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12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保温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杯,尤其涉及一种能提供可直接饮用温度的水的保温杯。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保温杯因其保温性能良好,可以使人们在较寒冷的季节也能一直喝到温热的水等饮品,而深受大众喜爱。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是所盛饮品在被取用时往往并不在适饮温度范围内。目前市售的保温杯追求的是如何使得保温时间尽可能的长,然而忽略了既能够长时间保温,又能在被取用时能快速取到适饮温度范围内的饮品。而如何使保温杯内的水迅速降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一些制冷保温杯需要额外供给电能,给户外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额外供给电能的制冷保温杯。

一种保温杯(1),其包括:上杯体(10)、下杯体(20)和杯盖(30),所述上杯体(10)的下端与所述下杯体(20)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杯盖(30)与所述上杯体(10)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杯体(10)包括高温存储区(15)及饮水通道(16),所述高温存储区(15)及所述饮水通道(16)相邻且隔热设置,所述下杯体(20)包括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高温存储区(15)与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通过一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连通,在等势效应下饮品自动由高温存储区(15)流向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下杯体(20)由保温效果达12小时以上的保温材料构成,所述下杯体(20)由在1小时~1.5小时将96℃~100℃的水降温至45℃~56℃的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饮水通道(16)直接插入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杯盖(30)包括饮水口外盖(32)和饮水口(33),所述饮水口外盖(32)扣合在所述饮水口(33)的上方,所述杯盖(30)的饮水口(33)与所述饮水通道(16)连通。

所述上杯体(10)进一步包括外壁(11)、底部(12)及分割壁(13),所述外壁(11)围合形成筒形空间,所述分割壁(13)将所述外壁(11)围合形成的筒形空间进行纵向分割,所述底部(12)连接部分所述外壁(11)及所述分割壁(13),所述部分外壁(11)、所述底部(12)及所述分割壁(13)形成一具有上开口(14)的半闭合的空间,将该空间定义所述高温存储区(15),所述部分外壁(11)以外的另一部分外壁(11)和所述分割壁(13)定义所述饮水通道(16)。

所述上杯体(10)进一步包括外壁(11)及底部(12),所述外壁(11)与底部(12)相连接定义所述高温存储区(15),所述外壁(11)内部设置有所述饮水通道(16),所述饮水通道(16)贯穿所述底部(12)。

所述外壁(11)上与所述饮水通道(16)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一水温显示器(18),用于显示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内存储的水的温度。

所述底部(12)上设置有所述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

所述保温杯(1)的容量为600毫升,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的容量为150毫升。

所述保温杯(1)的容量为350毫升,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的容量为90毫升。

所述下杯体(20)的下杯体壁(22)上设置有一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该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与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上进一步设置一个保护装置,避免对所述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无意的操作。

所述饮水口外盖(32)由按钮(322)控制,该按钮(322)扣在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外壁(11)上,按钮(322)向上滑动则所述饮水口外盖(32)不能打开;反之按钮(322)向下滑动则所述饮水口外盖(32)解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杯(1)将杯子内部空间合理的分配比例分区设置成为高温存储区(15)和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可以直接将饮品的温度降到适合的问题供人们直接饮用,无需其他额外的降温装置,根据人体所需可以喝到合适温度的饮品,该保温杯(1)的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及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可采用机械原理设计,当按下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高温存储区(15)和直饮水存储区(23)连通,在等势原理作用下,使得饮品自动由高温存储区(15)流向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可在1小时~1.5小时将96℃~100℃的水降温至45℃~56℃。在人体工学上实现了随意喝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保温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保温杯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保温杯 1

上杯体 10

外壁 11

底部 12

分割壁 13

上开口 14

高温存储区 15

饮水通道 16

饮水端口 161

开口 162

水温显示器 18

饮品转移控制组件 122

下杯体 20

杯底 21

下杯体壁 22

饮品转移控制按钮 222

直饮水存储区 23

连接螺纹 19、25、38、111

杯盖 30

封闭区 31

饮水口外盖 32

饮水口 33

按钮 32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杯。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化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磁力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杯1,其包括:一上杯体10、一下杯体20和一杯盖30,所述上杯体10的下端与所述下杯体20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杯盖30与所述上杯体10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杯1是容量为600毫升的成人用杯,其形状可为圆柱形。

所述杯盖30与所述上杯体10,所述上杯体10与所述下杯体20的连接处均可设置密封组件防止漏水。

所述上杯体10包括外壁11、底部12及分割壁13,所述外壁11围合形成筒形空间,所述分割壁13将所述外壁11围合形成的筒形空间进行纵向分割,所述底部12连接部分所述外壁11及所述分割壁13,所述部分外壁11、所述底部12及所述分割壁13形成一具有上开口14的半闭合的空间,将该空间定义为所述高温存储区15,所述部分外壁11以外的另一部分外壁11和所述分割壁13定义一饮水通道16。通过所述上开口14向所述高温存储区15注入饮品。

所述饮水通道16的与所述上开口14相邻的一端为饮水端口161。

所述外壁11上与所述饮水通道16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一水温显示器18,所述水温显示器18用于显示位于所述饮水通道16内的饮品的温度状况,故反应饮水存储区23内存储的水的温度。

