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书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55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书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房家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书柜



背景技术:

书柜是书房家具中的主要家具之一,即专门用来存放图书、报刊、杂志等书物的柜子。许多消费者总是丢三落四,图书乱扔乱放,让居室生活变得一团糟。而这个时候,如果有了书柜,把全部书整理在书柜里面,让居室生活一下子变得干净明了来。木书柜主要以木料为主要材质,木料主要包括红木、松木、板式家具等等。此书柜整体采用高密度板,三聚氰胺贴面,内部结构通常为6×3隔层布局,结合简单的线条设计形成了一个极具时尚感的木书柜。市场上木书柜占据大部分市场,但各种木书柜采用材质不一样、做工精细与否,在价格上也存在很大差异。玻璃质折叠其实在市场上很少看到全玻璃的玻璃书柜,所说的玻璃书柜是采用玻璃和木料、五金、金属不锈钢等组合在一起的书柜。玻璃书柜的框架主要为木料和五金、不锈钢等。只有书柜门或者是挡板所用材料才是玻璃。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制作成的玻璃书柜极具时尚的潮流。

现有技术的书柜,无法实现移动的,只能固定于房间的角落。当人们需要搬运图书时,不能及时地拖运出来,需要将图书从书柜中拿出,再搬运书柜,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书柜,该书柜可移动。

一种书柜,包括柜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柜体的脚轮。

进一步地,所述脚轮有四个,所述四个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底面的四个角。

进一步地,所述脚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包括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后板,所述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板围成一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还包括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板相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成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还包括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相连的书架板,所述书架板设置于所述下层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书架板有三个,所述三个书架板相互平行,且与底板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的表面设有为至少两个通风孔,且设置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为至少两个,且设置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的侧架台。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书柜于柜体设置脚轮,脚轮使得柜体能自由灵活移动,省去了无法移动时搬动图书的麻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书柜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书柜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 右侧板

12 顶板

13 后板

14 前板

15 隔板

16 书架板

17 突楞

18 左侧板

19 底板

21 上层空间

22 下层空间

3 脚轮

4 侧架台

5 把手

6 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书柜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书柜的首选实施例。但是,书柜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锯链连接片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书柜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书柜包括柜体和设置于该柜体的脚轮3。

本实施例中,通过脚轮3滚动,由此使得柜体能自由移动,省去了书柜无法移动时搬动图书的麻烦。

上述“脚轮3”为可为多个。例如为四个,四个脚轮3可分别位于柜体 的底面的四个角,这样使得脚轮3对柜体的支撑更为稳固。不应当误会的是,此处“底面”是有边界的,并非数学上所指“面”之概念(即无限延展的平面),其指底部的表面。

脚轮3的形式也不做特别要求,本领域公知的脚轮3(例如市售)均可实施本方案。对于上述脚轮3为四个的实施方式,脚轮3可为固定脚轮3和/或万向轮。第一种方式为,四个脚轮3都为固定脚轮3;第二种方式为,前面的两个脚轮3为万向脚轮3,后面两个脚轮3为固定脚轮3;第三种方式为,四个脚轮3均为万向轮。由于万向轮的灵活性性较大,能实现360度自由转动,因而本例优选为后二种方式的脚轮3。鉴于,于第三种方式中,四个万向轮使得柜体的灵活度过大,导致柜体转弯时因缺乏必要地支撑而出现转弯准确性差,因此进一步优选为第二种方式的脚轮3。

