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官帽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074阅读:69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官帽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官帽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中式古典家具。椅子作为古典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工作中重要的休息工具,古典椅子由于外形高贵典雅,十分受到高端人群的欢迎。古典实木椅子通常100%全部使用实木榫卯部件组合构成,外形美观、大方,但是通常并不舒适,长时间端坐的话会让人感到非常疲劳。现有的古典实木椅子结构功能欠缺,无法同时照顾到外型美观度和使用舒适度,无法满足高层次客户人群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官帽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官帽椅,包括头枕、靠背、扶手、椅座和椅腿,所述头枕、靠背、扶手、椅座和椅腿均为实木材质;所述椅腿为四个,安装在椅座的四个角处,椅座后侧中间位置安装有靠背,所述靠背为S型,靠背下向后倾斜向上,最大倾斜角度为9°,靠背上端最大倾斜角度为10°;靠背顶部安装有头枕;椅座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扶手,所述扶手为S型,扶手后端拐点后侧的倾斜角度为6°,后端拐点前侧的倾斜角度为10°,扶手前端拐点后侧的倾斜角度为12°,前端拐点前侧的倾斜角度为2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枕顶部为对称结构头枕左右两端拐点内外侧倾斜角度均为13°,中部拐点左右两侧的倾斜角度均为15°。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扶手前端为球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椅腿外侧为圆弧形,内侧为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立足于实木硬木材料,靠背和扶手均采用S型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能够对人体形成良好的支撑,椅子使用时身体会倍感放松自如;椅子整体器型优美,线条流畅,达到高雅美观的视觉享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靠背的局部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靠背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枕,2-靠背,3-扶手,4-椅座,5-椅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一种官帽椅,包括头枕1、靠背2、扶手3、椅座4和椅腿5,所述头枕1、靠背2、扶手3、椅座4和椅腿5均为实木材质;所述椅腿5为四个,安装在椅座4的四个角处,椅座4后侧中间位置安装有靠背2,所述靠背2为S型,靠背2下向后倾斜向上,最大倾斜角度为9°,靠背2上端最大倾斜角度为10°;靠背2顶部安装有头枕1;椅座4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扶手3,所述扶手3为S型,扶手3后端拐点后侧的倾斜角度为6°,后端拐点前侧的倾斜角度为10°,扶手3前端拐点后侧的倾斜角度为12°,前端拐点前侧的倾斜角度为20°。头枕1和靠背2以榫卯连接,靠背2两侧有2条支撑柱,支撑柱是由椅腿整条延展上来作为整个椅子的力学支撑,扶手下有4条弧型支撑,支撑条侧有牙枝装饰,椅座下有4条椅腿以连接杖连结。头枕1的两侧设计弧型饱满,增加美观的同时,防止尖锐对人或物造成撞击。靠背2的宽度较宽,弯曲弧形较大,能较大范围贴合背部线条,力学上对背部形成支撑。靠背2两侧设计有两条花牙边装饰,椅腿5采用内方外圆设计,使外侧表面圆润饱满,防止撞击。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头枕1顶部为对称结构,头枕1左右两端拐点内外侧倾斜角度均为13°,中部拐点左右两侧的倾斜角度均为15°。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3前端为球形,使用时贴合手掌尺寸弧度,增加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椅腿5外侧为圆弧形,内侧为方形,结构牢固,且不会划伤腿。

椅子100%由实木制作构成,各实木构件的连接处由古典家具所用实木榫卯连接(无钉)。坐下的时候,椅子头枕1部位会贴合使用者的头部弧度,背部会在S型靠背上得到支撑,设计的椅子高度使坐下起立变得更加轻松,手肘和手腕可以放松自如的搭落S型扶手3,手掌位设计了类球形设计令手掌可以舒适的自然抓放。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