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立柱,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升降立柱及升降桌。
背景技术:
升降立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公共场合如办公室、医院等的桌子、椅子、病床等根据需要进行升降。
升降立柱的升降通过输入动力带动其升降,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尤其是下降的过程中,升降立柱由于重力等的作用,受力较大,下降时容易产生很大的振动和噪音,而且长期这样会降低升降立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寿命长的升降立柱及升降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升降立柱,包括呈滑动配合的套管和丝杆,丝杆上套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与套管连接,其中,所述丝杆下端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套设于丝杆上的扭簧座、套设于在扭簧座上的扭簧及将扭簧压紧的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卡槽,扭簧设有卡入卡槽中的扭簧脚。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间隔设置并形成所述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扭簧座中部设有套装丝杆的通孔,通孔为多边形孔,丝杆与通孔的配合段的纵截面呈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正五边形孔,丝杆的配合段的纵截面呈正五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正六边形孔,丝杆的配合段的纵截面呈正六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扭簧座包括安装部和支撑部,扭簧套设于安装部上,支撑部为环形圆台,安装部为设于环形圆台中心的圆柱。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后端套设有用于固定压板的第二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的端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防止丝杆脱出的卡簧。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升降桌,包括桌面、升降机构及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立柱,其中,所述升降立柱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升降立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在丝杆下端设置缓冲装置,使得丝杆在下降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了丝杆下降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避免丝杆由于长期承受较大的振动而降低了使用寿命,从而提升了升降立柱的整体使用寿命;缓冲装置具体包括套设于丝杆上的扭簧座、套设于扭簧座的扭簧及将扭簧压紧的压板,由于丝杆在上升、下降时扭簧座也会同丝杆转动,扭簧座转动使得扭簧收缩或拉伸,当丝杆下降时,扭簧被慢慢压紧,即扭簧收缩,而扭簧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得丝杆下降时为缓慢下降,且下降稳定,从而降低了升降立柱的振动和噪音,提升了升降立柱的寿命。
2、当升降立柱在下降过程中,当切断动力时,升降立柱会在惯性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继续下降并持续到一个较大的幅度,产生的幅度会影响升降立柱的使用寿命,由于升降立柱的升降是通过丝杆传动来实现,丝杆上的螺纹本身具有自锁功能,从而可实现对升降立柱的锁定;同时,通过在丝杆下端设置缓冲装置,一旦动力切断,通过缓冲装置的扭簧进行锁定,从而实现了双重锁定,且制动效果好,会在较短的时间让升降立柱停止下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升降立柱的使用寿命。
3、通过在压板上设置凸台,凸台上设置卡槽,且将扭簧脚卡入卡槽中,使得扭簧在形变时不会脱出或弹出,保证扭簧的正常使用;同时,此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易实现,便于压板的生产制造,生产效率高且提升了扭簧固定的可靠性。
4、通过将凸台和卡槽设置成由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形成,增加了扭簧脚与卡槽的接触面积,使得扭簧的固定更可靠,进一步使得扭簧不会脱出或弹出,进一步保证扭簧的正常使用。
5、通过将通孔设置成多边形孔,且丝杆与通孔的配合段的纵截面呈多边形,使得扭簧座与丝杆能同步传动,不会使丝杆相对扭簧座打转,且采用多边形孔与纵截面呈多边形的配合段配合,使得丝杆与扭簧座的接触面更大,进而使得传递的力矩更大且传动也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了升降时的振动和噪音,也提升了升降立柱的使用寿命。
6、通过将通孔设置成正五边形孔或正六边形孔,且丝杆的配合段的纵截面对应设置成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使得丝杆与扭簧座的传递力矩更大,且传递更加平稳;同时,由于配合段为通用形状,便于丝杆的加工制造,降低了制造成本,进而降低了整个升降立柱的制造成本。
