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65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煎烤机等烹饪器具产品中,发热盘内部设置有感温系统,利用感温系统对烤盘温度进行监测,并通过温控实现将烤盘温度限定在预设范围内,但是,现有产品中存在感温系统对烤盘感温不灵敏的问题,容易出现感温系统早跳或烤盘持续升温等不良反应,导致产品加热达不到煮食要求,烹饪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烹饪器皿;发热盘,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烹饪器皿之间,用于与所述烹饪器皿接触并向所述烹饪器皿导热,所述发热盘上形成有避让通道;感温器件,贯穿所述避让通道,所述感温器件与所述烹饪器皿接触并检测所述烹饪器皿的温度,其中,所述感温器件与所述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设置感温器件贯穿避让通道,且设置感温器件与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发热盘与感温器件相互分离,这可以避免发热盘与感温器件相互导热,从而实现降低发热盘对感温器件的热影响、降低感温器件的感温工作所受到的干扰的目的,如此可以避免由于发热盘的发热系统干扰导致温控早跳或烹饪器皿持续升温的问题,且此处利用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与感温器件之间的空气层的阻热作用,可相对强化感温器件与烹饪器皿之间的热传导传热过程,使感温器件主要接收由烹饪器皿向其传导的热 量,这样可以提高感温器件对烹饪器皿的感温真实性和感温精准度,从而更利于提高产品的温控准度、且提高产品对食物的烹饪质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器件与所述避让通道的所述内壁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器件与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以使感温器件与发热盘之间形成有效的隔离,这样可以降低感温器件受到来自发热盘的热影响,提高感温器件的感温精度,且利用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与感温器件之间的空气层的阻热作用,可相对强化感温器件与烹饪器皿之间的热传导传热过程,使感温器件主要接收由烹饪器皿向其传导的热量,这可提高感温器件对烹饪器皿的感温真实性,如此以达到提高烹饪器具产品的温控准度、提高烹饪器具产品对食物的烹饪质量的目的。

更优选地,所述感温器件与所述避让通道的所述内壁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mm且不大于1.5mm。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弹性件,装设在所述底座或所述发热盘上,且与所述感温器件相连,其中,所述感温器件受所述弹性件支撑与所述烹饪器皿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弹性件,利用弹性件对感温器件进行弹性支撑以使感温器件能够与烹饪器皿保持抵靠,这样可以提高感温器件与烹饪器皿之间的接触效果,使感温器件能够良好的贴合烹饪器皿以快速感知烹饪器皿的温度,从而有效降低感温器件与烹饪器皿之间的温差、提高感温器件的感温效率和感温准确度,如此可以避免烹饪器具出现温控滞后等不良影响,使烹饪器皿的升温速率和烹饪器具的温控效率可趋于一致,从而使烹饪器具能够严格按照烹饪参数准确执行其烹饪工作,提高烹饪器具对食物的烹饪质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盘包括:反射板;导热盘,与所述反射板相连;电热件,位于所述反射板与所述导热盘之间,且所述电热件与所述感温器件相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使电热件与感温器件相间隔设置,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由于电热件所在位置处热量相对集中而对感温器件带来的热辐射影响,进一步降低感温器件的感温工作所受到的干扰,提高感温器件的感温精度,如此以达到提高烹饪器具产品的温控准度、提高烹饪器具对食物的烹饪质量的目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热件与所述感温器件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电热件与感温器件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这样可极大地削弱由于电热件所在位置处热量相对集中而对感温器件带来的热辐射影响,进一步降低感温器件的感温工作所受到的干扰,提高感温器件的感温精度,如此以达到提高烹饪器具产品的温控准度、提高烹饪器具对食物的烹饪质量的目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热件包括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呈环状且套设在所述感温器件的外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电热件包括电热管,该电热管呈环状且套设在感温器件的外侧,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导热盘上热量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器皿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感温器件与电热管之间间距的均匀性,以在确保产品加热均匀性的前提下实现降低感温器件工作干扰的目的。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电热件可有多种选择,例如电热件可为电热丝、电热膜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落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感温器件包括:感温主体;导热帽罩,罩设在所述感温主体上相对靠近所述烹饪器皿的一端,所述导热帽罩与所述烹饪器皿接触,并将所述烹饪器皿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感温主体。

