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器皿柜。
背景技术:
实验器皿在使用完后先要进行清洗,然后经滤水后才能再次使用。清洗完成后的器皿一般放置在器皿柜内。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5614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控水干燥器皿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纵向隔板,纵向隔板将柜体分割成放置室和控水室。其解决了控水干燥的问题,但是,由于隔板都是固定在柜体内,而柜体本身难以移动,当实验人员实验时,必须来回从器皿柜内拿取相关器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器皿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器皿柜,包括柜体和活动安装于柜体内的器皿架,器皿架包括车架、置物层、推手、实验器皿支架以及接水槽,车架上从上至下依次活动安装有置物层、实验器皿支架以及接水槽,推手焊接在车架上,实验器皿支架上开有孔径大小不一的滤水孔。
本实用新型器皿柜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器皿架与柜体活动连接,实验时,可以直接将器皿架从柜体取出,方便实验人员取用相关器皿;二是实验器皿支架上开有孔径大小不一的滤水孔,既可以容纳大口径的实验器皿如烧杯进行滤水,同时也可以供试管等小口径的实验器皿进行滤水;三是接水槽用来储存从实验器皿上滴下来的水滴,由于接水槽与车架活动连接,当接水槽内的水储存到一定量时,可以将接水槽取出,将接水槽内的水倒掉,保持实验室内干燥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器皿柜,还包括万向轮,万向轮安装在车架的底部。
这种设计使于输送车架上的各种器皿。
本实用新型器皿柜,所述置物层的四周设有挡板。
这种设计便于将各种器件稳定摆放在置物层内,防止滤水车移动过程中器件从滤水车上掉落下来而摔坏。
本实用新型器皿柜,所述实验器皿支架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开有试管滤水孔和通用滤水孔,下层均匀开有大口径滤水孔。
这种设计便于将孔径不一样的器皿分开滤水。
本实用新型器皿柜,所述推手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两侧。
这种设计便于实验人员从前后两侧都可以推拉滤水车,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取用器皿方便,能够对各种口径大小不一的器皿进行滤水,保持实验室内环境干燥,输送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器皿柜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器皿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柜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器皿柜,包括柜体11和活动安装于柜体内的器皿架12,器皿架12包括车架1、置物层3、推手5、实验器皿支架6以及接水槽7,车架1上从上至下依次活动安装有置物层3、实验器皿支架6以及接水槽7,推手5焊接在车架1上,实验器皿支架6上开有孔径大小不一的滤水孔。
为便于移动器皿滤水车,车架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2。
为便于稳定放置器皿,所述置物层3的四周设有挡板4。
为便于将各种孔径的器皿分开滤水,所述实验器皿支架6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开有试管滤水孔8和通用滤水孔9,下层均匀开有大口径滤水孔10。
为便于实验人员推拉器皿滤水车,所述推手5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车架1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实验人员清洗实验器皿时,将器皿车推至水槽边,实验人员在清洗完成后,可按照实验器皿的口径大小分别道倒扣在相对应的滤水孔内,试管放入到试管滤水孔8内,大孔径的实验器皿(如大烧杯)放入到大口径滤水孔10内,一般通用的实验器皿就放入到通用滤水孔9内。其他一般的实验器具或者相关清洗用具就放置到器皿车顶部的置物层3上。同时,刚清洗好的实验器皿的滤水滴下,汇集到器皿车底部的接水槽7,而后接水槽7内接满水后将水一次性倒出,最后将器皿架12放置在柜体11内。
本实用新型既具有滤水功能,同时还能进行运输,适用于实验室内的各种器皿清洗运输工作,具有优越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