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215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质勘探用的标本存储容器,具体涉及一种岩芯柜。



背景技术:

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岩芯环状钻头及其他取芯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岩芯是研究和了解地下地质和矿产情况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目前常存储于岩芯箱中。

现有的岩芯箱主要由多个堆叠码放在一起的岩芯盒组成,岩芯盒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盘状容器,其间装有若干条栏板将它分割成一系列宽度相等的岩芯槽,以存放岩芯。现有的岩芯箱存在以下缺点:一、由于多个岩芯盒堆叠码放,位于下层的岩芯盒受压力较大,容易破损;二、由于岩芯轻重不均一,岩芯盒堆码后易变形,造成堆放不稳;三、岩芯盒上端开口且无专用箱盖,雨天易进水,虽然搭有防水布,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岩芯摆放完毕后,常会被地质工作人员多次调用查看,需要人工将堆叠好的各层岩芯盒搬开并铺摊观察,观察结束后又重新堆叠码放,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芯柜,其解决了现有的岩芯箱易受损且取放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岩芯柜,包括前侧敞口的柜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柜体前侧敞口处的柜门;所述柜体内固定设置有至少两块上下间隔分布的隔板,所述隔板可将柜体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三个岩芯存储腔,且至少有一块隔板上可活动地设置有托盘。

进一步的是,所述托盘放置于隔板上,并可沿柜体的前后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托盘的前侧面上设有固定把手。

进一步的是,所述托盘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沿托盘的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把手孔,所述把手孔所对应的柜体侧壁上设有条形孔,把手孔中可拆卸地设置有插拔式把手,所述插拔式把手的端部可从条形孔中穿出。

进一步的是,所述隔板的前端超出柜体的前侧敞口,隔板的前端所对应的柜门内侧面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隔板插槽;当柜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隔板的前端嵌入至所述隔板插槽中。

进一步的是,所述柜体的后侧壁内设有可向外界排水的竖向排水孔,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与竖向排水孔连通的横向排水槽;所述托盘上与横向排水槽相对应地设置有位置槽,位置槽的底部所对应的托盘下表面朝下凸起并可嵌入横向排水槽中,且位置槽可与横向排水 槽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横向排水槽至少为间隔分布的两条,每条横向排水槽均沿隔板的前后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柜体的内底面上还设有与竖向排水孔连通的柜体横向排水槽;所述托盘的上表面朝向位置槽倾斜设置,所述位置槽、横向排水槽和柜体横向排水槽各自底部的前端均高于后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柜体上还设置有水平仪。

进一步的是,该岩芯柜还包括底面上具有排水孔的岩芯盒,所述岩芯盒放置于托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将岩芯或装有岩芯的岩芯盒放置于托盘上,然后关上柜门进行存储,存储过程中由柜体对隔板提供支撑力,不易受损,避免了多个岩芯盒堆叠码放易造成下层的岩芯盒破损或变形等问题;而且,柜体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基础上也保证了存储的岩芯不受外部雨水、冰雪的侵蚀;此外,岩芯可通过多个托盘分层存储,又由于托盘是活动设置在隔板上的,因此便于各层岩芯的取放,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柜体100、托盘110、把手孔111、插拔式把手112、固定把手113、位置槽114、隔板120、横向排水槽121、条形孔130、竖向排水孔140、柜体横向排水槽150、柜门200、隔板插槽220、水平仪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岩芯柜,包括前侧敞口的柜体100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柜体100前侧敞口处的柜门200;所述柜体100内固定设置有至少两块上下间隔分布的隔板120,所述隔板120可将柜体100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三个岩芯存储腔,且至少有一块隔板120上可活动地设置有托盘110。其中,柜门200一般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设置,例如图中柜门200通过合页可转动地设置在柜体100的前侧敞口处;隔板120固定设置在柜体100内,通常隔板120的左侧面、右侧面及后侧面分别与柜体100的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固连在一起,形成三面受力,提高支撑效果;托盘110在隔板120上的活动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托盘110直接放置于隔板120上、托盘110可滑动地设置在隔板120上或者托盘110可拆卸地设置在隔板120上,只要便于放置在托盘110上的岩芯或岩芯盒取放即可。由于岩芯轻重不均一且大部分较潮湿,因此制作该岩芯柜时应避免选用易受潮或太薄的材料。本文所述的前后左右方向均是以柜体100的前后左右方向确定的,图1所示的右侧为柜体100的左侧。

