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密封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968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电饭煲密封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饭煲密封盖。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在电饭煲或电压力锅上的密封盖组件通常为铝盖、密封圈、塑料扣环三个独立的构件组装而成,这种分体组装成形结构的密封盖组件,其间隙处易藏污渍难清洁,而且,各个独立构件在组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流转,效率低、周期长、耗费人力、财力。

申请日为2013年11月18日,公告日为2014年9月17日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盖板组件、电饭煲上盖和电饭煲,这个专利文件中公开的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密封环和密封环压圈,所述密封环压圈将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盖板贴合,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盖板贴合的一面凸设密封筋,所述密封筋紧贴所述盖板。在该结构中,通过盖板与密封筋所产生的过盈实现盖板与密封环的有效密封,进而保证密封环与盖板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漏气现象,但是,其采用分体构件组配式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仍然无法避免在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缝隙处易藏污渍,不利于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饭煲密封盖,其改进传统的密封盖组件的分体组配式结构,采用镶嵌注塑成型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各构件之间连接缝隙处易藏污渍的现象,方便清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电饭煲密封盖,包括铝盖、密封圈和扣环,扣环与铝盖嵌接在一起或为镶 嵌注塑成型结构,密封圈在扣环上形成注塑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扣环由扣环上托和扣环下托扣合连接构成,铝盖嵌设在扣环上托和扣环下托之间。

作为优选,密封圈为硅胶材质结构。

作为优选,扣环为聚丙烯材质结构。

作为优选,铝盖为冲压成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铝盖、密封圈和扣环为镶嵌注塑成型结构,无需人工组配,减少了独立构件在组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流转的繁冗工序,采用扣环注塑模具、密封圈注塑模具和注塑机实现自动化生产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量,保障了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周期,节约大量人力与财力。

2.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精致,外观精美,镶嵌注塑成型结构保障了铝盖、扣环和密封圈之间无缝隙密封连接,去除了分体结构易藏污渍的现象,清洁冲洗简捷方便,密封性能可靠实用,延缓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铝盖,2-密封圈,3-扣环,4-扣环上托,5-扣环下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饭煲密封盖,包括铝盖1、密封圈2和扣环3,其中铝盖1为铝制冲压成形品,密封圈2为硅胶材质,扣环3采用塑料结构,可选择食品级聚丙烯材质。为了实现各构件之间无缝隙密封连接结构,将铝盖1与密封圈2和扣环3之间设置成镶嵌注塑成型结构。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根除分体构件的连接缝隙处易藏污渍的现象,无需分开各独立构件进行装拆清洗,清洁冲洗变得更加简捷方便,极具应用性。而且,密封性能可靠实用,密封盖在工作状态下反复受热形变过程中易不会轻易造成密封圈2的松弛,大大的延缓了密封圈2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扣环3与铝盖1构成镶嵌注塑成型结构,密封圈2在扣环3上形成注塑成型结构。该结构的具体成型原理为:将铝盖1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成型扣环3,然后在扣环3表面注塑密封圈2。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密封圈2在铝盖1上形成硫化成型结构,扣环3与带有密封圈2的铝盖1为镶嵌注塑成型结构。该结构的具体成型原理为:将铝盖1放入固体硅胶硫化机模具内,将密封圈2硫化在铝盖1上,然后再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成型扣环3。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扣环3由扣环上托4和扣环下托5扣合连接构成,铝盖1嵌设在扣环上托4和扣环下托5之间,密封圈2在扣环3上形成注塑成型结构。该结构的具体成型原理为:铝盖1位于扣环上托4和扣环下托5之间并扣合连接,扣环3上设有空腔格子,在扣环3上注塑密封圈2时,部分软胶渗入空腔格子内形成倒扣状,从而使得整体形成连接紧密的镶嵌注塑成型结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扣环3与铝盖1嵌接在一起,密封圈2在扣环3上形成注塑成型结构。该结构的具体成型原理为:铝盖1嵌接在扣环3上,扣环3上设有空腔格子,在扣环3上注塑密封圈2时,部分软胶渗入空腔格子内形成倒扣状,从而使得整体形成连接紧密的镶嵌注塑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基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够获知的公知技术或者采用现有技术中所能够等效替换的各种变形及更改的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技术构思,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