在本方案中,导热帽罩可以对感温主体进行保护,这样可以避免感温器件与烹饪器皿接触时感温主体被烹饪器皿损伤的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帽罩为铜帽罩或铝帽罩。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热帽罩为铜帽罩或铝帽罩,铜帽罩及铝帽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感温器件的感温效率和感温准度。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导热帽罩可有多种选择,例如导热帽罩可为不锈钢帽罩、铁帽罩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落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 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帽罩包括:侧围壁,所述侧围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帽檐,其中,所述避让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热盘上的避让孔,所述帽檐位于所述导热盘与所述反射板之间,且所述侧围壁贯穿所述避让孔;端壁,封盖在所述侧围壁上相对靠近所述烹饪器皿的一端,所述端壁能够与所述烹饪器皿接触以导热。

在本方案中,感温主体的一端装设在侧围壁与端壁所围成的空间内,其中,帽檐位于导热盘与反射板之间起到对感温器件限位的作用,可以避免导热帽罩沿避让孔脱出,且设置的帽檐可用于与弹性件抵靠以使弹性件对感温器件进行弹性支撑,则在烹饪器皿与发热盘配合过程中,烹饪器皿能与端壁抵靠并驱动导热帽罩抵抗弹性件的弹力沿避让通道运动,烹饪器皿装配到位时,弹性件的弹力依次通过帽檐和侧围壁传递给端壁,促使端壁与烹饪器皿抵靠以使烹饪器皿的热量传导给端壁并通过端壁传递给导热帽罩内的感温主体。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端壁与所述帽檐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避让孔的轴向长度,其中,所述端壁与所述烹饪器皿接触时,所述导热盘与所述帽檐相间隔。

在本方案中,设置端壁与帽檐之间的间距大于避让通道的轴向长度,这样可以避免导热盘与帽檐相干涉的问题,从而可避免发热盘与导热帽罩相互导热,以此降低感温主体受到的干扰、提高感温主体测温的准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感温器件的上端面的中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凸起,且所述上端面的周边为绕所述凸起分布的凹陷区域。

在本方案中,设置温控器的上端面的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凸起,上端面的该凸起部位用于烹饪器皿进行贴合以检测烹饪器皿的温度,另外,设置上端面的周边向下凹陷,且该凹陷部分沿凸起的外周方向设置呈环形,以在上端面上构造出绕凸起分布的环状的凹陷区域,其中,对于烹饪器皿可拆卸进行清洗的结构而言,由于烹饪器皿的底面不可避免地会粘有面粉等杂物,长期使用时会存在杂物堵塞温控器与避让通道内侧壁之间间隙的风险,从而导致温控器与避让通道干涉的问题,而本方案设计温控器的上端面呈周边凹陷的结构,在温控器沿避让通道轴向运动时,位于温控器与避让通道内侧壁之间的杂物可自发地进 入到凹陷区域内,从而有效避免温控器与避让通道干涉的情况出现,且也使得对温控器与避让通道的间隙的清洁工作更容易。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感温器件为温控器。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器件为温控器,如突跳式温控器,温控器兼备感温和控制功能,如此能够简化产品的外部电路连接结构,使产品的使用更为便利;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感温器件还可为感温探头,将感温探头与烹饪器具的温控器电连接,通过感温探头将所检测的温度信息传递给烹饪器具的温控器,由烹饪器具的温控器执行控制过程。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煎烤机或电饼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局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0发热盘,11导热盘,111避让孔,12反射板,13电热管,20感温器件,21感温主体,22导热帽罩,221侧围壁,222端壁,2221凹陷区域,2222凸起,223帽檐,30烤盘,40底座,5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该烹饪器具100可为煎烤机或电饼铛,当然,也可为用于烹饪的其他厨具如电饭煲或电炖锅,本实施例以烹饪器具100为煎烤机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煎烤机包括:底座40、烤盘30、发热盘10和感温器件20。

