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68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工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城乡居民都住上了高档豪华的住宅,打扫卫生却成了难题,墙面、地面、顶面、容易招灰,几天不打扫就会出现严重的灰垢现象。打扫的次数多,就越发感到累人,还要揉拧清洗布,春夏脏手,秋冬冻手,还经常到不干净,甚至有二次污染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的人和厂家也想了不少办法。市面上也出现不少的拖把,用多根布条扎成一捆进行清洁,但布条之间容易滞留脏物,且布条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用清洗布进行清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包括手持杆和设置在手持杆一端的清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洗布和设置在手持杆一端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撑开清洗布的支撑组件,所述清洗布套在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用于撑开清洗布的刷毛,所述支撑板与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背向手持杆的一端和支撑板的侧面均固定有刷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齿,所述固定齿嵌入固定孔内,将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杆包括均为空心杆的上杆和下杆,所述下杆套设在上杆内,所述上杆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杆设置有用于嵌入内螺纹引导上杆和下杆相互转动的凸出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个用于清洗清洗布的清洗桶,所述清洗桶内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清洗清洗布的清洗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清洗板上开设有供旋转柱穿过的通孔,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旋转通孔,所述旋转柱穿过旋转通孔后可旋转地插入到旋转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脏物的收纳袋,所述清洗桶的内壁和支撑柱的侧面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滑轨,所述收纳袋包括袋子和设置在袋口上的框架,所述框架可滑移地设置在滑轨上,将袋子固定在清洗板的下方,所述袋子的底部夹设有用于翻出袋子内脏物的清洁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板上开设有用于供脏物滑落的排污口,所述清洗板的侧边沿上设置有用于清洗清洗布的梳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桶的一侧铰接有脱水桶,所述脱水桶内设置有脱水机构,所述脱水机构包括脱水壳、脱水柱和轴承,所述脱水柱固定安装在脱水桶的底部,所述轴承与脱水壳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脱水柱同轴嵌入轴承中,所述脱水壳上设置有旋转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旋转块嵌入的旋转孔,所述支撑柱和旋转柱为相互嵌套的空心壳体,所述旋转柱与清洗桶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清洗桶的底部低于脱水桶的底部,所述脱水桶背向清洗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和用于固定支撑杆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呈侧面开口的圆筒状,所述支撑杆嵌入固定壳内且其顶端顶柱脱水桶顶端的边沿,所述清洗桶的桶壁上铰接有第一把手,所述脱水桶的桶壁上铰接有第二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用清洗布进行清洁,清洗布上不容易滞留污垢,容易清洗。减少清洗清洗工具的时间,提高了清洗效率。用支撑组件撑开清洗布,使清洗布在使用时保持蓬松,能适应各种地形,方便清洁,且保持蓬松可以避免清洗布因硬性接触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的结构图;

图2为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的剖切图;

图3为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的俯视图;

图4为拖把的结构图;

图5为底座的结构图;

图6为收纳袋的结构图;

