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窗和可拆卸窗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994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可拆卸窗和可拆卸窗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拆卸窗户,特别涉及可拆卸窗和可拆卸窗框。



背景技术:

在净化室或手术室等需要绝对洁净的环境中,为了保证隔音、隔温、保湿等效果,通常使用的为双层透明窗,一般情况下,双层透明窗在设置时均固定在墙体内,使得双层透明窗无法从墙上拆卸下来,一旦玻璃损坏需要更换,或需要对玻璃进行彻底清洁时,都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将窗户从墙体内拆卸下来的可拆卸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窗架,窗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玻璃,窗架的一侧沿玻璃周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环形挡边,窗架的另一侧沿玻璃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卡接有第二环形挡边。

进一步的是:所述凹槽的两个边壁设置有朝向凹槽内的卷边,所述第二环形挡边包括首尾配合的多根卡条,每根卡条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条形卡头,卡头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卷边的通槽,所述卡头与凹槽卡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窗架为中间空心的空心管结构,所述空心管结构内设置有干燥剂,所述窗架朝向两块玻璃之间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小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窗框,包括窗架,窗架的一侧周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环形挡边,窗架的另一侧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卡接有第二环形挡边。

进一步的是:所述凹槽的两个边壁设置有朝向凹槽内的卷边,所述第二环形挡边包括首尾配合的多根卡条,每根卡条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条形卡头,卡头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卷边的通槽,所述卡头与凹槽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窗可将窗很容易的从墙体内拆卸下来,当净化室或手术室不使用时,可以实现室内的通风,当净化室和手术室使用时,可以很方便的将窗装到墙体内,保证室内的封闭环境,且窗架内还设置有干燥剂,使得两块玻璃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处在干燥的环境中,使得两块玻璃上不会因外界湿度、温度的影响形成水雾,影响人的视线。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拆卸窗示意图。

图2为卡条示意图。

图3为卡条截面图。

图4为可拆卸窗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窗架1、环形挡边2、玻璃3、凹槽4、卡条5、卡头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可拆卸窗,包包括窗架1,窗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玻璃3,窗架的一侧沿玻璃周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环形挡边2,窗架的另一侧沿玻璃周向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上卡接有第二环形挡边,当需要将窗安装到墙体内时,将安装上玻璃3的窗架1伸入墙体内,使得窗架1一侧外沿设置第一环形挡边2卡在外侧墙体上,接着将第二环形挡边卡在窗架1的凹槽4内,第二环形挡边的其他部位卡在墙体的内墙面上,实现对窗户的固定,当需要将窗户拆卸时,也只需将第二环形挡边拆卸下来,即可很方便的将窗户拆卸下来,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窗可将窗很容易的从墙体内拆卸下来,当净化室或手术室不使用时,可以实现室内的通风,当净化室和手术室使用时,可以很方便的将窗装到墙体内,保证室内的封闭环境。

此外,所述凹槽的两个边壁设置有朝向凹槽内的卷边,所述第二环形挡边包括首尾配合的多根卡条5,每根卡条5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条形卡头6,卡头6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卷边的通槽,卡接时,卡头向内挤压,发生形变,使得卡头6与凹槽4卡接,使用时,将卡入凹槽内,由于有多根卡条,一根一根卡接,使得卡接时更方便也更省力。

此外,所述窗架1为中间空心的空心管结构,所述空心管结构内设置有干燥剂,所述窗架1朝向两块玻璃3之间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小孔,干燥剂可通过小孔实现对两玻璃3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的干燥,使得两块玻璃3上不会因外界湿度、温度的影响形成水雾,影响人的视线。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可拆卸窗框,包括窗架1,窗架的一侧周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环形挡边2,窗架的另一侧周向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上卡接有第二环形挡边,当需要将窗框安装到墙体内时,将窗架伸入墙体内,使得窗架1一侧外沿设置第一环形挡边2卡在外侧墙体上,接着将第二环形挡边卡在窗架1的凹槽4内,第二环形挡边其他部位卡在墙体的内墙面上,实现对窗户的固定,当需要将窗框拆卸时,也只需将第二环形挡边拆卸下来,即可很方便的将窗框拆卸下来。

此外,所述凹槽的两个边壁设置有朝向凹槽内的卷边,所述第二环形挡边包括首尾配合的多根卡条5,每根卡条5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条形卡头6,卡头6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卷边的通槽,卡接时,卡头向内挤压,发生形变,使得卡头6与凹槽4卡接,使用时,将卡入凹槽内,由于有多根卡条,一根一根卡接,使得卡接时更方便也更省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