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门用感应式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833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卷门用感应式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卷门用感应式定位系统,尤指一种利用极限齿轮不对称齿数的设计,搭配数位编码技术,经由处理器计算出更精确的卷门位置,借以更精确的调整、控制卷门升降高度的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卷门,采用接触式的机械开关以设定上下极限位置,将卷门实际安装后,当卷门卷收垂放时,同时调整机械极限的凸轮位置,使垂放到底后下凸轮顶住下极限开关,卷收到顶后上凸轮顶住上极限开关,借以将该卷门定位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惟该等定位装置存在下列问题:

1. 安装时复杂且具有危险性:现有的定位装置为多结构设计,采用接触式机械开关作为上下极限的定位点,安装时尚须登高作业,工序繁杂且具有危险性。

2. 位置设定不具弹性:该机械式定位装置,是以通过卷门升降设定一组上下极限位置,如之后要调整将需较复杂的工序。

3. 使用寿命较短:机械式极限开关可能会因为切换时的火花,以及金属本身疲劳,造成寿命变短。

4. 定位准确度较差:机械式极限可能因为门安装的尺寸、条件不同,导致定位偏移,造成门撞击地面,或是没有确实关到底。

功能上的限制:现有的定位装置仅能设定单一极限位置,一经安装后如要调整须要较复杂的工序,例如在寒冷地区因冬天积雪或地面结冰造成地面些微升高或卷门底端设置的脚踏板受热涨冷缩影响高度等需要微调卷门位置时的状况。

为改善此一问题,本创作人遂以多年来从事相关行业所累积的技术与经验为基础,针对快速卷门极限位置作更精确的设计,除能提高定位的精确度外,更能增进使用着的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卷门用感应式定位系统,无需重新安装与调整仅需进行设定且位置更为精确的定位系统,主要采用数位编码技术配合极限齿轮不对称齿数的设计,控制卷门上下极限位置,可无须安装调整实体的极限开关,并可视需求弹性设定上下极限位置(同时间仅有一组,但随时可调整),以满足各种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之次一目的系提供一种更精确的位置编码技术,将机械式极限位置更改为绝对位置极限位置,每个位置皆有其唯一位址,不须计算相对关系,透过处理器读取位址即可判定卷门所在位置,并具有判断正反转的功能,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安装/设定上,绝对位址编码技术更为便利(可判断正反转),且增加使用寿命、对于位址的设定更为准确,并能加强使用上的安全性。

详言之,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功效: 1.降低维修成本;2.绝对位置定位可使卷门定位更精确;3.提高安全性;4安装容易,亟具产业利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设置一壳体,其上具有一基座,该基座并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装设一感测模组与一齿轮组;该感测模组使用至少二个信号感应器及一端子部, 该齿轮组具有数个极限齿轮,并设置编码盘,该编码盘可配合极限齿轮与卷门位置连动的特性,回传卷门位置数值,另于外接一控制模组,该控制模组并设置一处理器,该处理器可读取该极限齿轮所传输的编码盘位置,比对偏移量,计算出卷门卷收垂放的方向与正确高度,亦即当马达带动卷门与传动齿轮转动时,将同步带动极限齿轮转动,使其上的编码盘周期的通过感应器,令感应器产生与卷门升降有关的编码信号后借由端子部将产生信号传送至处理器,并利用数位编码技术,令该处理器读取卷门信号后,可精确的设定上下极限位置,搭配使用者做更弹性的位置调整,使用上更趋便利。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和优点及达成功效,能更明显易懂,兹举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示,具体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动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码盘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码位址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码位址图。

【符号说明】

壳体(1)

基座(11)

容置槽(12)

齿轮嵌合柱(13)

中心孔(14)

支撑杆(15)

套环(16)

感测模组(2)

感应器(21)

端子部(22)

电路板(23)

齿轮组(3)

极限齿轮A(31)

编码盘A(311)

极限齿轮B(32)

编码盘B (321)

下齿轮(322)

直接齿轮(33)

内齿轮(331)

间接齿轮(34)

小齿轮(341)

被动齿轮(35)

控制模组(4)

外壳(41)

处理器(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创作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构造特征,兹谨再配合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卷门用感应式定位系统,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主要包括:壳体(1)、感测模组(2)、齿轮组(3)、控制模组(4),其中一壳体(1),呈圆轮型中空状,其内设置一基座(11),该基座(11)并包括一容置槽(12),该容置槽(12)内设置一个以上齿轮嵌合柱(13),供该感测模组(2)及齿轮组(3)锁固其上;该基座(11)中心设一贯穿的中心孔(14),可令一支撑杆(15)由下往上穿设一套环(16)锁固于该壳体(1)中心处;

