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开窗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505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开窗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建筑门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开窗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外开窗结构具有开启面积大,通风好,且不占用室内空间等特点,在市场上使用率越来越高,但是,建筑外开窗都采用室内外型材平齐的结构形式,这导致当外开窗内积水时,排水不畅,其次,当前国内外开窗的框梃型材和窗扇型材的断面设计存在向上的凹槽,当积水累积到凹槽中时,无法排至室外甚至可能渗漏到室内,导致室内装修变形、发霉、长毛等现象,影响用户的居住环境。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水效率高的外开窗排水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开窗的排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排水效率高、不积水的外开窗排水结构。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外开窗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上设有框梃排水通道和窗扇排水通道,所述框梃排水通道上设有框梃型材和框梃排水孔,所述窗扇排水通道上设有窗扇型材和窗扇排水孔,所述框梃型材和所述窗扇型材呈阶梯型设置。框梃型材和框梃排水孔共同组成阶梯型的框梃排水通道,窗扇型材和窗扇排水孔共同组成阶梯型的窗扇排水通道,窗扇型材内的积水流经窗扇排水孔进入框梃型材内,并随框梃型材内的积水一起经框梃排水孔排至室外。本实用新型外开窗排水结构采用阶梯型排水通道,排水流畅、不积水,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满足建筑外开窗的对排水性、安装简便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框梃型材上设有第一室内型材、第一隔热条及第一室外型材,三者呈降阶梯状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条卡接在所述第一室内型材和所述第一室外型材上。框梃型材由室内至室外设置成降阶梯状,有利于积水朝室外侧流动,并最终经由框梃排水孔排至室外。

进一步地,所述窗扇型材上设有第二室内型材、第二室外型材及连接两者的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室内型材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二室内型材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二室外型材的顶面。窗扇型材由室内至室外也设置成降阶梯状,由室内侧往室外侧排水,通过窗扇排水孔排至框梃型材内与框梃型材内的积水汇流,经由框梃排水孔排至室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室外型材上设有呈降阶梯状连接的第一室外槽口和第二室外槽口,所述第一室外槽口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隔热条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二室外槽口的左侧面自其顶面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一室外槽口的左侧面形成集水槽,所述框梃排水孔设置在集水槽的左侧面上,并贯穿所述集水槽的左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室外型材上设有第三室外槽口,所述第三室外槽口的顶面及底面上设有相连通的所述窗扇排水孔,所述窗扇排水孔位于所述集水槽的正上方。框梃型材和窗扇型材内的积水在集水槽内汇流,所述集水槽的底面与框梃排水孔的底面相平齐,汇流后的积水经由框梃排水孔排至室外,有效防止门窗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室内型材上设有第一室内槽口,所述第二室内型材上设有第二室内槽口,所述第二室内槽口的底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面向凹槽内侧延伸形成卡接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卡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室内槽口上设有安装定位线,所述框梃型材与所述窗扇型材通过开启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开启机构通过所述安装定位线进行安装定位。开启机构通过螺钉与加强板以及窗扇型材固定连接,通过螺钉与框梃型材固定连接,在第一室内槽口与螺钉连接的位置处壁厚加厚、第二室内槽口底面卡接加强板的方式,保证螺钉的连接强度,通过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室内槽口上的安装定位线,保证开启机构的安装位置准确、简单,节省安装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框梃排水孔和窗扇排水孔为冲压孔。加工简单,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框梃型材和框梃排水孔组成阶梯型的框梃排水通道,积水经框梃排水通道由框梃排水孔排入集水槽中,窗扇型材和窗扇排水孔组成阶梯型的窗扇排水通道,积水经窗扇排水孔与框梃型材内的积水在集水槽汇流,最后由框梃排水孔排至室外,排水流畅、不积水,结构简单;

2、室内外型材呈阶梯状设置,且各阶梯顶面均为平面,取消了现有设计中向上的凹槽设计,以此保证本实用新型排水结构排水彻底。

3、框梃排水孔和窗扇排水孔均为冲压孔,加工方便;

4、框梃型材和窗扇型材在与开启机构的螺钉安装位置处做加厚处理,提高螺钉安装强度,开启机构采用安装定位线进行定位,保证位置安装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开窗排水结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开窗排水结构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外开窗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上设有框梃排水通道6和窗扇排水通道7,所述框梃排水通道6上设有框梃型材1和框梃排水孔11,所述窗扇排水通道7上设有窗扇型材2和窗扇排水孔21,所述框梃型材1和所述窗扇型材2呈阶梯型设置。框梃型材1和框梃排水孔11共同组成阶梯型的框梃排水通道6,窗扇型材2和窗扇排水孔21共同组成阶梯型的窗扇排水通道7,窗扇型材2内的积水流经窗扇排水孔21进入框梃型材1内,并随框梃型材1内的积水一起经框梃排水孔11排至室外。本实用新型外开窗排水结构采用阶梯型排水通道,排水流畅、不积水,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满足建筑外开窗的对排水性、安装简便的要求。

