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餐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1116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餐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经常用于儿童喂餐时使用的儿童餐椅。

背景技术:
儿童餐椅是儿童进餐专用的椅子,使用儿童餐椅一方面可以保护儿童尚未发育完全的脊椎,另一方面可以轻松帮助儿童学习独立进餐。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高不一样,所以在使用餐椅时就需要餐椅具备可升降功能,以满足不同身高的儿童使用,但是现有的儿童餐椅在调节高度时一般是通过调节坐垫来实现升降,这种升降方式由于需要调整坐垫,因此会导致儿童坐上去后的舒适度不是很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50830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升降儿童餐椅》(申请号:201520808777.0)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靠背板,靠背板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支架外侧均设有托盘支撑板,托盘支撑板之间设有托盘,托盘支撑板与支架之间通过若干调节螺母紧固连接,托盘支撑板上设有与调节螺母相配合的调节槽,托盘下方的支架之间设有坐垫,支架底部前后两端均设有卡设于支架上的餐椅辅助升降器,餐椅辅助升降器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调节件紧固连接,餐椅辅助升降器和支架上均设有若干与所述调节件相配合的固定孔。采用上述结构的儿童餐椅,通过在支架的底端设置餐椅辅助升降器可实现儿童餐椅高度的调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590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儿童餐椅的自动升降调节装置》(申请号:201320063660.5)也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座椅本体和车架连接罩,车架连接罩安装于座椅本体上;车架连接罩下边沿有凸点;第二弹簧连接扭动挡位片,第一弹簧连接下滑杆;上滑杆、下滑杆、扭动挡位片都装配在座椅本体内,在座椅本体外面盖有调节装置盖,扭动挡位片与下滑杆卡接,上滑杆与下滑杆配合;在钢管表面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弹片,座椅本体套装在钢管上并且两者形成滑动配合,扭动挡位片卡在其中之一的定位弹片上。采用上述结构的儿童餐椅,可通过档位片与定位弹片的配合实现座椅的升降。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升降结构均需要在座椅的滑杆上间隔设置多个定位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儿童餐椅外表不美观、生产过程复杂,且不能实现无级调节,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因此,对于目前的儿童餐椅,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生产及使用方便且能实现上下无级调节的儿童餐椅。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实现前后角度调节的儿童餐椅。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餐椅,包括支撑杆及安装在支撑杆上的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使座椅机构上下无级调节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包括滑动座、限位组件及第一调节绳,所述滑动座的一侧与座椅机构连接并具有能上下滑动的套置于支撑杆上的套管,所述限位组件设于滑动座上,所述滑动座上开有供限位组件伸入套管中的开口,所述第一调节绳与限位组件连接并能驱动限位组件紧抵或松开套管中的支撑杆。作为改进,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壳、限位块及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壳安装于滑动座上并具有用于安装限位块的内腔,所述限位壳上开设有与滑动座的开口相对应的口部,所述限位块能上下移动的设于限位壳的内腔中并能自口部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弹簧设于限位壳内并使限位块的前侧始终保持伸出口部的趋势,所述第一调节绳与限位块连接并能驱动限位块前侧伸出或缩回口部。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壳的后侧成型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后倾斜的斜板,所述限位块的后侧面与该斜板相匹配,所述斜板上部开有一纵向布置的缺口,对应的,所述限位块后侧设置有能伸出该缺口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调节绳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调节绳为刹车线,所述限位壳及座椅机构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刹车线两端头的限位槽。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防滑垫。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杆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座椅机构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所述的升降机构设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所述座椅底部连接有一横向布置的连接杆,所述升降机构的滑动座上开有供连接杆的端部插入的插孔。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座椅机构包括椅背及椅座,所述椅背下部通过转轴能前后转动的设于椅座上。