一感测模组(2),其中至少设置二感应器(21)及一端子部(22),皆设置于一电路版(23)上,配合该齿轮组(3)与卷门连动的特性,以数位传输方式,令该感应器(21)读取该齿轮组(3)所传输的编码位址后将信号传送至该端子部(22),复令该端子部将信号输出至该控制模组(4)比对偏移量,计算出卷门卷收垂放的方向与正确高度,该感测模组(2)可为反射式、遮断式、或感应式,但不以此为限;

一齿轮组(3),包括一极限齿轮A(31)、一极限齿轮B(32)及与其连动的一直接齿轮(33)、一间接齿轮(34)、一被动齿轮(35),其中该极限齿轮A(31)于本实施例系设置64T齿轮数,并配合该极限齿轮B(32)设置63T齿轮数,该极限齿轮A(31)内侧面设置一编码盘A(311),该极限齿轮B(32)内侧面设置一编码盘B(321),该编码盘A、B(311、321)通过该直接齿轮(33)、该间接齿轮(34)、该被动齿轮(35)的啮合直接或间接与卷门连动;

一控制模组(4),于本实施例中,系外接于该壳体(1)外,但不以此为限,该控制模组(4)包括一外壳(41),其中至少设置一处理器(42),该处理器(42)系分别与前述的感测模组(2)及齿轮组(3)构成信号连结,该感应器(21)接受该齿轮组(2)的信号后,即将该信号输出至该端子部(22),再由其将信号输出至该处理器(42),经由处理器(42)计算出各编码盘位置,并比较偏移量,计算出真实位置,作为设定/侦测极限位置之用。

于组设时,请参照图3,令该极限齿轮A(31)与该极限齿轮B(32)啮合,该极限齿轮B(32)轴心处设有一下齿轮(322),该下齿轮(322)是与一直接齿轮(33)啮合,该直接齿轮(33)内侧面同轴心处设有一内齿轮(331),该内齿轮是与一间接齿轮(34)啮合,又该间接齿轮轴心处设有一小齿轮(341),该小齿轮(341)周缘亦为一齿轮形式,如前揭所示,其是与一被动式齿轮(35)啮合。

于动作时,请同时参考图3~图6,该感测模组(2)至少使用二个以上感应器(21)及一端子部(22),该感应器(21)可为反射式、遮断式或感应式,于本实施例中,为反射式,且安装在一电路板(23)上,并通过电路板(23)与该感测模组(2)构成电器连接;令该感应器(21)卡扣在该极限齿轮A、B(31、32)的该编码盘A、B(311、321)上,该编码盘A、B(311、322)会与卷门同步运动;该感应器(21)可读取该编码盘A、B(311、321)位址,并将该感应器(21)的信号传送至该端子部(22),并输出至该控制模组(4),经由其中该处理器(42)计算出各编码位址,并比较偏移量,计算出卷门真实位置;当该齿轮组(3)与卷门连动时,该编码盘A、B(311、321)会有一组编码密码或一组同步编码或同时有编码密码及同步编码,以一个同步编码为主,于卷门动作时,该编码盘A、B(311、321)产生变化,即令该感应器(21)、该端子部(22)可即时读取、输出编码密码,并通过该控制模组(4)进行解码以计算出方向与精确位置。

请续参照图7,该编码盘A、B(311、321)旋转第一圈时,位址为0-0、1-1、直到62-62时,该编码盘A、B(311、321)位址相同,而持续旋转至第二圈时,请参照图8,该编码盘A、B(311、321)位址配合为63-0、0-1、1-2,该极限齿轮A(31)64齿每齿对应一个编码配和该极限齿轮B(32)63齿每齿对应一个编码所衍生出的数值在任取6bit以上的范围内均不会重复 ,其特征在于借由该极限齿轮A、B(31、32)齿速的不同形成旋转速率不同,达到精确定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卷门用感应式定位系统,利用数位编码技术配合该极限齿轮A、B(31、32)不对称齿数的设计(如本实施例中64/63的齿数配合)能有效达到精确定位卷门位置的效果,编码密码可以为各种位置不会重复的编码方式,采取绝对位置编码技术,每个位置皆有其唯一位址,透过该处理器(42)解读位址可判断正反转及精确位置,当卷门转动时,该齿轮组(3)分别通过控制模组(2)读取并计算周期性的信号,并利用该信号设定卷门上下极限位置,且可依需求弹性调整,极具产业利用性,且其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确为本实用新型人研发而成,嗣本实用新型诚已符合专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并祈赐专利权为祷。

惟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是为较佳的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若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下述的专利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