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储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储备粮仓易开启气密保温门。
背景技术: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使粮食流通日趋市场化、国际化,对粮食消费日益要求营养化、绿色化。现代化粮食仓储管理是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手段。气调储粮(通过控制粮仓内气体温度,达到安全和绿色储粮)是现代化粮食仓储管理的推广技术。我国新建粮仓的仓容约500亿公斤,其中高大平房仓约占70%,浅圆仓、钢筋混凝土立筒库、楼房仓合起来占3%,其余为传统粮仓。这些新建粮仓为改善我国粮食仓储设备落后状况,缓解粮食购销企业仓容紧张局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粮仓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从土建角度考虑较多,对粮仓的储粮功能考虑较少,从而出现门气密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储备粮仓易开启气密保温门。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储备粮仓易开启气密保温门,包括门框骨架、通过门轴安装在门框骨架内左右的两个门扇和设置在两个门扇上用于密封门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门扇与门框骨架的接触边缘上设有热塑性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门扇是由保温芯板和设置在保温芯板前后表面上的面板构成的,保温芯板是由岩棉板和阻燃聚苯板复合而成的,面板为热镀锌板或热涂彩钢板。
所述门框骨架1的外表面上镀有抗氧化锌层。
所述保温芯板的厚度为70-80mm。
所述面板的厚度为0.6-1mm。
所述门框骨架是由钢筋和钢板通过冷焊接的方式焊接而成的,焊缝处涂布有环氧富锌涂层。
所述两个门扇分别通过门轴安装在门框骨架内的左右两边,且每个门扇分别通过上下两个呢手与门框骨架内的边缘活动连接。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储备粮仓易开启气密保温门,门体采用保温材料设计,同时配合良好性能的密封条哦,密封性好,可以最大限度的封闭室内与室外的空气流通和温度传递,保证粮仓的储粮环境,提高粮仓实用性;同时采用较为简单的锁紧机构,维护简单,实用性强,同时锁紧机构配合密封条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门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储备粮仓易开启气密保温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门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框骨架;2、门扇;3、热塑性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4、面板;5、岩棉板;6、阻燃聚苯板;7、锁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储备粮仓易开启气密保温门,包括门框骨架1、通过门轴安装在门框骨架内左右的两个门扇2和设置在两个门扇上用于密封门的锁紧机构7,其特征在于,门扇与门框骨架的接触边缘上设有热塑性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3,门扇是由保温芯板和设置在保温芯板前后表面上的面板4构成的,保温芯板是由岩棉板5和阻燃聚苯板6复合而成的,面板为热镀锌板或热涂彩钢板。其中,所述门框骨架1的外表面上镀有抗氧化锌层;所述保温芯板的厚度为70-80mm;所述面板的厚度为0.6-1mm;所述门框骨架是由钢筋和钢板通过冷焊接的方式焊接而成的,焊缝处涂布有环氧富锌涂层;所述两个门扇2分别通过门轴安装在门框骨架内的左右两边,且每个门扇分别通过上下两个呢手与门框骨架内的边缘活动连接。
在本技术方中,门框骨架其结构为钢架结构压迫式,门框骨架采用热镀锌280g锌层抗氧化工艺处理。门框骨架的焊接工艺为冷焊接,接缝处采用环氧富锌涂层2遍。面板为280g锌层热镀锌板或热涂彩钢板,钢板厚度为0.8mm。面板采用冷轧成型特殊技术合成,起到了面板加强和美化外观的作用。门框骨架与门扇采用热塑性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进行密封。该密封条容重轻,伸缩强度大,不吸水,耐腐蚀抗老性能稳定,冬夏季均能保持良好的性能,耐高低温+80℃—-45℃(不流淌,不变形,不脆裂,使用寿命长),而且产品环保,防水、防渗、防漏,止水效果优于其他材质的密封胶条,适应自然膨胀收缩的变化而变化,增强门框与门扇间膨胀止水效果。密封胶条同时起到密封作用同时最大限度的封闭了室内与室外的空气流通与温度的损失。该密封条具有耐天候抗老化性能,耐臭氧,耐化学腐蚀特性,高度柔性密封与环保性,优异的耐寒热性能(-50℃—80℃),超强弹性,200%的拉伸性。
在装置安装调试简单,门轴上配饰盖,美观时尚,门扇通过上下两只门轴有门框骨架连接,开合20万次无损伤。锁紧机构分别设置在左右两块门板之间。锁紧机构采用螺杆锁紧形式,由手轮、变速箱涡轮和涡杆、锁套螺母、锁扣螺杆组成,手轮通过变速箱连接涡杆,涡杆与涡轮传动链接,涡轮与锁扣螺杆固定连接,所套螺母位于另一块门板上,锁套螺母的内螺纹的旋转方向与锁扣螺杆的外螺纹匹配,且锁套螺母和锁扣螺杆相螺接,开启门扇时,转动手轮,锁扣螺杆反转,锁扣螺杆脱离锁套螺母,门扇打开。关闭时,将两个门扇闭合,锁扣螺杆对准锁套螺母,转动手轮,锁扣螺杆旋入锁套螺母内,将两个门扇锁紧,并始终给两个门扇一个闭合的推理,配合密封条实现完善的密封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