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586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依靠磁力线穿透陶瓷锅体进行加热,无须通过加热介质,热能损失小。因此,目前,通常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对锅具进行加热。

例如,陶瓷作为传统食物加工器皿具有健康无毒、保温性能好等优势,但是,由于磁力线无法穿透陶瓷锅体,因此,对陶瓷锅体进行电磁加热时,需要在陶瓷锅体上喷涂或印刷导磁膜。可以理解的是,喷涂工艺生产随机性较大,导磁膜厚度无法掌控,导致陶瓷锅体受热不均匀,影响陶瓷锅体内食物的烹调效果和速度。在陶瓷锅体的外表面贴合印刷导磁膜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加热功率,陶瓷锅体整体受热均匀且升温较快,但是,陶瓷锅体弧面处贴合导磁膜容易出现褶皱,且陶瓷锅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导磁膜容易从陶瓷锅体的表面脱落。

基于上述原因,亟需对导磁膜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非导磁性材料制备而成的陶瓷锅体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该锅具的导磁膜与陶瓷锅体的外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力,提高了锅具的加热功率和升温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包括:陶瓷锅体,所述陶瓷锅体的外表面包括底面和侧面,所述底面和侧面之间通过弧形面相连,所述陶瓷锅体内限定出上端敞开的腔室;导磁膜,所述导磁膜贴设在所述陶瓷锅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磁膜与所述弧形面所在位置相对应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网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通过将导磁膜与弧形面所在位置相对应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网状,提高了导磁膜与陶瓷锅体外表面的吸附力,避免在弧形面处形成褶皱,防止导磁膜从陶瓷锅体的外表面脱落,进而提高锅具的加热功率和升温速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面形成为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膜与所述底面贴合的部位形成为片状,所述导磁膜与所述弧形面和所述侧面贴合的部位形成为网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膜形成为片状和形成为网状的部位相互独立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膜完全覆盖所述陶瓷锅体的外表面且整体形成为网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陶瓷锅体的外表面形成为弧形面,所述导磁膜完全覆盖所述陶瓷锅体的外表面且整体形成为网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膜的网状部位形成为多个以所述陶瓷锅体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多个所述同心圆之间通过连接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膜的网状部包括多个网状单元格,所述网状单元格形成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膜为银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膜的外表面上还涂覆有硅化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磁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磁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导磁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锅具100;

陶瓷锅体10;弧形面11;底面12;侧面13;

导磁膜20;网状单元格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100。

如图1所示,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100大体可以包括:陶瓷锅体10和导磁膜20。

具体地,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可以包括底面12和侧面13,底面12与侧面13之间通过弧形面11相连,陶瓷锅体10内限定出上端敞开的腔室。导磁膜20贴设在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上,导磁膜20与弧形面11所在位置相对应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网状。

也就是说,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可以整体形成为弧形结构,例如陶瓷锅体10可以构造成半球形结构。或者陶瓷锅体10也可以部分构造成弯曲的弧形面11,其余部分构造成平面结构,例如,陶瓷锅体10的侧面13或底面12为平面状,陶瓷锅体10的侧面13和底面12连接处可以通过圆弧倒角过渡形成为弧形面1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锅具100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操作人员经常发现,将片状的导磁膜20贴合到弧形面11表面时,导磁膜20容易起褶皱,更为严重的是,在锅具100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导磁膜20容易从弧形面11脱落。这样,对陶瓷锅体10进行电磁加热时,由于弧形面11的导磁膜20起褶皱或脱落,磁力线将无法穿透陶瓷锅体10,导致陶瓷锅体10的弧形面11处无法正常加热,从而影响锅具100的加热功率,降低了锅具100的升温速度。

而网状的导磁膜20具有很好的延展性,通过将弧形面11所在位置的至少一部分贴合网状的导磁膜20可以提高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外表面的吸附力,防止导磁膜20从陶瓷锅体10的弧形面10上脱落。其中,导磁膜20可以为银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导磁膜20也可以为其他导磁性较好的材料制备而成。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100,通过将导磁膜20与弧形面11所在位置相对应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网状,提高了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外表面的吸附力,避免在弧形面11处形成褶皱,防止导磁膜20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脱落,进而提高锅具100的加热功率和升温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面12形成为平面,底面12与侧面13之间通过弧形面11过渡,如图5所示。也就是说,陶瓷锅体10的侧面13和底面12可以形成为平面,陶瓷锅体10的侧面13和底面12的连接处为弧形面11,或者仅陶瓷锅体10的底面12为平面,陶瓷锅体10的底面12以外的部位为弧形面,如图1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磁膜20与底面12贴合的部位形成为片状,导磁膜20与弧形面11贴合的部位形成为网状。这样,可以预先将片状的导磁膜20贴合在陶瓷锅体10的底面12,并顺着弧形面11的延伸方向将网状的导磁膜20贴合在陶瓷锅体10的弧形面11。其中,片状的导磁膜20具有较强导磁能力。

