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的软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469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可变形的软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桌椅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变形的软椅。
背景技术
:良好的居室环境除布置美观、色调高雅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舒适保健性,让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得以充分的松弛。通常的沙发、木椅不能使身体躯干充分舒展,且无按摩保健功能,而单独使用靠背式按摩器也只能局部按摩。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CN90211550.2)公开了一种新型家庭用品舒乐软椅,其特征在于用软性织物裁剪缝制成为椅形口袋,内部充装可流动性固体颗粒,经封口后成为坐、靠、躺均可的软椅。该专利文件使用软性织物外套,内填流动性固体颗粒改进了座椅结构,使身体得以充分舒展;同时内装电动按摩器,使身体躯干各部位感受到有节奏的振动。但是,在现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该软椅内部是流动的颗粒,当人们坐在软椅上时,虽感到身体得到了充分的舒展,但是在想起身时,由于没有固定物或支撑物作为力的施力点,只能单靠双手撑地而起,既费劲又会弄脏手。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变形的软椅,以解决在使用软椅的过程中,单靠双手撑地起身的技术问题。本方案中的可变形的软椅,包括座椅,所述座椅上层内设有第一泡物体,所述座椅下层内设为空腔,在所述座椅下层的两侧设有起扶手装置,所述起扶手装置包括壳体、螺旋管、螺栓、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储气球和推动槽,所述螺旋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储气球设置在所述螺旋管的下端,所述螺旋管延伸至所述空腔内,所述螺旋管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和所述推动槽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和所述第二输气管,所述推动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输气管与所述第二输气管之间,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推动槽和所述壳体与所述储气球相抵,所述储气球内部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反应物,所述储气球包括第二泡物体和软壁,所述软壁设置在所述空腔周侧,所述第二泡物体包裹所述软壁,在所述软壁上端设有漏管。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当使用者使用该可变形的软椅时,在座椅下层的空腔内未有气体,座椅上层的第一泡物体可支撑人体的重力,由于是颗粒物质,可根据人体的重力的转移而转移,使得人们感动柔软;当人体的摆动达到储气球空腔内反应物能够相互撞击时,反应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水蒸气,在储气球内部进行膨胀,使得软壁和第二泡物体变形,通过螺旋管将气体传输到输气管内,由于螺栓设置在输气管的中部,隔离了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而上述的气体通过第一输气管传输到座椅下层的空腔内,座椅下层的空腔内充满气体,使得整个座椅膨胀,让人们坐的更加舒适;当气体喷射到一定程度时,气体通过第一输气管倒流回螺旋管时,由于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的气压不平衡,第一输气管的管口的气压推动螺栓向上移动,同时,推动槽向上移动,带动整个壳体也跟着向上移动,使得起扶手装置升至到把手处,当人们需要起身时,把手内的起扶手装置可作为使力起身的作用;同时,在起扶手装置逐渐向上起升时,回到储气球内的气体从第二输气管输出到座椅的上层,与泡物体相配合,使得整个座椅更加膨松,可根据人们的摆动而摆动。