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棉被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019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蚕丝棉被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棉被日常使用过程中,一般在通风处晾置,不宜暴晒,久而久之,蚕丝被易潮湿且易滋生细菌。现有的负离子蚕丝通过添加易产生负离子的电气石等物质,使蚕丝被不间断的释放负离子,从而使蚕丝被具有透气、轻柔、吸湿、不剌痒、抗菌及抗静电等特点,从而使负离子蚕丝被广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其抗菌性能有待考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蚕丝棉被的生产方法,这种蚕丝棉被的生产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蚕丝棉被抗菌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蚕丝棉被包括被套和被芯,被芯主要由蚕丝制备而成,准备方法为:将蚕丝原料加入双氧水中,浸泡2小时~2.5小时,将蚕丝转入浓度为5g/L~8g/L的碳酸钠溶液中,加热至80℃~90℃,煮练30分钟-50分钟,然后向超声仪中加入浓度6~10g/L的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超声处理30min~40min,将超声处理后的蚕丝水洗至中性,然后将蚕丝置于电气石溶胶液中,涂覆处理20分钟~30分钟,烘干,将蚕丝按照开松梳棉、风送充绒、梳棉铺网、无胶定形的方式制备被芯,包覆所述被套,即得到蚕丝棉被。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6.5g/L。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超声处理使蚕丝在超声波条件下处于快速溶胀的状态,进而使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快速地进入到蚕丝纤维内,使蚕丝纤维改性成为阳离子纤维,从而具有抗菌功能。

2、本发明通过将蚕丝浸润于电气石溶胶液中,从而不间断释放负离子,增强蚕丝棉被的抗菌、杀菌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蚕丝棉被包括被套和被芯,被芯主要由蚕丝制备而成,准备方法为:将蚕丝原料加入双氧水中,浸泡2小时,将蚕丝转入浓度为5g/L的碳酸钠溶液中,加热至80℃~90℃,煮练40分钟,然后向超声仪中加入浓度6g/L的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超声处理40min,将超声处理后的蚕丝水洗至中性,然后将蚕丝置于电气石溶胶液中,涂覆处理25分钟,烘干,将蚕丝按照开松梳棉、风送充绒、梳棉铺网、无胶定形的方式制备被芯,包覆所述被套,即得到蚕丝棉被。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蚕丝棉被包括被套和被芯,被芯主要由蚕丝制备而成,准备方法为:将蚕丝原料加入双氧水中,浸泡2.5小时,将蚕丝转入浓度为8g/L的碳酸钠溶液中,加热至80℃~90℃,煮练50分钟,然后向超声仪中加入浓度8g/L的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超声处理35min,将超声处理后的蚕丝水洗至中性,然后将蚕丝置于电气石溶胶液中,涂覆处理30分钟,烘干,将蚕丝按照开松梳棉、风送充绒、梳棉铺网、无胶定形的方式制备被芯,包覆所述被套,即得到蚕丝棉被。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蚕丝棉被包括被套和被芯,被芯主要由蚕丝制备而成,准备方法为:将蚕丝原料加入双氧水中,浸泡2.2小时,将蚕丝转入浓度为6.5g/L的碳酸钠溶液中,加热至80℃~90℃,煮练30分钟,然后向超声仪中加入浓度10g/L的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超声处理30min,将超声处理后的蚕丝水洗至中性,然后将蚕丝置于电气石溶胶液中,涂覆处理20分钟,烘干,将蚕丝按照开松梳棉、风送充绒、梳棉铺网、无胶定形的方式制备被芯,包覆所述被套,即得到蚕丝棉被。

对比例1

将相同质量的蚕丝不经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超声处理,其余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

对比例2

将相同质量的蚕丝不经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超声处理,其余试验方法与实施例2方法相同。

对比例3

将相同质量的蚕丝不经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超声处理,其余试验方法与实施例3方法相同。

检测抗菌性能,检测结果如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