所述外壁11、底部12及分割壁13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为食品级保温材料,保温效果达12小时以上。

所述底部12进一步设置有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

所述下杯体20为具上开口的由杯底21和下杯体壁22连接形成的中空的柱状体。所述下杯体20的中空空间被定义为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可容纳90毫升至150毫升的饮品。优选的,所述保温杯1的容量为600毫升时,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的容量为150毫升,所述高温存储区15的容量为450毫升。

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外壁11的下端外侧设置有连接螺纹19,所述下杯体20的所述下杯体壁22的上端内侧设置有连接螺纹25,所述上杯体10和所述下杯体20通过连接螺纹19、25连接。所述上杯体10和所述下杯体20连接之后,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高温存储区15与所述下杯体20的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通过所述底部12隔开,并且高温存储区15位于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的上方,通过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底部12设置有的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来控制是否将所述高温存储区15与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连通,所述高温存储区15与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在连通的状态下,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高温存储区15盛装的饮品在等势原理的作用下自动流向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饮水通道16位于所述上杯体10的上方与所述高温存储区15相邻并通过分割壁13与所述高温存储区15相隔也隔温。所述饮水通道16的与所述饮水端口161相对的一端的开口162位于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等势原理将保温杯1分为上杯体10和下杯体20结构而使得所述高温存储区15位于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上方。

所述下杯体20的杯底21和下杯体壁22由具有一般的保温功能的材料构成,可在1小时~1.5小时将96℃~100℃的水降温至45℃~56℃的材料。优选的为,可在1.5小时将98℃的水降温至50℃的材料。所述下杯体20的下杯体壁22上进一步设置有一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该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与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底部12上设置的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通过连接件连接。当外力作用于所述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外力加载至所述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此时所述高温存储区15的水可以流向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为了避免无意的操作,在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一个保护装置,避免无意的操作,使高温存储区15热饮进入到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

所述外壁11上与所述饮水通道16对应的部位设置的所述水温显示器18可以直接显示温度,也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采用采用醒目的红黄绿三色显示,红色表示饮品温过高,黄色表示饮品温合适,绿色表示饮品温过低等。所述水温显示器18显示红色和绿色时,表示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的饮品不适合饮用,黄色为放心饮用等按照需求设置。所述水温显示器18显示的色彩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换。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杯盖30采用保温性较佳的材料构成,可为食品级保温材料,保温效果达到12小时以上。所述杯盖30的侧壁内侧设置螺纹连接38的方式与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外壁11的上端外侧设置的连接螺纹111,通过连接螺纹111、38相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杯盖30包括一封闭区31、饮水口外盖32和饮水口33,所述封闭区31与所述饮水口外盖32相连并且所述饮水口外盖32通过连接件等与所述封闭区31可翻动连接或可旋转连接,所述封闭区31扣合在所述上杯体的上开口14上用于密封所述高温存储区15,故所述封闭区31的尺寸与所述上开口14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封闭区31与所述上开口14相互卡合在一起不漏水。所述饮水口外盖32扣合在所述饮水口33的上方,所述杯盖30的饮水口33与所述饮水通道16的所述饮水端口161相对应并连通。故,所述饮水口33作为所述保温杯1的直接饮水口通过所述饮水通道16贯通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

所述饮水口外盖32由按钮322控制,该按钮322可以扣在所述上杯体10的所述外壁11上,按钮322向上滑动则所述饮水口外盖32不能打开;反之按钮322向下滑动则所述饮水口外盖32解锁,按动按钮322即可打开。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杯1时,拧开杯盖30向高温存储区15注入高温饮品,之后按动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使高温存储区15的高温饮品流向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被填满后松开所述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即可截止饮品由高温存储区15向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流动,通过1小时~1.5小时之后观察水温显示器18的显示温度或显示色彩来饮用水。当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的水被饮用完之后可重复上述动作。另外,拧开上杯体10和下杯体20的螺纹连接处向下杯体20直接注入可直接饮用温度的饮品或对下杯体20内部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杯1将杯子内部空间合理的分配比例分区设置成为高温存储区15和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可以直接将饮品的温度降到适合的问题供人们直接饮用,无需其他额外的降温装置,根据人体所需可以喝到合适温度的饮品,该保温杯1的饮品转移控制组件122及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可采用机械原理设计,当按下饮品转移控制按钮222,高温存储区15和直饮水存储区23联通,在等势原理作用下,使得饮品自动由高温存储区15流向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可在1小时~1.5小时将96℃~100℃的水降温至45℃~56℃。在人体工学上实现了随意喝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杯1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公知常识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他变化。例如所述保温杯1的容量可为350毫升,此时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的容量可为90毫升,所述高温存储区15的容量可为260毫升。所述饮水通道16也可以为在外壁11上设置的管道等,此时,无需所述分割壁13,所述底部12与所述外壁11连接形成一具有上开口14的半闭合的空间,将该空间定义为所述高温存储区15,将所述外壁11某一部分设置的较厚,该厚壁处设置管道作为所述饮水通道16也可。另外,将保温杯1分隔为左右杯体结构也可,使得所述高温存储区15与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半错位设置使得所述高温存储区15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直饮水存储区23上方等。还有,将保温杯1的所有螺纹连接方式均可以替换为扣合连接方式等。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