所述顶壁110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壳体10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30面向所述第二侧壁140,所述第三侧壁150面向所述第四侧壁160。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开设有空气进口131和空气出口141。可选的,所述空气进口131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30,所述空气出口141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40且面向所述空气进口13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气进口131和空气出口141也可以开设于所述壳体100的其他位置,例如,开设于所述壳体100的顶壁110、第三侧壁150或第四侧壁160。在所述吸尘器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空气出口141还连接有吸尘管(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板200包括空气进口导流板210、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和水浸隔板230。

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210面向所述空气进口131,且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靠近所述空气进口131的位置处,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210与所述底壁120存在间隔。可选的,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210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130。

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设置于开设有空气出口141的侧壁和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210之间,且与开设有所述空气出口141的侧壁存在间隔以形成连通所述空气进口131和空气出口141的空气通口400。本实施例中,所述开设有空气出口141的侧壁即为第二侧壁140。可选的,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与所述底壁120平行且位于所述空气出口141的下方。

所述水浸隔板230设置有至少两块,至少两块所述水浸隔板23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所述水浸隔板230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和底壁120之间且与所述底壁120存在间隔,相邻的两块水浸隔板230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组合形成一水浸混合室,当所述壳体100内容纳有空气净化液时,所述水浸混合室内部的上部空间能够形成易于气泡爆破的气室。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310设置于所述顶壁110和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之间,且所述风扇310在所述底壁120的正投影与所述空气通口400在所述底壁120的正投影重合。

所述抽风机3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风扇310的电机320。所述电机320的设置位置有多种选择,例如,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外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3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外部且位于所述顶壁110的上方。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320为变频电机320。在所述吸尘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电机320工作频率。

可选的,所述水浸隔板230设置有三块,包括第一水浸隔板231、第二水浸隔板232和第三水浸隔板233,所述第一水浸隔板231靠近所述空气进口131,所述第三水浸隔板233靠近所述空气出口141,所述第二水浸隔板232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浸隔板231和第三水浸隔板233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所述第一水浸隔板231和第二水浸隔板232之间形成第一水浸混合室510,所述第二水浸隔板232和第三水浸隔板233之间形成第二水浸混合室52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浸隔板230的设置数量除以上所述外,还可以为四个、五个或者六个等其他数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水浸隔板230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所述水浸隔板230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水浸隔板230可以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也可以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当所述水浸隔板230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时,在所述吸尘器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安装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的数量。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板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水浸隔板233的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位于开设有空气出口141的侧壁和所述第三水浸隔板233之间且与开设有空气出口141的侧壁存在间隔。本实施例中,所述开设有空气出口141的侧壁即为第二侧壁140。此外,可选的,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设置于所述第三水浸隔板233的靠近所述底壁120的一端面。可选的,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与所述底壁120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板200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0内部的第二气流隧道顶板250,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250设置于开设有空气出口141的侧壁且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存在间隔。本实施例中,所述开设有空气出口141的侧壁即为第二侧壁140。需要说明的是,此时,连通所述空气进口131和空气出口141的空气通口400即为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与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250之间形成的间隔。

可选的,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250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处于同一水平面。

为了加强净化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板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250的第四水浸隔板234,所述第四水浸隔板234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隧道顶板250和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存在间隔。

为了进一步地加强净化效果,可选地,所述结构板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水浸隔板234的第二气泡隧道隔板242,所述第二气泡隧道隔板242位于第四水浸隔板234和所述第三水浸隔板233之间且与第三水浸隔板233存在间隔。此外,可选的,所述第二气泡隧道隔板242设置于所述第四水浸隔板234的靠近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的一端面。可选地,所述第二气泡隧道隔板242与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平行。

同样为了加强净化效果,可选的,所述结构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的第五水浸隔板235,所述第五水浸隔板235位于所述第三水浸隔板233和第四水浸隔板234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气泡隧道隔板242存在间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140、第二气流隧道顶板250和第四水浸隔板234组合形成第三水浸混合室530。所述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第三水浸隔板233和第五水浸隔板235组合形成第四水浸混合室5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板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110和第一气流隧道顶板220之间的空气出口气流隔板260,所述空气出口气流隔板260位于所述风扇310和空气进口导流板210之间且与所述空气进口导流板210存在间隔以形成电气控制室。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吸尘器在投入使用之前,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将预先灌入空气净化液(图4中虚线以下为空气净化液),预先灌入所述壳体100的空气净化液淹没所述第二气泡隧道隔板242,但未及所述第五水浸隔板235。所述壳体100内灌入所述空气净化液之后,所述第一水浸混合室510、第二水浸混合室520和第三水浸混合室530的内部的下部分将被空气净化液淹没、所述第一水浸混合室510、第二水浸混合室520和第三水浸混合室530的内部的上部空间能够形成易于气泡爆破的气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气净化液可以是活化水、消毒水,也可以是未经任何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的自然状态的水。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吸尘器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触发启动命令,电机320工作带动所述风扇310转动,污浊物被气流带动从所述空气进口131进入所述壳体100,在撞击到空气进口导流板210后改变流向,向下运动进入空气净化液。由于风扇310转动产生的气流使得所述壳体100内部的空气净化液不断波动,从而使得进入所述壳体100的带有污浊物的气体在所述空气净化液内形成多个大小不一的气泡。所述气泡在进入所述第一水浸混合室510内部的上部空间形成的气室之后爆破,产生多个带动能的水颗粒。这些带动能的水颗粒在气室内相互碰撞破碎又产生更多带动能的水颗粒并在第一水浸混合室510内部的上部空间形成的气室内相互碰撞破碎。同时,这些带动能的水颗粒又撞击气室的内壁和空气净化液液面使得第一水浸混合室510内的空气净化液因上述原因和气泡爆破影响而产生较强的波动,把气泡爆破释放出来的污浊物浸入空气净化液中。

同时,由于风扇310不停地旋转运动从而使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水浸混合室510但没有得到净化的污浊空气以气泡的形式进入第二水浸混合室520内部的上部空间形成的气室并以上述净化原理继续进行空气净化动作。同样,由于风扇310不停地旋转运动从而使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二水浸混合室520但没有得到净化的污浊空气以气泡的形式进入第三水浸混合室530内部的上部空间形成的气室并以上述净化原理继续进行空气净化动作。

此后,未在所述第三水浸混合室530内部的上部空间形成的气室内爆破的气泡将经所述第一气泡隧道隔板241和第二气泡隧道隔板242之间的通道进入所述第四水浸混合室540,由于所述第四水浸混合室540靠近所述风扇310,当风扇310转动时,由于第四水浸混合室540内的状态接近于真空状态,且靠近所述风扇310的位置处的真空度大于远离所述风扇310的位置处的真空度,所以第四水浸混合室540内下方的空气净化液处于较大的波动的状态,进入所述第四水浸混合室540内的所有气泡几乎完全爆破,使得气泡内携带的污浊物浸入空气净化液中,最终洁净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出口141排到所述壳体100的外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结构简单,且所述壳体100的内部用于容纳空气净化液,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水浸混合室,当所述壳体100内容纳有空气净化液时,所述水浸混合室内部的上部空间能够形成易于气泡爆破的气室,从而使得所述吸尘器具有良好的吸尘净化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