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饮水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饮水供应装置以及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问题是人们时刻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人们对于饮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地,正常人引用冷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刺激胃肠,使胃肠的蠕动加快,甚至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等疾病。专家指出,适当地引用温水和热水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现有的饮水供应装置能够加热冷水,为人们饮用提供便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千滚水”问题,即热胆内的水始终处于加热-冷却-再加热的循环中。反反复复加热的“千滚水”,对健康十分不利。又如:“阴阳水”问题,即热水中混合冷水,不仅不利于人体健康,且减少了热水的利用率、耗能严重。此外,一般的饮水供应装置只能供应热水和冷水,功能比较单一,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水供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饮水供应装置可能加工出“千滚水”、“阴阳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耗能严重以及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饮水供应装置包括控制电路、依次串联且连通的加热箱、温水箱和冷水箱,所述加热箱还设有进水管,所述加热箱、所述温水箱和所述冷水箱还分别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加热箱和所述温水箱之间依次设有流量计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温水箱和所述冷水箱之间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加热箱温度传感器、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和加热箱下液位传感器,所述加热箱的外部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加热箱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温水箱内设有温水箱温度传感器和温水箱液位传感器;所述加热箱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所述加热箱下液位传感器、所述温水箱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水箱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饮水供应装置,在与加热箱相连通的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启闭,第一电磁阀开启开始注入冷水,加热箱内注入一定量冷水后第一电磁阀关闭,此时可对加热箱内的冷水进行加热,此时由于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加热箱内即使有热水流出,也不会有冷水混入,从而防止了冷水注入加热箱产生冷热水混合(阴阳水)情况的发生;其次,只有当加热箱内的热水全部饮用完后,或者是加热箱内的水在冷却一段时间后全部流入温水箱后,第一电磁阀才会启动往加热箱内注水,注入冷水后才会启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因此也不会产生空烧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能的消耗;本饮水供应装置还设有温水箱和冷水箱,当加热箱内的热水在一段时间内未能全部饮用完并且加热箱内热水的温度降至一定温度(85℃),此时通过开启第二电磁阀将加热箱内的水送至温水箱,再在加热箱内重新注入冷水加热,以避免重复加热加工出千滚水,再加上加热箱和温水箱之间设有流量计,通过流量计的状态信号来保证加热箱内的水全部流入温水箱,能够保证加热箱内不会有剩余的热水,因此,对加热箱内的水加热时,不会有加热过的热水处于加热-冷却-再加热的循环中,进一步保证了不会有“千滚水”的产生,与此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定量的温水,方便使用者饮用;当温水箱内的温水降至室温(20℃)后,通过开启第三电磁阀将温水箱内的水送至冷水箱;因此,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饮水供应装置,在为使用者提供热水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温水、冷水(即凉白开),使用者饮用凉白开相对于直接饮用冷水来说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水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饮水机可能加工出“千滚水”、“阴阳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耗能严重以及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饮水机包括机箱本体、设置在所述机箱本体上的开关和上述的饮水供应装置,所述饮水供应装置设置在所述机箱本体的内部;所述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机箱本体顶部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加热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连通有第一冷水龙头,所述加热箱的出水管连通有热水龙头,所述温水箱的出水管连通有温水龙头,所述冷水箱3的出水管连通有第二冷水龙头。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本体至少包括三个侧面,且所述机箱本体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其中至少一个侧面上同时设有热水龙头和温水龙头,且至少一个侧面上同时设有第一冷水龙头和第二冷水龙头。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本体为三棱柱体或长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饮水供应装置的外侧围设有壳体;所述机箱本体内设有容纳所述壳体的容纳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连接有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包括空气净化箱和与所述空气净化箱相连通的排气管;所述空气净化箱位于所述机箱本体内,所述空气净化箱的进气端与外部环境相连通,所述空气净化箱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位于所述储水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气净化箱进气端的进气口相应的进气孔;沿所述空气净化箱的进气方向,所述空气净化箱内依次设有过滤层和吸附层,所述过滤层与所述进气方向相垂直,所述吸附层为多个,各所述吸附层与所述进气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为纳米抗菌布层,所述吸附层为活性炭层。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箱的进气端为锥台形。