由此,可以保证陶瓷锅体10的底部均匀受热,使得陶瓷锅体10具有较高的加热功率。而网状的导磁膜20贴合在弧形面11处可以提高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的吸附力,防止导磁膜20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磁膜20与底面12贴合的部位可以形成为片状,导磁膜20与弧形面11和侧面13贴合的部位可以形成为网状。

也就是说,导磁膜20可以包括片状的导磁膜20与网状的导磁膜20,其中,片状的导磁膜20贴合在陶瓷锅体10的底面12,网状的导磁膜20贴合在陶瓷锅体10的侧面13和弧形面11。即陶瓷锅体10的整个外表面均设有导磁膜20,操作人员在贴合导磁膜20时,可以从陶瓷锅体10的底面12向侧面13的延伸方向将片状的导磁膜20和网状的导磁膜20分别依次贴合在陶瓷锅体10相应的部位。

由于整个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均设有导磁膜20,电磁加热时,磁力线可以穿过导磁膜20对陶瓷锅体10的侧面和底面均进行加热,提高陶瓷锅体10的升温速度。且由于网状导磁膜20贴合在陶瓷锅体10的侧面13和弧形面11处,加强了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的吸附力。由此,可以避免导磁膜20在陶瓷锅体10的侧面13和弧形面11处形成褶皱,避免导磁膜20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磁膜20形成为片状和形成为网状的部位相互独立设置。也就是说,片状的导磁膜20和网状的导磁膜20之间并无连接关系,这样,片状的导磁膜20和网状的导磁膜20可以分别单独加工成型,并分别贴合在陶瓷锅体10的相应部位。由此,可以简化导磁膜20的制造工序,且使得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保持良好的吸附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导磁膜20完全覆盖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且整体形成为网状。也就是说,陶瓷锅体10的侧面13、弧形面11和底面12均设置网状的导磁膜20,由此,可以加强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的吸附力,防止导磁膜20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脱落,且可以使得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可以均匀地加热和升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弧形面,导磁膜20完全覆盖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且整体形成为网状。由此,可以防止导磁膜20形成褶皱,避免导磁膜20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磁膜20的网状部位形成为多个以陶瓷锅体10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多个同心圆之间通过连接线相连。由此,可以使得锅具100被电磁加热过程中,磁力线可以均匀穿过导磁膜20以对陶瓷锅体10进行均匀加热。

导磁膜20的网状部可以包括多个网状单元格21,网状单元格21形成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如图3和图4所示。由此,可以使得锅具100被电磁加热过程中,磁力线可以均匀穿过导磁膜20以对陶瓷锅体10进行均匀加热。可以理解的是,网格单元格2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这里不再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磁膜20的外表面上还涂覆有硅化层。硅化层可以避免陶瓷锅体10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提高导磁膜20的使用周期,进而提高陶瓷锅体10的使用寿命。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100的制备方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100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陶瓷锅体10和导磁膜20,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相对于竖直方向完全的弧形面11;S2、将导磁膜20上与弧形面11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成网状;S3、将经过处理的导磁膜20和陶瓷锅体10放置在水中并使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位置相对应,利用水的浮力将导磁膜20贴合至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上;S4、将陶瓷锅体10取出,晾干。

可以理解的是,从空气环境条件下将导磁膜20贴合在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之间容易困气,导磁膜20很难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贴合,即使将导磁膜20贴合在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导磁膜20也很容易起褶皱。但将陶瓷锅体10放置在水中,并通过水的浮力将导磁膜20贴合至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上,可以避免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之间困气。且网状的导磁膜20与片状的导磁膜20相比,网状的导磁膜20不易困气,可以更好地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相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100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5、在导磁膜20上涂覆硅化层。硅化层可以避免陶瓷锅体10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提高导磁膜20的使用周期,进而提高陶瓷锅体1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制备方法提高了导磁膜20与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的吸附力,进而提高了锅具100的加热功率和升温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地面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地面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