上述脚轮3的材质形式可采用公知的材质脚轮3,例如人造胶脚轮3、聚氨酯脚轮3、塑料脚轮3、尼龙脚轮3、钢铁脚轮3、耐高温脚轮3、橡胶脚轮3、S型人造脚轮3。对于以安装于柜体的脚轮3,为了获得较好的脚轮3的安装效果,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即安装高度、支架转向中心距、转动半径、行驶负荷、冲击负荷、转向、行驶灵活性。安装高度指从地面到设备安装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脚轮3的安装高度是指与脚轮3底板19与轮子边远最大的垂直距离。支架转向中心距指中心铆钉垂直线到轮芯中心的水平距离。转动半径指中心铆钉垂直线到轮胎外边缘的水平距离,适当的间距令脚轮3能作360度转向。转动半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脚轮3的使用寿命。行驶负荷指脚轮3在移动时承重能力,也称动负荷,脚轮3的动负荷因工厂的试验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别,也因轮子的材料不同而不同,关键在于支架的结构和质量是否能够抗冲击和震荡。冲击负荷指当设备受到承载物冲击或震动时脚轮3的瞬间承重能力。静态负荷静态负荷静态负荷静态负荷:脚轮3在静止状态下能承受的重量。静态负荷一般情况应为行使负荷(动承载)的5~6倍,静态负荷至少应是冲击负荷的2倍。转向: 硬质、窄小的轮子比软质、宽的轮子较易转向。转动半径是轮子转动的一个重要参数,转动半径过短会增加转向难度,过大则会导致轮子晃动及寿命缩短。行驶灵活性会影响脚轮3行驶灵活性的因素有支架的结构和支架钢材的选用、轮子的大小、轮子类型、轴承等,轮子越大行驶灵活性越好,在平稳地面上硬质、窄小的轮比平边软质的轮子省力,但在不平的地面上软质的轮子省力,但在不平的地面上软质的轮子能更好地保护设备并避震。

对于采用万向轮的形式的脚轮3,较好地采用带刹车功能的万向轮。带刹车功能的万向轮可采用公知的结构,以下可列举出一种结构。该万向轮包括有托盘、与托盘连接的支架及架设于支架上的滚轮,滚轮与支架之间设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包括有均布于滚轮轴向一侧的刹车辊及与支架铰接且可沿支架翻转的刹车件,刹车辊朝向支架设置,各刹车辊之间具有间隙,刹车件包括有与支架铰接连接的刹车件本体及设于刹车件本体纵向两侧并可同步进入到两滚轮上刹车辊间隙内促使两滚轮刹车的刹车块。刹车件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供铰接轴铰接的铰接孔,刹车块设于刹车件本体的底部,铰接孔与刹车块之间设有朝向外部延伸的按压块;刹车块包括有朝向滚轮延伸的弧状凸块,该弧状凸块可随刹车件本体进入到刹车辊间隙内的一端的横截面呈梯形。上述设置不仅结构紧凑,联动性好,而且将铰接孔设于刹车件本体的顶部,可有效的控制刹车件本体上按压块与托盘之间的间距,使托盘与按压块之间不会发生触碰,同时使不同型号的托盘皆可安装该刹车装置,通用性强,而且加工方便;弧状凸块可随刹车件本体进入到刹车辊间隙内的一端的横截面呈梯形,这样设置后,刹车块进入到刹车辊的间隙内后,其梯形端会对刹车辊钩住,防止在未解除刹车状态时刹车块由刹车辊的间隙中脱落,使刹车过程更为稳定。

上述柜体的形状有很多。以柜体为长方体为例,柜体可包括顶板12、底板19、左侧板18、右侧板11、后板13。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2、底板19为为相对且平行的两个表面,由左侧板18、右侧板11为相对且平行的 两个表面。顶板12或底板19,左侧板18或右侧板11,后板13,三者两两垂直。顶板12、底板19、左侧板18、右侧板11和后板13用以围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于收纳图书等物品。当然,此处围成容置空间的除了上述顶板12、底板19、左侧板18、右侧板11、后板13,还可包括前板14。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包括前板14所围成的容置空间,并不一定是封闭的,该容置空间还可以是开口的。对于包括前板14所围成的封闭的容置空间,该前板14较好地以铰接于左侧板18或右侧板11的边缘,这样可使得前板14可自由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该容置空间,防止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物品受外界环境的灰尘、水分等的侵害。此处,铰接的形式可采用合页的构件。对于包括前板14所围成的开口的容置空间,前板14的可以固设于左侧板18、右侧板11上、底板19中的至少两种。

上述容置空间可被分隔成多个。本例中,可于容置空间内布设一隔板15。该隔板15将该容置空间分隔成上层空间21和下层空间22。上层空间21可根据布局的需要,再进一步通过隔板15分隔成更多的空间,达到更好地对收纳物品的细致分类。

