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蔬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8184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蔬清洗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洗机,尤其是一种果蔬清洗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果蔬清洗机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清洗:一种是驱动清洗筐旋转、并使水从上向下喷淋到清洗筐内,对清洗筐内的水果蔬菜实现淋洗;另外一种则是通过水泵从清洗桶底部把水抽到一定高度然后喷射出来,实现对水果蔬菜喷洗。

第一种清洗的结构如申请号为201420767984.1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果蔬清洗机,包括喷淋装置、设置在清洗桶内的清洗筐、设置在清洗桶底部的同步电机,喷淋装置包括水泵和喷嘴,水泵进水口设置在清洗桶侧壁或底部,水泵出水口与设置在清洗桶侧面的导水管一端连接,导水管另一端开口于清洗筐的侧上方,其端部设置有可调节安装角度的喷嘴,同步电机带动清洗筐旋转的同时、喷淋装置对清洗筐内的果蔬喷淋进行清洗。

第二种清洗的结构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610110965.5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包括水槽本体,其底部设置有入水口在上的开放式水泵,水泵的出水部件为喷淋臂,喷淋臂与水槽本体连接,水泵将水槽本体内的水吸入后从喷淋臂喷出从而对果蔬进行清洗。

上述的这些清洗装置,通常只能进行喷淋清洗(或者浸泡),这种水流对于果蔬的施加作用的方式,有可能造成果蔬的堆积,而且对于一些表面数量不多的果蔬,有一定的清洗效果,但对于那些表面数量很多的果蔬,如叶类菜等,较难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大清洗区域、提高清洗效果的果蔬清洗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果蔬清洗机,包括水槽本体、水泵、以及作为所述水泵出水部件的喷淋臂,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水槽本体的底部,所述喷淋臂内中空而形成有与所述水泵连通的分流通道,所述喷淋臂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的喷嘴,所述喷淋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和喷淋臂均为两个,所述分流通道由喷淋臂的第一端向外延伸至第二端,其中一个喷淋臂的第二端朝向另一个喷淋臂的第一端;两个喷淋臂上喷嘴的方向设置成使得两个喷淋臂喷出的水流共同形成为环状旋转水流。

优选的,为使得水流较为顺畅,所述分流通道由喷淋臂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弧形地延伸。

优选的,为便于对水流施压,加快水流流动,所述分流通道由喷淋臂的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缩小地延伸。

优选的,为便于形成旋转水流,其中一个喷淋臂喷嘴的方向与另一个喷淋臂喷嘴的方向相对。

为使得喷嘴尽可能地作用到较大的范围,避免果蔬在喷淋臂外周上方堆积,所述喷嘴沿着喷淋臂顶面的轮廓线分布、并且相对水平方向呈倾斜。

为便于喷淋臂自清洁,所述喷淋臂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有堵头。

优选的,喷淋臂和堵头的连接结构为,所述堵头朝向分流通道内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分布的两个卡槽,而分流通道的末端上下两侧则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配合而实现堵头和喷淋臂的连接。

为进一步加强旋转水流,所述堵头上在远离分流通道的一侧开设喷淋孔。

优选的,水泵为上入水,可使得水泵的叶轮的结构较为简单,吸水效果好,所述喷淋臂的第一端顶面开设有入水口,所述喷淋臂内与所述入水口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水泵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叶片,所述叶片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形成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出水口,从而使得所述水泵和分流通道连通。