图7为手持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包括清洗组件b和手持杆1,所述清洗组件b连接在手持杆1的一端,其特征在于:一种易洁组装擦把套装,包括手持杆1和设置在手持杆1一端的清洗组件b,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b包括清洗布4和设置在手持杆1一端的底座3,所述底座3包括用于撑开清洗布4的支撑组件a,所述清洗布4套在底座3上。用清洗布4进行清洁,清洗布4容易清洗,且清洗布4上不容易滞留污垢。用支撑组件a撑开清洗布4,使清洗布4在使用时保持蓬松,能适应各种地形,方便清洁,且保持蓬松可以避免清洗布4因硬性接触而损坏。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组件a包括支撑板6和设置在支撑板6上的用于撑开清洗布4的刷毛7,所述支撑板6与底座3固定连接。清洗布4包覆在刷毛7上,由于刷毛7松散的结构以及一定的弹性,使清洗布4保持蓬松状,当清洗布4接触墙角等地形时,刷毛7受力形变,使清洗布4贴合墙角等地形的表面的同时对其具有一定压力,提高清洗布4与墙角等地形上污垢的摩擦力,便于清洁墙角等不易清洁的死角,提高清洁效率,且刷毛7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刷毛7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6背向手持杆1的一端和支撑板6的侧面均固定有刷毛7,刷毛7固定在支撑板6背向手持杆1的一端,撑开套在上面的清洗布4。刷毛7设置在支撑板7的侧面,向侧面撑开清洗布4,增加清洗布4的面积,增加清洗布4清洗的面积,提高清洗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6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固定齿8,所述固定齿8嵌入固定孔,将支撑板6固定在底座3上。这种结构容易制造,连接牢固,且刷毛7损坏后可将底座3拆下进行维修更换,方便维护。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手持杆1包括均为空心杆的上杆24和下杆25,所述下杆25套设在上杆24内,所述上杆24设置有内螺纹26,所述下杆25设置有用于嵌入内螺纹26引导上杆24和下杆25相互转动的凸出块27。上下移动上杆24,带动凸出块27沿螺纹转动,带动下杆25转动,从而带动底座3转动,使清洗布4在清洗板2上转动摩擦,方便清洗布4的清洗。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一个用于清洗清洗布4的清洗桶9,所述清洗桶9内设置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清洗清洗布4的清洗板2。清洗布4抵住清洗板2,旋转手持杆1,带动底座3旋转,从而带动清洗布4在清洗板2表面旋转摩擦,将清洗布2上的污垢去除。这样操作,使用者就无需用手清洗清洗布2,方便实用,减少使用者与污垢接触,护手。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10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柱11,所述清洗板2上开设有供旋转柱11穿过的通孔,所述底座3上开设有旋转孔13,所述支撑板6上开设有旋转通孔,所述旋转柱11穿过旋转通孔后可旋转地插入到旋转孔13内。旋转柱11的顶端顶住清洗布4,穿过旋转通孔后,插入旋转孔13,固定底座3的位置,避免底座3在旋转时窜动,影响清洗布4的清洗。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清洗板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脏物的收纳袋33。设置收纳袋33,在使用过程中收集水中的脏物,使水变清洁,增加水的使用次数,节约用水。且可以减少清洗布4在清洗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所述清洗桶9的内壁和支撑柱10的侧面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滑轨5,所述收纳袋33包括袋子17和设置在袋口上的框架16,所述框架16可滑移地设置在滑轨5上,其底部抵住清洗桶9的底部,将袋子17固定在清洗板2的下方。框架16将袋子17撑开,便于收集水中的污垢;滑轨5为呈“凹”字形的长条,框架16嵌入滑轨5,将收纳袋33固定在清洗桶9内。所述袋子17的底部夹设有用于翻出袋子17内脏物的清洁杆23。用清洁杆23翻出袋子17内的脏物,避免人手接触脏物,干净卫生;清洁杆23设置在袋子17底部,便于拿取使用,不会丢失。清洁杆23上固定有夹子,清洁杆23通过夹子,夹在袋子上,方便取用更换。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清洗板2上开设有用于供脏物滑落的排污口32。清洗板2面积大,容易堆积脏物,开设排污口,使脏物从排污口滑落,保持清洗板2洁净。所述清洗板2的侧边沿上设置有用于清洗清洗布4的梳子35。清洗板2上设置有若干凸块,用于清洗清洗布2上的灰尘,梳子35的齿向上设置,刮下清洗布4上的毛发,拖把头在旋转柱11上转动,带动清洗桶9内的水产生漩涡,将灰尘和毛发带入袋子17内,袋子17将灰尘和毛发等脏物过滤出来,清洁完成后再用清洁杆23将袋子17内的脏物翻出,清洁更干净,速度更快。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清洗桶9的一侧铰接有脱水桶18,所述脱水桶18内设置有脱水机构。将脱水桶18与清洗桶9翻转,口口相对放置,减少占地面积,方便存放。所述脱水机构包括脱水壳19、脱水柱20和轴承21,所述脱水柱20固定安装在脱水桶18的底部,所述轴承21与脱水壳19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脱水柱20同轴嵌入轴承21中,所述脱水壳19上设置有旋转块22,所述底座3上开设有供旋转块22嵌入的旋转孔34。所述支撑柱10和旋转柱11为相互嵌套的空心壳体,所述旋转柱11与清洗桶9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14,使清洗布2在旋转柱11上上下移动,提高清洗效果。所述清洗桶9的底部低于脱水桶18的底部,所述脱水桶18背向清洗桶9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28和用于固定支撑杆28的固定壳29,所述固定壳29呈侧面开口的圆筒状,所述支撑杆28嵌入固定壳29内且其顶端顶柱脱水桶18顶端的边沿,减少脱水桶18的高度,减少耗材,节约成本,所述清洗桶9的桶壁上铰接有第一把手30,所述脱水桶18的桶壁上铰接有第二把手31,方便提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清洗布进行清洁,且清洗布上不容易滞留污垢,容易清洗,提高做家务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