具体地,烤盘30可由内锅等烹饪器皿进行替换,其中,烤盘30位于底座40上,且优选烤盘30与底座40可拆卸连接;发热盘10位于底座40和烤盘30之间,用于与烤盘30接触并向烤盘30导热,发热盘10上形成有避让通道;感温器件20贯穿避让通道,感温器件20与烤盘30接触并检测烤盘30的温度,其中,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设置感温器件20贯穿避让通道,且设置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发热盘10与感温器件20相互分离,这可以避免发热盘10与感温器件20相互导热,从而实现降低发热盘10对感温器件20的热影响、降低感温器件20的感温工作所受到的干扰的目的,如此可以避免由于发热盘10的发热系统干扰导致温控早跳或烤盘30持续升温的问题,且此处利用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与感温器件20之间的空气层的阻热作用,可相对强化感温器件20与烤盘30之间的热传导传热过程,使感温器件20主要接收由烤盘30向其传导的热量,这样可以提高感温器件20对烤盘30的感温真实性和感温精准度,从而更利于提高产品的温控准度、且提高产品对食物的烹饪质量。

优选地,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以使感温器件20与发热盘10之间形成有效的隔离,这样可以降低感温器件20受到来自发热盘10的热影响,提高感温器件20的感温精度,且利用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与感温器件20之间的空气层的阻热作用,可相对强化感温器件20与烤盘30之间的热传导传热过程,使感温器件20主要接收由烤盘30向其传导的热量,这可提高感温器件20对烤盘30的感温真实性,如此以 达到提高烹饪器具100产品的温控准度、提高烹饪器具100产品对食物的烹饪质量的目的。

更优选地,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mm且不大于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弹性件,具体地,弹性件为但不局限于弹簧50,如图1至图3所示,弹簧50装设在底座40上,且与感温器件20相连,其中,感温器件20受弹簧50支撑与烤盘30抵靠。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中,弹簧50还可装配在发热盘10上,且与感温器件20相连,使感温器件20受弹簧50支撑与烤盘30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弹簧50,利用弹簧50对感温器件20进行弹性支撑以使感温器件20能够与烤盘30保持抵靠,这样可以提高感温器件20与烤盘30之间的接触效果,使感温器件20能够良好的贴合烤盘30以快速感知烤盘30的温度,从而有效降低感温器件20与烤盘30之间的温差、提高感温器件20的感温效率和感温准确度,如此可以避免烹饪器具100出现温控滞后等不良影响,使烤盘30的升温速率和烹饪器具100的温控效率可趋于一致,从而使烹饪器具100能够严格按照烹饪参数准确执行其烹饪工作,提高烹饪器具100对食物的烹饪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发热盘10包括:反射板12、导热盘11和电热件。

具体地,导热盘11与反射板12相连;电热件位于反射板12与导热盘11之间,且电热件与感温器件20相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使电热件与感温器件20相间隔设置,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由于电热件所在位置处热量相对集中而对感温器件20带来的热辐射影响,进一步降低感温器件20的感温工作所受到的干扰,提高感温器件20的感温精度,如此以达到提高烹饪器具100产品的温控准度、提高烹饪器具100对食物的烹饪质量的目的。

优选地,电热件与感温器件20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电热件与感温器件20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这样可极大地削弱由于电热件所在位置处热量相对集中而对感温器件20带来的热 辐射影响,进一步降低感温器件20的感温工作所受到的干扰,提高感温器件20的感温精度,如此以达到提高烹饪器具100产品的温控准度、提高烹饪器具100对食物的烹饪质量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电热件包括电热管13,电热管13呈环状且套设在感温器件20的外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电热件包括电热管13,该电热管13呈环状且套设在感温器件20的外侧,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盘体部上热量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烤盘30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感温器件20与电热管13之间间距的均匀性,以在确保产品加热均匀性的前提下实现降低感温器件20工作干扰的目的。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电热件可有多种选择,例如电热件可为电热丝、电热膜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落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感温器件20包括:感温主体21和导热帽罩22,具体地,导热帽罩22罩设在感温主体21上相对靠近烤盘30的一端,导热帽罩22与烤盘30接触,并将烤盘30的热量传递给感温主体21。

在本方案中,导热帽罩22可以对感温主体21进行保护,这样可以避免感温器件20与烤盘30接触时感温主体21被烤盘30损伤的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导热帽罩22为铜帽罩或铝帽罩,其中,优选导热帽罩22为铜帽罩。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热帽罩22为铜帽罩或铝帽罩,铜帽罩及铝帽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感温器件20的感温效率和感温准度。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导热帽罩22可有多种选择,例如导热帽罩22可为不锈钢帽罩、铁帽罩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落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热帽罩22包括:侧围壁221和端壁222。