具体的,所述托盘110放置于隔板120上,并可沿柜体100的前后方向滑动。存储时,将岩芯或装有岩芯的岩芯盒按一定顺序放置于托盘110上,放好后关闭柜门200;需要取出某一层岩芯时,将托盘110朝前拉出即可。该岩芯柜为封闭结构,利于对岩芯进行长期储存。

为了便于将托盘110取出,所述托盘110的前侧面上设有固定把手113。

由于岩芯较重,将托盘110拉出或推入的过程中可能比较吃力;为了便于托盘110的推拉,所述托盘110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沿托盘110的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把手孔111,所述把手孔111所对应的柜体100侧壁上设有条形孔130,把手孔111中可拆卸地设置有插拔式把手112,所述插拔式把手112的端部可从条形孔130中穿出。需要观察岩芯时,将插拔式把手112从柜体100左右两侧的条形孔130分别插入至相应的把手孔111中,向前拉动或推动插拔式把手112即可辅助拉出托盘110;需要推入托盘110时,反向操作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再如图1所示,所述隔板120的前端超出柜体100的前侧敞口,隔板120的前端所对应的柜门200内侧面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隔板插槽220;当柜门200处于关闭状态时,隔板120的前端嵌入至所述隔板插槽220中。隔板120为固定结构,在柜门200打开时临时三面受力,关闭柜门200时,隔板120的前端嵌入至所述隔板插槽220中使隔板120四面受力,进一步提高了隔板120对岩芯的支撑效果,保证了整个一岩芯柜的稳定性,岩芯柜更不易受损,利于长期存放岩芯。

岩芯富含水时需向外界排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再如图1所示,所述柜体100的后侧壁内设有可向外界排水的竖向排水孔140,所述隔板120的上表面上设有与竖向排水孔140连通的横向排水槽121;所述托盘110上与横向排水槽121相对应地设置有位置槽114,位置槽114的底部所对应的托盘110下表面朝下凸起并可嵌入横向排水槽121中,且位置槽114可与横向排水槽121连通。岩芯析出的水体可通过位置槽114流入横向排水槽121,再由横向排水槽121流入竖向排水孔140,最后由竖向排水孔140外排。通过将托盘110下表面的凸起嵌入横向排水槽121中,可实现托盘110与隔板120的位置固定。为便于托盘110取出,托盘110下表面的凸起优选为纵截面呈三角形的结构。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使岩芯析出的水体能够更容易的排出,所述柜体100的内底面上还设有与竖向排水孔140连通的柜体横向排水槽150;所述托盘110的上表面朝向位置槽114倾斜设置,所述位置槽114、横向排水槽121和柜体横向排水槽150各自底部的前端均高于后端。

具体的,所述横向排水槽121至少为间隔分布的两条,每条横向排水槽121均沿隔板120的前后方向设置。图1中,位置槽114和横向排水槽121各有三条。

为了确保岩芯柜水平放置以便于岩芯排水,再如图1所示,所述柜体100上还设置有水平仪300。

具体的,该岩芯柜还包括底面上具有排水孔的岩芯盒,所述岩芯盒放置于托盘110上。

存放过程:岩芯放入岩芯盒中后,再放置于托盘110上,接着将托盘110放置于隔板120上,通过在把手孔111中插入的插拔式把手112将托盘110推入,使托盘110下表面的凸起嵌入横向排水槽121中,最后关闭柜门200,拔出插拔式把手112。

排水过程:,岩芯析出的水体由岩芯盒底部的排水孔流入位置槽114中,再由位置槽114流入横向排水槽121内,最后流入至竖向排水孔140实现外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