下层空间22内可设有书架板16,书架板16用来放置图书。书架板16较好地与底板19(或顶板12)成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可为45至75度角,这种倾斜设置可以使得放置于书架板16的图书既容易投放,又不易倾倒,避免了于水平设置所存在图书容易倾倒,以及避免了竖直设置所存在的图书不容易投放。为了获得下层空间22被分隔成更多的空间以实现对图书更多的分类,书架板16的数量可设置为较多个,例如三个。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隔板15和书架板16同左侧板18、右侧板11、后板13中的至少二者连接。该连接的方式可为固定连接,还可以为铰接以便于通过转动实现二者的收合。可列举出该铰接的一种具体实施形式。以隔板15铰接于后板13为例来说明。于后板13的表面设有一合页,该合页安装于将隔板15的后边缘。为防止隔板15转动的过程中与左侧板18和右侧 板11发生刮擦,可将隔板15的宽度设置成不接触左侧板18和右侧板11。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顶板12的表面可设有一突楞17,该突楞17可位于顶板12的中间,且连接于左侧板18和右侧边的顶缘部(即顶部的边缘)。突楞17与左侧板18和右侧边构成一“工”字,以形成二个具有一边开口的矩形槽。这两个矩形槽可收纳不便于放置于柜体内的物品。此外,突楞17还可在柜体的左侧边(或右侧板11)朝地面的姿态时便于对柜体的抓握。

前文所描述的柜体为一体式,即只有一个柜体。当然柜体还可为多柜体式,例如二柜体。具体为,柜体由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构成,第一柜体的右侧壁与第二柜体的左侧壁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为了实现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的紧固,可分别于二者的表面分别设置一螺杆和与该螺杆相配合的螺帽或类似的卡扣等。

本例中,可于柜体的表面设置通风孔6,通风孔6最好为二个以上,且最好位于柜体的不同表面,例如可位于左侧边和右侧边。二个设置于柜体的不同表面的通风孔6使得进入的气流形成对流,将柜体内的湿气散失。当然,通孔孔只有一个也可实施本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通风孔6同柜体的开口形成供气体对流的路径。通风孔6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等。

为了实现柜体内图书的自动翻出,可设置一取书机构。该取书机构可设置于上层空间21内。于上层空间21内设置一挡板,该挡板将上层空间2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的空间内设有若干个并排的书盒,该书盒滑动连接在挡板上。该取书机构包括开设在书盒底面上的矩形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上传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长槽孔,驱动齿轮转动连接在长槽孔内。所述柜体内位于挡板下部的空间内设有可分别带动每个书盒底部的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齿条运动,可将书盒由柜体内推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柜体内的转轴,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固定齿轮上 啮合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驱动轴连接有电机,转轴上还滑动连接有滑动齿轮,滑动齿轮可沿转轴滑动并可与每个书盒底部的驱动齿轮啮合,所述转轴上设有可带动滑动齿轮沿着转轴滑动的拨叉,拨叉的一端与滑动齿轮接触,另一端伸出柜体外部作为操作杆。将不同种类的图书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书盒内,需要取哪个书盒时,启动电机,拨动拨叉,将滑动齿轮滑动到相应的位置,即可将相应的书盒取出。

为了实现书柜的功能的多样化,可以想象的是,可于柜体的表面设有LED时间显示器、温度计和湿度计等。LED时间显示器、温度计和湿度计可采用本领域通用的。

本例中,柜体还设有侧架台4。该侧架台4用于支撑雨具(例如雨伞、雨衣等)等,防止雨具搁置于柜体上所渗出的雨水打湿柜体内的图书。侧架台4的结构可包括一楔形的支撑架和设置于该支撑架上的搁台。搁台的外缘设有遮挡部,以防止放置于其上的物品滚落。侧架台4可设置于柜体的左侧板18、右侧板11、后板13等。

本例中,为了方便对柜体移动,可于柜体设置把手5,这样可使得在移动柜体时,可握住把手5对柜体施加力。把手5可设置于后板13、左侧板18和右侧板11中的一种或多种。把手5例如可为梯形或曲边梯形等不做限定的形状。

尽管以上较多使用了表示结构的术语,例如“柜体”、“顶板12”、“底板19”“左侧板18”、“右侧板11”、“后板13”等,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