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叠被架。
背景技术:
叠被子是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要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对于每天匆匆早起的上班族来说就显得非常的繁琐,然而每天不整理好被子,被子上就会吸附和产生更多的细菌、螨虫、尘埃等有害物质,不经常叠被让被子通风透气还会引起皮肤疾病,甚至威胁身体健康,经常让被子保持整洁通风不仅有杀菌的好处,同时睡起来也干爽舒服。然而现有技术很难解决简单叠被的难题,现阶段一些个别勉强能做到的技术产品叠出来的被子往往古板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快捷实现叠被子操作的叠被架。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被架,包括折叠机构、一对同步连接件和支撑架,其中每一同步连接件分别由一对连接杆和固接于支撑架端部的护壳组成;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构成折叠机构的两两相互铰接的横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护壳设有的销轴与护壳构成铰链连接。
进一步,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一对两端分别呈九十度角弯曲的第一横杆,铰接于一对所述第一横杆之间且与连接杆固接的第二横杆长度小于另一根与连接杆固接的第三横杆长度;一对所述第一横杆端部设有相互对应的永磁体。
进一步,所述护壳侧壁设有可实现连接杆小角度转动的缺口;所述连接杆端部设有的齿与相对应的连接杆设有的齿相啮合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连接杆近护壳端呈九十度角弯曲。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底部安装有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被架在叠被操作中可以实现完全折叠的效果,操作中仅需将对折后的被子开口向上地置入折叠机构中间一部分,未置入部分的被子向两边打开搭在横杆上并自然地垂下,再利用折叠机构两两相互铰接横杆的转动使被子紧凑平整的叠在一起,同时设有的永磁体在折叠操作完成后可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同时还大大方便了取被子时的打开操作,而脚轮的设计使叠被架的移动更加随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叠被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叠被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叠被架折叠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叠被架同步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叠被架包括折叠机构1、一对同步连接件2和支撑架3,其中每一同步连接件2分别由一对连接杆4和固接于支撑架3端部的护壳5组成,连接杆4一端与构成折叠机构1的两两相互铰接的横杆6相连接,连接杆4另一端与护壳5构成铰链连接,这样折叠机构1就实现了在支撑架3上简单折叠的功能,并且支撑架3底部安装的脚轮11有助于叠被架的移动。
如图2、图3所示,一对两端分别呈九十度角弯曲的第一横杆61,铰接于一对所述第一横杆61之间且与连接杆4固接的第二横杆62长度小于另一根与连接杆4固接的第三横杆63长度,再加上连接杆4近护壳5端呈九十度角弯曲,这样一些列的设计则充分考虑到被子其自身厚度在折叠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上述采用九十度角弯曲构件的设计只是较佳实施例其他适当的弯曲角度亦均可。另外,一对第一横杆61端部设有相互对应的永磁体8具体安装在折叠完成后两第一横杆61相近的部位。
如图1、图4所示,护壳5侧壁设有可实现连接杆4小角度转动的缺口9,连接杆4端部设有的齿10与相对应的连接杆4设有的齿10相啮合,同步连接件2采用此实施例较简易地实现了在折叠工程中两排连接杆4可以同步转动,进一步使折叠机构1各两两相互铰接的横杆6保持水平状态平稳顺畅的转动。除此实施例外还可以采用阻尼铰链来实现各连接杆4与支撑架3两端部的铰链连接,亦可达到本实施例的上述目的。
在使用时,首先对叠被架的折叠机构1或者同步连接件2进行展开操作,随后将需要折叠的被子呈近似“M”型搭放置叠被架上,再利用折叠时折叠机构1内横杆6相互聚拢折叠的效果带动被子,并最终使被子紧凑平整的叠在一起,同时利用一对永磁体8的磁力维持被子的折叠状态,支撑架3底部安装的脚轮11可在叠被架完成叠被操作后将叠被架与被子推至房间内合适的地方,同时在折叠机构1展开状态下的叠被架推至阳光充足的地方也可实现晾被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熟悉此项技术者,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