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筷子刷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752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生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筷子刷洗机。



背景技术: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筷子古称“箸”,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筷子是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在生活中,洗筷子时生活每天必不可少的,每次筷子在清洗麻烦,清洗效率低,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筷子刷洗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筷子刷洗机,包括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机体外壳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通过导向轮与机体外壳相接触,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刷洗盘相连接,所述机体外壳底部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所述固定壳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U形卡,所述固定板与螺杆相连接,所述螺杆上端与进给电机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洗盘底部均匀分布刷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形卡与固定壳之间为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给电机与机体外壳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刷洗盘、进给电机与螺杆,在清洗时,将需要清洗的筷子安装在固定壳上的U形卡上,将需要清洗的一端朝内,此时驱动电机带动刷洗盘旋转,此时进给电机带动螺杆旋转,实现固定板的上下移动,实现刷洗盘上的刷毛对筷子进行刷洗,这样清洗速度快,效率,且清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筷子刷洗机,包括机体外壳1,所述机体外壳1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孔101,所述机体外壳1内部设置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两端通过导向轮201与机体外壳1相接触,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2输出端与刷洗盘4相连接,其中所述刷洗盘4底部均匀分布刷毛。所述机体外壳1底部设置有固定壳5,所述固定壳5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501,所述固定壳5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U形卡6,其中所述U形卡6与固定壳5之间为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2与螺杆7相连接,所述螺杆7上端与进给电机8相连接,其中所述进给电机8与机体外壳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清洗时,将需要清洗的筷子安装在固定壳5上的U形卡6上,将需要清洗的一端朝内,此时驱动电3机带动刷洗盘4旋转,此时进给电机8带动螺杆7旋转,实现固定板2的上下移动,实现刷洗盘4上的刷毛对筷子进行刷洗,这样清洗速度快,效率,且清洗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