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簸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475阅读:3123来源:国知局
方便的簸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簸箕,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的簸箕。



背景技术:

作为清理卫生时使用的簸箕,外观和结构上是一种带斗的铲状器具,用以装载和收纳垃圾。常见的有带长柄的立式簸箕和带短柄的卧式簸箕,两种簸箕各有其优点和适应场合,因而在生活中有些家庭会全部购买、配备。现有的这两种簸箕,从结构上还无法实现转换使用,因此,会相应增加家庭的生活成本,为了存放还会占用室内空间;另外,簸箕斗前侧通常设有向外的扩口,虽然便于清扫时将垃圾和灰尘推送进簸箕斗内,但将垃圾等倒出至垃圾桶时,易出现洒落的问题,因此,有些簸箕在后端增加了出口和出口挡板,通过拉杆或按钮操作开启出口,需要手动或脚踩,出口和出口挡板的开启较为麻烦,不便于使用。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45251.8、授权公告日2012年5月9日)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簸箕筒”,其前端为垃圾入口,其上部后端铰接有活动把,把的上端安装有伸缩把。簸箕筒体上部的后端与活动把对应处连接有固定夹;簸箕筒体上部设计有活动把放置槽,活动把放置槽的前端安装有活动锁板和锁扣;簸箕筒体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挂钩;簸箕筒体的后部开有垃圾排放口,垃圾排放口的两侧筒壁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弧形轨道槽,弧形轨道槽上抽拉连接有一块弧形弹性活动底板,作为垃圾排放口的活动抽拉门。簸箕筒体的一侧筒壁上开有条形孔,弧形弹性活动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底板拉手,活动底板拉手沿条形孔拉动,带动弧形弹性活动底板开合。该发明作为簸箕使用时,因簸箕筒较大,方便性较差;其次,虽然该活动把可以转动,但还无法形成卧式簸箕;另外,对于垃圾或灰尘倾倒时容易溢出或洒落的问题,该发明未有涉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的簸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方便的簸箕,包括簸箕斗和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固定杆和伸缩杆,伸缩杆安装在固定杆的上端,所述簸箕斗上方设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由2块侧板以及设在2块侧板之间的竖板和顶板构成,竖板安装在2块侧板的外端,竖板及挡板上均开有连通的活动口,所述固定杆下部穿过活动口后设置在壳体内,固定杆与2块侧板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侧板上安装与固定杆竖向放置时配合的第一卡箍,顶板底部安装与固定杆横向放置时配合的第二卡箍,第一卡箍及第二卡箍的一侧均设有容置固定杆的卡口,所述第二卡箍位于第一卡箍的外侧上方。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簸箕斗后侧设有弧形部和弧形挡料板,弧形挡料板可扣合在弧形部的外侧,弧形部上开设出口,出口上安装第一磁铁,所述弧形挡料板内侧安装与第一磁铁配合的第二磁铁,弧形挡料板上端通过转轴与簸箕斗侧壁铰接,其下端安装有配重块。

所述固定杆在活动口内的可转动角度a为60°-80°之间。

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安装握持手柄。

所述簸箕斗、壳体、固定杆及伸缩杆均为塑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固定杆与簸箕斗之间安装的固定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内设置的第一卡箍、第二卡箍,使得固定杆可在活动口内竖向至横向之间转动,即,通过第一卡箍,可使固定杆、伸缩杆保持在竖向的位置,便于作为立式簸箕使用;通过第二卡箍,可使固定杆、伸缩杆保持在竖向的位置,便于作为卧式簸箕使用。另外,设置伸缩杆使把手的高度可调,便于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省力方便,并具有更好的舒适度。

2、将固定杆在活动口内竖向至横向可转动角度a限定在60°-80°之间,当伸缩杆收回并转动形成卧式簸箕,伸缩杆、固定杆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向上倾斜的夹角,便于人手握持使用。

3、在簸箕斗后侧设置弧形部和弧形料挡板,弧形部上设置可从簸箕斗后端倾倒垃圾的开口,弧形料挡板可将弧形部整体围闭,因而,垃圾、灰尘等不会从簸箕斗后侧泄漏。弧形料挡板与簸箕斗上的开口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配合,开启方式采用配重块来实现,即,在簸箕斗内的垃圾需要倾倒时,将簸箕斗后侧向下,由于配重块的重力作用,可带动弧形料挡板上端沿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打开,垃圾等杂物可从开口倒出;而在簸箕斗清扫使用时,由于配重块位于弧形挡料板的下端,可以带动第二磁铁紧密贴合在第一磁铁上,从而避免开口被意外打开。