7、通过在压板后端设置第二螺母,使得压板固定的更可靠,避免扭簧在被压缩时由于压板固定不稳而脱出,保证扭簧工作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8、通过在丝杆端部设置凹槽,且设置插入凹槽内的卡簧,这样可防止丝杆在上升到顶部时能被锁住,避免套管被拉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立柱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立柱中扭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立柱中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立柱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套管;2、丝杆;21、配合段;3、第一螺母;31、配合部;4、扭簧座;41、通孔;42、安装部;43、支撑部;5、扭簧;51、扭簧脚;6、压板;61、第一凸台;62、第二凸台;63、卡槽;7、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升降立柱,包括呈滑动配合的套管1、丝杆2、内管、中管、外管及带动丝杆2转动的驱动装置,内管、中管及外管呈滑动配合,丝杆2上套设有第一螺母3,第一螺母3与丝杆2螺纹连接,第一螺母3的前端设有配合部31,配合部31表面设有螺纹,第一螺母3通过配合部31与套管1螺纹连接,套管1的顶端与内管固定连接。当需要提升高度时,驱动装置带动丝杆2转动,丝杆2转动使得第一螺母3转动,由于丝杆2固定不动,使得第一螺母3向上运动,由于第一螺母3与内管固定,进而使得内管向上运动,当内管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带动中管向上运动,当中管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丝杆停止转动;当需要降低高度时,驱动装置带动丝杆2反转,丝杆2反转使得第一螺母3向下运动,进而收缩内管和中管来降低高度,以实现高度的升降。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为电机,当然也可以为手摇机构,如手摇把等。
丝杆2下端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套设于丝杆2上的扭簧座4、套设于扭簧座4上的扭簧5及将扭簧5压紧的压板6。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在丝杆2下端设置缓冲装置,使得丝杆2在下降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了丝杆2下降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避免丝杆2由于长期承受较大的振动而降低了使用寿命,从而提升了升降立柱的整体使用寿命;缓冲装置包括套设于丝杆上的扭簧座、套设于扭簧座的扭簧及将扭簧压紧的压板,由于丝杆2在上升、下降时扭簧座4也会同丝杆2转动,扭簧座4转动使得扭簧5收缩或拉伸,当丝杆2下降时,扭簧5被慢慢压紧,即扭簧5收缩,而扭簧5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得丝杆4下降时为缓慢下降,且下降稳定,从而降低了升降立柱的振动和噪音,提升了升降立柱的寿命。还有,当升降立柱在下降过程中,当切断动力时,升降立柱会在惯性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继续下降并持续到一个较大的幅度,产生的幅度会影响升降立柱的使用寿命,由于升降立柱的升降是通过丝杆传动来实现,丝杆上的螺纹本身具有自锁功能,从而可实现对升降立柱的锁定;同时,通过在丝杆2下端设置缓冲装置,一旦动力切断,通过缓冲装置的扭簧4进行锁定,从而实现了双重锁定,且制动效果好,会在较短的时间让升降立柱停止下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升降立柱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扭簧座4中部设有套装丝杆2的通孔41,扭簧座4包括安装部42和支撑部43,通孔41贯穿安装部42及支撑部43,扭簧5套设于安装部42上,安装部42为圆柱,支撑部43为环形圆台,圆柱设于环形圆台的中心位置,这样方式结构简单,易实现,且便于加工制造,同时还便于扭簧的安装及拆卸。
通孔41为多边形孔,相应的,丝杆2与通孔41配合段21的纵截面呈多边形,使得扭簧座4与丝杆2能同步传动,不会使丝杆2相对扭簧座4打转,且采用多边形孔与纵截面呈多边形的配合段21配合,使得丝杆2与扭簧座4的接触面更大,进而使得传递的力矩更大且传动也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了升降时的振动和噪音,也提升了升降立柱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通孔41具体为正六边形孔,相应的,丝杆2的配合段21的纵截面呈正六边形,这样使得丝杆2与扭簧座4的传递力矩更大,且传递更加平稳;同时,由于配合段21为通用形状,便于丝杆的加工制造,降低了制造成本,进而降低了整个升降立柱的制造成本。还有,丝杆2的端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防止丝杆2脱出的卡簧,这样可防止丝杆2在上升到顶部时能被锁住,避免套管1被拉出。
如图4、5所示,压板6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卡槽63,卡槽63由凸台凹陷形成,扭簧5设有卡入卡槽63中的扭簧脚51,扭簧5套设于安装部42上,压板6将扭簧5压紧,此时扭簧脚51卡入到卡槽63中,这样使得扭簧5在形变时不会脱出或弹出,保证扭簧5的正常使用;同时,此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易实现,便于压板6的生产制造,生产效率高且提升了对扭簧5固定的可靠性。当然,凸台也可以由第一凸台61和第二凸台62组成,第一凸台61和第二凸台62间隔设置而形成卡槽63,扭簧脚51卡入卡槽63中,这样增加了扭簧脚51与卡槽63的接触面积,使得扭簧5的固定更可靠,进一步使得扭簧5不会脱出或弹出,进一步保证扭簧5的正常使用。压板6的后端套设有用于固定压板6的第二螺母7,使得压板4固定的更可靠,避免扭簧5在被压缩时由于压板4固定不稳而脱出,保证扭簧5工作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升降桌,包括桌面、升降机构及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立柱,升降立柱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升降立柱。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采用这种升降立柱,可以降低桌面升降时的振动及噪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也提升了升降桌的使用寿命。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