所述框梃型材1上设有第一室内型材12、第一隔热条14及第一室外型材13,三者呈降阶梯状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条14卡接在所述第一室内型材12和所述第一室外型材13上。框梃型材1由室内侧至室外侧设置成降阶梯状,有利于积水朝室外侧流动,并最终经由框梃排水孔11排至室外。优选的是,框梃型材1也可以是室外侧至室内侧设置成降阶梯状。

所述窗扇型材2上设有第二室内型材22、第二室外型材24及连接两者的第二隔热条23,所述第二隔热条23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室内型材22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二室内型材22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二室外型材24的顶面。窗扇型材2由室内至室外也设置成降阶梯状,由室内侧往室外侧排水,通过窗扇排水孔21排至框梃型材1内,与框梃型材1内的积水汇流,经由框梃排水孔11排至室外。优选的是,窗扇型材2也可以是室外侧至室内侧设置成降阶梯状,窗扇型材2和框梃型材1的阶梯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室外型材13上设有呈降阶梯状连接的第一室外槽口131和第二室外槽口132,所述第一室外槽口131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隔热条14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二室外槽口132的左侧面自其顶面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一室外槽口131的左侧面形成集水槽133,所述框梃排水孔11设置在集水槽133的左侧面上,并贯穿所述集水槽133的左侧面。

所述第二室外型材24上设有第三室外槽口241,所述第三室外槽口241的顶面及底面上设有相连通的所述窗扇排水孔21,所述窗扇排水孔21位于所述集水槽133的正上方。窗扇排水孔21设置在第三室外槽口241上,以使其位于窗扇型材2的最低阶梯上,以此保证窗扇型材2上不会积水,第二室外槽口132的左侧面自其顶面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一室外槽口131的左侧面形成集水槽133,窗扇型材2内的积水经由窗扇排水孔21排至集水槽133中,框梃型材1内的积水经由阶梯型的框梃排水通道6排至集水槽133内,框梃型材1和窗扇型材2内的积水在集水槽133内汇流,经由框梃排水孔11排至室外,优选的是,框梃排水孔11的底面与集水槽133的底面平齐,有利于积水排水,提高排水效率。

所述第一室内型材12上设有第一室内槽口121,所述第二室内型材22上设有第二室内槽口221,所述第二室内槽口221的底面上设有凹槽222,所述凹槽222的两侧面向凹槽222内侧延伸形成卡接凸起223。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凹槽222内卡接有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与所述第一室内槽口121上设有安装定位线5,所述框梃型材1与所述窗扇型材2通过开启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开启机构3通过所述安装定位线5进行安装定位。加强板4的顶面与凹槽222的底面相抵接,并通过卡接凸起223进行卡接固定,加强板4的底面与开启机构3相抵接,开启机构3的底面与第一室内槽口121的顶面相抵接,开启机构3通过螺钉31与加强板4以及窗扇型材2固定连接,通过螺钉32与框梃型材1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一室内槽口121与螺钉32连接的位置处壁厚加厚、第二室内槽口221底面卡接加强板4的方式,保证螺钉31、32的连接强度,通过加强板4与所述第一室内槽口121上的安装定位线5,保证开启机构3的安装位置准确、简单,节省安装时间。

所述框梃排水孔11和窗扇排水孔21为冲压孔。加工简单,提高加工效率。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框梃型材和框梃排水孔组成阶梯型的框梃排水通道,积水经框梃排水通道由框梃排水孔排入集水槽中,窗扇型材和窗扇排水孔组成阶梯型的窗扇排水通道,积水经窗扇排水通道与框梃型材内的积水在集水槽汇流,最后由框梃排水孔排至室外,排水流畅、不积水,结构简单;室内外型材呈阶梯状设置,且各阶梯顶面均为平面,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向上的凹槽设计,以此保证本实用新型排水结构排水彻底;框梃排水孔和窗扇排水孔均为冲压孔,加工方便;其次,框梃型材和窗扇型材在与开启机构的螺钉安装位置处做加厚处理,提高螺钉安装强度,开启机构采用安装定位线进行定位,保证位置安装精确。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此,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信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