进一步,所述推动槽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输气管和所述第二输气管之间。为了将推动槽固定在壳体与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之间。进一步,所述座椅两侧设有突出的把手,所述起扶手装置设置在所述把手的下端。将起扶手装置设置在把手的下端,是为了在起扶手装置向上移动时,能够准确的达到把手处,让人们轻松的起身。进一步,所述漏管与所述软壁相接处设有密封圈。为了防止储气球内产生的气体散发出去。进一步,所述推动槽为弧形的形状。对壳体不但启到保护作用,而且还可有效的推动壳体。进一步,所述泡物体为塑料泡沫。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气球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泡物体1、座椅2、底座3、第一输气管4、螺栓5、第二输气管6、壳体7、螺旋管8、储气球9、第二泡物体92、软壁93、推动槽10、反应物11、漏管12、密封圈12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变形的软椅,包括座椅2,座椅2两侧设有突出的把手,在座椅2内部分为两层,分别为上层和下层,座椅2上层内设有第一泡物体1,该第一泡物体1为塑料泡沫或者其他泡沫物体,并且该第一泡物体1充满在座椅2上层内,座椅2下层中部设有弯曲弧槽,在座椅2上层的第一泡物体1还有一部分设置在座椅2下层内,并且设置在座椅2上层和座椅2下层之间的弯曲弧槽内;而座椅2下层内为空腔,在把手下方设有起扶手装置,该起扶手装置设置在座椅2下层,并且该起扶手装置为两个,设置在弧槽中心线的两侧,该座椅2下层的底部设有底座3,该底座3用于支撑整个座椅2。该起扶手装置包括第一输气管4、螺栓5、第二输气管6、壳体7、螺旋管8、储气球9、推动槽10,如图1所示,该推动槽10为半弧形的形状,在推动槽10的上方安装壳体7,该壳体7内安装螺旋管8,该螺旋管8一端连接储气球9,储气球9设置在壳体7的底端,在螺旋管8的另一端穿过壳体7连接输气管,该输气管设置在推动槽10的外侧,而且输气管分为第一输气管4和第二输气管6,第一输气管4的管口设置在座椅2上层与座椅2下层的相接处,第二输气管6的管口设置在座椅2下层,并对应座椅2下层的空腔;如图2所示,储气球9包括第二泡物体92和软壁93,储气球9内设有一空腔,在空腔周侧安装软壁93,该软壁93被第二泡物体92所包裹,该第二泡物体92为塑料泡沫,在空腔内放置有反应物11,该反应物为叠氮化钠和硝酸铵等物质,螺旋管8延伸至到空腔内,在软壁93上端安装有漏管12,该漏管12与软壁93相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21,防止产生的气体散发出去。具体操作如下:当使用者使用该可变形的软椅时,在座椅2下层的空腔内未有气体,座椅2上层的第一泡物体1可支撑人体的重力,由于是颗粒物质,可根据人体的重力的转移而转移,使得人们感动柔软;当人体的摆动达到储气球9空腔内反应物11能够相互撞击时,反应物11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水蒸气,在储气球9内部进行膨胀,使得软壁93和第二泡物体92变形,通过螺旋管8将气体传输到输气管内,由于螺栓5设置在输气管的中部,隔离了第一输气管4和第二输气管6,而上述的气体通过第一输气管4传输到座椅2下层的空腔内,座椅2下层的空腔内充满气体,使得整个座椅2膨胀,让人们坐的更加舒适;当气体喷射到一定程度时,气体通过第一输气管4倒流回螺旋管8时,由于第一输气管4和第二输气管6的气压不平衡,第一输气管4的管口的气压推动螺栓5向上移动,同时,推动槽10向上移动,带动整个壳体7也跟着向上移动,使得起扶手装置升至到把手处,当人们需要起身时,把手内的起扶手装置可作为使力起身的作用;同时,在起扶手装置逐渐向上起升时,回到储气球9内的气体从第二输气管6输出到座椅2的上层,与泡物体1相配合,使得整个座椅2更加膨松,可根据人们的摆动而摆动。