本发明提供的饮水机能够产生上述饮水供应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饮水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饮水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箱体为长方体结构;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饮水机的另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饮水供应装置连同壳体被抽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饮水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箱体为三棱柱结构;
图7为图2中所示的通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加热箱;2-温水箱;3-冷水箱;4-第一电磁阀;5-流量计;6-第二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8-机箱本体;9-储水槽;10-壳体;11-通气组件;101-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02-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3-加热箱下液位传感器;104-加热装置;111-空气净化箱;112-排气管;201-温水箱温度传感器;202-温水箱液位传感器;801-容纳腔体;1111-进气口;1112-过滤层;1113-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是一种饮水供应装置,参照图1所示,包括控制电路、依次串联且连通的加热箱1、温水箱2和冷水箱3,加热箱1上设有进水管,加热箱1、温水箱2和冷水箱3还分别设有出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加热箱1和温水箱2之间依次设有流量计5和第二电磁阀6,温水箱2和冷水箱3之间设有第三电磁阀7;加热箱1内设置有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01、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2和加热箱下液位传感器103,加热箱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为加热箱1加热的加热装置104,温水箱2内设有温水箱温度传感器201和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加热箱温度传感器101、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2、加热箱下液位传感器103、温水箱温度传感器201、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6和第三电磁阀7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饮水供应装置,在与加热箱1相连通的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电磁阀4的启闭,第一电磁阀4开启开始注入冷水,加热箱1内注入一定量冷水后第一电磁阀4关闭,此时可对加热箱1内的冷水进行加热,此时由于第一电磁阀4处于关闭状态,加热箱1内即使有热水流出,也不会有冷水混入,从而防止了冷水注入加热箱1产生冷热水混合(阴阳水)情况的发生;其次,只有当加热箱1内的热水全部饮用完后,或者是加热箱1内的水在冷却一段时间后全部流入温水箱2后,第一电磁阀4才会启动往加热箱1内注水,注入冷水后才会启动加热装置104进行加热,因此也不会产生空烧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能的消耗;本饮水供应装置还设有温水箱2和冷水箱3,当加热箱1内的热水在一段时间内未能全部饮用完并且加热箱1内热水的温度降至一定温度(85℃),此时通过开启第二电磁阀6将加热箱1内的水送至温水箱2,再在加热箱1内重新注入冷水加热,以避免重复加热加工出千滚水,再加上加热箱1和温水箱2之间设有流量计5,通过流量计5的状态信号来保证加热箱1内的水全部流入温水箱2,能够保证加热箱1内不会有剩余的热水,因此,对加热箱1内的水加热时,不会有加热过的热水处于加热-冷却-再加热的循环中,进一步保证了不会有“千滚水”的产生,与此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定量的温水,方便使用者饮用;当温水箱2内的温水降至室温(20℃)后,通过开启第三电磁阀7将温水箱2内的水送至冷水箱3;因此,使用本饮水供应装置,在为使用者提供热水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温水、冷水(相当于凉白开),使用者饮用凉白开相对于直接饮用冷水来说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中,加热装置104可选用电热管,电热管外置于加热箱1的外部,方便电热管的更换与维修。
本实施例中,与加热箱1、温水箱2和冷水箱3连通的出水管上均设有出水阀门,方便使用者直接接取热水、温水或冷水(凉白开)。
本实施例中,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2设置于加热箱1的上部(接近加热箱1上箱口的位置),加热箱下液位传感器103设置于加热箱1的底部。其中,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2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比如在饮水量不大的使用环境中,可将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2设置于加热箱1的中部,通过控制加热箱1内一次加热热水的量,减少因一次性饮用不完而引起过多的浪费。
其中,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可设置于温水箱2的上部(接近温水箱2上箱口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包括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采集电路、控制输出电路和定时电路;MCU连接采集电路、控制输出电路和定时电路。