为合理利用水槽本利底部的空间,所述水槽本体底部的中间设置有落水器组件,所述喷淋臂的第一端远离所述落水器组件,而所述喷淋臂的第二端靠近所述落水器组件。

优选的,喷淋臂和水泵的固定结构为,所述喷淋臂的底面开设有开口,位于所述开口底面外周的位置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插孔,形成所述容置腔的侧壁外周具有环形的凸起,所述叶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水槽本体安装的底盘,所述底盘上与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能穿过所述插孔与所述凸起卡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两个喷淋臂,并设置喷嘴的方向,以使得喷淋孔喷射出的水流能形成环状的旋转水流,对果蔬施加作用力,使得果蔬得以在菜篮内沿一定方向旋转起来,相对水槽本体和水流,果蔬均处于运动状态,由此水流可以冲刷到待清洗果蔬的每一个表面,达到无死角的清洗,获得较好的清洗效果;通过将喷嘴布置在喷淋臂的周缘,可以使得喷嘴尽可能地作用到较大的范围,避免果蔬在喷淋臂外周上方堆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果蔬清洗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果蔬清洗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果蔬清洗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果蔬清洗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果蔬清洗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喷淋臂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喷淋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喷淋臂的仰视图;

图8为图5的喷淋臂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果蔬清洗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喷淋臂和叶轮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果蔬清洗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果蔬清洗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喷淋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一种果蔬清洗机,包括水槽本体1、水泵2和喷淋臂3,水泵2设置在水槽本体1的底部,喷淋臂3用作水泵2的出水部件,将水泵2泵出的水喷出从而对水槽本体1内的待清洗的果蔬等进行清洗。水槽本体1底部的中心还设置有落水器组件4,用于将水槽本体1内的水过滤留下残渣后排出。水槽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溢水组件5,通过进溢水组件5可向水槽本体1内加水而用于清洗,同时当水槽本体1内的水位超过预设值、或喷溅而上的水超过预设值时,可通过进溢水组件5而将多余的水排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水槽本体1制成为狭长的形状,由此不仅能更好的适应用户厨房的空间(与其他水槽配合),而且相对方形的水槽还能更好的节约用水。水槽本体1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11、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12、以及连接在上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下方的底壁13,其中,第一侧壁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12的长度,由此构成狭长的水槽本体1。

由于狭长的水槽本体1内很难形成强力的湍流,进而达不到充分的清洗,使得清洗的时间加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使用两个水泵2、以及两个相应的喷淋臂3来形成湍流,以实现全方位的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水泵2分别布置在落水器组件4的两侧,上述水泵2和落水器组件4在两个第二侧壁12之间间隔布置,落水器组件4两侧的水泵2可以靠近相应的第二侧壁12,而每个水泵2位于两个第一侧壁11之间,优选的,为中间位置。优选的,水泵2相对水槽本体1底部的中心,即相对落水器组件4对称设置。每个水泵2包括电机21和叶轮22,水槽本体1的底壁13相对中心对称开设有安装孔14,电机21位于安装孔14的下方,并与安装孔14的位置对应,其输出轴通过安装孔14向上延伸入水槽本体1内而与叶轮22连接,从而能驱动叶轮22旋转。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叶轮22包括与安装孔14的形状和大小适配的底盘221、中心轴222和多个叶片223,底盘221安装在安装孔14处,将安装孔14封闭,由此避免水槽本体1内的水流出到水槽本体1外。中心轴222可位于底盘221的中心,与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而多个叶片223在中心轴222的周面上沿周向均匀分布,形成放射状。由此,当电机21运转时,其输出轴可带动中心轴222转动,从而带动叶片223随中心轴222转动,对水流施加压力。

水泵2的入水口位于叶轮22的上方(上进水),而出水口则位于叶轮22的侧面,即出水口的高度与叶片223的高度大致相同,因此,叶轮22无需从底部将水流向上汲,叶片223仅需采用较为简单的直叶片结构即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也使得加工大为便利。可替代的,水泵2的入水口也可位于下方,从底部将水流向上汲。水泵2的结构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610110965.5的中国专利(上进水)、或者申请号为201310752573.5的中国专利(下进水)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5~图9,喷淋臂3作为水泵2的出水部件,其第一端与水泵2的位置对应。喷淋臂3的第一端的底面设有开口31、并在该开口3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容置腔32,叶轮22的中心轴222和叶片223置于该容置腔32内。喷淋臂3的顶面与容置腔3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入水口33,容置腔32的侧壁上则形成有出水口34。喷淋臂3还包括中空的分流通道35,分流通道35在喷淋臂3的第一端环绕容置腔32、并且由第一端向外延伸而形成,分流通道35通过出水口34而与容置腔32连通。出水口34朝向分流通道35向外延伸的部分,分流通道35远离出水口34的一端即为喷淋臂3的第二端。分流通道35的顶面设置有与分流通道35内部连通的喷嘴36,从而水流可通过喷淋臂3的入水口33进入到容置腔32内,通过叶轮22泵出到分流通道35内后,再由喷嘴36喷出而对水槽本体1的果蔬进行清洗。