再改进,所述椅背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为具有弧形边缘的连接壁,对应的,所述椅座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连接壁相匹配的安装部,该安装部上间隔布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连接壁的弧形边缘上设置能插入限位孔中的限位凸块,第二调节绳与该限位凸块连接并能驱动限位凸块插入或退出限位孔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壁上开有用于安装限位凸块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侧壁上开有供限位凸块前端伸出的槽口,所述限位凸块的后端与第二调节绳连接,且所述安装槽中设置能使限位凸块始终保持前端伸出槽口的第二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了包括滑动座、限位组件及第一调节绳的升降机构,使用时,拉动第一调节绳,可拉动限位组件使其自滑动座的套管中退出,从而消除限位组件对支撑杆的限位作用,此时,座椅机构可随滑动座沿支撑杆上下移动,调节完毕后,松开第一调节绳,限位组件伸入套管的开口并与支撑杆紧抵,对支撑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动座随支撑杆上下滑动,起到定位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结构简单合理,实现了对座椅上下位置的无级调节,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一样在支撑杆上开设限位孔,简化了生产过程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分解图(不包含第一调节绳);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剖视图(不包含第一调节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儿童餐椅包括支撑杆1、座椅机构2及升降机构3。支撑杆1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杆11及第二支撑杆12。座椅机构2包括椅背21及椅座22,椅背21下部通过转轴23能前后转动的设于椅座22上。椅座22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升降机构3能上下无级调节的设于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上12。椅座22底部连接有一横向布置的连接杆24,升降机构3的滑动座31侧面上开有供连接杆24的端部插入的插孔311。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包括滑动座31、限位组件32及第一调节绳33,滑动座31的一侧成型有一连接面318,该连接面318通过螺钉与椅座22的侧壁连接,滑动座31的前侧具有能上下滑动的套置于支撑杆1上的套管310,限位组件32设于滑动座31上,滑动座31上开有供限位组件32伸入套管310中的开口312,第一调节绳33与限位组件32连接并能驱动限位组件32紧抵或松开套管310中的支撑杆1。具体的,限位组件32包括限位壳321、限位块322及第一弹簧323,限位壳321 安装于滑动座31上并具有用于安装限位块322的内腔3210,限位壳321上开设有与滑动座31的开口312相对应的口部3211,限位块322能上下移动的设于限位壳321的内腔3210中并能自口部3211伸出或缩回,第一弹簧323设于限位壳321内并使限位块322的前侧始终保持伸出口部3211的趋势,第一调节绳33与限位块322连接并能驱动限位块322前侧伸出或缩回口部3211。限位壳321的后侧成型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后倾斜的斜板3212,限位块322的后侧面与该斜板3212相匹配,斜板3212上部开有一纵向布置的缺口3213,对应的,限位块322后侧设置有能伸出该缺口3212的连接部3221,该连接部3221与第一调节绳33连接。为了使限位块322在限位壳321中上下滑动顺畅,限位块322、限位壳321的侧面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滑块3213及滑槽322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绳33为刹车线,限位壳321及椅背21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刹车线两端头的限位槽3214。限位块322的前侧面上还设置有一橡胶制防滑垫324。在本实施例中,椅背21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为具有弧形边缘的连接壁211,对应的,椅座22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连接壁211相匹配的安装部221,该安装部221上间隔布置有多个限位孔41,连接壁211的弧形边缘上设置能插入限位孔41中的限位凸块42,第二调节绳43与该限位凸块42连接并能驱动限位凸块42插入或退出限位孔41中。具体的,连接壁211上开有用于安装限位凸块42的安装槽44,该安装槽44的侧壁上开有供限位凸块42前端伸出的槽口441,限位凸块42的后端与第二调节绳43连接,且安装槽44中设置能使限位凸块42始终保持前端伸出槽口441的第二弹簧45。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节绳43也采用刹车线,安装槽44的前侧及椅背21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刹车线两端头的限位槽442,椅背21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调节绳33、第二调节绳43连接的调节按钮100、200,按钮松开状态下,第一调节绳33、第二调节绳43均处于自由状态,按压调节按钮时,第一调节绳33、第二调节绳43处于拉伸状态。使用本实施例的儿童餐椅,当需要对座椅机构2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时,拉动第一调节绳33,可拉动限位组件32的限位块322使其自滑动座31的套管310中退出,从而消除限位组件32对支撑杆1的限位作用,此时,座椅机构2可随滑动座31沿支撑杆1上下移动,调节完毕后,松开第一调节绳33,限位组件32的限位块322在第一弹簧323作用下斜向上弹起并伸入套管310的开口312与支撑杆1紧抵,对支撑杆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动座31随支撑杆1上下滑动,实现了对座椅机构2上下位置的无级调节;当需要对椅背21的前后角度进行调节时,拉动第二调节绳43,限位凸块42退出限位孔41中,此时,可对椅背21进行转动调节椅背21的前后倾斜角度,调节完毕后,松开第二调节绳43,限位凸块42在第二弹簧45的作用下重新插入限位孔41中对椅背21与椅座22的位置进行限位,完成调节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