具体地,MCU控制采集电路实时采集温度信号、液位信号以及流量计5、电磁阀的状态信号。当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无水位信号时,第二电磁阀6打开,若流量计5无水流信号,则第二电磁阀6关闭;(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当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无水位信号时,第二电磁阀6打开,若流量计5无水流信号,则第二电磁阀6关闭。此设置的目的是,一方面保证温水箱2内还有一定的容水空间,另一方面,保证加热箱1内的水全部流入温水箱2内,避免了对加热箱1内的热水重新加热,即避免加工出千滚水。)此时,MCU通过控制输出电路打开第一电磁阀4,同时启动加热装置104,当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2采集到水位信号时关闭第一电磁阀4,当加热箱1内的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如:95℃)时关闭加热装置104,并通过定时电路设定保温时间为t(其中,t为根据饮水机加热箱1内的容水量,水温由95℃降至85℃所需的时间)。
若在t时间内,加热箱下液位传感器103采集到水位信号时,第二电磁阀6打开,若流量计5无水流信号,则第二电磁阀6关闭,此时,MCU通过控制输出电路打开第一电磁阀4,同时启动加热装置104,当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2采集到水位信号时关闭第一电磁阀4,当加热箱1内的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时关闭加热装置104,并依次循环,直至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采集到水位信号,第一电磁阀4关闭。该种方式出现在饮水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
若达到t时间,加热箱下液位传感器103未采集到水位信号,第二电磁阀6打开,若流量计5无水流信号,则第二电磁阀6关闭,此时,MCU通过控制输出电路打开第一电磁阀4,同时启动加热装置104,当加热箱上液位传感器102采集到水位信号时关闭第一电磁阀4,当加热箱1内的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时关闭加热装置104,并依次循环,直至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采集到水位信号,第一电磁阀4关闭。该种方式出现在饮水需求量不大或者无人饮水的情况下。
若一段时间后,当温水箱2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如:20℃)时,MCU通过控制输出电路控制第三电磁阀7打开。需要说明的是,最初注入温水箱2内的水温大约为85℃。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加热箱1内注入冷水并加热后,若此时无人饮用且当加热箱1内的热水冷却t时间后,则需将加热箱1内的水全部排入温水箱2内,此时为了保证加热箱1内的水能够全部排入温水箱2内,则需保证加热箱1的容积小于温水箱2的容积。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温水箱2的水位达到一预定值后,则第一电磁阀4处于关闭状态。为了避免该种情况,在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采集到水位信号,第一电磁阀4关闭的同时,“水满”指示灯(黄灯)亮,提示使用者可先饮用温水,当温水箱2内有水流出后,由于温水箱2的水位未能达到该预定值,则可重复上述重新加热热水的操作。
同样地,为了避免冷水箱3内水满,温水箱2内的水无法注入冷水箱3的情况,可在冷水箱3的外部设置一连通管,通过连通管的水位可直观地观察到冷水箱3内的水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是一种饮水机,参照图2所示,包括机箱本体8、设置在机箱本体8上的开关和实施例一中的饮水供应装置,饮水供应装置设置在机箱本体8的内部;开关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机箱本体8顶部设有储水槽9,储水槽9通过进水管与加热箱1连通。
其中,与加热箱1、温水箱2和冷水箱3连通的出水管,其出水管的自由端置于机箱本体8的外部。
本实施例的饮水机通过设置在机箱本体8上的开关控制整个饮水机的开启和关闭。使用本饮水机,当使用者在一次打开开关后,无论是在饮水需求量较大、饮水需求量不大或者无人饮水的情况下,通过本饮水机的设置,只要温水箱液位传感器202采集到水位信号时,第一电磁阀4就会关闭,此时不会自动往加热箱1内加水也不会加热,因此,即使使用者忘记关掉开关,也不会造成电能过多的消耗。
其中,本饮水机还设有“加热”指示灯(红灯)和“保温”指示灯(绿灯),按下开关,电源为“加热”指示灯提供电源,作通电指示。同时,电源分成两路:一路构成加热回路,使加热装置104通电加热升温;另一路为“加热”指示灯提供电源,显示出加热指示。当加热箱1内的水被加热到设定的温度时,切断加热及加热指示回路电源,“加热”指示灯熄灭,“保温”指示灯开启,加热装置104停止加热。
其中,本饮水机也设有“水满”指示灯(黄灯),即温水箱2内的水位达到某一预定值。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储水槽9连通有第一冷水龙头(未加热的冷水),加热箱1的出水管连通有热水龙头(热水),温水箱2的出水管连通有温水龙头(温水),冷水箱3的出水管连通有第二冷水龙头(经加热冷却后的凉白开)。
具体的,热水、温水、冷水以及凉白开出水龙头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设置。
本实施例中,机箱本体8至少包括三个侧面,且机箱本体8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其中至少一个侧面上同时设有热水龙头和温水龙头,且至少一个侧面上同时设有第一冷水龙头和第二冷水龙头。该设置相对于现有饮水机来说,由于在多个侧面都设置有多个出水龙头供使用者接水,更加方便人们饮用,减少了人多接水时等待的时间;对于使用多台饮水机满足多人饮水的情况来说,本饮水机不仅成本较低且节省了大量占地空间。
其中,机箱本体8为三棱柱体(见图3-图5)或长方体(见图6)。
为了使得饮水机的整体更加紧凑,同时便于解决饮水供应装置的拆装、清洗以及维修问题。
参照图5所示,饮水供应装置的外侧围设有壳体10;机箱本体8内设有容纳所述壳体10的容纳腔体801,壳体10上设有用于将壳体10拉出容纳腔体801的拉手。其中,拉手至于机箱本体8的外侧,以方便将壳体10连同其内部的饮水供应装置一同拉出。从而使得需要对饮水供应装置内的加热装置104进行维修或更换,或者对加热箱1、温水箱2和冷水箱3进行清理时,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储水槽9连接有通气组件11,通气组件11包括空气净化箱111和与空气净化箱111相连通的排气管112;空气净化箱111位于机箱本体8内,空气净化箱111包括进气端和排气端,空气净化箱111的进气端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空气净化箱111的排气端与排气管112的进气口相连通,排气管112的排气口位于所述储水槽9内。该设置可减少有害细菌或不洁气体进入储水槽9,使得进入饮水机中的空气更加洁净,保证饮水健康。
其中,空气净化箱111的进气端设有进气口1111,机箱本体8上设有与进气口1111相应的进气孔;沿空气净化箱111的进气方向,空气净化箱111内依次设有过滤层1112和吸附层1113,过滤层1112与进气方向相垂直,吸附层1113为多个,各吸附层1113与所述进气方向相平行。
其中,过滤层1112为纳米抗菌布层,吸附层1113为活性炭层。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箱111的进气端为锥台形,保证空气由进气口1111并向多个方向进入,从而增加空气与过滤层1112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