容置腔32呈圆柱形,既便于与电机21安装固定,又便于使得叶轮22具有较好的吸水效果。喷淋臂3的底面位于开口31外周的位置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插孔37,容置腔32的侧壁外周形成有环形的凸起321,叶轮22的底盘221上与凸起32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扣224。安装时,将叶轮22的卡扣224从插孔37穿过、并继续向上直至超过凸起321的上边沿后,卡扣224与凸起321的上边沿卡接从而使得喷淋臂3和水泵2固定。

两个喷淋臂3的入水口33分别与水泵2的位置对应。分流通道35呈圆弧过渡,可以使得水流更加顺畅地在分流通道35内流动,而分流通道35的宽度由靠近容置腔32向外逐渐缩小,由此可以逐渐加大由叶轮22泵出到分流通道35内的水的压力,而更容易在水槽本体1内形成湍流,此外也能保证在水槽本体1宽度较小(较窄)的情况下,仍能方便地放置两个喷淋臂3。一个分流通道35由位于两个第一侧壁11中间的位置朝向靠近其中一个第一侧壁11中部的方向延伸,另一个分流通道35由位于两个第一侧壁11中间的位置朝向靠近另一个第一侧壁11中部的方向延伸。由此,喷淋臂3的第二端分别位于落水器组件4相对称的两侧,其中一个喷淋臂3的第二端朝向另一个喷淋臂3的第一端,以便于两个喷淋臂3喷出的水流形成环状的旋转水流(湍流)。两个喷淋臂3第一端的连线、与两个喷淋臂3第二端的连线呈一定的角度,以便适应水槽本体内的狭长空间,也能利于湍流的形成。

喷嘴36优选的沿着喷淋臂3顶面的轮廓线分布,喷嘴36相对水平方向呈倾斜,倾斜的角度为45°~90°,更为优选的,倾斜的角度为60°~70°。两个喷淋臂3上的喷嘴36的倾斜方向相反,两个喷淋臂3上的喷嘴36朝向相对。如图2所示的,右侧的喷淋臂3,其喷嘴36向左上倾斜,而位于左侧的喷淋臂3,其喷嘴36则向右上倾斜。由此,两个喷淋臂3的喷嘴36喷出的水流由于喷嘴36的倾斜和朝向,可以形成环状的强力湍流,实现全方位清洗果蔬的效果。如图2中箭头所示,为顺时针方向的湍流。可替代的,也可以改变喷淋臂3的布置方式,而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湍流。清洗结束后,废水通过落水器组件4排出,而残渣则留在落水器组件4的滤篮内。

喷淋臂3的第二端、即分流通道35的末端处设置有与分流通道35可拆卸连接的堵头38。在本实施例中,堵头38朝向分流通道35内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分布的两个卡槽381,而分流通道35的末端上下两侧则设置有卡块351,将堵头38朝向分流通道35内推入,卡块351卡入到卡槽381内则实现堵头38和喷淋臂3的连接。堵头38上也可以在远离分流通道35的一侧开设喷淋孔382,从而进一步有利于湍流的形成。而当清洗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堵头38从喷淋臂3上拆下,而后开启清洗程序,即可对喷淋臂3内残留的杂质进行清理。

实施例二

参见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喷淋臂3的分流通道35从容置腔32的周边向外延伸一段后再呈弧形、逐渐缩小地延伸,这种形状的喷淋臂3可适用于空间较大的水槽本体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