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432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角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



背景技术:

门窗铝型包括框料、扇料、中挺以及压线。按开启方式分为内开、外开、推拉、折叠和提升方式。其中,框料又包括边封、上固、上滑、下滑、固上滑和固下滑。扇料有:上方、下方、高下方、勾企和光企。因此,门窗铝型中需要大量用到连接固定件。对于两块垂直设置的型材则需要用到L型活动角码。型材按其断面形状又可分为工字钢、槽钢、角钢、圆钢等。由于型材断面形状的多样性,现有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一般根据型材断面形状进行定制,一旦固定连接后很难拆卸,也很难在线调节位置,不利于现场安装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不但易于安装调节,而且固定后还能增加门窗型材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包括两条伸进型材腔体并呈L型设置的支臂,其中,每条支臂上贯穿设置有顶紧螺丝孔,每条支臂的内外表面均形成有凹槽,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通过注胶导流槽相连通,所述支臂的内外表面在锁紧状态下与门窗型材相贴合使得凹槽与门窗型材之间形成注胶空腔。

上述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其中,每条支臂的外表面沿顶紧螺丝孔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凹槽,每条支臂的内表面靠近支臂交接处分布有一个凹槽,两条支臂内表面上靠近支臂交接处的凹槽相互连通。

上述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其中,每条支臂的内表面靠近端头处还分布有一个凹槽。

上述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其中,所述顶紧螺丝孔与支臂之间呈30°~50°的倾斜角。

上述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其中,所述顶紧螺丝孔与支臂之间呈45°的倾斜角。

上述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其中,所述支臂的端头尺寸小于本体尺寸,所述顶紧螺丝孔位于支臂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在支臂上贯穿设置顶紧螺丝孔,利用顶紧螺丝孔中的螺丝进行安装调节,通过在支臂的内外表面形成通过凹槽,所述支臂内外表面在锁紧状态下与门窗型材相贴合使得凹槽与门窗型材之间形成注胶空腔,相邻的凹槽通过注胶导流槽相连通,最后固定后通过向注胶空腔注胶,使得L型活动角码与门窗型材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增加门窗型材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活动角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L型活动角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臂 2支臂交接处 3凹槽

4注胶导流槽 5顶紧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活动角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L型活动角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包括两条伸进型材腔体并呈L型设置的支臂1,其中,每条支臂1上贯穿设置有顶紧螺丝孔5,每条支臂1的内外表面均形成有凹槽3,相邻的两个凹槽3之间通过注胶导流槽4相连通,所述支臂1的内外表面在锁紧状态下与门窗型材相贴合使得凹槽3与门窗型材之间形成注胶空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其中,每条支臂的外表面沿顶紧螺丝孔5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凹槽3,每条支臂的内表面靠近支臂交接处2分布有一个凹槽3,两条支臂1内表面上靠近支臂交接处2的凹槽3相互连通。此外,每条支臂的内表面靠近端头处还可分布有一个凹槽3,从而进一步增加注胶空腔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所述顶紧螺丝孔5与支臂1之间呈30°~50°的倾斜角;优选为45°的倾斜角。所述支臂1的端头尺寸小于本体尺寸,以便支臂1更好地伸进门窗型材腔体中,所述顶紧螺丝孔5位于支臂1的中间位置,以便注胶空腔与门窗型材更好地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门窗型材的L型活动角码,安装时将支臂1分别嵌入门窗型材腔体中,待调节至合适位置后,通过顶紧螺丝孔5的螺丝进行锁紧固定;如果发现偏差,则可通过松开顶紧螺丝孔5中的螺丝进行调节。门窗型材上靠近注胶导流槽4的出口处设置有注胶口,最后固定后在锁紧状态下通过向注胶空腔注胶,使得L型活动角码与门窗型材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增加门窗型材整体强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