在座椅2的把手处,座椅2上层与座椅2下层之间设有拆卸口11,方便使用者拆卸清洗或更换起扶手装置内的储气球9内的物质,将反应物11从漏管12放入到储气球9的空腔内;在处于座椅2上层的把手上设有出气口12,用于将座椅2上层内的气体排泄出去。在座椅2的把手上设有涂层,该涂层由以下两层涂层组分组成:说明:每一份重量份数为3g。第一层涂层: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聚尿烷20份25份30份嵌段聚尿烷-脲10份12份15份水凝胶5份7份8份蔗糖10份24份44份聚乙二醇12份24份34份第二层涂层:涂层的工艺:第一步骤:第一层涂层的工艺:(1)提取丙酮破壁:将蔗糖进行压榨,压榨后放入放入10ml的培养基,并在培养基内加入β-淀粉酶,等待20分钟,提取出丙酮破壁;(2)将丙酮破壁、聚尿烷、嵌段聚尿烷-脲和聚乙二醇组分混合后形成涂漆Ⅱ;第二步骤:第二层涂层的工艺:(1)提取吸附液:将天门冬进行压榨,将压榨出的液体放入10ml的培养基,并在培养基内加入α-淀粉酶,等待20分钟,提取出天门冬酰胺酶;(2)将天门冬酰胺酶、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乙酯、丙烯酰胺和氨基树脂组分混合后形成涂漆Ⅰ;第三步骤:将涂漆Ⅰ喷涂在把手上,常温24小时后,采用免喷砂粗化层喷涂的方式,将水凝胶喷涂在把手上,待12小时后,再继续将涂漆Ⅱ喷涂在涂漆Ⅰ上,以喷涂形状为小圆点的方式均匀喷涂在涂漆Ⅰ,将改性丙烯酸树脂喷涂在小圆点上。上述涂层先是将第一涂层均匀喷涂在把手上,第二涂层以小圆点的方式喷涂在第一涂层上,将可变形的软椅放置在室内空间,把手上的第二涂层吸附空气中的灰尘,保持空气的干净,由于天门冬能够吸附Cr6+、Cu2+、Zn2+、Ni2+、Pb2+、Cd2+重金属离子,因此,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吸附灰尘中的Cr6+、Cu2+、Zn2+、Ni2+、Pb2+、Cd2+重金属离子,当人们需要坐在座椅2上时,轻轻拍打座椅2上的把手,把手上灰尘落下,但是吸附灰尘中重金属离子粘贴在把手上,重金属离子不会从把手上掉下,并且从把手上掉落的灰尘,可集中处理,保持户室内环境干净。在把手上吸附的重金属离子逐渐生成一层保护膜,其随着涂层吸附的灰尘越多,保护膜的厚度越厚,相对于第一层涂层来说,在把手表面上形成形成了多个小圆点突出物,当人的手握住把手时,由于人的手掌对把手上的第一层涂层有一摩擦力,手掌产生汗液,由于第一层涂层内含有水凝胶,把手上的第一层涂层对汗液水分吸收,涂层变软,变软的同时,会将第二层涂层上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收,同时,第一层涂层表面形成粘黏性,将人的手掌粘住,人可方便的起身,当人坐在软椅坐15分钟,由于手掌内没有汗液,第一层涂层内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变干,粘黏性也逐渐降低,人的手掌可从把手上脱落,待第一层涂层变干时,涂层可对把手进行保护。发明人为了检测第一层涂层融合第二层涂层上的重金属离子,做了以下实验:将第一层涂层和第二层涂层分别取用2g,在配有电磁搅拌的三口圆底烧瓶(冷水浴)中加入100ml水,再加入50ml金属离子溶液(Cr6+,0.05mol/L;Cu2+,0.05mol/L;Zn2+,0.05mol/L;Ni2+,0.05mol/L;Pb2+,0.05mol/L;Cd2+,0.05mol/L)中,室温电磁搅拌2h,静止分层,取上层清液用双硫腙法测定金属离子浓度,根据第一层涂层和第二层涂层还未融合前的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以下式计算融合容量:Q=[V(C0-C)]/M式中Q为融合容量(mmol·g-1);C0融合前金属离子浓度(mmol·mL-1);C为融合后金属离子浓度(mmol·mL-1);M为第一层涂层的干重(g);V为金属离子溶液体积(mL)。表1为第一层涂层的重金属离子融合分析根据表1所示,实验前的Cr6+、Cu2+、Zn2+、Ni2+、Pb2+、Cd2+重金属离子与实验后的Cr6+、Cu2+、Zn2+、Ni2+、Pb2+、Cd2+重金属离子相比,实验后的Cr6+、Cu2+、Zn2+、Ni2+、Pb2+、Cd2+重金属离子的容量大于实验前的容量,可判断Cr6+、Cu2+、Zn2+、Ni2+、Pb2+、Cd2+重金属离子被第一层涂层融合。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