具体地,侧围壁221上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帽檐223,其中,避让通 道包括设置在导热盘11上的避让孔111,帽檐223位于导热盘11与反射板12之间,侧围壁221贯穿避让孔111,且侧围壁221与避让孔111的孔壁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5mm;端壁222封盖在侧围壁221上相对靠近烤盘30的一端,端壁222能够与烤盘30接触以导热。

更进一步地,对于弹簧50装设在底座40上的方案,反射板12上设置有通孔,其中,避让孔11与该通孔相对应设置以构造出避让通道,弹簧50上相对远离感温器件20的一端穿过该通孔与底座40抵接;对于弹簧50装设在发热盘10上的方案,弹簧50上相对远离感温器件20的一端直接与反射板12抵接。

在本方案中,感温主体21的一端装设在侧围壁221与端壁222所围成的空间内,其中,帽檐223位于导热盘11与反射板12之间起到对感温器件20限位的作用,可以避免导热帽罩22沿避让孔111脱出,且设置的帽檐223可用于与弹簧50抵靠以使弹簧50对感温器件20进行弹性支撑,则在烤盘30与发热盘10配合过程中,烤盘30能与端壁222抵靠并驱动导热帽罩22抵抗弹簧50的弹力沿避让通道运动,烤盘30装配到位时,弹簧50的弹力依次通过帽檐223和侧围壁221传递给端壁222,促使端壁222与烤盘30抵靠以使烤盘30的热量传导给端壁222并通过端壁222传递给导热帽罩22内的感温主体21。

优选地,端壁222与帽檐223之间的间距大于避让孔111的轴向长度,其中,端壁222与烤盘30接触时,导热盘11与帽檐223相间隔。

在本方案中,设置端壁222与帽檐223之间的间距大于避让通道的轴向长度,这样可以避免导热盘11与帽檐223相干涉的问题,从而可避免发热盘10与导热帽罩22相互导热,以此降低感温主体21受到的干扰、提高感温主体21测温的准度。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感温器件20的上端面的中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凸起2222,且上端面的周边为绕凸起2222分布的凹陷区域2221。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器件20的上端面的中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凸起2222,上端面的该凸起2222部位用于烤盘30进行贴合以检测烤盘30的温度,另外,设置上端面的周边向下凹陷,且该凹陷部分沿凸起2222的周向设置呈 环状,以在上端面上构造出绕凸起2222分布的环状的凹陷区域2221,其中,对于烤盘30可拆卸进行清洗的结构而言,由于烤盘30的底面不可避免地会粘有面粉等杂物,长期使用时会存在杂物堵塞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内侧壁之间间隙的风险,从而导致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干涉的问题,而本方案设计温控器的上端面呈周边凹陷的结构,在感温器件20沿避让通道轴向运动时,位于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内侧壁之间的杂物可自发地进入到凹陷区域2221内,从而有效避免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干涉的情况出现,且也使得对感温器件20与避让通道的间隙的清洁工作更容易。

优选地,感温器件20为温控器。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器件20为温控器,温控器兼备感温和控制功能,如此能够简化产品的外部电路连接结构,使产品的使用更为便利;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感温器件20还可为感温探头,将感温探头与烹饪器具100的温控器电连接,通过感温探头将所检测的温度信息传递给烹饪器具100的温控器,由烹饪器具100的温控器执行控制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发热盘与感温器件相互分离设置,这可以避免发热盘与感温器件相互导热,从而实现降低发热盘对感温器件的热影响、降低感温器件的感温工作所受到的干扰的目的,如此可以避免由于发热盘的发热系统干扰导致温控早跳或烤盘持续升温的问题,且此处利用避让通道的内壁面与感温器件之间的空气层的阻热作用,可相对强化感温器件与烤盘之间的热传导传热过程,使感温器件主要接收由烤盘向其传导的热量,这样可以提高感温器件对烤盘的感温真实性和感温精准度,从而更利于提高产品的温控准度、且提高产品对食物的烹饪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 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