4、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用途,通过可调高度及可转动角度的把手设置,满足不同人群的卫生清扫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另一种状态参考图。

图4是图2中I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簸箕斗,2-固定杆,3-伸缩杆,4-侧板,5-竖板,6-顶板,7-活动口,8-销轴,9-第一卡箍,10-第二卡箍,11-弧形部,12-弧形挡料板,13-配重块,14-握持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方便的簸箕,方便的簸箕,包括簸箕斗1和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固定杆2和伸缩杆3,伸缩杆3安装在固定杆2的上端,簸箕斗1上方设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由2块侧板4以及设在2块侧板4之间的竖板5和顶板6构成,竖板5安装在2块侧板4的外端,竖板5及挡板上均开有连通的活动口7,所述固定杆2下部穿过活动口7后设置在壳体内,固定杆2与2块侧板4通过销轴8铰接,所述侧板4上安装与固定杆2竖向放置时配合的第一卡箍9,顶板6底部安装与固定杆2横向放置时配合的第二卡箍10,第一卡箍9及第二卡箍10的一侧均设有容置固定杆2的卡口,所述第二卡箍10位于第一卡箍9的外侧上方。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方便的簸箕,在固定杆2与簸箕斗1之间安装有固定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内安装的第一卡箍9、第二卡箍10,使得固定杆2可在活动口7内竖向至横向之间转动,即,通过第一卡箍9,可使固定杆2、伸缩杆保持在竖向的位置,便于作为立式簸箕使用;通过第二卡箍10,可使固定杆2、伸缩杆保持在竖向的位置,便于作为卧式簸箕使用。设置伸缩杆3使把手的高度可调,便于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省力方便并具有更好的舒适度。其中,本实施例中顶板6、竖板5优选为相互垂直设置,所开设的活动口7为相互连通的条形口,竖板5上条形口的下端应高于第一卡箍9的安装位置,以便于竖板5和第一卡箍9安装固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簸箕斗1后侧设有弧形部11和弧形挡料板12,弧形挡料板12可扣合在弧形部11的外侧,弧形部11上开设出口,出口上安装第一磁铁,所述弧形挡料板12内侧安装与第一磁铁配合的第二磁铁,弧形挡料板12上端通过转轴与簸箕斗1侧壁铰接,其下端安装有配重块13。弧形部11上设置可从簸箕斗1后端倾倒垃圾的开口,弧形料挡板可将弧形部11整体围闭,因而,不会出现从簸箕斗1后侧遗漏的问题。弧形料挡板与开口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配合,开口的开启方式采用配重块13来实现,即,在簸箕斗1内的垃圾需要倾倒时,将簸箕斗1后侧向下,由于配重块13的重力作用,可带动弧形料挡板上端沿转轴旋转,从而使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分开,垃圾等杂物可从开口倒出;而在簸箕斗1清扫使用时,由于配重块13位于弧形挡料板12的下端,可以带动第二磁铁紧密贴合在第一磁铁上,从而避免开口被意外打开。

另外,弧形部11上开设的出口位置优选选择在弧形部中间靠上的区域,以便于簸箕斗1在从其后侧倾倒垃圾时,利用重力和弧形的结构将垃圾倒出;出口的宽度和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设置成可调大小的结构,为了保证较好的密封,还可以在开口与弧形挡料板12之间安装密封垫圈。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固定杆2在活动口7内的可转动角度a为70°。将固定杆2在活动口7内竖向至横向可转动的角度限定在60°-80°之间,当伸缩杆3收回可转形成卧式簸箕,伸缩杆3和固定杆2与平面具有向上倾斜的夹角,便于人手握持,作为卧式簸箕使用时,更好的进行垃圾、灰尘等清扫。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把手处于立式或卧式时的握持,本实施例在伸缩杆3的上端安装握持手柄14。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簸箕斗1、壳体、固定杆2及伸缩杆3均为塑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用途,通过可调高度及可转动角度的把手设置,满足不同人群的卫生清扫使用。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